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心理辅导是震后最需要的“复课”
2013年04月24日 13:02
22日是“4·20”芦山地震震后第一个上学日,芦山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王东表示,由于全县教学点震后不同程度出现墙体开裂,以及板房制作搭建仍需时间等问题,除高三学生外,全县中小学教学点暂无明确复课时间表,但在中央和各方关心支持下,正在积极为中小学生复课进行准备。(《新京报》4月23日)
雅安地震之后,每次观看央视新闻,那张震惊和惨叫的小孩子的面部照片都让我泪流满面,如果说我们遭遇了是天灾人祸,而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而言,对于这些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展示给他们的则是无法接受的惨烈现实和难以愈合的身心伤痛。对于灾区的学生而言,也许能及时复课是最好的选择与处理,所以如何及时让中小学生复课,估计是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的救灾重建话题之一。而对于芦山县的备考并即将应考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提供复课帮助无疑是让他们欣慰和信息的消息,虽然灾难无情,但关爱有情,在社会援手面前,他们也不至于影响到学业和参加高考选拔的机会。
让灾区学生能及时复课是好事,芦山高三学子能及时复课更是让人欣慰的事,但对于灾区的中小学生而言,学习和课堂教学意义上的复课其实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及时科学的“心理辅导”。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于每个中小学生而言,留下的都是惨烈和悲痛,失去亲人的伤痛,孤苦伶仃的伤感,伤病号亲人的痛苦,满目苍夷的凄凉,让震惊、害怕、悲痛、孤单成为他们心灵中无法抹去的阴影与创伤。大人们尚无法自制和忍受面对的伤痛,身为未成年人的孩子们又如何能承载的起?他们有效稚嫩的心灵又如何能担待得起?虽然在灾区我们看到了许多不能复课孩子都在义务给救灾人员带路做向导,也看到了他们虽然稚嫩但自强不息的身影,但心灵的创伤和悲痛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一笔勾销?6岁半的女孩儿程筱受到惊吓后一度将陪护在病床旁的妈妈叫做“大姨”的极端案例,再次告诉我们再去的孩子稚嫩的心理正在遭受着残忍的伤害和痛苦的折磨。
每次灾害的背后,每次重大变故的背后,对个体心灵的伤害和磨砺都是残忍的,也是最具杀伤力和折磨人的,在地震灾害之后,在满目疮痍面前,在失去亲友的悲痛面前,灾区的学生更需要我们及时伸出心理援助的双手,帮助他们正确面对自然灾害,正确面对现实,正确调适心理,及时走出灾害的阴影,这才是保证他们今后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保证他们走出地震心理阴影的根本。
及时的“心理辅导”比灾后复课更重要。对于那些因为客观条件暂时无法复课的学生,当地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及时采取家访、校讯通、电话、QQ群、校园网论坛等,和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受灾情况,并及时开展如何正确面对自然灾害、如何最大程度的做好自救自护、如何科学调整心理认识现实、如何减灾防灾等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教育,同时鼓励孩子们互相联系,互相鼓励和支持,引导孩子们走出心理的阴霾,正确面对现实,早日走出伤痛,同时采取教育引导等措施,对震灾中受伤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引导他们对未来和灾后重建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其次是有条件的村庄和学校,应采取升国旗、上一堂自救自护课、开展一次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和游戏等,帮助中小学生尽快走出阴影,走出孤僻和伤痛,抚平心灵的创伤。其三是对于具备复课条件的高中,尤其是高三学生,也要把“心理辅导”当作复课后的第一堂课,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默哀、演讲、集体活动、升旗仪式等方式,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自然灾害,正确面对现实,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迎接成长和人生的又一次考验。同时,灾区之外的专业心理机构和心理辅导志愿者,应主动通过网络、电话、信函、演讲、看望、慰问等,结合实际条件,对灾区中小学生伸出心理援助之手,为他们送去科学及时的专业“心理辅导课”,引导他们走出心灵阴霾,接受成长和人生的考验,尽快走出阴影,走出心理误区,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灾难的考验,去积极成长。这才是目前灾区青少年学生最需要也是我们最需要送给他们的援助。(许朝军)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4/7107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