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
2013年04月16日 13:56
沂蒙山根据地纪念碑
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
沂蒙精神、沂蒙人民、沂蒙山,都是一本大书学不够,读不够,鉴不够,学习研究无止境,弘扬发扬坚持无尽头。我今天想围绕着一个议题来讨论,就是沂蒙人民的精神,这样来认识问题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历史观,也是基于我党、我军在人民建设中所总结和形成的经验和作风,以及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根本的问题都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场,当然最后也基于我本人,一个沂蒙精神养育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对伟大的沂蒙精神深感崇拜。我生在临沂,沂水环绕着临沂,我长在平邑,这就是我名字的来历。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方魂。我成长的文化血脉,沂蒙精神是根,马克思主义是魂,精神文化是神,所以说回到沂蒙山,要感谢沂蒙,感谢沂蒙人。我的童年、我的少年,在我1969年参军之前都是在沂蒙乡村田间度过的,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这里的人民,给了我报国为民的思想与政治文明。
今天讲人民精神,沂蒙精神是人民精神,我就想说两点,一个是人民精神是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神,精神要有神,精神无神不可以;第二点是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沂蒙精神是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之本。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自己的精神,它在我们沂蒙山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孕育生长,茁壮发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沂蒙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有利于民心的风朴和精神都在沂蒙,每一个精神都有它的神,人民精神我个人认为是我们把握和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和发扬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之重和实践之道。因为沂蒙精神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我认真简要地把我自己的观点来阐述一下,首先它是沂蒙人民蕴育的,也是沂蒙人民创造的,更是沂蒙人民创新的精神。沂蒙人民蕴育的精神,我自己认为文化是精神的渊源,精神是文化的精神,文化转化凝聚成为精神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辩证历史过程,文化化人和人化文化是这一过程中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我去年到临沂大学来,沂蒙人民在创造沂蒙文化的历史活动中浴火重生,我们沂蒙人又在自己创造的沂蒙文化中孕育升华,标志着我们沂蒙山是中国传统骨干文化重要发展地,是我们革命文化的重要根据地,也是改革开放时代进步的重要体现地。传统文化以史为重,革命文化以史为证,时代文化以史为先,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个沂蒙精神,就是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党和军队的革命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这三个文化的基础上蕴育出的。沂蒙精神以沂水蒙山为它的文化符号,以爱党爱军、无私奉献为它的文化魂魄,而秉厚义、尚耿直、重情义、知报恩的沂蒙人民,这是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伟大的人格气象。我一向赞同也秉承这样的做法。在大忠大孝、大情大义、大爱大忠的山东人民中,有一批最具代表的山东人是沂蒙人;在璀璨的山东文化中有一种耀眼的文化是我们的沂蒙文化;在拼搏奋进的山东力量中,有一种力量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瑰宝,我就补充这一点。
创造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就不需要多说了,尤其是创新的精神,沂蒙人民创造了今天的大美沂蒙,这样丰富的、可流传子孙万代的物质文化;也为时代奉献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这一永远养育我们思想和灵魂的非物质文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沂蒙的人民,抒写着大美临沂,水之都、商之城、文之乡这样的新的时代背景,也为光大弘扬沂蒙精神,演绎着改革主旨,开放主旨,思想解放主旨的时代特征。沂蒙精神生生不息,沂蒙人民与时俱进。这个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这个就是我们千万沂蒙人民与祖国、时代一起进步的强大动力。
我想说的第二个意思,人民精神是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沂蒙精神有其历史依据和现实实践,更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照应,是我们党和我们军队救国救民万死不辞与沂蒙人民爱党爱军,这样一种血肉相连和肝胆相照精神的体现。它是我们沂蒙山区结出的主义之花,精神之花,它的本质就是永远保持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我们党、政府和军队来讲,当前弘扬沂蒙精神,既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有着全新的要求,也有着全新的内容。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神,那么反过来讲,对我们的党,对我们的政府,对我们的人民军队来说,爱党就是全心全意,那就是弘扬沂蒙精神,其实质是反哺人民,回报人民,繁荣人民,这是根本的立场价值和主观意义。因为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更是工作路线。那么弘扬沂蒙精神和坚持群众路线,既是立场转折问题,也有方法路线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是世界观问题,是思想政治路线问题。方法活可变,立场不能移。永远牢记人民是父母,我们是儿女。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伦理关系不能变。我们党的母亲是人民,父母是人民,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们,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与力量的源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用血汗和生命养育了革命、养育了党、养育了土地的人民。如果忘,那就是忘了过去中国革命的胜利,那就是背叛,就是毁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激情。这就是沂蒙精神,是我们今天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立场。第二点,永远牢记人民是主人,我们是公仆。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权力观不能忘,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归结起来就是两句话。一是权为民所图,二是权为民所用,这两句话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应用,同时也见证了当前我们一些党员,一些干部在权力观上的突出问题,那就是片面错误的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是上级给的。我们过去讲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图,但是强调权为民所图,其实这才是根本,离开了权为民所图,弘扬沂蒙精神就是空话。第三点,永远牢记任何时候都要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这个党的根本宗旨永远不能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党员干部要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的情怀,不能嫌贫爱富,更不能官商交往勾肩搭背,我们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当前利益、长远利益摆在第一位,永远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放在第一位,永远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我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立场站对了,感情深厚了,才能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头上,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切实实把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打牢。
最后是永远牢记一切靠人民,靠人民主体实现中国梦,这个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基本经验不能忘。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三句话,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归根结底,人民群众才是中国梦最大的价值体现。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还是为了人民,人民群众的解放、群众的利益,都是群众自己奋斗的结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让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他自己的利益奋斗。坚持我们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一个根本路线,既要靠群众决策,靠群众奋斗,更要靠群众监督,靠群众检验,靠人民群众监督我们的党员干部,监督我们的政府工作。总之,靠人民群众我们才能凝聚中国力量,恢弘中国精神,壮阔中国道路,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为我们总书记说的,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而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谢谢大家。(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少将 孙临平)
关于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的几点思考
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与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其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推动沂蒙精神与时俱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促进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自己的思考:第一,是党的群众路线铸就了沂蒙精神;第二,党的群众路线促进沂蒙精神深入发展;第三,要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一、党的群众路线铸就了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地域和历史的原因,但根本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正是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的群众路线问题,党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促成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一)群众路线筑牢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坚定立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浴血奋战,为老区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老区人民向贫穷落后开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前景激发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极大热情,坚定了他们义无反顾跟党走的决心。
(二)群众路线激发沂蒙人民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沂蒙人民把革命建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开拓奋进,艰苦创业。
(三)群众路线造就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极大地感召着沂蒙人民去无私奋斗,极大地升华了沂蒙人民的精神境界,形成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二、党的群众路线促进沂蒙精神深入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促进了沂蒙精神深入发展。
(一)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开拓了沂蒙精神新境界。党和政府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组织、依靠群众,实现了沂蒙老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沂蒙精神也在这些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提升,融合了科学发展的理性精神,打破发展桎梏的改革精神,面向大市场的开放精神,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大爱精神,成为沂蒙老区持续发展的精神源动力。
(二)在践行群众路线中丰富了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沂蒙老区的跨越发展历程表明,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内核。从早先的“罗庄现象”、“九间棚现象”、“临沂批发城现象”到“苍山蔬菜发展之路”、“莒南供销社经验”、“南坊建设模式”,沂蒙群众的创新创造丰富沂蒙精神的内涵,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沂蒙革命老区1996年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双突破,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05年翻一番。
(三)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巩固了沂蒙精神的民生基础。群众路线根本上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临沂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紧紧围绕如何让老区人民更多更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积极实践,艰苦探索,融经济民生于一体,民生领域许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激发了沂蒙人民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巩固了沂蒙精神的民生基础,推动沂蒙精神的持续发展。
关于临沂的民生工作,我们省政府研究室专门作过调研,总结提炼了“六抓六突出”的工作思路,即:抓认识,突出树立民生工作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经济,突出夯实民生工作的物质基础;抓基本,突出扎稳全覆盖的民生工作大框架;抓实事,突出选准统筹民生工作的着力点;抓投入,突出探索民生工作优先保障新机制;抓落实,突出强化民生工作的领导、考核和问责。调研报告得到各级领导重要批示,并在临沂召开了全国革命老区民生建设座谈会,在全国老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从历史角度看,沂蒙精神在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得到弘扬,党的群众工作也在弘扬沂蒙精神得到深入落实,并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可见,沂蒙精神不但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结果,也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载体。新形势下,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沂蒙精神这一载体,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内涵,深入研究老区革命建设发展历程,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体认到:正是因为为民,沂蒙人民才会义无反顾跟党走;正是因为务实,着力解决不同时期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沂蒙人民才会真心实意的去开拓奋进,艰苦奋斗;正是因为清廉,党和政府才能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鱼水情深,人民群众才能无私奉献。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让沂蒙精神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
在全党即将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势下,以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为主题组织这次研讨会,把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起来,提前部署,深入挖掘,认真研讨,对我省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先行一步进行了深刻的思想准备,十分必要。在这里,我们对研讨会的顺利开展表示衷心的祝贺!谢谢大家!(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张述存)
党的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之魂
这次山东社科论坛专门就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进行研讨,适应了当前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需要,适应了新形势下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更适应了我们党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需要,所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想就党的群众路线与沂蒙精神的关系和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铸就沂蒙精神的基石
沂蒙精神的发展史,就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历史。 “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记得在观看《蒙山沂水》情景演出的时候,其中的几句歌词给我印象很深:“有一尺布也要做军装,有一口粮也要做军粮,有一个好儿郎也要送他上战场”,听到这里,让人心头发热。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支援全国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据说,这歌词并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这就是当年沂蒙老区人民支前的口号,是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沂蒙老区人民对党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对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已经成为沂蒙精神中最感人的乐章,最耀眼的品牌。每当我们提起沂蒙精神,就会想起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宁可饿死自己的孩子也要养育好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烙煎饼做军鞋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想起无数辆手推车冒着敌人炮火奋勇支前的壮观场景。当年,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在沂蒙这块革命的热土上涌现了数不尽的党群、军民血肉相连的感人事迹。那么,这一切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固然,沂蒙山区悠久的文化历史铸就了老区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甘于牺牲、勇于奉献的文化价值取向。而正是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和激发了这种价值取向,使其汇聚成推动人民解放事业的强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战争年代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自觉意识,没有人民军队保护群众利益的舍生忘死,没有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扎实工作,就不会有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度信任和热爱,对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心,沂蒙这个贫困山区也就不可能成为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坚强物质保障的大后方。所以说,是党的为人民谋幸福的自觉意识,是党的群众路线唤醒了老区人民的政治觉悟,引导了老区人民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激发了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所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是铸就沂蒙精神的基石。
二、弘扬沂蒙精神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有的党员干部滋生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有些干部没有很好地贯彻群众路线,甚至发生了扭曲。比如说有的脱离群众的实际需要去谋求所谓政绩,个别人甚至为了谋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侵害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欺压群众,把党群干群关系由“鱼水”变成了“水火关系”,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与威信。
处理同样的事情,如何对待群众利益社会影响大不一样。以近期群众上访中比较突出的拆迁问题为例。前不久,河南中牟铲车碾死拆迁农民惨剧,就是因为老百姓不满一亩地400元补偿而阻拦开发商动工发生的。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撑腰,开发商是不敢这样干的。同样是拆迁问题,有些地方就能把维护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我省潍坊高新区,建设之初就正确处理高新区发展与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关系,即注重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又让失地农民及时享受到开发区发展的成果,补偿政策深受老百姓欢迎,10几年来全区没有一起拆迁上访事件,不仅如此,周围农民都盼望赶快拆迁到自己。正反两个事例证明我们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能否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关键看他的执政理念和立足点。
临沂市这些年的发展成绩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其中,临沂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上世纪90年代临沂市提出弘扬沂蒙精神以来,市委、市政府注重用沂蒙精神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7年临沂市委更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弘扬沂蒙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不渝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特别提出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劳动社保、农民负担、环境保护、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司法公正、社会治安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予以重点解决。这一切,使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号召力越来越强。临沂市发展的实践证明,弘扬沂蒙精神对促进党的作风建设,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牢牢把握精神内涵,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立党之基、执政之源。战争年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今天,作为执政党,地位发生了变化,但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不能丢。为此,我们仍要牢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从世界观、权利观的高度彻底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权利观,要牢记共产党的权利是老百姓给的,人民给的,既然权利是人民给的,你的权利就不能以权谋私,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由权由民所赋,达到权为民所用。只有思想道德的提高,才能引领我们的行为贯彻群众路线。当然,要保证权为民所用,只靠教育也不行,还要靠制度建设。
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二是汲取群众智慧,从群众实践中获取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三是坚持工作标准由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第一标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牢牢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
我们做政策研究工作的同志更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措施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充当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山东省委政研室副巡视员 王侠)
责任编辑:郭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6/7097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