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社会

唐钧:中国的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

2013年04月15日 07:36

 

 

 

 

 

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点击查看

本稿视频报告:中国的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

本稿精彩观点:

唐钧:七种“轨道”制度下的两块养老保险金

唐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需要“两条腿走路”

本稿PPT:

中国的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社会保障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在两会以前,有媒体进行了一些调查,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排序,社会保障是名列第一的。不但今年名列第一,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都是名列第一了。开玩笑说,是三连冠了。所以社会保障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今天想就社会保障的成就及社会保障现的争议,来跟大家做一个解读。

习总书记在两会以后讲了十个“更”,描述中国梦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就是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个也是对老百姓殷切希望的一个回应。在十八大报告当中,胡总书记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里面就关于社会保障讲了这么一段话,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来的这段话跟以前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来讲,有几个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个,坚持全覆盖保基本,以前提法叫做广覆盖,保基本,但是这一次十八大提的是全覆盖。全覆盖跟广覆盖显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全覆盖也就是说要保障每一个城乡居民。

第二个,这次明确的提出了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这里面也是公平,以前一直在提,但是适应流动性和保证可持续性,是这一次非常强调的。前面方针,两次提到可持续,就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问题是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可持续也跟习总书记讲的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联系的很紧。

第三个,适应流动性的问题也很重要。2013年两会对社会保障的要求基本上跟十八大是一样的。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段跟十八大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下面跟大家谈四个问题。

第一,养老保险的成就。第二,养老保险的不足。第三,养老保险的争议。第四,养老保险的展望。为什么光讲养老保险呢?因为,第一,老百姓所关心的社保,平常讲的社保,其实大多数讲的主要是养老保险。可能养老保险费用是交给社保局的,所以大家通常把社保和养老保险等同起来。第二,社会保障面很广,所以专讲一个养老保险的问题。第三,因为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现在13亿多人当中已经有1.85亿的老人,中国人口到达最高峰的时候,可能有30%多的人是60岁以上的,大概24%左右的人是65岁以上,所以这个时间大概在2033年到2035年之间,这是中国的老龄化的最高峰。如果现在独生子女政策不变化。更形象一点,在马路上走,可能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每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所以,因为老龄化的到来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推迟退休年龄,从现在的60岁推迟到65岁,也包括女同志。第二个问题,双轨制。首先,到2012年为止,中国养老保险的一个成就,实际上讲的是社会保障的成就,刚才那个标题有点问题,2007年中共十七大,胡总书记的报告当中提出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是在党的最高层次的文件当中第一次提出确认,覆盖城乡居民这个概念。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强调两点:

第一点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要跟国有企业改革、跟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这是当年强调的。

第二点是社会安全网或者讲社会稳定器这两个。考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时候,主要的立足点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在国企改革,在安定社会。(如果说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缺陷,其实跟那个时候的指导思想是有关的。)比如说现在农民的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反过来讲,当年考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农民工,也并没有考虑农民。所以以后的制度要去适应形势的变化,会有很多的困难。十七大上面第一次提出来覆盖城乡居民,或者叫覆盖城乡居民这样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十八大简称为全覆盖这么一个概念了。还有,十七大报告当中对生活保障有个划分,首先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这三项保障制度实际上政府的责任。然后提出来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然后又提出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以前的提法不是这样的,以前的提法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包括四个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但这样的提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慈善事业不是政府的职责,是民间的行动,民间自发的一种互助互济的行动。

所以现在这个讲法就比较清楚了,慈善事业是从民间的社会行动的角度来给社会保障制度做补充,商业保险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给社会保障制度做补充。主要的事还是政府要干。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这是政府的责任,它既是基础也是重点,然后下面是慈善事业,是从民间行动的角度,商业保险是从市场机制的角度来对社会保障做一个补充。

从2007年以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成就。第一,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是1992年首先在上海市范围内建立了一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后第一波扩大到七个城市,包括烟台、青岛、大连、福州、厦门、广州。第二波扩大到全国100多个城市,在1999年的时候,宣布全国所有的城市以及县政府所在的镇,都已经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建国50周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虽然都建立了一个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还有问题,因为当时有一个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资金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这个说法跟实际情况是拧着的,因为越是穷的地方要救助的人越多,政府财政越弱。所以在2001年开始,朱镕基总理要加大中央的投入,第一年投入了23个亿,第二年变成46个亿,到2003年的时候变成了96个亿。2003年开始,大概保障了2200多万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到现在仍然是这样的一个数字。2011年的情况,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了2256万人,农村的低保其实在1996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后来很多城市在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时候干脆把城乡都建立,包括北京也是,后来广州也是。一开始建立就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8年,基本上全国全覆盖了,到2011年的时候,农村已经保障了5298万人,加起来是7554万人。第一步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了全覆盖。

 

 

这个全覆盖不是说人人都有,跟养老、跟医疗不一样,、而是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讲社会救助。政府给所有的老百姓一个权利,在平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时候,生活有困难,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但这个制度并不是说政府拿着钱去找穷人给钱,而是给一个权利,生活有困难了,可以找政府,在这方面只是一个制度上的全覆盖。    第二步是医疗保险。以前有合作医疗,尤其在农村,城市有公费医疗以及劳保医疗,后来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制度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农村的医疗保障出现了很大问题,在1979年的时候,大概有90%以上的人民公社都有合作医疗,但是后来包产到户,很多地方的集体经济不景气了,农村的合作医疗也跨的非常厉害,最后大概只剩下10%到20% 。在很长时间内,卫生部到农村去做工作,想重新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中国当年在79年的时候, 90%以上的都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非常称赞中国,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穷,但是所有的人都有合作医疗。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合作医疗不景气,世界卫生组织也来调研,也投入了很多的钱,想恢复合作医疗,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从2002年SARS后,要建立一个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就是政府掏钱,而且政府掏的是大头。从2003年开始做,一直到2009年的时候,覆盖城乡居民,农村居民已经有8.32亿人, 8.32亿人已经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概占的比例能够到96%左右。城市是两个制度,90年代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前业的职工报销医药费是在企业报销的,但是改革开放到90年代以后,很多企业经营不景气,企业职工的医疗费报不了。医疗保险开始社会化了,到2009年的时候,2011年的时候,职工医保已经达到2.52亿人。是在2009年左右,开始对城市居民,城市当中没有工作的这部分人,或者是说非正规就业的这部分人,实施居民医保。北京最早实施了叫一老一少,这个保障制度大概在2011年的时候保障了2.21亿人,两个加起来大概相当于城市户籍人口的97%。

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3.05亿人。 2011年中国有多少人呢?13.7亿人,所以占的比例应该到95%以上了。在2009年的时候,医疗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主要在城镇,在城市,医疗费用大概总的报销率在70%左右,新农保和城市居民医保大概报销率只有50%左右,所以老百姓在这方面的负担还是相对来讲比较重的。后来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13年开始,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的政策以后,北京现在发展的很快,估计报销率达到80%左右了。在城市居民医保和新农保方面,去年下半年一个政策,在实施大病医保。比如城市居民,只能报50%,但报下来整个制度有结余,把结余的钱投到保险公司去,得大病的时候,还可以报销。    得了大病的时候,确实还有问题,保险公司承诺在一般的保险,平均50%的保险之后,剩下50%的钱给报销一半,这样能够使整个报销水达到75%左右。所以医疗保险基本上像回事了。

讲到养老保险, 2011年参保人数达到了6.15亿人,目前来讲,前两个制度已经全覆盖了,但是养老保险还没有。当时的想法是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 2009年干了11%,到了第二年干了23%,所以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在2015年的时候,要实现全覆盖。在2012年的两会上,人社部长尹为明说,我们有信心今年这两项制度,到2012年的年底,覆盖人数要达到4亿人,这两项制度达到4亿人。

再来看一下,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刚才讲了四亿人,那么城市职工大概在去年年底能够达到3亿人,加起来是7亿人,全国18岁以上的人口大概是10亿人,所以实际上参保的来讲还有三年的时间,每年干10%,大概就能够达到全覆盖了。十八大以后,接着开了两会,习总书记在两会以前就说,两会主要是解决人事的问题,所以像这样的一些具体的任务,仍然是跟十八大的提法是一样的。

到2012年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养老保险制度仍然还有它的不足的地方,当然不足的地方可能很多,、但是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流动人口,不仅仅是农民工,也包括城市向城市流动的人口。 2011年中国的农民工有2.53亿人,其中外出的农民工是1.59亿人,但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得人数才4140万人,只占了总的农民工16%;占外出农民工的,所谓的外出农民工是跨省跨市的,这样的农民工只占到了26%。所以农民工参保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个是今后要改的,要去改革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讲全覆盖,但是全覆盖以后,因为农民工这个问题的存在,又显出了一道裂口,这个裂口有多大呢?可能会涉及到1到2亿人,所以在这个方面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全国办理养老保险异地转移的业务有一个政策,也就是说,当离开原来工作的地方,可以到人社局去办一个手续,可以带走,企业交费是20%,个人缴费是8%,这个政策规定可以带走企业交费,这部分能够带走12%,个人这块也可以,总共在28%里面可以带走12%,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外出打工的有1846万人,但是成功办理了转移接续的只有80万人,只占4%。有一个同事,他的太太在深圳工作,要退休的,希望能够转移到北京来,但是非常的难。

如果农村的劳动力都跑到城市来了,那么农村的老人怎么办?所以如果老龄化有不良后果,其实城市不是太担心,最大的问题在农村。所以现在他们的养老保险的问题不能够解决,也许到20年以后、30年以后,正好中国进入老龄化高峰,突然发现还有1亿多人没有养老保险,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大了。        养老保险争议问题。第一个,讲一下推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从2004年开始一直到去年,两会以后,人社部的副部长王晓初又说了,退休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一,因为刚才讲了,老百姓心目当中的社保,社保就是养老保险,领导在这反反复复这样说,搞的大家心里很不安定。中国将来老龄化高峰的时候,有4亿老人,到那个时候的劳动力和老人的比例,一般叫老人赡养比,是2:1,也就是说两个人养一个老人,这个时候中国的前途太可怕了,所以就觉得要推迟退休年龄,推迟五年,这样有人计算了,如果推迟五年,每年可以节约200亿,节约200亿什么意思呢?可以多收40个亿少发160个亿。

那么讲必然趋势。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这个事在中国恐怕必然要办;还有第二个意思,延迟退休是一个国际趋势,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发达国家确实都采取过措施,延长退休年龄,一般来讲都是65岁,有的是女的60岁,男的65岁,从91年到98年澳大利亚是改革过,男的没动都是65岁,女的从60岁延长到63岁。意大利从60岁、55岁延迟到65岁、60岁了。日本从65岁、57岁延长到男女齐平都是65岁。新西兰从60岁延长到65岁。葡萄牙从65岁、62岁延长到齐平了65岁了。但是,社科院人口所的所长,有一次碰到了法国中央银行的行长,问他说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到底是为了什么?法国的中央银行行长就解释,真实目的是为了增加劳动力的供应,提高劳动参与率,但是社会公众误认为是为了减少养老金的支出为了减缓劳动力缺乏这么一个毛病,让大家多干几年,所以这个也是顺理成章的。在最近几年,因为欧洲欧盟主权债务危机,实行了紧缩的政策,在紧缩政策里面,延迟退休也算一项,但是到现在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仍然是在困难之中。讲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国际趋势,这句话是有毛病的,因为,最多能说明是发达国家的趋势。现在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基本上大于等于65岁,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在50岁到60岁,所以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国际趋势,是有毛病的。那么还有一些具体的,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人口的结构阶层、阶级阶层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白领要占到60%,甚至有的国家占到80%,蓝领工人占的比较少,大概20%左右。所以发达国家如果说延迟退休年龄,对白领阶层来讲,就比较可以接受,但是对蓝领工人来讲,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蓝领工人毕竟在体力上付出的要更多一点。所以在任何国家都一样,白领赞成,蓝领不赞成。在中国来讲,白领现在大概20%,蓝领占到60%甚至更多,所以在发达国家实行这个政策。在中国来讲,绝对是反对的人多。在南京大学开会的时候碰到一个学生,他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愿意不愿意延迟退休,结果没有人愿意延迟退休,他的老师说一定是他错了。个人认为,可能调查是没有错,是符合实际情况,他的老师只是从一些书本的知识来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这种问题,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应该最明白,这个事情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还有中国现在每年要新增的劳动力是两千万,每年城市农村要增加的劳动力,我们出来要工作的劳动力大概两千万,城市一千万,农村一千万,但是每年我们现在新增的工作岗位只有1千万个,也就是说,如果从宏观上去看,每年就是有一千万人找不到工作,那么这个1千万的新增的工作岗位当中,其中有30%叫做自然更替,大家想一想,自然更替是什么啊?自然更替我觉得绝大多数就是退休的,退了,有人空出岗位来了,你顶上去了。所以讲,如果我们现在延迟退休,那么每年这30%的自然更替也出现问题了,那么当然现在又有一个说法叫做弹性退休,或者叫柔性退休,所谓的弹性退休就是双方选择,单位选择你,你选择单位,你到了60岁以后,到了60岁以后,你可以,你本来应该退休了,比如说,但是你可以提出来说你还能干,那么单位来讲,也需要你,在这样两相情原的情况下面,可以继续签合同,工作到65岁,上海已经有这样的一个政策了。

但是我们可以想到,这种政策其实能够符合条件的对象是非常少的,单位需要你,你也愿意在干,其实这样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上海从2010年实施这项政策到现在,大概成功的,双向选择成功的大概也就是1000多人,所以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数字,那么这项政策是一个好政策,因为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硕士毕业的人大概到23、24岁,如果博士毕业大概到28岁,相对来讲读书的时间长,如果都是统一时间退休,那么退休时间一刀切,那么他其实,读书读的越多的人工作的时间越少,所以他既然是一个人才,我们允许他再多干几年,这是可以的。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他解决不了你想解决的,养老金,节省养老金这个问题你解决不了。所以我现在就讲,我们现在的一个观点就是讲,你想要延迟退休是可以的,第一个,要不双向选择,弹性的,要不你就解决刚才讲的就业的断档期或者说就业的困难期,就是说你说65岁退休,我们每一个在干活的人真正能够干到65岁,要没有,那问题就大了,我真正能够干到65岁,我能够拿到工资,那这个就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讲,我们要升级,我们经济,怎么讲?我们要转变经济生产方式,企业都要升级,等等等等,这意味着什么啊?这意味着其实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他意味着少用人,大家知道,富士康原来在中国招了8万人,富士康在中国有8万到10万工人,后来到了郑州、到了成都他们建厂的时候,原来想的很好,但是在那边招工招不来,为什么招工招不上来呢?就是因为那个跳楼的事,给老百姓印象太大了,怕我的儿子进了你的工厂,将来弄的不好也跳楼,所以当地的农民、当地的老百姓就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富士康。结果富士康招不着人,一着急人家用上机器人了,人家用机器人了,不用人了,不用活人了,用机器人了。

 

 

所以就是说,如果说我们的信息化、自动化,这种程度越高,我们会用得人越少,那么发达国家其实现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发达国家,我们现在讲,因为发达国家人力成本高,所以发达国家的资本就向第三世界转移,其实还有其他的原因,其实是一系列的因素提高,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包括环保,也包括消费者运动,就是反对假冒伪劣,你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其实这一些是好事,环保是好事,产品质量高服务好也是好事,但是反过来讲,他必然会提高他的生产成本,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矛盾,结果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一着急就把资本往第三世界转移了,为什么呢?第三世界不但是人工便宜,环保方面要求不高,消费者对于消费的服务,他的要求相对来讲也比较低,所以他就能挣更多的钱。但是如果我们也一旦,那么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为什么现在环境好呢?一个最简单的东西,他没有制造业了,从某些意义上来讲,有制造业就会有污染,一定的,除非你花很大的成本去治理这个污染,我们北京08年、09年的时候,我们08年因为开奥运会,把北京市里面的这些企业都迁走了,迁走了以后,在一个时期内咱们北京的环境污染好多了,但是这几年,因为我们迁出去以后,可能迁到河北,可能迁到我们周围这一些,尤其是河北、天津这一带,河北就发展重化工业发展的很快,炼钢的,石油化工的,这些企业越来越多,咱们北京是没有了,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大气层是你没有办法阻挡它的,我到上海去,有一个街道说我们要搞一个环保街道,我们要搞一个绿色街道、环岛街道,其实我觉得很好笑,因为你一个街道的范围而言,你的空气污染,你的水污染能够治理到什么程度?实际跟周围是相关的,北风一刮,那边的雾霾刮过来了,你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的雾霾为什么这么大?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个可能是我们车越来越多,而且我们可能我们的汽油质量不好,并没有达到真正讲的O4O5的标准,汽油没有达标,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其实在北京周围的这些重化工业的企业太多了,他们产生出来的废气都跑过来了,所以你单靠北京去治理环境,当然也要治理,但是都不治理也不行,但是只靠一个地方费劲去治理,其实也是治理不好的,但是如果说我们要保护环境,要等等等等,要做出这样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必然成本会提高,成本会提高,就会想到少用人,所以中国到老龄化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仍然有8亿劳动力,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们下面再讲。虽然我们刚才讲了2:1,但是我们的数字是4亿老人8亿劳动力,8亿劳动力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想一想,美国现在3亿人,大概有1.5亿的劳动力,美国创造了多么大的一个财富的一个规模,如果说我们能够把我们的8亿劳动力都能够充分的调动起来,我们能够有一个创造的物质财富,能够创造多大的一个规模。

还有一个在老龄化高峰的时候,我们的劳动力的年龄会偏大,如果我们延迟退休年龄,那么只会使我们劳动力的年龄更加偏大,所以总的来讲,养老的问题,他不是几个人养几个人的问题而在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到那个时候我们能够创造多大的经济规模,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在于这些财富我们怎么来分配,这是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第一个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每一个人生产出更多的东西,大家想一想,两个家庭都是三口之家,一个家庭的小两口挺能挣钱的,还有一个家庭,小两口可能能力上差一点,大家想一下,这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肯定是大不相同,所以不在于几个人养几个人,而在于你能创造,第一个,你要创造多大的财富,第二个来讲,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这个财富怎么分配,我们分配到老人那有多少,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GDP要翻一番,我们要从40多个亿翻到大概将近100亿。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够很简单的去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第一个,肯定老龄化是一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对中国社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首先我们要承认的。

但是我们不能说,因为有了问题我们就无路可走了,我们就只能束手待毙了,也不能这样,我们一定要找到办法,我们看看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可以怎么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要产业升级的时候,我们的劳动力正好减少了,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好事而不是一个坏事。所以我们要讲社会分配的问题,从社会分配的角度来做顶层设计,而不是仅仅看到一个保险的框架,什么叫保险的框架呢?也就是说保险跟社会保险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再讲。所以刚才已经讲了高科技自动化信息化,它会减少我们的人工使用,从这个上面来讲,人口减少劳动力减少,对于我们要往更高的层次走,实际上是一个好事。

然后我们来看2013年以及以后,我们来展望我们一下我们养老保险一个情况。经过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以后,中国社会我们可以给中国社会一个评价,我们从深层型的这样的一种求发展的一个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发展型的这样的一个国家了,那么两个最基本的估价,就是说中国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了。当年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真没有钱,我们要发展,但是要资本投入,资本投入我们没钱,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到今天来讲,我们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大了,我们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我们一年还有将近30万亿,也就是30万亿的人民币的储蓄,在银行里搁着呢,我们怎么去运用我们这些积累起来的资金,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来讲,个人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从一般的情况,不是说特殊的个案来看,中国不人吃不饱穿不暖的,这个人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不能说绝对没有。我去山东有一个司机来接我,一路上跟我聊天,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给我印象很深,他说现在中国人吃得饱穿的暖,但是安居乐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一想他讲的还真对,我刚才讲了,大家吃得饱穿的暖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安居乐业,住房问题没有解决,就业问题没有解决,两大问题,所以我觉得他讲的很对。

那么我们中国其实在往下发展,我们以前像毛主席说的,中国一穷二白,要干要革命,我们是在这个上面,为了脱贫而去奋斗去发展,但是到今天来讲,我们要靠消费来发展了,这个对中国整个社会来讲,可能是一个新的命题,新的议题,可能从上到下这个问题还没有想的太明白,其实我们讲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他是一个循环,从生产到消费它是一个循环,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所以就是说你生产出来东西一定要消费,消费掉了你才可以再生产,所以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实际上是这么回事,但是以前我们在前30年的发展当中,我们是中国人生产外国人消费,我们大概60%有的说法是70%、80%都是外向型的,我们生产出来东西让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消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欧洲世界金融危机了,美国次贷危机了,欧洲债务危机了,他们消费少了,他们不消费了,咱们中国就受累了,咱们中国哪来的金融危机啊?咱们中国的四大银行,在2007年以前,我们注入了大笔的资金,把不良资产剥离了,然后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中国的银行处于最好的时期,所以金融危机一来,世界顶尖的,一般现在叫top  ten,就是最好的十家银行当中有6家是中国的,中国哪来的金融危机呢?中国没有金融危机,但是我们有经济上的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原来生产出来的东西是给人家消费的,人家不消费了,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了,成了这样一个情况。但是为什么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给中国人消费呢?所以我们其实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一定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定要去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市场?市场归根到底就是消费。但是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很多的想法,可能自古以来,因为我们一直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我们生产的东西总是供不应求的这么一种状况下,所以我们非常的强调节俭,非常的强调节俭,节俭是中国的一个美德,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真的还是要去消费,当然是合理的消费。

那么我们要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要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市场开拓出来,现在很多的世界500强都到中国来了,为什么呢?看出了中国的市场13亿人,这个市场就是说,中国的市场非常大、非常大,但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看好自己的这个市场呢?所以,但是要消费一定要有一个前提,我们要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接触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如果说老百姓的教育的问题、养老的问题、医疗的问题、住房的问题,都使它忧心忡忡,尤其在现在,我们大家都要存钱,养老要存钱,医疗要存钱,住房要存钱,子女上学还得存钱,那么大家都舍不得花钱,舍不得花钱,如果都为那个存钱,钱都放在银行里,我们舍不得花钱,舍不得花钱我们就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市场。所以,其实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第一个阶段,我们叫起飞阶段,到了起飞阶段,到了一定程度,我们肯定有一个转折,转折,继续往上高攀的这样的一个阶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国家就很难再继续再前进,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他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领域的问题,实际上他完全涉及到经济领域的问题,就是说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投资,你投下去的资金,当然他不是直接的转化为经济,经济效益,但是他是从宏观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他一定是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因为你增强的是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增强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东西。

那么在21世纪我们中国的社会保障是什么样的,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人性化的,第一个,首先要讲人性化,要增进和改善民生为增进目标。第二个可持续的,他要能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第三个,求适度,要适合当前的经济,永远要适合当前的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第四个,跟国情相适应,在中国要行得通,有好多设计很好,但是可能在中国行不通,那也不行。

现在来讲我们又讲到双轨制了,双轨制,我刚才讲了,如果我们光是城市人,捏巴捏巴,我们就把双轨制捏成一轨制了,那么肯定农民要出来说话,你们凭什么,你们都拿几千块钱,你们不满意,那么我们一个月才拿55块钱,北京多一点,北京可以拿到200多块钱,肯定有意见,你们几千块钱你们还不满意,然后我们这才拿200块钱,所以按照国际惯例,所有的社会保障都要分成基础和补充这样两个部分,政府的责任是确保基本生活水平, 首先我们要讲基础这一块,基础这一块基本是讲公平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舆论,说大家都退休了,凭什么你们事业单位的人拿钱拿的比我多,这就是所谓双轨制的一个最基本的说,双轨制其实这个事情很复杂,一开始并不是瞄着,当然一开始也是瞄着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来的,但是他不是普通的工人,意见最大的是企业的一部分领导干部和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理论就是说,我和某某某某是同学,他到政府去了,我到企业去了,然后,退休了,他现在拿五千多块钱一个月,我只拿两千多块钱一个月,这不公平,我们都同等学历,同样为党工作,为什么这样?其实这里面有一点小九九,有一点,他们歪曲了一点事实,我知道,我们的上一代人,就是现在可能应该是70、80岁的这一代人,其实当时愿意到工厂去的,不然在座的年龄大一点的人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其实那一代人他们不愿意到机关而愿意到工厂,为什么?工厂有奖金,叫行政事业单位是没有奖金的,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其实他们当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是党,绝对是党分配去,而是他们自己愿意去的,绝大部分人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他们不讲那一条了,现在回过头来他们讲他们的养老金少了,但是养老金少是不是不公平的,是不公平。那么后来就是,因为这个越闹越凶,越闹越凶,现在就变成一个双轨制问题了,怎么说呢?企业职工说不公平,你们事业单位为什么拿那么多,事业单位的人也说不公平,凭什么你们咬我们,公务员拿的比我们还多,所以现在就僵持不下,很多事情做不下去了。

 

 

那么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我算了一下,中国的养老金的问题远远不止双轨,起码是,我算了一下七轨,  什么叫七轨?我算出来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现在有城市居民,有新农保农民,其实还有军人,去年出了一个军人保险条例,军人这是一块,还有一块是农民工,农民工虽然现在被包括在企业职工里面,但是他们的所有的待遇、所有的问题都跟企业职工是不一样的,所以其实中国的养老保险不是双轨,而是七轨。所以说我刚才讲,你城里人,捏巴捏巴,你们就捏出一个并轨来了,那么农民怎么办?所以我们主张要建立一个,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基础的养老金,什么叫基础的养老金呢?

第一个,养老金的目标是满足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生活需求,那么基本生活需求这个东西是可以计算的,怎么计算?就是说,首先我去调查做民意调查,问北京市的市民,你们认为哪些是生活必需品和必须的服务,由大家来决定,用民主的方式,这肯定是能够决定这一批商品和服务,他是基本生活品,然后我们要考察他的数量,粮食一个月吃多少,蔬菜吃多少,肉吃多少,然后根据现在的市价,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基本生活必需品这么一个国际上叫menu,我们叫菜单,然后就可以算出来,然后算出来以后,根据每年物价上涨指数进行调整,十年以后,我们再算一次,十年,因为物价上涨的指数肯定是滞后的,所以可能到五年时间以后,你就离现实的状况越来越远了,五年以后,可能十年以后,我们再调查一次。2005年的时候,我调查过一次,北京的基本生活水准大概是1200多块钱,那么我估计2005年到现在可能涨了一倍,我觉得如果讲基本生活水平,在北京来讲是2500到3000块钱,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平。大家讲,哎呀,我的养老金一下降的这么低了,还不是这么一回事。

首先,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基础养老金,所有的人都一样,开个玩笑讲,从国家领导人,从我们习总书记,我们的李总理,一直到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大家拿的钱差不多,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这一块,首先大家要有这么一块,在这一块我们要讲公平,而且是讲现收现付,今年我们有多少人要领养老金,那么我们就做个预算,我们就今年收上来的钱就这么多,收上来基本上都发出去我们不存,因为现在存的钱你要他保值,那也非常难,我们不存。

第二块,还有一块叫补充养老金,补充养老金,补充养老金这一块,我们是这样的,有两个办法,一个仍然是政府办,但是政府要保证它要增值,要有一个基本的,一个基本的利率,政府要保证,政府你可以把这个钱拿去,你存起来,你用也可以,但是你要保证他的一个基本的利率,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你自己投,当然可能是多投多得,少投少得,但是有一个限量,不是说无穷尽的投,有一个限量,有一个限制条件。那么,这笔钱我们集中起来,怎么用?我们后面再讲,这笔钱我们先把它集中起来,那么这样,基本上到最后我觉得到了老年的时候,收入,基本养老金是一样的,公平的,平等的,但是我们最后老年时的收入仍然是不一样的。你还可以有自己的储蓄、自己去买保险,自己去理财等等等等。那么即使从补充的和基础的养老金这一块来讲,工资不一样,到最后的拿的钱也还是不一样,现在有的人讲,大家都老了,大家都不工作了,都要拿一样的养老金,那么我们放眼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分成两块来讲,就讲的荆楚了。第一块,基本养老金,我们讲公平。第二个,补充养老金,我们跟效益挂钩,跟贡献挂钩,跟工资挂钩,这样我觉得政府可以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因为从全世界的情况来讲,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只能做到这一点,对吧,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实际上很重要。

那么最近领导讲话当中,两会以后,领导讲话当中也透露出来这个意思,我们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基础养老金,这个已经说这个话了,当然农民还有一点不一样,农民有块土地,农民手上有一块土地,那么你保留这块土地,作为农村的老人来讲,你保留这块土地,以及把这块土地拿出来,应该他拿着养老金,应该是不一样,说明一下。

我们来讲一下养老金的问题,其实一个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比如说你20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那么其中40年你是参加养老保险的,那么每年缴费,但是在这40年当中,有没有可能你当时你20岁参加工作的时候,给你的一个政策是怎么交怎么拿,到60岁退休的时候这些政策没有变,有没有这种情况,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个情况,因为很多很多的问题在变化,整个社会经济的背景在变化,所以没有一个国家其实做的到。所以讲,在你退休的时候,你能够得到多少钱,其实不是当年给你的那个承诺,他永远是,又要讲的那两个条件的,第一个,你退休的时候这个社会能够创造多大的财富,第二,你退休的时候这个财富怎么分配。其实就是这两个条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60岁的时候领取的养老金其实不是20岁参加工作的时候决定的,其实这个养老金拿的多还是拿的少,是现在的情况决定的。

所以讲退休的时候领取的养老金的金额,实际上是当时的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结果,所谓的保险计算,他实际上只是一个说法,那么我们光讲保险,我们不讲社会保险,我刚才讲了一句,我说保险跟社会保险不是一回事,那么保险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保险的存在,它有两个基本的东西,保险这样一个东西存在,他有两个基本的东西,第一个,就是讲,它的资金来源来自投保人的保险费,那么也就是说,投保的人越多,参保的人越多,这个保险就越保险。

第二个,我保险不是筹了一笔钱嘛,我要拿这一笔钱去投资,如果我的投资回报越多,那么这个保险就越保险,但是现在当今世界上这两个条件都有问题了,第一个,资金来源,因为老龄化就意味着将来参保的人少了,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第一个条件它变成了一个风险。第二个,我们的资金来源,去投资,现在整个世界的金融形势都不太好,不但是中国,拿到国际上去投资你也很难有一个,投资有风险,证券机构门口的这句话,股票有风险,投资要谨慎,其实到处都是这样,你这个资金,你要拿去投资,要保值增值,现在也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保本身这个东西现在是有问题了,那么保险是怎么存在的,它是经过精算,你现在交钱一个月交,比如说瞎讲,一个月交500块钱,到时候你20年以后你年老的时候,我每个月可以给你一千块钱,比如这么一个说法,那么你现在也交了,到时候他也兑现了,一个月给你一千块钱,但是你想,他现在告诉你20年以后一个月给你一千块钱,那么那一千块钱到底顶什么用,通货膨胀有多少,那个时候一千块钱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他是不保证的,他只保证你到时候,我给了你这一千块钱,我当年承诺你给你一千块钱,到时候你拿到这一千块钱,我保险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保险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然不是说他换,多了他拿不出来。

社会保险跟商业保险不是一回事,社会保险保的是什么?叫做基本生活,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叫做基本生活,那么你现在付的保险费,按照你现在付的保险费的计算,当你60岁退休的时候,你拿的保险金不够你保证基本生活怎么办?政府实际上是要补贴你的,咱们知道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已经连续九年都已经增加了,连续九年增加了,当然大家对这个标准还很不满意,但是问题是,政府毕竟在做,所以社会保险跟保险是不一样的,社会保险保证的是基本保险,如果我现在承诺你,到时候给你一千块钱,一千块钱那个时候根本就不顶用了,政府是要保证你的基本生活,是要补贴你的。所以我一直跟,网上很多人很多网友说不参加了,这个社会保险搞的人搞不清楚了,现在我们不参加了,我说你千万别不参加,因为政府保证你的是一个基本生活水平,这个东西还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你只要交了钱,你到那个时候无论发生什么问题,政府还要保几分。所以这个东西永远是划得来的。

还有一个,我们的社会保险是三方投资,我们现在不是讲,像保险,保险是个人投资,将来给你一个保险承诺,给你一个保险协议,但是我们现在是三方投资,个人投入、单位投入,还有最后政府要补贴,现在政府一年补贴多少呢?政府现在一年补贴大概是两千两百多个亿,我们现在大概一年花出去的养老保险的费用大概是将近1万亿,一万多亿,所以我们现在政府补贴的大概20%左右。那么在国外来讲补贴的可能更多,日本的国民年金,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日本的基础养老金,政府的补贴是一半,50%是政府财政出的钱,还有20%是单位交的钱和个人交的钱,他是这样的一个局面。所以现在中国政府来讲,它的钱付的不是太多,按照国际惯例来讲,还不是太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一个设计,除了基本养老金以外,我们不是还有一个补充养老金,补充养老金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就是说投资,投资保值增值的问题,那么我们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说这两个大字借贷,就是说把这个钱拿来,我们集中起来的这一笔钱,我们仍然由按揭贷款的办法来帮我们的投保人来解决你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一个人从出生到逝世大概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你要上学了,要工作了,要结婚了,要生孩子了,一直到最后退休了,那么中间还可能碰到很多风险、疾病、伤残、失业、工伤等等等等。那么我们讲一个人越年轻,他的工资可能越少,可能到了壮年的时候,他的工资可能达到他一生当中的峰值最高,然后可能现在来讲,可能有一些人会走下坡路,但是在我们机关事业单位还不存在这个问题,在你没有退休以前,资力越老,可能你的的工资就越高。但是恰恰你最需要用钱的时候你是钱不多的,你钱多的时候,你又不是最需要用钱,可能那个钱就拿来补贴儿子和女儿,甚至是养孙子了,那么我们可以不可以把一生,我们假设一个人一生当中他参加工作收入,他创造出来的财富,肯定远远大于他这一生消费掉的东西,我们简单的想想,一个人肯定是这样的,那么这样,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挣钱越来越多的,怎么说呢?从35岁到60岁这么一个阶段的钱,我们把它挪到前面来用,行不行?我们社会保障正好帮我们积累了这么一笔钱,那么这一笔钱我们就这样用,首先,你20岁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后要结婚买房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钱贷出来买房子行不行,放了房子以后,大概有20年的时间你可以还贷,还贷的时候,当然20年以后你孩子肯定要上大学了,这个时候假设我们房贷还的差不多了,你又可以贷款出来让孩子上学了,这样本来是一笔死钱,你20岁开始交钱,这个钱你就不能动了,一直到60岁才可能拿出来用,但是现在我们把死钱变活钱了,你有需要的时候,你可以把它贷款贷出来,当然一个前提,我们房地产市场的房价,第一要稳定,第二要合理。像现在一个月工资买不到一平方米的,这个情况当然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我们房地产是一个合理的价格,那么我们如果这样做,那么既可以就是说我还贷的时候我是要还利息的,我还贷的时候我是要还利息的,那么这个利息又是还给我自己的,所以这样,就是说我们是不是能够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来达到我们既保值增值又帮大家解决问题。

现在如果你去调查,买不房子只要是自己住的人没有不还贷的,两套三套,买两套三套,甚至于N套的人,他可能贷的款,他有可能不还,但是你买的房子是自己住的,有赖皮不还贷的吗?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这个应该讲是比较稳的。而且还有一个,他跟你将来的,你还的钱是放到你的退休金里面去的是吧?你如果不还,就会影响到你将来退休以后你拿的钱就少了,所以又有这么一个保证,我觉得这样一个设计如果能够成功,那么是一个非常好的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5/7095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