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党员领导干部要心怀问题意识

2013年04月09日 07:39

 

执政者千万不能有“盛世心态”。心怀问题意识,就是心怀忧党兴党的责任感。解决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扫除前进中的障碍,以实际行动恪尽兴党之责。

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中央党校主持召开弘扬良好学风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近日在一次座谈会的讲话中谈到,要树立问题意识,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辩证的态度对待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解决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对“问题意识”屡屡强调,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充分体现出中央领导集体的务实精神,令人振奋。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的过程。如果没有“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提问,就不会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揭开人类科学史的崭新一页;没有“沸腾的水为什么会把壶盖顶开”的疑问,就不会有瓦特发明蒸汽机,把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带进工业文明;没有一代代中国人对如何实现民族自强问题的探索,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改变……诚如马克思所说:“世界史本身,除了用新问题来回答和解决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历史也一再证明,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不解决问题,就不会有社会进步。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树立问题意识,是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的时代课题和政治要求。当前,步入“深水区”、“攻坚期”后的改革所触碰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尖锐突出。这些矛盾问题就像一道道考题,在考验着各级党政领导的执政智慧和能力。对待这些矛盾问题,既不能掩盖,掩盖就是掩耳盗铃;也不能回避,回避就是讳疾忌医。掩盖和回避只会阻碍改革发展进程。面对复杂的改革发展形势,面对改革进程中大量存在的问题,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就必须树立起问题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勇于正视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出发,研究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集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或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有的是受利益牵扯,因为“改革实际上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还有的则是思维僵化,惰性作怪,习惯于从既有框框出发,以老套路对待新问题,不愿或不敢去突破创新,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是利益问题,就要拿出“割肉”的勇气;是思维问题,则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是能力问题,则要加快补齐能力素质短板,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着眼问题求落实、揭露矛盾求化解、瞄准不足求改变,使各项工作得到实质性推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的弦只有时常绷着,我们才能睁大眼睛,常有危机感和学习的紧迫感,以清醒的头脑和如履薄冰的心态,去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盲目地陶醉于成绩和掌声,“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问题,看不到隐患,就好比温水煮青蛙,其实是在慢性自杀。别人赞扬我们是“盛世”,我们千万不能有“盛世心态”,而要看到发展进程中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针对社会转型期潜规则盛行、官商腐败存在、信仰缺失、环境污染等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以人人有责的担当,去应对挑战和考验,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心怀问题意识,就是心怀忧党兴党的责任感。摆成绩,唱赞歌,既不需动多少脑筋,也不需做多少功课,更不用负多少责任。然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则既需要勇气和胆魄,更需要扎扎实实做大量调查研究,摸准情况、找准症结,付出许多艰苦努力。面对新形势下的“四种考验”,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拿出应有的历史自觉和勇气担当,树立并强化问题意识,让它成为烙在自己身上的宝贵品质和优良作风,以自身的过硬去解决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扫除前进中的障碍,以实际行动恪尽兴党之责。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扩展阅读:

刘云山:在全党兴起学习之风 调研之风 实干之风

问题意识是一种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9/7089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