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反腐组稿】俄罗斯多措并举高调反腐

2013年04月15日 14:04

 

俄罗斯官员腐败情况严重,对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声望造成损害。面对国内民众及反对派频频发出的反腐呼吁,俄罗斯总统普京自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已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严阵以待,高调反腐。

普京打出反腐组合拳

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去年12月公布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显示,在182个国家中,俄罗斯排名第143位,落后于塞拉利昂、尼日尔等非洲不发达国家,仅稍强于利比亚、伊拉克、索马里、阿富汗等动乱国家。

近来,俄舆情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腐败已经与贫穷和通胀一起,成为俄民众最关注的问题。

为提升反腐力度,俄罗斯总统普京自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已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范围覆盖整个俄罗斯。

(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普京已打出一系列反腐组合拳)

今年4月2日,普京向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提交法案,禁止官员在海外拥有银行账户、持有国外发行的股票以及其他金融票据,以防止金融资产外流。目前,这份法案正在由议会讨论,如果获得通过,有望于7月1日开始执行。

同一天,普京还签署了一项法令,以推动俄官员收支申报制度获得严格执行,包括申报购入房产、土地、汽车、贵重物品、股票和在海外持有资产的信息,同时解释购入这些资产所用资金的来源。

据了解,日前,2012年俄罗斯官员收支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包括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在内的各级官员已经提交了收支申报表。

今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曾就反腐工作表态称:“反腐败斗争中不应该存在‘碰不得’的人,社会公众希望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功。”此番财产申报被解读成是对上述表态的一种注解。

 

并非心血来潮

早在2000至2008年的前两个总统任期内,普京就采取了高级官员财产申报、设立公开举报制度等措施。

2008年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后也曾放出狠话,要惩治腐败“这一俄罗斯社会重症”。他设立总统反腐败委员会,亲自担任主席,并颁布了《国家反腐败纲要》和《反腐败法》,甚至具体规定,官员只能接受价值在3000卢布(1卢布约合0.21元人民币)以下的礼品。

然而,这十余年内,俄罗斯的腐败之风不仅没有刹住,反有变本加厉之势。

(腐败已经成为俄罗斯民众最关注的问题)

梅德韦杰夫估计,不法官员勾结商人每年侵吞国家资金达3000亿美元。专家则估算,俄罗斯目前每年用于腐败的流动资金总量为3500亿美元,这就是说,“公仆们”平均每天要捞10亿美元。

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和反腐败总局公布的2011年的数据显示,俄官员平均每人受贿30万卢布,远高于2010年的6.1万卢布。最易受贿的是负责政府采购的人员,其受贿所得一般都存在境外。

俄媒体披露,腐败官员平均每次收受贿赂的金额如今已经攀升到2.7万卢布,比3年前激增近3倍。2011年官员受贿案数量达4.9万件,比3年前增长26%,其中有3.5万件已经触及刑法。

俄前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认为,80%的官员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行为。

 

官员开刀掀反腐风暴

2012年年末以来,俄罗斯国内密集曝光官员贪腐案,其层次之高,数额之大,实属罕见。这些迹象似乎表明,俄罗斯领导人下决心从打击高层腐败和净化权力机关着手,反腐要动真格的了。

2012年11月初,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黯然下台,被视为俄当局试图严惩腐败的一个信号。

2012年10月25日,俄调查委员会透露,初步调查显示,隶属于俄国防部的国防服务公司涉嫌以低于市场价抛售房产,至少挪用了30多亿卢布国防预算(约合1亿美元)用于房地产买卖。

11月6日,普京取消现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职务,任命前紧急情况部长萧依古为国防部长。普京说:“考虑到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目前的情况,为了能够为调查创造客观的环境,我决定解除他的职务。”至此,谢尔久科夫成为俄罗斯20年来第一位因腐败而丢官的部长。

被反腐风暴刮倒的还有不少俄罗斯高官,前农业部长斯克伦尼克也是其中的一位。俄罗斯国家电视台2012年11月底播出的调查纪录片称,这名女部长此前在担任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总经理一职时,涉嫌挪用高达390亿卢布的联邦预算拨款。该事件在俄引起轩然大波,斯克伦尼克之后也被传唤审问。

(不少俄罗斯高官被反腐风暴刮倒)

在反腐风暴中“弱不禁风”的俄罗斯高官们还有地区发展部前副部长帕诺夫,被撤职查办并逮捕,罪名是侵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9300万卢布资金;航天公总经理乌尔利奇被解除职务,原因是在“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研制过程中侵吞近1/3经费,数额高达65亿卢布;另外,卫生部、科教系统等部门官员也相继曝出贪腐丑闻。

2012年12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曾宣布,对官员和国企领导人,除了监督其收入和资产外,还要监督开支和大宗购置。他发誓,“要把腐败分子清除出政权机关”。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的首次国情咨文以反腐为主题,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制度上的“紧箍咒”

除了拿腐败官员开刀,普京的反腐风暴中,不容忽视的另一点就是试图从制度上解决腐败问题。在国情咨文中,普京已表达出相关意向:对官员和国企领导人,除了监督其收入和资产外,还要监督开支和大宗购置等。

2012年12月21日,俄罗斯立法机关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法案,禁止国家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拥有海外资产(不动产和银行存款),规定期限指的是官员任职期间及离职后3年以内。违者将被处以500万至1000万卢布的罚款,或被判处最高5年的有期徒刑,并在3年之内不得担任公职。

自2013年起,俄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购买房产、土地、交通工具、有价证券、股份时,如果支出数额超过家庭最近3年收入总和,则必须申报并说明资金来源。证明大额支出收入来源的信息将在相应政府部门网站上公布,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基础上,这些信息将在媒体上公开。法案于2013年1月1起生效,但是从2012年1月起的交易也将被检查。

禁止拥有海外资产、监督官员大额开支是俄罗斯给官员新加的“紧箍咒”。《反腐败法》中最关键的一条是,自2010年起,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需申报薪水收入、房产和银行存款。截至2013年初,记录公职人员最近3年家庭收入的数据已经完备,这也使得对官员大额支出进行监督具有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此外,俄高层还在试图寻找更多办法治理腐败。总理梅德韦杰夫早些时候表示,除了强调“制度反腐”,媒体应该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更迅速地达到社会希冀的结果。(完)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5/7095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