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 校方否认竞争说
2013年04月19日 22:48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投毒一事被曝出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昨天下午3点29分,复旦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出通报称,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点23分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该微博发布6小时,转发已达11万7千多次,网友评论3万3千多条,人们在表达悲痛、惋惜的同时,也对造成惨剧的原因进行种种猜测。黄洋是在什么情况下中毒直至身亡的?投毒者是谁,为何下此毒手?
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4月1日,该校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送医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方明:1日学生身体不适,到11日这中间的时间,我们一方面是组织抢救,一方面是组织全市医生的多方会诊,想寻找病因,但是迟迟没有找到病因,所以才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目前警方已基本锁定同寝室林某存在嫌疑,林某已被刑拘。
受害人黄洋,男,27岁,四川自贡人,是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的在读研究生。据悉,他不久前在考博过程中成绩位于耳鼻喉科第一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的机会。事件发生后,黄洋的同学都很震惊,难以想象他会和别人结怨,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黄洋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为人慷慨、成绩优秀的人。
黄洋入院治疗期间还曾与一同赴西藏支教的同学通电话聊到出院后的打算:
同学:他只说食物中毒身体有点不舒服,他想着能尽快恢复的话能会继续做我们这边的工作,这个人平时很随和,他几乎和每个人关系都很好。
同学:挺悲哀的,没有什么事情至于这样。
同学:挺可惜的,让我们都挺震撼的,听说他挺好的,也比较开朗的,但是姓林的同学似乎很孤僻,听说他们两个成绩都很好,都拿国家奖学金,不知道他是什么动机,就现在情况看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就觉得现在的教育,包括越高的学府也不怎么管理,大家都只注重考多少分,也不管你精神状态怎么样。
2010年,黄洋曾在一次助学金受助仪式上发言时说,自己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双双下岗,母亲体弱多病,家中欠下大笔医疗费,因此立志要靠自己完成学业。此外,他还多次参与志愿支教活动帮助他人。黄洋曾多次获得社会奖学金的资助,本科时期还作为组员,与同学一起申请过校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事发宿舍楼西20号楼是一栋五六层高的老式楼房,据称楼里住的多为研究生。黄洋生前居住的303寝室,目前寝室门紧锁,透过气窗,能看到寝室内空空荡荡,4个床位和写字台均无一物。而在宿舍楼正对的一栋楼实验室公告栏里,张贴出了一张醒目A4白纸,上面写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得路过学生唏嘘不已。
在媒体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名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得有多大的恨啊?非要用投毒不可?”的确,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导致黄洋中毒身亡的有毒物质是什么,源自哪里?犯罪嫌疑人投毒的动机是什么?
关于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昨晚,有媒体报道校园内有传闻,黄洋遭投毒后开始几天无法判断毒素,治疗不起作用,直至第9天,其师兄收到一个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才让案情获得重大进展,警方很快查到了犯罪嫌疑人、黄洋的寝室室友林某。但此说法还没有得到警方的证实。
对于只是黄洋身亡的有毒化合物,某医药类网站根据受害人的临床表现在分析称,投毒物似乎是四氧嘧啶,另也有四氯化碳的说法,但很快有人指出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因此可能性不大。
此后,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导致黄洋中毒的物质可能是胺类化合物,这种物质毒性强,是实验室肝病研究室触发试验时用于致小白鼠肝硬化的,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这种物质能迅速代谢,难以找到残留物,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还未供述,因此投毒化合物的来源尚不明确。
而对于投毒动机,事发后,有不少网友将此事和1994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被投毒案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出于学生间的妒嫉心理。11年前,一次离奇的“铊中毒”,导致美丽的清华女生朱令100%伤残、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迟钝、100公斤的体重和基本语言能力丧失。但朱令案件当初到底是不是有人因妒“蓄意投毒”,至今都没有明确的结果。
受害人黄洋的高中好友“瑞小仔”在微博上说:“多么希望洋没有得到直升复旦博士的机会,机会让人心如此凶狠,也多么希望他当初去学他最爱的经济学而不是为照顾父母去学医……”黄洋遭此横祸,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林某妒嫉黄洋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而起意投毒吗?
就此说法,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方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受害人黄某与嫌疑人林某并不是同一专业的学生,这两名学生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中国之声也将持续关注。
网传复旦投毒嫌犯本欲毒害另一室友 官方未证实
别问我恶类或善类,我只是渴望飞的哺乳类;善恶的分界,不是对立面,而是每个人那最后纯洁的防线,都逃不过考验。
这是黄洋留下的最后的微博消息,这是一段歌词,却莫名地成了他生命最后的注脚。
黄洋死了,这位刚考上博士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极有可能是被室友毒死的。
昨天下午,复旦大学官方证实了这一消息。
而据新华社消息:16日上海公安局文保分局证实,黄某同寝室林某(广东汕头人)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3日被警方带走,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仍在调查。
神秘短信带来案情转折 事件的简单经过是这样的:
4月1日,该校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某出现身体不适。当晚即被送至医院就诊。入院后,黄某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
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林某存在嫌疑。16日下午,黄某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
实际上,在医院救治中,医生一直不确认原因。直到9日,事件出现重要进展。
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
之后就听说有人看到犯罪嫌疑人被控制了。
但是,黄洋已中毒太深了。
究竟是蓄意还是误杀
目前,对于此事,最大的疑问是,林某的动机是什么?
此前网上传言,林某妒忌黄洋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而起意投毒。
但是记者了解到,黄洋与涉嫌投毒的林某目前在两家医院的不同科室从事不同方向的研究,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林某学业也很优秀,学业主攻B超方向,平时经常在实验室用小白鼠做低剂量毒药测试。
侦办此案一位警方人士透露:这起投毒案件正在审讯中,嫌疑人的动机尚不明晰,但“应该不是”传闻的情感纠葛,而外界推测的“不存在学业竞争”是比较准确的。
此案的侦破“远未结束”。
截至昨晚,网上最新的说法是,学校有学生透露,听到导师说是误杀。寝室里住了3个人,两个广东的闹矛盾,林某投毒要杀的是另一个人,结果黄洋误喝了水。此说法未经官方证实。
另一疑问则是:投的是什么毒,毒药哪来的?
据媒体最新消息,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
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
而复旦校方称,有毒化合物并非来自学校实验室,网上也可购买。
黄洋
你是个怎样的人
黄洋,是个怎样的人?他父亲是四川荣县盐厂的下岗职工,母亲是供销社的下岗职工,家庭经济困难。他母亲因肝病做过大型手术,黄洋一直用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费用为母亲医治病。在他整个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所有费用全部是自己挣,从未用过家里的钱。
受害人的高中好友说,他当初放弃自己最感兴趣的经济学而去学医,是为了以后方便照顾父母。在2010年一个奖助仪式上,黄洋曾说,“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家里欠下了大笔钱。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道路上走下去。”
这个坚强的年轻人,永远也不能走下去了。
4月1日早上,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发现味道不对,以为是坏了就没有再喝,同学说,“小黄他太可怜了。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担心其他同学误喝,他还特地把以为‘过期’的水倒掉,把桶刷干净……”
黄父说,4月3日他得知儿子患病的消息,从重庆飞到上海,临时没有住处,曾经在儿子的寝室里住了一晚,并见过儿子同寝室的两位同学包括投毒嫌疑人林某,未发现异常。
而小黄的朋友说,小黄平时并没有提过与2位室友不和的事情,他为人好强、上进、开朗、感情细腻,是“妇女之友”,“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投毒。”
目前,位于上海东安路130号的复旦学生宿舍区,已拒绝陌生人出入,20号楼内小黄原本住的寝室空无一人。在他曾住过的宿舍楼对面的楼里,张贴出了一张纸,上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一位老师在看到新闻后贴出来的。不少路过学生唏嘘不已。
我有话说:如果真的是误杀,那么这将是更加让人不忍直视的惨剧。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19/7102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