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华南理工自主招生面试“神题”,考验谁的智慧?
2013年04月19日 14:49
【事件简介】
“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有商家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前美国总统小布什,你怎么把这斧头再卖给习近平呢?”……广州华南理工大学4月13日举行自主招生面试,再次出现以上不少“神题”,让考生觉得“很意外很囧”。
这些五花八门、“雷死人不偿命”的神题,引发大家热议。有人认为萌题看似无厘头,实则考出大智慧,有人则认为考题过于哗众取宠,丧失了考试的严肃性。
【事件发展】
现场直击:被问“上次为何哭”女生落泪
4月13日,华南理工大学举办自主招生面试,每名考生都要面对5名考官。题目则是随机抽取,每人会抽到两道题目。
最容易发挥的问题或许就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注‘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有考生“擦鞋式回答”:“来参加这个面试本来就很幸福。”还有学生展示了思辨能力:“人生是高峰,山上是富人,山下是穷人,富人成功了没追求,穷人就只有一个追求,要变成富人。”
有些学生则对于创造性的问题猝不及防。一位学生抽到的题目是:用龟兔赛跑、中国式过马路、守株待兔这三个词编一个故事,他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难,要时间消化。
一名考理科的女生被问到“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哭?”她想了一下,说起因为和妈妈吵架而流泪的事情,一边说着,一边眼泪也流下来了。
被认为“不好回答”的题目还有“馒头和面包打擂台,谁会赢?”等。
据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场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其实与去年相比,今年自招面试题目相对中规中矩了一些,而且与专业的关联更多了。有考生说,考题还是切合了很多热点话题,“很考应变能力和智慧”。
考生经验:平时多刷微博多看报纸
在面试现场,平时阅读面广、关注社会时事的考生应对面试题目时,不免会更敏捷,更从容。
考官问:“央行行长称中国不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你怎么看?”省实高三学生小陈说,自己的观点是“中国确实存在一点点程度的货币超发,这和通货膨胀有关。”有考生评价,高中生要回答时事金融问题是不容易的,“平时得多刷微博多看报纸。”
另有考官问:“之前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不好好学习就会导致世界毁灭,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来自浙江的考生小许说,刚好自己看了这个话题的微博,于是他回答:“那小学生的作文逻辑性强。如果学生厌学,中华民族就会落后,民族会变得野蛮,就发生侵略,世界也就可能走向毁灭。”
新亮点:“中学生观察员”进场
13日,身穿校服的一批“中学生观察员”也成为华工自主招生面试现场的“新亮点”,这是华南理工今年首次试点邀请的中学生观察员。据悉,这批观察员来自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等重点学校,都是非高三学生,对整个考试流程和面试全程进行现场观察。
在华工工作人员看来,“中学生观察员”有利于稳定考生的心理,但也给予了一定限制。如禁带手机、相机,面试时禁止发声等。而观察员们也认真对待这次难得机会,“明后年我们参加自主招生时,心里就有底了!”
特优生达一本控制线即可录取
获悉,去年华南理工大学曾在广东省内试点实施自主选拔“繁星计划”,即由高中自行向华南理工大学推荐优秀毕业生,在今年的自主选拔录取实施办法中,华南理工大学将这一计划推向全国。根据该计划,全国范围内的中学均可以向华南理工大学推荐优秀毕业生,推荐名额为该中学去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自主选拔入围资格并被录取人数的2倍加2名。
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分,按照申请材料成绩(15%)和学科基础测试成绩(85%),确定参加面试的部分考生名单。
昨天记者获悉,华南理工自招总体名额不超过今年华工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自招录取合格对象的高考原始成绩达到华南理工普通类招生在当地投档线以上,根据本人高考志愿、学科基础测试科目及相应专业分数线加10分(江苏考生为加5分)在科目对应的范围内安排专业。
根据华南理工相关规定,对于综合素质特别优秀并具有突出才能的考生,通过自主选拔(特殊才能)面试,且高考原始成绩达到当地一本控制线以上的自主选拔(特殊才能)对象,经华南理工大学招生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可作为自主选拔(特殊才能)予以录取,此类学生原则上安排在适合发挥其才能的专业。
华工面试题你会怎么答?
◆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哭?
◆馒头和面包打擂台,谁会赢?
◆说说你对出现“房叔”、“房姐”、“房爷”现象有什么看法?
◆对于铁道部由存在到消失,你有什么看法?
◆请用龟兔赛跑、中国式过马路、守株待兔这三个词编一个故事。
◆对航母style的流行有什么看法?
◆谈谈你对“神曲”《忐忑》的看法。
◆面对诺基亚被迫关闭7间分公司、摩托罗拉被收购的事件,你对这些老牌企业命运怎么看?
◆为什么饮料瓶是圆的,牛奶盒是方的?
◆说说手机触屏的原理。
◆直升机和电风扇都有风叶,为什么直升机能飞上天,电风扇却不行?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有人建议向大海撒铁,你怎么看?
◆电子表是靠什么驱动的?
◆宇航员从地面上升到宇宙,他戴的手表在地面快一点还是在天上快一点?
其他各校自主招生神题集
1.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民间又有“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的说法,你有何见解?
2.牛顿因被苹果砸到脑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若当时牛顿被砸傻了,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改变?
3.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4.计算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5.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
6.孔子老子打架你帮谁?
7.《西游记》里有多少妖怪?
8.如果外星人来地球会带走(来)什么?
9.鸟叔名字翻译成中文叫啥?
10.如果你是法海,会阻挡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吗?
部分面试考题
1.近期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连续出现“H7N9禽流感”,引起关注。公众非常想知道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假如你是一位新闻发言人,你认为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90秒后追问:假如你发布信息后,社会出现恐慌,那该怎么办?
2.“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请就人类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的关系发表评论。
90秒后追问:基于你的评价,你打算在当下、在未来做些什么?
3.请以“我和诺贝尔奖的距离”为题发表一段2分钟的演讲。
15日,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正式作出回应:题目并非随意或故意“为难”考生,我们需要有创新思维方式的、敢于拓展的人才,这与自主招生选拔的初衷是一致的。华工招生办同时给出了一题七解的例题解答。例如,“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这道题,让不少考生找不到答题头绪。华工招生办称,“打擂”可以延伸理解为对抗、竞争、打架、比赛,考生不同的回答可以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答题方向:从文学角度看,面包和馒头原料都是面粉,可以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拓展;从中外对比角度看,可以从中外文化或者产品在市场的竞争拓展;还可以从材料、环保等其他角度展开思考。
一位参与华工自主招生面试的考官表示,当前一些学生越到高年级,思维模式越简单,而通往科学或者成功的道路是没有固定程序的。
【各方热议】
省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张定勇:
“有些新奇的题目其实是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省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张定勇表示,学校出的“神题”没有标准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这类考题毕竟只占了一小部分,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一种改革和尝试,考生可轻松面对。
“但一些题目忽视了人文基础知识的考察,起不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有点偏离教学实践。”张定勇表示,学校更应该选取一些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现实和生活的考题。
河南大学教师、作家郭灿金:
河南大学教师、作家郭灿金则认为:“自主招生的试题不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升级版,应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于这些非常规题型我们应保持宽容态度。”这类引发热议的“奇葩”题恰恰是考卷的亮点,这类题无标准答案,无法事先押题准备,更无法用万能答题模板来应对。
“‘奇葩’题同样可以有‘神回复’嘛。”他说,这类题目才能激发出考生思维的火花,让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闪光,优秀学生之间细微的区别才能得以体现。
四川农业大学官方:
四川农业大学的出题考官向记者表示,问题不在于答案,而在于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但有专家表示,这些考题的质量本身并不高,除了“神化”自主招生,增加考生的焦虑外,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股城网讯:
华南理工自招面试神题,怪诞诡谲?一头雾水?五花八门?华南理工自招面试神题,如此神题和妖题,学生们只能无奈接招。华南理工自招面试神题,开放思维也不错啦!一味的按书答题对脑子也没什么益处,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自主招生藏有“神题”和“妖题”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自主招生的指挥棒神仙化和妖魔化
中山大学官方:我们不会出这种神题怪题
中大2013年自主招生面试人文学科类组长、中文系系主任李炜介绍,别的学校不好评价,但中山大学不会出这样的神题怪题,因为中大比较平实、低调、务实。
“在我看来,其实完全没必要出现那些神题。我觉得出那样的神题是有点哗众取宠的和耍弄人的,缺乏严肃性。我个人是挺讨厌和反感这些神题的,不应该把脑筋急转弯式的东西,拿到这么严肃而庄重的场合。自主招生毕竟是一次考察,不是来玩的。神题让考生玩笑也不敢开,太过正经也不对,许多考生遇到这些题完全被吓住了,更不要谈能回答出什么新颖全面的答案了。”李炜说,在公平专业的前提下,题目可以活泼有趣些,但一定不要“神”。
教育学者熊丙奇:怪题是考运气而非实力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出这些怪题是“跑偏”了的表现,从这些题目上,看不出跟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有什么关系,而考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累、通过对话来展现。“在我看来,这些考题的质量并不高,除了‘神化’自主招生,增加考生的焦虑之外,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他表示,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学生有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升学考试则还有选拔的功能。为了让考试实现评价、选拔功能,应尽量避免偏题、难题、怪题,否则,就会导致评价出现偏差——做偏题、怪题往往要靠运气,而不是实力。考题的水平,不在于“难倒”、“考糊”学生,而是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微博对华工自主招生神题表达了以下几个看法:1)赞同考一些无标准答案的题目来理解考生思考能力,例如“你的看法”或"为什么"的题目,2)有些题目仍是背诵(例如前两题),不合适口试,另笔试已测过背诵,3)有些题目太专业(日本货币政策),不合适,4)最重要的是考官的评估能力和追问能力。
李开复表示, 面试时考官追问的能力特别重要。四平八稳的回答要问出态度。简单的回答要问出细节。含糊的回答要问出观点。错误的回答给个提示,再不对就杯具了。优秀的回答要再追问,确认不是背下来的。如果没有好的考官,测不出真正的高手,而且再好的题目也会被题库解决掉。
【宣讲家观点】
先不论这些题是否“离谱”,不妨先做个假设:如果这些考试采用高考模拟题、月考题、会考题、押宝题,或者与之相差无几的那些“标准化”习题,您是不是觉得“正常”了许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也许说明您心中已早有定势:高校招生题目,就应该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易评判分数。
其实,面对“神题”,我们何妨多一分理解,读懂这些题目背后的立意和用心?
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再照搬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设计的初衷,即是“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如果用普通考题去考这些学生,这样的“自主招生考试”有何意义?这样的题目看似无厘头,却自有其道理,它考核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应对能力、表达能力等,靠死记硬背的老办法是没用的。正因为如此,此类试题也为国外大学所青睐。英国牛津大学也曾公开过一份由导师提出的面试题样本:“为什么人有两只眼?”“为什么很多动物身上有斑纹?”“诗是否应难懂?”甚至国内的企业面试时,也学会了这一套,南宁的一个求职者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数出南宁的所有路灯?”
中国的考生和公众对这类试题不理解、不赞同,认为不着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与我们传统的考试不一样,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标准答案”。专家指出,“出题者只是用这样的题目考量求职者的一些能力。”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对此类试题抓瞎?因为我们的教育多是灌输性教育,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
去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深顾问、英国资深心理剧专家罗恩博士接受记者专访时说:“2006年至今,我来过中国三次,每次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国人太乐于寻找标准答案,正确的神奇的万能的标准答案,找不到这个答案就很焦虑。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经历、探索、觉察、感受,世界上哪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其次,带有选拔性质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考察的是思考和认知问题的方式,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思考的技艺”而非“实用的技能”。这种考试,更为注重学生的瞬间反应、临场发挥和自圆其说的思维素质,而非死记硬背、墨守定见甚至猜题押宝的本领,至于“答案”本身,倒在其次。
或许这样的考试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在学习阶段,学生接受前人的知识是存在标准答案的,但将来无论是研究自然和社会,都需要自己去寻求真理。而人生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思考作出决策,选择自己的道路。如果想在今后的人生中按照标准答案去做,结果就可能失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9/7101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