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面对雅安地震灾难 我们要再信一次红会

2013年04月24日 21:43

 

【网络舆情案例】

编者按:红十字会在前一两年之内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巨额款项不明、天价餐费、郭美美炫富事件等,这一系列事件确实让公众对于“百年老店”红会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感。雅安地震后的第一时间,中国红十字总会就呼吁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参与紧急救灾,但有人持有异议。对此,壹基金执行理事长王石转达李连杰的观点说“没有红十字会,就没有壹基金,仅仅依靠壹基金远远不够,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失去对红十字会、对传统民政系统震灾期间发挥作用的信任。”

只要失去公信力,甭管你做好事、做坏事,大家认为你全是做坏事,全是说谎话,这就是“塔西佗陷阱”,目前红十字会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怪圈,当然有网络的因素,也有它自身的因素。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发达的今天,往往会带来很多的塔西佗效应,及时应对可能一些危机就会消灭于无形,如果放任漠视,很可能就会愈演愈烈。对于红会来讲,回应网民的质疑虽然很及时,但是回应的力度不大,尤其监管流程并没有完全公开,钱款的使用并没有一个完整、透明、公正的运行环境,让公众知道,质疑的声音自然不会减小。在这样一个救灾的关键时刻,红十字会发挥作用,先不管它有什么问题,它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们需要给予红会一定的信任,不能把情绪无限制的宣泄,这样是不利于救,更不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

【事件简介】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目前已造成上千人死伤。

红十字总会回应赴雅安灾区“考察”质疑

2013年04月20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微博称,总会工作组正赶赴雅安灾区“考察”,遭网友抨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考察”二字确实用错,将立即改正。同时,对于红会接收到的每一笔雅安捐款,都将通过社会监督委员会向社会公开。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说,“‘考察’两个字完全用错了,我们的16支救援队伍是去救灾的,是去救伤员的,是为灾区提供饮用水、医药及保持灾区医疗卫生,防止灾后疫情发生的”。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向记者解释说,之所以当时微博中会用“考察”,是因为灾情工作小组中的“考察”一词是历史说法,包括国际红十字会使用的也是这个词,但这确实可能造成了一些误解,“对于我们来说,必须派出专门队伍到一线了解情况,评估灾情,科学救灾,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指挥救灾”。记者发现,在后来发布的官方微博中,“考察”一词替换为“评估”。

据红会数据,截至4月21日11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各省(市、区)红十字会及港澳红十字会共计向灾区拨付款物合计1393万余元。红会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关注雅安地震灾情,已派遣一名救灾专家前往成都与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开展灾情评估工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致电中国红十字会,表示愿意派遣工作人员参与救灾工作,同时提供通讯设备支持。美国、西班牙、加拿大、芬兰等国家红十字会已致电了解灾情,表示随时愿意提供支持。

王海京说,目前红会接收到的捐款除了国家审计监督之外,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也已参与到整个工作流程当中,“我们向社会承诺,会认真用好每一笔钱”。

【事件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承诺捐款将全部用于救灾与重建

2013年04月21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要求台湾红十字会先援助500万元人民币再进入灾区救助。对此,中国红会社监会澄清,该说法纯属谣传。

有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红十字会已组成20人的救助队,即将深入四川雅安震区进行援助。报道还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要求台湾红十字会先援助500万元人民币再进入灾区救助。报道中称,台湾红会梁处长表示已收到中国红十字会发来的500万元用处细则。

中国红会社监会委员、新闻发言人王永已和台湾红十字组织会长王清峰通过电话,她表示,大陆红会从未提出“不捐500万就不能进入灾区”,该说法纯属谣传。据悉,台湾红十字会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就曾派出救援队救助。境外救援能否进入灾区不取决于红会,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外交部掌握政策和协调。

 

中国红会官网公示捐赠人

2013年04月21日,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了解到,目前接收的捐赠及捐赠人姓名(单位名称)已在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公示。红会承诺,捐款将全部用于灾区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向社会公布捐款用途。

据悉,灾区紧缺物资仍为水、干粮、帐篷、蚊香等。妇女儿童用品等也急需。

台红十字会否认大陆红十字会要其捐款再进震区

针对21日有媒体报道大陆红十字会要求台湾红十字组织先援助500万人民币再进入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一事,台湾红十字组织21日发布声明表示,此为错误报道,绝无此事。

声明说,台湾红十字组织于20日因应大陆红十字会提出需求,决定捐助500万人民币挹注灾区。依据大陆红十字会初步规划,100万元人民币将用于紧急阶段之救援及灾民安置、采购医疗药品、器材,台湾红十字组织将实时拨付;其中400万元人民币将用于灾后重建,款项将于提出细部规划后拨付,并将共同执行赈灾重建计划。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适切了解灾区需求,台湾红十字组织于21日决定,于22日傍晚先派遣三人评估小组进入雅安进而深入重灾区,此一评估小组的主要目的即是在了解需求,研拟后续因应方案,以便将台湾红十字组织捐助款项经由直接访视研议,做出更适切的运用建议。

声明说,台湾红十字组织以严谨的方式,为民众的捐款把关,所有作为均以人道为依归,期盼外界能够在灾难发生的当下,以人道为本,莫将人道赈济工作做出错误解读,引发莫需有的误解。

灾难面前,我们要不要再信一次红会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红十字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救灾呼吁,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参与到灾害紧急救助当中来。中国红十字会在其微博发布了赈灾信息,但微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内容为“鸽吻”和“滚”的回复占据屏幕。对此,红会表示已经了解,并决定接受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意见,“埋头苦干”。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救灾,微博暂“不去管它”。

在“郭美美事件”之后,红会虽然客观上做过一些努力,但显然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未能进行脱胎换骨改造的红会,仍然深陷“塔西佗陷阱”之中——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就在这个时候,芦山地震发生了,红会作为专业的慈善救援机构,在经历舆论炮轰之后再次面临着灾难的检验;与此同时,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所有的公众面前:面对芦山地震,我们要不要再相信一次红会?

按照国际惯例,当灾情达到二级及以上,红十字会发出国内救助呼吁,达到一级,发出国际救助呼吁。四川芦山地震的灾情已经达到一级标准,因此红会发出了社会救助呼吁。可是,“伤不起”的公众真正积极响应的似乎不多,这不仅体现在红会微博上满屏的“滚”字,更体现为实实在在的捐款数据。据悉,在芦山地震首日红会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个人善款累计835笔,共计142843.12元;而壹基金同日经确认的救灾捐款已经超过千万元,此外还有一些意向性的捐款尚未确认。

众所周知,像地震救灾这样的事情,不仅需要有满腔的慈善热情,更需要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经验技能,所以,一般社会车辆或者民间慈善组织的车辆,暂时根本就进不了灾区,更遑论给灾区送去各种当下十分紧缺的物资。而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分工,红十字会参加的正是芦山地震群众生活保障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组等急需得到社会支援的工作。

大灾大难面前,一方面我们当然要肯定民间慈善的重要作用,但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专业慈善组织的贡献。要知道,公众通过红会的救灾捐赠,其实是要借他们之手送达灾区同胞手中,以解灾区燃眉之急。而且,红会已经公开承诺所募集款物管理使用全程公开透明,救灾工作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将全程接受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公众当然可以继续对此表示怀疑,可是我们不能因为对一个组织的不信任,而放弃对芦山地震灾区同胞的帮助。

或许有人会说,“我哪都不捐,真想捐的话直接送到灾民手里”。问题是,我们现在怎样才能够将救灾物资“直接送到灾民手里”?如果我们都拒绝向红会这样有资格进入灾区的慈善机构捐款,那么灾区同胞怎样才能及时得到帮助?

地震救灾面前,我们应该抛弃所有的成见;我们宁愿呼吁人们再信一次红会。对红会而言,这本身也是一次公信力的考验:如果这次办好了,也许能够重新挽回信任;如果继续让人失望,自可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搁置争议,救灾第一

我们对既往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我们对待灾难、对待灾难中的所有生命,却有着共同的、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

从一大早高速公路收费,到晚上壹基金与红十字基金会的捐款数字,雅安七级地震救援工作,在感动与呵责声中推进。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显现出关注这场灾难的人们对于救援生命的急切态度,都是无可厚非的。

生命至高无上。这是争议甚至争执的任何一方,都公认的态度。即便如王小山,说出“牛根生是做毒牛奶的,换个国家该自杀谢罪的人,这里居然堂而皇之做慈善”这样的狠话,也并不表示王小山要砸救灾的大场子。壹基金与红十字会,捐款有多有少,但各自身后都站着自己的拥趸者。拥趸者或许会因为坚持自己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而相互指责,但对待生命,他们的态度是一致的。

昨天下午,洪晃在微博中向粉丝道歉称,“反省我自己也说过风凉话,真的不合适,向大家认个错道歉。今天早上看到360对百度的评论,倒是提醒了我,现在是大家一起救灾,什么商战,什么公知五毛,都应该先救灾。”

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就像红十字会一天收获了数万个“滚”,并不代表那些怒骂者拒绝红十字会在这场灾难面前尽责尽力一样,对于生命关切的大共识,不应因为有局部的意见分歧而全盘否定。灾难不是意见分歧者的站队,而是在大的共识面前的重组。

灾难面前,在对待生命的态度大共识面前,包容是一种秩序,是一种从容。抢险救灾,我们没有理由在争议、争执面前驻足纠缠。在指责的时候,我们是否检视一下自己尽了多大的力量?在批评志愿者挡道添堵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一下自己给了别人多少宽慰?你可以批评媒体渲染了灾难,但请别否认一线记者冒着生命危险传递给世人的所有信息;你可以分文不给红会捐款,但请你尊重奔走在灾区的红会救援人员艰辛的努力。

我们对既往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我们对待灾难、对待灾难中的所有生命,却有着共同的、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在抢险救灾的第一时间,我们不妨把这些争议和争执搁置起来。跳开这个纠结的格局,我们会发现大同中美好的那朵云彩。

这朵云彩,不会因为牛根生捐了款、红十字会到了场而逊色,也不会因为韩寒们的关注而走样。品质有高低,但在大灾大难面前,爱心无定界。救人第一。一切形式的争议,不妨暂且搁置。

别让捐款成为负担

慈善不应成为负担。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尽到了就好。在号召捐款方面,不应过度营造一种“比捐”的氛围,让企业和个人在这种“隐性强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得不多捐的压力

从雅安地震进入公众视野的那一刻起,已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加入了捐助的行列。眼下的当务之急仍是抢救生命,而再往后,则是繁重的灾民安置和灾区重建工作,各界的捐助活动也会掀起高潮。

说到地震捐款,不少人或许对汶川地震时期的情形记忆犹新。彼时山河失色,举国同悲,人们都希望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捐款成了表达爱心的最好载体。爱心无从度量,款项则可比较,一些人将捐款的多少作为衡量他人道德水准的标尺,发现谁没捐或者捐得不称自己心意,便发起猛烈攻击。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王石身陷“捐款门”事件。汶川地震发生后,万科为灾区捐款200万元,在当时,这笔款项同动辄上千万的捐助相比,确实不算多。此后,王石又作出诸如“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的表态,结果成为众矢之的,饱受质疑与批评。迫于舆论压力,王石在灾区为“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万科公司也随即提出捐助1亿元重建灾区的方案。但即便如此,一些人仍然不依不饶。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件事,再咀嚼一下王石说过的话,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善款是传递爱心的载体,捐多捐少都是心意,就算不慷慨解囊,也不能成为判定道德水准低下的依据。将捐助活动化为道德大棒向他人挥舞,本质上是一种无知和霸道,同善与爱并无太多关系。

而在形形色色的强捐、逼捐和比捐背后,更暗藏着利益和算计。一些单位领导将捐款同政绩挂起钩来,生怕自己单位的捐款总数落于人后,丢了颜面,引得上级不快,因此不惜采用各种方式逼捐。还有些单位同各类慈善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强捐背后隐匿着权钱交易、资源交换等上不得台面的勾当。当捐款同权力和心机缠绕一处,只会变得面目全非。

诚如王石所言,“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尽到了就好。在号召捐款方面,媒体和舆论也不应过度营造一种“比捐”的氛围,让企业和个人在这种“隐性强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得不多捐的压力。

再过几天,各式各样的捐款活动会密集出现。政府也好,企业也罢,应该倡导和宣扬的是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慈善文化,而不是大搞动员式的慈善秀。捐助榜可以有,但不必过分渲染比较,相关单位更不能给员工下达硬性指标,让捐款成为负担。

 

中国红十字会连续遭遇信任危机 一天4次郑重辟谣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雅安地震灾情牵动着大家的心,中国红十字会在积极参与援助的同时,还在忙着回应各界对红会的质疑,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4次做出回应。

事件一:媒体报道,台湾红十字会组成救助队打算去四川协助,但被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先援助五百万人民币才可以进入灾区。有人说这是红十字会收取"买路钱",一时间微博转发过万。对此,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昨天(21日)回应,这个消息纯属谣言。

事件二:前天(20日)上午,中国红十字总会发微博说,总会工作组正赶赴雅安灾区"考察",也遭到网民批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昨天(21日)发布消息,回应官方微博中"考察"一词引起的误解,并表示将立即改正。在后续发布的微博中,"考察"一词已经被"评估"所代替。

事件三:昨天(21日)中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的一张工作照片又引发质疑,网友说照片中的男子可能是红会工作人员,并佩戴浪琴表。后来经过调查,证实这名男子是一名媒体记者。

事件四:在地震发生当天,有网友质疑壹基金也是红十字会架构下的。对此,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芦山县灾区回应,现在壹基金已经完全从红十字会独立出去,二者没有任何关系,壹基金下拨善款也不用经过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连续遭遇信任危机,特别是在发生大灾害的时候,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害无利,如何妥善应对危机、重塑公众信任,任重道远。

【启示与思想】

雅安地震后的第一时间,中国红十字总会希望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参与紧急救灾,但有人对此持有异议。对此,壹基金执行理事长王石转达李连杰的观点称,没有红十字会就没有壹基金。“仅仅依靠壹基金远远不够,不因个别事件,失去对红十字会、传统民政系统震灾期间发挥作用的信任。”

壹基金在这次救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很多网友甚至将红会收到的善款和壹基金作比较。

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当然要肯定民间慈善组织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传统慈善组织的贡献,“仅仅依靠壹基金远远不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地震救援需要的是所有专业救援者的合力。或许有人会说,“我哪都不捐,真想捐的话直接送到灾民手里”;在慈善机构普遍遭遇信任危机的当下,这样的声音也许容易得到很多人认同。问题是,我们现在能够将救灾物资“直接送到灾民手里”吗?

地震救灾不仅需要有慈善热情,更需要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经验技能,参与救援更需要冷静和理性,避免帮忙不成反添乱。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抛弃所有的成见。我们总归不能因为一个组织过去出现了问题,就永远对其失去信心,眼下就放弃对地震灾区同胞的帮助。如果我们真的像有人说的都拒绝向红会这样有资格进入灾区的慈善机构捐款,灾区同胞怎样才能及时得到帮助?事实上,现在网上对红会的某些质疑,本身就有非理性甚至是攻击的成分,或者干脆就是假新闻。

当然,对红会而言,芦山地震也是它“重塑信任”的一个良机:如果这次办好了,也许能够重新挽回信任;如果继续让人失望,则必将加大恶性循环的危机。红十字会要想重获公众信任,必须彻底抛掉过往的功劳簿,用真诚的态度和透明的运作,来打消公众的质疑和担忧。所募集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相关成本,都全程公开,每一笔捐款,都应该让捐赠人知道去向,并且时刻接受社会的监督。

实际上,所有的传统民政慈善机构,都应该认识到本次抗震救灾,也是挽回公众信任的最佳机会。这一次是真正的“伤不起”,再次办砸了,再想赢得民众信任,只怕会更加困难。

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4/7108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