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表格上的社会实践

2013年04月26日 13:34

 

近日,福州市教育局对福州市人大代表潘慧娟等人的建议作出如下答复:福州市已启动建设市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同时将多渠道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安全的实践环境。在年初的福州市人代会上,潘慧娟等代表专门就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提了一份建议。

正如知情人士所关注的那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之一,中小学社会实践如今越来越流于形式,甚至被异化为“盖章活动”、“表格上的实践”。

社会实践变成“盖章活动”

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后县社区居委会主任章欢芳就笑称,每年寒暑假的最后几天,她便成了社区最受欢迎和最被“痛恨”的人。“每到此时,家长就会拿着社会实践表格蜂拥到居委会盖章,”章欢芳表示,“少数家长会让孩子真正参加社区活动,但多数家长就拿着空白表格纯粹求盖章来了。”针对“求盖章”的家长,章欢芳坚持原则,“我让他们带孩子来,一定要参加社区活动后,才能盖章,结果得罪了不少人”。

当然,不是所有社区都能坚持原则。不少社区受人力、时间等限制,就从不组织社区的孩子开展实践活动,对此,多数家长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最后表格能盖上章就行。

福州的洪女士则反映了另一种情况:“我所在的社区倒是挺愿意盖章的,但是常常借此搭车收取少量莫名其妙的费用。”

某省直单位工作人员小张表示:“随着各种水分的增加,不少地方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如今简直就成了‘盖章活动’。”

这种“盖章活动”甚至还向大学生群体蔓延,出现了花钱盖章的“升级版”。例如,有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盖章单位,就向打印店、数码店求助,从而获得从打印表格到盖章的一条龙服务。

表格上的实践拷问诚信

我省唯一的综合实践课“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福建教育学院的邹开煌老师告诉记者,作为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大类,应该计算课时。

他坦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资源不够,覆盖面不够,这些课程往往打了折扣,特别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如果没有有效监督,最后就会出现“表格上的实践”的状况。

“现在的孩子生活圈子小,与生活脱节,不少孩子相当任性、孤僻,宁可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身为家长,有的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有的只看重分数,一到假期就把孩子送进各种辅导班,哪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章欢芳分析道。

 

虽然不少孩子没有参加过实践活动,但是多数家长最终总能神通广大地解决一切。“这种‘拼爹’走关系的做法,完全偏离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设计初衷,也违背了诚实守信的教育之本。”章欢芳无奈地说。

比不做还可怕的“实践”

对于社会实践造假的问题,邹开煌认为学校应加大监管力度。“填张表,盖个章,很容易作假。如果表格要求配上图片,甚至视频,作假的难度就加大了。”

作为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邓耀敏每年假期都会带女儿以及她的朋友们一起参加活动,例如旅游游学、公益事业,而后自己设计社会调查等。她认为,现在将社会实践变成一项学校任务,其实不妥。在这方面,家长更应该承担起责任。“不是假期才能进行社会实践,实践中也切忌生硬、简单地说教,应该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比如,让孩子去超市帮忙老人提一下篮子,比扎堆去敬老院有效得多。”

初中生小陈坦言,他不愿意去参加社区实践,就是因为社区每次组织活动,不是打扫卫生就是看望孤寡老人,形式单一,还挺没劲。

邹开煌认为,在以分数为主导的评价体系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自然处于弱化的地位,为了升学,多数人把它当作了可有可无可以应付的课程。社会实践,本该成为培养独立实践能力、责任感,以及提高社会适应力的重要一课,如今却演变为一种比不做还可怕的应付与作假,这足以值得全社会深思。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6/7110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