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以全球化思维夯实中国梦的产业基础

2013年04月02日 13:2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中国梦,振奋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图强。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实现中国梦。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这种复兴,如能成功持续,将是一种奇迹: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由盛而衰、再由衰至盛的为数不多、甚至可能是迄今唯一的大国案例。其模式贡献的世界意义不言而喻。这一伟业的推进,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协调与互动,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图景中寻找实现远景的可能路径。这一切都需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规律。

中国全面切入全球价值链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未来要探索培育国家价值链、引领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纵观世界历史,全球化与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互动,决定了这个国家(地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前景。通过全球化与国家发展良性互动,实现复兴伟业,中国需要夯实微观基础。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由小到大,由大变强,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切入全球价值链→构建国家(地区)价值链→引领全球价值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全球化带动工业化。1979年的经济特区、1984年的14个沿海城市开放,都是作为试点,尝试与全球经济体系链接。1990年以来,我国全面切入全球价值链,工业化进程加速。30多年来,中国通过承接制造业组装加工,形成了从沿海地区开始、并不断向内地延伸的许多加工区和产业集群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993年超过法国和英国,2006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二大国,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结束了美国自1895年以来一直保持的制造业生产规模世界第一的历史。

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切入全球价值链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工业制造中心”,而且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形成中心”。未来时期,中国要探索培育国家价值链、引领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工业强国战略是中国梦的微观载体,工业是培育国家价值链、引领全球价值链的微观基础

中国梦的核心是强国。强国的核心在于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中国强国战略的载体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工业是中国成为世界有影响力大国最重要的经济基础,直接支撑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意义极其巨大的世界历史事件,使全球工业化版图发生巨大变化。

环顾全球,美国“再工业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的对实体经济的反思,都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对于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回顾历史,近400年来,在全世界发生的所有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的背后都是实体经济的危机,都是制造业的危机。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的强国战略不能偏离这一主题。

工业强国战略是中国梦的微观载体。工业是培育国家价值链、引领全球价值链的微观基础。全球化是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我们需要以全球化思维和宏观大视野,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全方位、多层次夯实中国梦的产业基础。

 

以全球化思维和宏观大视野,全方位、多层次夯实中国梦的产业基础

一是拓展微笑曲线。打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能囿于制造加工环节,而是要向产业链中研发(研发、材料、采购、设计)、营销(品牌、渠道、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即需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二是超越微笑曲线。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用人力(劳动密集型)构筑产业链的“血肉长城”,而是用自动化、标准化、精密化、智能化的机器构筑产业链的“钢铁长城”。目前,中国制造业模式是,引进机器生产产品进而出口产品,而“用机器生产机器”的环节在境外。未来时期,中国不仅要维持“用机器生产产品”的世界地位,更要谋求“用机器生产机器”,实现机器大规模出口来替代产品大规模出口。这是培育国家价值链的关键之一。

三是超越产业边界,迈向产业生态系统。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数字化革命,更是一场生态化革命。在智能化引领商业模式快速变革的同时,国家间产业竞争将由企业间竞争和产业链间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这是全球工业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将重新塑造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产业生态系统所蕴含的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发展绩效的微观基础。在此背景下,中国梦的产业基础,是智能化、网络化、生态化的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基本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需要产业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需要重新认识全球价值链的变迁,需要重树产业发展新理念。从产业层面来讲,我们需要以上“工业三步走”战略。但必须指出的是,以上“工业三步走”战略,不是依次走,而是同时走,齐头并进。否则,我们只能处于追赶的状态。

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在产业大系统的协同分工中,努力与创新,中国梦就有了夯实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在,中国梦不远。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2/7084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