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外专家建言博鳌年会热点议题
2013年04月10日 14:49
为期三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4月8日在海南博鳌闭幕。综合来看,本次年会涉及很多当下的热点议题,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议题一:微信该不该收费
“微信是否收费”这一涉及3亿多用户的争议不断发酵。在4月7日下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分论坛上,引发激烈讨论。参会嘉宾表示,这场垄断与创新“较量”,取得三方共赢的局面,是缓解“微信收费”之争的前提。
论坛上,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对于微信这类基础性业务,在用户已经付过流量费后,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还要求用户额外为服务付费。更重要的是,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群聊等业务,极大地扩大了手机用户群的数据业务量,这对运营商和整个产业链是带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图片:4月7日,一名参加论坛的记者在使用微信软件。)
中国移动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原董事长王建宙在发言前做了这样的陈述,“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OTT)造成了运营商网络负担加重,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无法弥补这项支出,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双方应该开展协商对话。”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王建宙表示:“要最终解决OTT服务商和运营商的问题,必须双方共同合作。只有消费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三方利益都兼顾了,才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
扩展阅读:
议题二:如何避免“去实业化”
在实体经济中实现了原始积累的中国民营企业主们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回报率更高的虚拟经济行业。在成本增加、产能过剩、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资金从实体经济转移,这一现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引发了专家和企业家的热议。
德勤全球常务董事罗格•达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去实业化”趋势对实体经济构成的风险是必然的。一方面,没有人能预测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业这种高收益到底能繁荣多久,是否可持续。另一方面,企业若要加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必须长期在实业上谋求创新。
(图片: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作为多年深耕实业的民营企业,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认为,实业是资本市场的“根”,脱离实业的资本炒作是“无本之木”。“通过企业十几年的经营,我认为,科技创新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驱动力。”
“去实业化”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处境困难,对资本缺少吸引力,另一方是企业自身追逐短期利益,难以突破转型瓶颈。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张燕生看来,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前所未有地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二是人才;三是订单;四是融资;最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应该从转轨走向规范。
议题三:人口红利消减怎么办
当前,中国已进入人口红利“末端”,老龄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与会嘉宾认为,这一形势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人口养老金缺口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2012年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
(图片: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这是事实。”全国社保基金全国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认为,我国老年人口到本世纪50年代可能达到30%以上,而劳动力从今年将开始减少,进入人口红利的“末端”。
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认为,随着人口红利的变化,需要调整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创新型。因此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任务就非常突出。
对此,与会专家建议,中国应多措并举应对人口红利的削减,释放新的红利。第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问题。第二,让养老金进入“资金池”。第三,提高劳动力的劳动技能释放新的红利。
议题四:大学生教育应注重什么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处理大学教育和就业的关系成了热点。在博鳌亚洲论坛“大学校长论坛:就业与教育”圆桌讨论上,中外名校校长指出,大学教育应有别于职业教育,在融入职业引导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六C能力的培养,即CONCEPT(观念)、COMPETENCE(竞争)、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EATIVITY(创造力)、COMMUNICATION(沟通)、CONNECTION(交际)”。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谈到大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时这样说。南开大学一项研究认为,大学不同于职业学校,不能唯就业,但在学生就业方面应有所作为。
(图片:2013年3月23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天津大学体育馆招聘会现场寻找工作机会。)
纽约大学副校长李玫认为,中美两国虽然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教学理念不同,但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面临的情况却有着极大相似性。大学教育不仅关乎一个学生的就业,更多地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影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素质养成,对学生本人、社会和国家都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校长艾略特•赫什曼表示,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也是大学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我们在学生高中时就让他们参加职业培训”,大学教育教给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意识。(完)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0/7091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