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济南“万人坑”遗址将建楼盘】事件进程
2013年04月12日 22:32
媒体批济南夷平万人坑建楼盘:部分官员头脑不清
济南琵琶山万人坑,位于济南槐荫区济微路路东,今济南试金集团内,济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济南试验机厂(今济南试金集团)自20世纪50年代建厂至今,每逢扩建厂房时,还不断挖掘出大量尸骨。
“万人坑”已被掩埋,纪念碑也被清走。如果连纪念民族灾难的象征物都没法“幸存”,警醒与反思只能是奢谈。
据报道,每年清明节,济南琵琶山下的“万人坑”石碑前,都会有不少日本老兵千里迢迢来“赎罪”,祭拜当年杀害的遇难者。但今年,他们远道而来,却发现“万人坑”的石碑不见了。据了解,“万人坑”遗址土地将被开发成商业住宅,开发商嫌石碑“碍眼”将其清走。
济南“万人坑”,曾见证一段残酷的历史: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占领山东期间,将逮捕或俘虏的抗日军民押解到济,在此屠杀。这座“万人坑”,曾尸骸累累。那堆积的残骸白骨,震撼着人心,也于无声之中,控诉着侵略者罄竹难书的罪行,并警醒国人以之为镜,勿忘国耻。
正如只剩废墟残垣的圆明园一样,烙着伤痕印记的“万人坑”,记载着历史的纹理,留存着逝去的真相。我们后人理应将它妥善保护,也将那段厚重历史放入民族记忆的“储存室”,在直视中反思沉疴。“万人坑”作为屈辱史的存照,应成为我们回眸和重温历史的“凭栏处”。尤其是在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的语境中,保留“万人坑”,也是在保存历史证据。
遗憾的是,“万人坑”已被掩埋,纪念碑也被清走,“消失的命运已成定局”,而在未来,楼盘将在遗址上矗立。也就是说,作为侵略者罪证的“万人坑”,正濒临不保。那些赎罪者,或许再无机会对着遗址和纪念碑祭拜;而我们,也将失去一个历史载体,一部比书面记录更具冲击力的灾难“纪实”。
夷平“万人坑”的驱动力,在于商业开发。据了解,在1952年,“万人坑”所在地被划拨给一家国企建厂;2003年,该国企被民企兼并,土地使用权转手;随后,兼并企业拿到审批,土地规划改成了商住用地。值得追问的是,“万人坑”的历史价值不可抹杀,既是“济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何在当地的城市规划中,没有慎重对待、好好保护?
从拆迁指向的利益运筹来看,这其中,或许离不开“唯GDP论”下的政绩冲动和现实利益驱动,一些城市管理者在历史和民族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头脑不清。
保存“城市记忆”“国家记忆”,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像“万人坑”这样的所在,即便不算“文物遗址”,地方政府也应有保护的自觉。肆意碾断历史承继的经脉,是对历史的背叛。
《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写道:“忘记南京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如果连纪念民族灾难的象征物,都没法“幸存”,警醒与反思只能是奢谈。如果“万人坑”让位于鳞次栉比的高楼,不只是种悲哀,更是耻辱。
济南夷平万人坑或建楼盘 政府协调职能是否到位
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山东济南留下一座“万人坑”,中日建交后陆续有日本老兵来中国祭拜当年被杀戮的遇害者。1952年,济南市试验机厂兴建,“万人坑”遗址被划入厂区。但如今,济南试验机厂被兼并,“万人坑”遗址土地将要被开发成商业住宅,开发商因纪念碑太碍眼派人把碑清走,日本老兵很可能再无机会祭拜“万人坑”。(《济南时报》4月9日)
■ 社论
“万人坑”已被掩埋,纪念碑也被清走。如果连纪念民族灾难的象征物都没法“幸存”,警醒与反思只能是奢谈。
据报道,每年清明节,济南琵琶山下的“万人坑”石碑前,都会有不少日本老兵千里迢迢来“赎罪”,祭拜当年杀害的遇难者。但今年,他们远道而来,却发现“万人坑”的石碑不见了。据了解,“万人坑”遗址土地将被开发成商业住宅,开发商嫌石碑“碍眼”将其清走。
济南“万人坑”,曾见证一段残酷的历史: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占领山东期间,将逮捕或俘虏的抗日军民押解到济,在此屠杀。这座“万人坑”,曾尸骸累累。那堆积的残骸白骨,震撼着人心,也于无声之中,控诉着侵略者罄竹难书的罪行,并警醒国人以之为镜,勿忘国耻。
正如只剩废墟残垣的圆明园一样,烙着伤痕印记的“万人坑”,记载着历史的纹理,留存着逝去的真相。我们后人理应将它妥善保护,也将那段厚重历史放入民族记忆的“储存室”,在直视中反思沉疴。“万人坑”作为屈辱史的存照,应成为我们回眸和重温历史的“凭栏处”。尤其是在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的语境中,保留“万人坑”,也是在保存历史证据。
遗憾的是,“万人坑”已被掩埋,纪念碑也被清走,“消失的命运已成定局”,而在未来,楼盘将在遗址上矗立。也就是说,作为侵略者罪证的“万人坑”,正濒临不保。那些赎罪者,或许再无机会对着遗址和纪念碑祭拜;而我们,也将失去一个历史载体,一部比书面记录更具冲击力的灾难“纪实”。
夷平“万人坑”的驱动力,在于商业开发。据了解,在1952年,“万人坑”所在地被划拨给一家国企建厂;2003年,该国企被民企兼并,土地使用权转手;随后,兼并企业拿到审批,土地规划改成了商住用地。值得追问的是,“万人坑”的历史价值不可抹杀,既是“济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何在当地的城市规划中,没有慎重对待、好好保护?
从拆迁指向的利益运筹来看,这其中,或许离不开“唯GDP论”下的政绩冲动和现实利益驱动,一些城市管理者在历史和民族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头脑不清。
保存“城市记忆”“国家记忆”,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像“万人坑”这样的所在,即便不算“文物遗址”,地方政府也应有保护的自觉。肆意碾断历史承继的经脉,是对历史的背叛。
《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写道:“忘记南京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如果连纪念民族灾难的象征物,都没法“幸存”,警醒与反思只能是奢谈。如果“万人坑”让位于鳞次栉比的高楼,不只是种悲哀,更是耻辱。
山东济南万人坑或成楼盘 二战日军无处赎罪叩拜
历史不该被遗忘。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占领山东期间,将逮捕或俘虏的抗日军民押解到济受审,并在西郊琵琶山屠杀,留下一座“万人坑”。
1952年,济南市试验机厂兴建,“万人坑”遗址被划入厂区。但如今,济南试验机厂被兼并,厂区土地将重新开发,“万人坑”遗址濒临不保。
意外
赎罪的人来了纪念碑不见了
清明节那天,试验机厂区冷清如常。看门人老杜待在屋内,一边翻看报纸,一边在心中猜测——— “那群人”还会不会来?
在他的印象中,那群人几乎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在杀戮遗址点上香,跪在石碑前一一叩拜,一跪就是大半天,口中念叨着他不懂的话,祭拜长眠地下的遇害者。
“这是一群赎罪的人。他们曾是日本的军人,在请求死者的宽恕。”陪同的导游曾告诉他,自从中日两国建交以来,这群老兵就陆续来到中国,祭拜当年杀戮的遇害者。他们来济南就去两个地方,一是五三惨案纪念碑,一是琵琶山万人坑。果不其然,当日中午,远道而来的赎罪人如约到达。但这一次,赎罪人发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变化——— “万人坑”的石碑不见了。
文史资料显示,1940年秋天,日军挖坑造墙,在琵琶山修筑堡垒,建起一个杀人基地。1940至1945年,日军在此大肆屠杀抗日军民,杀人手段极其残暴,留下人间地狱般的“万人坑”。1952年,济南市试验机厂兴建,“万人坑”被纳入厂区,在遗址立起纪念石碑。1990年,试验机厂扩建办公楼,挖掘出大批遇害者遗骸,在山南麓立了块新碑。此次失踪的是立在“万人坑”原址的旧石碑。
在失踪的纪念石碑处,赎罪人点燃了一炷香,插在石碑原本的位置,再一次长久地叩拜,大半天都没有起身。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或许是祭拜“万人坑”的最后机会了。
命运
消失的纪念碑快消失的“万人坑”
不仅这块石碑消失了,“万人坑”可能也将不再存在。济南市试验机厂的老职工透露了这样的消息。
“原本的厂子没有了,整块土地卖出去了,很快要开发成商住,开发商说碑太碍眼,就派人把纪念碑清走了。”知情人士说。
济南市试验机厂在南辛庄西街,地处琵琶山的正南侧,厂区面积数千平方米。最早的厂房是红砖砌成的,大多建在厂区的东北方向,尽量避开“万人坑”的遗址。
史料记载,1952年试验机厂建厂,就曾挖掘出大量尸骨。1954年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接到十六里河全体村民“万人坑”控诉材料,经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上报至最高人民检察院。同年12月,市政府成立联合调查挖掘小组,分两次挖掘了8个尸穴,确定“万人坑”的大致范围———东西长42米,南北宽40米,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
如今,在“万人坑”的遗址,已经矗立着一座五层的办公楼。试验机厂的员工透露,这栋办公楼是1990年前后建的,当时在挖地基时就发现了很多白骨,这栋大楼建成后,工厂在四周规划了大片的绿化带,“万人坑”遗址就没有再挖过土。
消失的纪念碑原本立在办公楼东北角的花坛中。一棵两人合抱粗的参天柏树下,赎罪人清明节那天插的香还在原地。属于那块石碑的位置培着一层新土。
看门人老杜说,那块石碑没有失踪,就在这一层土下面,开发商要求给石碑挪个地方,他就把那块碑埋在下面了。
不过,消失的命运基本已成定局。“‘万人坑’都留不住,单留下这块石碑,还能有啥意思?”试验机厂的员工无奈道。
追溯
改变了的国企改变了的土地规划
不是不想留,是确实留不住。原济南市试验机厂副总徐玉泉说,关于如何处理“万人坑”,试验机厂也有诸多无奈。
1952年,济南市试验机厂建厂,由济南市机械局管理,性质是一家国有企业,厂区土地是国家划拨用地。上世纪80年代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家老国企起起伏伏,受制于落后的产能落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2003年,一家民营企业兼并试验机厂,试验机厂的原有资产重组,厂区土地使用权转手,土地性质是出让用地,“万人坑”遗址也在其中。生产试验机的车间迁往长清,南辛庄的厂区只留了个“壳”,原有的办公楼对外出租,为土地开发做准备。
徐玉泉说,早在前几年,实施兼并的企业拿到了审批,土地规划改成了商住用地,“万人坑”并没有特别标注,也被纳入了整个土地规划中。随后,企业开始自行寻找开发商。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基本谈成了。
他承认,石碑的失踪确与开发项目有关,按照目前的规划,“万人坑”遗址会建成住宅,沿街有门头房,一楼、二楼会建成商店,其他都是高层建筑,“谈合作的时候,人家看碑子在这,觉得不大合适。”
“哪里能动哪里不能动,规划早就有方案了。这个坑肯定留不住了,部分小山能留下,新建的石碑也能留下,算是个象征性的纪念吧。反正盖办公室楼的时候遗址就破坏了。”徐玉泉说。
期待
谁来见证历史谁来挽救历史
“要不是你们来问,我都不知道这个归谁管。”一位原试验机厂的负责人说。
他告诉记者,除了每年清明赎罪人来祭扫,这处“万人坑”一向少人问津。
“原本我们是国企,单位就是国家的,什么都好商量。后来单位是个人的了。人家交了土地出让金,整块地是人家的。‘万人坑’在土地证没有标注,保留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白白占着地方。”那位负责人说。
其实早在许多年前,琵琶山“万人坑”就已获批成为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是在“万人坑”的遗址,如今已找不到任何与教育有关的线索。如果没有刻意的寻找,也很难找到此处曾经是“万人坑”的迹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琵琶山万人坑纪念碑镌刻着上述字句。提前知悉“万人坑”命运的试验机厂职工读到这八个字,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厂子每个人都知道‘万人坑’的历史。过去的时候,我们就像守望者,守护着这一家工厂,守护着这一段历史。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原来的工厂没了,这个没关系。这一段历史没了,我们是罪人呐!”一位员工说。
曾经的守望者知道,绿草茵茵,白骨森森,“万人坑”中遇害者尸骨相叠。或以求生的本能张着口向上爬,或紧握插在肋骨间的匕首,或弓着身躯呈痛苦挣扎的样子……他们以不变的姿势,诉说侵华日军残害、奴役中国人民的痛苦历史,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罄竹难书的罪行。
他们说,毁掉了“万人坑”,就毁掉了历史的见证。他们期待,有人能告诉他们,如何挽留“万人坑”,如何挽留这段历史。
日军侵华铁证:琵琶山“万人坑”
济南琵琶山“万人坑”,位于济南槐荫区济微路路东,济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军在琵琶山下无数次残暴屠杀。
1955年,侵华日军战犯供述,在琵琶山刑场被杀的人都是经第十二军军法会议判决死刑的人。这些人大都是由日本宪兵队送到军法会议的,不利日军的思想犯、妨碍治安的中国人。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浇上煤油烧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日军狼狗活活咬死,有的被挖去双眼、心肝……
日军屠杀后,有时在尸体上盖一层土或石灰,有时什么也不掩盖。这样,一次复一次,一年又一年,尸骨托尸体,尸体盖尸骨,层层尸体,叠叠尸骨。每到天气炎热时,坑内臭气冲天,殃及周围数里之村庄。
经查,在“万人坑”实施屠杀我抗日军民的日军机构,主要是前日军华北支那方面军所辖第十二军、四十三军的军、警、宪、特及济南军法会议和“新华院”。(选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5卷P638—641,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2/7094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