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为了“申遗”,可拆“唐僧寺”?
2013年04月14日 13:32埋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因为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
消息一出,网友直斥荒唐,连千年古刹都不放过,实为文化犯罪——“一代佛学大师竟然丧失了最后的休憩地,可悲可叹”,“为申遗拆遗是杀鸡取卵”。还有网友无奈呼唤:“悟空,快来救你师父啊!”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一条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道路,申遗保护自然应该。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建于唐朝的古刹,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埋葬着玄奘灵骨。丝绸之路与取经之路,这两条重要的路都与古城西安相关,而且在兴教寺有重合点。可两者之间,绝没有舍此取彼的关系。现在要保护丝绸之路,就要毁掉取经之路,他日若要保护取经之路,是否又要拆毁丝绸之路?
《文物保护法》第20条明确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虽然当地辩解,拆除建筑不是文物,但那些建筑早和文物“血脉相连”。如果将兴教寺拆掉,孤零零剩下一个塔,实际上是对兴教寺塔寺一体的整体性和历史发展真实性的蹂躏。正如兴教寺僧众所言,“玄奘塔失去僧人和信众的守护,仅仅作为一个景点,必丧失其文化内涵。”
而且,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实施指南的规定,一个候选遗产,除了应当具备公约所要求的突出普遍价值之外,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才是入选的关键,至于其周围是否有绿化,环境是否优美无关紧要。
也就是说,即便为了丝绸之路申遗,兴教寺完全不必拆除,也根本不能拆除。这不能不让人联想是否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借着申遗的招牌大搞拆迁,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推动房地产商业开发。同处陕西的另一古刹法门寺,即是前例。
“世界遗产名录”宗旨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如果仅为一个遗产名号,却忽略了保护遗产本身,完全是本末倒置,如果打的主意还有圈地牟利,就更令人齿冷。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4/7094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