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莫让对策打败政策

2013年04月02日 23:07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官场危害极大的多年顽疾,制定的政策在实施中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抓住不放的狠劲,公开处理的倔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天津调研时强调:要拿出管用有效的措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作风,切实解决“只说不做、虚晃一枪”的问题。要不折不扣地改作风,不搞变通、不耍花样,切实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官场危害极大的多年顽疾,不少人都长于此道,他们对于中央出台的政策善于“变通”,精于钻空子,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只说不干,做表面文章,因而,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许多好政策就这样被变形、架空、化解了,最后化为乌有,不了了之。

就说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差别就很大,有的坚决执行不走样,有的磨磨蹭蹭左右观望,有的就搞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招数。《人民日报》近日发布两条消息,一是哈尔滨开发区的“吃喝一条街”上,公款吃喝迅速回潮,为规避检查,公款食客们想尽对策,或结账时分开几张发票,或用免费停车的牌子遮挡公车车牌,或转到会所、内部接待点进行。二是一名党员干部来信,信中说,刚在大会上宣布要改作风,科长就喝得醉醺醺地来上班,不仅带头在电脑上斗地主,还对下属说:“哪年过年都这么搞,没事,你该怎么着还怎么着。”于是,从年初七到十五,大伙还和原来一样,该早走早走、该翘班翘班。而局长却汇报说:我们狠抓“八项规定”的落实,力促干部作风转变,干部职工工作态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这种现象绝非偶然,不少地方都有表现,在悄悄地磨蚀着这次“转作风”的成果,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怎样才能避免重蹈对策打败政策的覆辙呢?笔者以为,当务之急要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制定政策要完善严谨,切实可行,操作性要强。政策是要人来执行的,一定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态度鲜明,毫不犹豫,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最忌讳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歧义甚多的政策,譬如什么原则上,一般不得,从严掌握,酌情办理等。另外,出台政策要精,要管用,那些不痛不痒的、表态性质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没有实际施行可能的政策尽量不出,这样,因为没漏洞可钻,也就无法变通,可大大减少“下有对策”的空间。

 

其次,执行政策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过去,我们制定的政策很多,内容也不错,但往往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抓住不放的狠劲,常常是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政策刚下来很热闹,大会动员,小会讨论,喊口号,表决心,但仅仅满足于抓过了,学过了,没有持续、坚决地抓下去。结果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过几天就很快被人们淡忘。因而,要使政策确实得到有效贯彻,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松,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坚持常态化、长期抓,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再次,要树立政策的权威性。政策,就是政府出台的强制性法令,必须具有不可抗拒的权威性,政策没有权威性,就等于一纸空文。政策的权威性,就表现在不容商量,不能变通,绝不能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而必须奖惩分明。对于那些公然抗拒或变相抵制政策的人,要坚决严肃纪律,公开处理,该处分就处分,该撤职就撤职,决不姑息迁就,以此来震慑那些想钻政策漏洞的人,树立政策的权威性。

最后,要让群众监督、舆论监督。1945年7月4日,毛泽东与黄炎培谈话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番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要使政府在执行政策方面不敢松懈,就要原原本本地把政策公之于众,让政策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熟知“上有政策”的群众参与抵制“下有对策”的花样,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官员执行政策的惰性、随意性,以好的作风来落实好的政策,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变成具体行动、实际效果和人民利益。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扩展阅读:

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

刘云山:以优秀作风抓好落实

“作风病”反弹 不啻一记棒喝

是谁在对“八项规定”阳奉阴违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2/7086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