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揭开俄罗斯东部铁路大动脉“巴姆”的神秘面纱
2013年04月08日 14:25
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冬日的西伯利亚,那便是蓝色、白色和黑色——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雪原,冰封的贝加尔湖,黝黑的森林。
3月下旬,由“俄罗斯铁路”公司(以下简称“俄铁”)组织的记者团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巴姆”火车之旅。记者考察了雪崩多发地段除雪和应急处理,参观流动“铁路医院”,真切感受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巴姆” 铁路,即贝加尔—阿穆尔铁路,是连接西伯利亚与太平洋沿岸的第二条铁路,全长4234公里。西起泰舍特,经过世界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北端,东至苏维埃港。
建造这条铁路的工程量巨大,大部分线路穿越永久冻土带、西段和中段是强地震频发地带并要开凿长隧道。从技术角度来看,“巴姆”铁路作为首条大范围穿越永久冻土地带的铁路,和我国的成昆铁路一起被称作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应对恶劣气候
北贝加尔斯克属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山地居多,雪季长达半年,“巴姆”铁路在此要经过四处雪崩高发地段。记者一行抵达其中一个事故多发地——捷尔比钦达站,俄铁组织的除雪演练在此展开。
两旁的雪山连绵耸立,铁路在冰雪的覆盖下基本不见踪影。远处一列装备成类似推土机的机车鸣笛靠近,机车以时速70公里前冲,“推雪机”上的卷轴将积雪搅散,扬起三四米高的雪雾。据说这可铲除轨道上深达一米的积雪。
接着,又一辆拖着多节车厢的火车出动,用车头装备的铲子,缓缓将路边的积雪通过传送带收集到车厢里。
(图片:一列清雪车在轨道上作业)
工作人员谢尔盖•林奇诺夫说:“除轨道积雪外,我们还担心两侧高山发生雪崩。为此,我们在轨道附近架设了传感器,借助人工观测和机器感应收集数据,一旦得到预警将用高射炮制造‘小型雪崩’,防止造成灾害性雪崩。”
(图片:俄罗人用高射炮制造小型雪崩,防止灾害性雪崩)
捷尔比钦达站站长叶普盖尼•叶夫列莫夫还介绍说,当地冬天风速常到每秒钟15米,相当于七级,工作环境恶劣。为了保障乘客和货物的按时往来,铁路线上配备了充足的巡逻队员。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剧烈的时候,巡逻人数从日常的38人增至50多人。这一切都是为了铁路的顺利通行。
在地广人稀的铁路线上,铁路工人身上的橘色防护服十分耀眼,他们站在过膝的雪地里向我们挥手送行。
流动的“铁路医院”
远处的朝霞朦胧娇嫩,迎着初升太阳,记者团抵达“巴姆”起点——泰舍特站。人还没下火车,就立即感受到了西伯利亚的刺骨寒意,车厢连接处已是“哈气成霜,滴水成冰”。温度计显示,这一天早上8点的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
泰舍特站是铁路枢纽,多排轨道并存。放眼所及,许多组车皮载着木材和煤炭往来,滋养着沿线城镇的居民。
然而,其中有一组车皮略显特殊。它叫“费多尔•乌格洛夫院士号”,是一座奔跑在东西伯利亚铁路上的流动“铁路医院”,其服务已覆盖东西伯利亚铁路线,尤其是“巴姆”铁路上的各站。
“费德勒•乌格罗夫院士号”作为专业的巡诊医疗车,外表与其他列车相似,却只有七节车厢,其中六节是医务室,最后一节是餐车供医生休息用。
(图片:停靠在泰舍特站的流动铁路医院——“费多尔•乌格洛夫院士号”)
这趟列车的值班人员娜杰日达说,在每个月的近一半时间里,这趟列车穿梭于东西伯利亚铁路线上的十余个城市,免费为当地居民检查治疗。大城市停留2天,小城镇一般只停1天,日均接诊150人左右。
娜杰日达曾是在伊尔库茨克铁路医院工作十多年的护士,这是她第七次跟着列车出诊了。
热情的娜杰日达说,每到一处就能帮当地人解决实际困难,心里觉得很舒服,“这是好事,我们会坚持下去。”
记者在“费德勒•乌格罗夫院士号”上看到,患者从中间一节车厢上车,工作人员首先帮助患者存放外套,车厢内温暖舒适,温度约有30度上下,与室外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随后病患被分流,狭窄的过道站满了等待检查的患者。
一名叫丽娜的患者说,她们城市里也有医院,但是让伊尔库茨克来的医生检查,她更放心些。
(图片:耳鼻喉科医生为患者检查)
东西伯利亚铁路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弗拉基米尔•维什茨基说,近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发展和铁路公司投入的增加,已有五辆巡诊医疗车交替奔驰在东西伯利亚铁路线上,车厢的诊室是由卧铺改造而来,肠道科、耳鼻喉门诊、眼科、化验数据分析室等一应俱全。
火车拉来的经济
平地起高楼,俄罗斯腹地因铁路而发展。当年流放的苦寒之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放眼望去,伴随着绵延的铁路,在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木材加工、河流发电,畜牧业和开采业依傍铁路而存在,成为当地城镇的支柱产业。
伴随着汽笛的轰鸣,记者团继续前行,抵达俄罗斯历史名城伊尔库茨克。这里是伊尔库茨克州首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伊州的发展依存铁路,它是俄远东重要工业基地,主要进口农机,食品和日用品等。
俄铁陪同人员安娜向记者介绍,中国是伊州第一大贸易伙伴,铁路沿线看到的木材加工厂,许多都与中国企业有业务往来。
夜色朦胧赶路忙,窗外是成片却并不粗壮的白桦和松柏,起伏的连绵雪山。时而数千公里荒芜人烟,这本应令人绝望的风景,却因铁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列列穿行于俄罗斯腹地的列车,载着西伯利亚的财富,带着当地人的期盼,驶向远方。(完)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8/7085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