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谁为“假乡官”披上了“合法外衣”?
2013年04月23日 07:39
【百姓心声案例】
宣讲家导语:官场的世袭制度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顶替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在1984年中国已经全面废除了顶替制度。时隔30年,这样的闹剧竟然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谁给了这样的官员胆量,让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让我们关注本期的经典案例。
近日,陕西省子洲县曝出一起“替夫任职”的闹剧。该县何家集镇一在编职工长期脱岗,为保住“饭碗”,在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竟让妻子替其任职。更荒唐的是,顶替行为居然得到了镇党委会的认可通过。这一事件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专家指出,这一事件是对人事任用制度的公然践踏,更折射出相关监管的缺位。
在陕西省子洲县何家集镇,一名叫加建平的镇政府工作人员,本人去外地做生意,就让妻子徐某于2009年开始顶替其上班,一个月大约4000元的工资也由徐某代领,徐某目前是该镇王家沟村的驻村干部。
【事件发展】
陕西镇干部妻子顶班四年半
加建平今年35岁,其妻徐某今年33岁,中专学历,顶班前是一名民办教师。一份何家集镇政府当时的会议记录显示,早在2008年9月3日,何家集镇领导就召开会议,同意由加建平之妻徐某顶替其工作。而加建平本人在其妻子顶班几个月前就不上班了。另外,一些镇干部对于徐某的评价很高,认为其“工作能力强,有本事,比加建平优秀得多,领导也经常点名表扬,其能力不逊于在编干部”。何家集镇现任党委书记则对媒体表示,因为“这是前任书记开会拍板定下来的事,现任班子不好处理”。
12日,记者联系子洲县委宣传部对事件进行了核实。相关负责人称,“顶替确有此事,媒体报道的情况基本存在。”
这位负责人说,加建平为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何家集镇任职,并非相关报道中的干部身份,而是工人身份,主要从事驻村工作。2008年发现加建平长时间没有上班,也无法联系到本人,因此到加建平家寻找,家人提出可让其妻临时顶替一段时间,为了工作的开展,镇政府党委会同意了这一提议。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在3天前,子洲县纪委已经对此事进行了立案调查,目前徐某已经被停职。另外,这位负责人称,此前子洲县政府也对“干部不上班”的情况进行过专项清理,但是仍有清理不到位的现象。
随后记者联系子洲县纪委采访,纪委方面表示,情况目前正在调查中,待情况查清后,将对相关责任人依规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将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发布。目前还不便透露进展情况。
在网络上,这起“替夫任职”事件,引发了关注和热议。有网民评论认为,从2008年9月前任党委书记召开党委会敲定事件,到2013年4月,历时4年多,“假乡官”才结束了其尴尬的身份。无论是开始工作还是结束工作都取决于何家集镇的领导会议,严肃性还不如“家庭会议”?
对此,子洲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加建平只是何家集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但对于镇党委会议能否决定这一岗位的变动,他表示“这点也说不好”。
相关专家表示,作为工作人员的加建平若离职,应和镇政府解除劳动关系。镇政府这一岗位需要用人的话,应再次与用工主体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相关手续,不能私下顶替。
还有网民质疑,何家集镇的其他干部、工作人员,缘何对“目睹之怪现状”长期视而不见,甚至有人还对违纪者“评价很高”。
“整个事件显得非常荒唐,一级政府部门的公职岗位居然成了‘夫妻店’,私相授受。”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燕说,“对于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国家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制度,需要层层把关。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也要走正途取得任职资格,这种毫无原则的行为是对任用制度的公然践踏。”
张燕指出,虽然只是偏远基层地区的“偶然事件”,但是却在长达4年多时间里毫无遮掩地存在,即使领导更换,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只是在媒体曝光后才匆忙进行调查。这折射出的是有效监管的缺位。
“‘替夫顶班’损害的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张燕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这种现象也许还有其生存空间。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整顿我们的干部队伍,清除害群之马。否则中央的制度再完善、政策再好,到基层也会变味和走样。”
【事件进程】
镇上开会同意妻子替夫上班
子洲县何家集镇党委书记白宇说:“顶班的事发生在2008年9月,是前任党委书记苗茂春开党委会确定的,2008年底苗调任县司法局局长。”他解释,这是前任书记开会拍板定下来的事,现任班子不好处理。镇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当时的会议记录,确定徐某顶班的会议时间是2008年9月3日,开会地点在“苗书记办公室”,参加人是全体领导,最后关于“短缺人员的处理意见”是同意由加建平之妻徐某顶替工作...【更多】
【媒体评论】
这个顶班非同一般,有组织、有程序,“规范”之至。领导召开会议,研究研究,于是就安排其妻子顶班,这就算“认可通过”。什么规章制度,什么纪律,仿佛都是集体开会临时研究出来的。任人唯亲可以如此,袒护下属可以如此,保编制、保关系、保人事,反正领导说了算,开会就是程序规范了。
妻子顶了班,还受盛赞,“不逊色于在编干部”,可见这里的镇政府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人填坑,谁干不都一样?只要领导关爱下属,能够变通,就不怕保不了“饭碗”。上下关系都如一家亲,职工的妻子也就不能算外人。领导果真都如此这般,政府岂不成了菜市场?
【百姓声音】
新浪微博
传媒老王:【老王天天报】陕西子洲县何家集镇一在编职工长期脱岗,为保住“饭碗”,让妻子顶班四年半竟得到了镇党委会认可。多名干部甚至认为顶班者“认真能干,比丈夫强多了”。这正是:“铁碗”岂是私人产,代夫任职自敢当。莫道顶班胜在编,公堂缘何生荒唐?
中国李春平:陕西一镇干部自己经商让老婆顶班四年,同事反映良好。事发后,老婆己停职。我认为,这是一个讲良心的好干部,比那些天天上班的贪官污吏强多了。县委要求严肃查处,完全是小题大作。
腾讯微博
李宏彦:【干部脱岗让妻顶班四年半】陕西子洲县何家集镇一在编干部长期脱岗做生意,让妻子于2009年开始顶替其上班,工资也由妻子代领。令人吃惊的是,多名知情的镇干部认为,涉事者妻子认真能干,比丈夫强。苗茂春书记,你如何解释!评:古有替父从军,今有替夫供职。
李新月:【镇干部让妻子顶班四年半!】陕西省子洲县何家集镇政府工作人员加建平,本人去外地做生意,就让妻子徐某于2009年开始顶替其上,每月4000元工资也由徐某代领,徐某替夫任职的行为得到镇党委会通过,常被点名表扬,被提拔为村干部。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徐某女替夫行政。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搜狐微博
瞭望周刊社:【“替夫顶班”比“萝卜招聘”还可怕】陕西省子洲县何家集镇一在编干部长期脱岗,为保住“饭碗”,竟让妻子顶班四年半。“萝卜招聘”还要经过装模作样的考试,而“替夫顶班”则根本不用考试,占着编制,领着工资。如果这样的事行得通,恐怕以后连“萝卜招聘”都省略了,老爸的岗位儿子顶着就是。
【宣讲家评论】
“替夫顶班”的荒诞一幕,让人想起安徽省阜阳颍上镇原书记张治安,父子接班和“替夫顶班”所折射出的,都是权力家族化下的荒诞。这两出荒诞剧反映出来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低下、干部队伍管理混乱的乱象。
这件事情的责任不在顶班夫妇,而在当地的镇政府,在于没有严格的政策和监管制度,按说加建平长期脱岗,应该有对脱岗人员的处理政策和纪律,而不应用集体会议的名义取代组织程序和组织纪律。随意让其妻顶班上岗,不符合组织纪律和程序。“夫岗妻顶”一事“顺风顺水”,让政府的公信力荡然无存。对于涉事的官员,相关部门必须严肃追究其责任。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代夫顶班的“创举”违反了《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但这种违法违规之事,当地原镇党委为何非但不加以及时制止,还通过党委会为其披上了“合法外衣”?难道当时同意的在场领导都是法盲?仰或背后有隐形的利益输送?
显然,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何家集镇党委这里变成了“一纸空文”,监管流于形式,自然就会“你好我好大家好”,这让政府的公信力无处安放。难怪当地的一些镇干部会有“涉事者的妻子认真能干,比丈夫强多了”这样的荒谬逻辑。
代夫顶班的荒谬逻辑在政府部门能够“顺理成章“,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公权力的滥用。一旦公权力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监管流于形式,类似“顶岗”事件还会上演。因此,预防“顶替门”,阳光是最好的催化剂,权力需要关进笼子里,也许就不会发生在编不在岗、家眷来顶岗这种情况发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3/7104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