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财政增收趋缓 政府要先过紧日子

2013年04月08日 07:52

 

有了困难,是难百姓还是难自己,从根本上说,是衡量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一把标尺。无愧于“人民”二字,我们的执政基石才是稳固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今年要把倡俭治奢、倡勤治懒,作为转变政风的工作重点。在财政增收趋缓而刚性支出增加的形势下,政府必须首先过紧日子。并特别强调:有困难不能难百姓,只能难自己。

这番话郑重严肃,斩钉截铁,表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那些一事当前,习惯于先替自己打算,只考虑小团体和个人得失,对百姓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的地方和部门,无疑是一注清醒剂。

“不能难百姓”,体现了鲜明的执政原则。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党的宗旨所系,也因此成为了党的一个根本执政原则。它要求各级政府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始终把“利百姓”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了群众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形势在发展,事业在前进,人民的期待也与时俱进,必须始终盯着群众的利益需求,依靠开拓精神和魄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进而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困难,最能体现党性、体现魄力、增强信心、推动发展。图省事、怕困难,或出于私利考虑,避实就虚、舍本取末,不可能干成人民所期待的实事,也不可能干出让群众满意、真正有利于百姓的好事。

“不能难百姓”,体现了自觉的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古语云: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这是社会历史之大理。不只共产党明白,连古代一些政治家也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有个“割股充腹”说,大意是:假如损害老百姓来奉养自身,就如同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自己的性命也就没了。此说的最大亮点就是承认百姓乃国家之本,没有百姓就没有国家,没有国家就没有君主自己。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就是损害了社会之根、国家之本,到头来,损害的正是他自己。尽管受损害的自身较之同样受损害的国家和社会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它给予我们现代官员的启示是:一届政府、一个官员只是一片树叶,而人民才是大树本身。人民的利益是决不能损害的,因为,我们自己原本就来自于人民。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揭示的:“只有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必须牢牢铭记的真理。

 

“不能难百姓”,体现了强烈的自律意识。有了困难,是难百姓还是难自己,从根本上说,是衡量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一把标尺。不能难百姓,相对的只能是难自己。这里显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正确的摆位。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始终牢记人民是主人,自己是公仆。在人民利益面前,我们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能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尽好责任义务,就应当打起铺盖卷走人。“不能难百姓”,要求我们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珍惜人民的情绪和呼声,重视人民的期待,唯人民群众之“令”是从。“不能难百姓”同时也告诉我们,各级政府部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人民群众负责,不能站错立场;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偏离方向;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不能失职失责。当然,“不能难百姓”最终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和工作成效上,在想干事和干成事中体现出来,在“利百姓”上见到实效。

“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对人民的挚爱。“不能难百姓”与这些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有困难难自己而不难百姓,努力做“利百姓”的好事、实事,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具体体现。在这个意义上,“不能难百姓”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的一个基本执政原则和办事理念,人人明白、自觉践行。只有这样,我们的政府才能真正无愧于“人民”二字,我们的执政基石才是稳固的,前途才是光明的,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扩展阅读:

透析李克强总理的改革方法论

五评深化改革方法论:落点群众利益

认识群众路线的六字内涵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8/7088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