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海外震后重建经验:临时安置——受灾群众需求是首要
2013年04月22日 22:23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截至4月21日14时,地震已导致186人遇难,11393人受伤,150余万人受灾。大面积的受灾群众如何安置是震后的一大重点工作。一般而言,对灾区群众进行临时安置在抗震救援的同时就已启动。虽然这只是一个过渡性阶段,但往往也要延续半年甚至数年之久。在地震多发的地区,如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在灾后群众的临时安置上有着较为成熟的做法,可为我提供一定借鉴。
安全检查:防止群众二次受灾
地震发生后有大量灾区群众失去家园,由于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解决全部灾区群众的住房问题,因而在临时住所可能要居住相当长时间。发生过大地震的海外国家和地区在这一阶段,都比较注重安置灾区群众的简易住房或是未毁损房屋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保证在余震或其他次生灾害发生时不会再次导致人员伤亡。
(图片:2009年4月30日,汶川县消防大队武警官兵在映秀镇板房区里检查消防安全。)
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震中数十公里范围内的1100万多座房屋和数条高速公路倒塌或毁坏,当地水电、燃气和交通中断,火灾四起。地震发生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在迅速派出数百支救援队前往灾区展开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成立了由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地震灾后工作组,负责灾区的重建工作,其中就包括对灾区房屋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事实证明,这是一项保护受灾群众安全,预防危房伤人并加快灾区重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专家凯文强调,负责灾区房屋检查工作的人员应是土木工程和城市建筑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排查的重点应首先集中在灾区学校、医院、商场、银行、饭店和高层居民住宅楼等公共设施和建筑物上,因为这些设施都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发生坍塌,后果将不堪设想。
凯文说,在对危房进行检查时,要根据楼房的建筑年代和材料以及地质状况对房屋的整体结构仔细勘查,主要检查房屋地基是否移位或沉陷,楼层之间是否出现错位,承重墙是否受损,墙体是否存在裂缝和楼梯是否被破坏等。
另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张简介绍,美国一般将未倒塌的房屋分为三类,即安全、轻度损坏和严重损坏。针对后两类房屋,专业人员将使用黄色和红色标识加以区别。
保障生活:缓解受灾群众情绪
政府安置灾区群众时除保证安全外,还要有供应水电等的基础设施,给群众提供日常所需的食品和饮用水。政府需要考虑灾区群众有可能要在简易房屋里过冬或度夏,要保证他们在特殊季节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安全,缓解灾区群众的情绪,努力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
日本在灾后安置受灾群众的具体做法通常包括:在避难所迅速兴建临时性厕所与简易沐浴设施,安排受灾群众入住避难所或是未受损房屋等安全场所;为受灾群众提供充分的清洁饮用水与食物;避难所内充分准备各种常用药品。日本的经验表明食品与饮用水及时送抵灾区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稳定受灾群众情绪。
(图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安置在日本埼玉县综合体育馆内的避难者。)
在我国台湾地区1999年“9·21”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制定了多项后勤支持计划,包括由家扶中心提供寄养、庇护、助学与经济扶助等灾区儿童保障服务等。未受灾的区县主动向灾区提供多项罹难民众丧葬处理,受灾群众收养配合,以及房屋免费借用等帮助。
在丧葬处理与协助方面,采取了包括市公所免费办理遗体存放、火化等;在受灾群众收养方面,家扶中心与展望会关怀中心等社会福利机构合作调查了包括孤儿、孤残和孤老等需收养的名额,并由“内政部”进行统一调度。家扶中心提供家庭寄养服务、家庭庇护服务、助学金补助、经济扶助与咨询服务等。在志愿者和人力支持方面,派遣厨工与志愿者队伍,前往灾区协助当地受灾群众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在台湾“9·21”地震发生后,台湾当局也立刻组织建设了大量临时性住房,在搭建这些临时住房时,他们还注重人性化的规划,比如预留花园和儿童休息空间等。
灾后防范:避免造成更多伤亡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包括: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和泥石流等。1999年,台湾“9·21”地震造成九份二山发生山崩,整个山体变成了一个巨石组成的堆积体,地震后灾区的泥石流更是延续了三四年之久。而且地震发生时正处于梅雨季节,台湾当时对后续次生灾害缺乏警惕性,随后的桃芝台风又造成了200多人死亡。
另外,由于大规模山崩泥石流阻塞河道,溪水难以疏泄,造成堰塞湖水位节节上升。自然形成的堰塞湖,其最大的特征为所堆积形成的天然坝体多属疏松土砂堆积而成,易受水流冲刷、渗流而流失或溃决,而且无法计算坝堤的抗压程度,也无法预测堰塞湖达到多少水量后会溃堤。但当时形成的堰塞湖除草岭与九份二山两处因堆积土体规模特大外,其余各处堰塞湖因规模较小,经过后续的人工疏导和溪水越坝冲刷已基本消失。台湾当时处理堰塞湖采取的措施包括:在下游安装警示装置,增加更多的监控点,派专人在附近驻守等。
(图片:2008年6月7日,汶川地震后,安县肖家桥堰塞湖泄洪顺利)
综合来看,海外在临时安置方面的以下经验可为我国提供借鉴:1、搭建临时性简易住房务必注重质量;2、充分利用未毁损的公共设施进行安置,但要注意安全检查;3、由专业人员对房屋进行安全检查,并将其进行等级划分,以便区别;4、临时安置除保证民众基本生活外,也要做好各项后勤工作,以稳定受灾群众情绪;5、全面监测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风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2/7104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