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梦组稿】“我们为何选择中国”——在华外国人的“中国梦”

2013年04月14日 21:3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是13亿人共同的梦。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追梦。因为梦想,他们选择了中国。

约翰: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带回本国

1987年,约翰来到中国留学和工作,目前担任一家非洲建筑企业驻广州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并被推选为中国坦桑尼亚人社团主席。

约翰说,当初来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现在的繁荣景象,城市基础设施也比较破旧。

大学毕业后不久,约翰即返回坦桑尼亚。待他2007年重回中国的时候,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变化的不仅是城市和建筑,还有人的风貌。”

约翰告诉记者,他心中有一个萦绕不去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是将我看到、学到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带回本国,和我的非洲同胞们分享,从中国的发展脚步中寻找经验,用于推动非洲的发展。”

埃里克:在中国做音乐

3月15日,埃里克参加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面试。从考场走出,这位“90后”美国青年的情绪有点低落。

22岁的埃里克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主修低音提琴。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他于2012年参加了美国国家中文领航项目来到中国,在南京大学学习汉语。

目前,埃里克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规划——希望毕业后能在中国长期从事一份与音乐有关的工作。

(图片:3月15日,埃里克在接受中国国家大剧院考官的面试。)

前不久,埃里克得知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招聘低音提琴演奏员,这让他十分心动。经过精心的准备,埃里克获得了来面试的机会。

“我会说汉语,又有拉奏低音提琴的技能,就算这次没被录取,我想我也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工作,”虽然声音不大,但埃里克的话语中却透出一种自信。

 

塔诺: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

中国加纳人社区主席詹姆斯•塔诺也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实业兴国。

2004年,26岁的詹姆斯开始来中国经商。目前,他在广州和非洲都设立了自己的建材工厂,专业生产屋顶建筑材料。詹姆斯的目标是通过与中国企业伙伴合作,引进中国相对先进的设备和经营理念,将自己在中国和非洲开设的建材公司开拓成一个跨国企业集团,打造非洲人自己的国际品牌。

“很多非洲人都在中国找到了机会。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是26岁,现在是35岁。我相信在我40岁之前,可以实现我在中国的梦想。”詹姆斯告诉记者。

2011年,詹姆斯被在华加纳人推选为中国加纳人社区的首任主席。在就职演说中,詹姆斯呼吁所有的加纳在华同胞们做到“诚实守法,彼此尊重,以负责的方式在中国生活,共同推进中加两国关系向前迈进。”

李翰文:来中国生活

身穿海魂衫,操练咏春拳,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来自比利时的大男孩李翰文(Jhon Lee)在中国生活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李翰文说,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虽然长在比利时,但李翰文自小跟着一位中国叔叔学习太极拳、咏春拳,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让李翰文对中国有了好感。

“到中国去”的梦想使李翰文坚定了他的脚步。他从网络上搜集资料,自学汉语,自学如何使用筷子,终于在2011年背起行囊来到了中国。

那一年,李翰文在天津一家幼儿早教中心找到了工作,凭借自己在比利时上大学时学到的生物工程学和景观设计的知识,教授孩子上英文和科学课。

(图片:在英语课堂上,李翰文投入地为孩子们讲解水果的英语表达法)

两年过去,李翰文的“中国梦”正在他的努力下慢慢变为现实。28岁的他说,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中国开一家早教中心,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父母愿意,希望也能接上他们来中国定居。

 

希克:把个人专辑推向中国市场

在广州市一家名为“柏菲”的音乐录音棚里,记者见到了来自尼日利亚、正在专心音乐创作的希克。

2011年,希克在中国和尼日利亚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歌曲专辑《真实》。专辑出版后,希克马上去中国版权局为自己的专辑办理了版权登记。

希克说:“我想在中国发展,把我的专辑推向中国市场,不仅因为我的家庭在这里,也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很客观,我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在中国打开局面。”(完)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4/7095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