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中国梦系列评论

中国梦追求与世界梦形成同心圆——十六论中国梦

2013年04月27日 12:36

 

中国梦的提出,是与世界共赢的倡议,不是征服世界的号角;中国梦的实践,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不会重现昨日的战争;中国梦的实现,是世界和平的福音,不是各国人民的梦魇。

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激励中国人的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强烈关注。13亿人民的中国梦,既要复兴古老的中华文明,又将证明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有一些人产生担心、忧虑和恐惧,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们必须向世界表明中国梦的和平底色。要让世界明白,中国梦的提出,是与世界共赢的倡议,不是征服世界的号角;中国梦的实践,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不会重现昨日的战争;中国梦的实现,是世界和平的福音,不是各国人民的梦魇。

中国领导人曾不止一次对外宣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样,中国梦的实现,也要坚持和平发展这一根本道路。在4月24日召开的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说,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将是和平、是发展、是合作,是更多机遇,而决不是什么威胁。他指出,中国人民素有珍爱和平、崇尚和谐、开放包容的历史传统,怕动荡、盼和平、谋发展。中国梦是和平之梦、和谐之梦,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机遇。

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中国梦在底蕴上包含了和平的梦想。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这种“弘大历史叙事”,只有建立在人民幸福基础之上、以人民幸福为依归,才是可靠的、可持续的。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一个建立在人人有出彩机会、人人自由幸福基础上的中国梦,不仅是可以持续的,也是不会去剥夺别人的梦想的,是和平的,有益于世界的。这种人文底蕴和价值追求,让中国梦与历史上以追求称霸为目标的那些强国梦有了根本的不同,也与前苏联时期一味牺牲个人的民主、自由、幸福为代价,只是追求集体的强而大的强国梦,有了根本的不同。

作为一种施政纲领,中国梦在宗旨上涵盖了和平的追求。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在回顾和总结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提出的,既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之梦、也不是简单的军事强国之梦,而是一种理性之梦、进取之梦、现实之梦。实现中国梦,既是要在历史长河中实现民族复兴,也是要在实践中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样的中国梦,必须以和平为前提,为发展为要义,这样才能与中国老百姓个人的梦形成和谐统一的同心圆。而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梦,也将改变历史上依靠战争实现崛起的大国发展道路,并在实践过程中为现代化、全球化打上鲜明的中国符号,为国际体系、国际规范打上鲜明的中国印记,与世界梦形成和谐统一的同心圆。

 

作为一种伟大实践,中国梦在客观上需要和平的环境。中国一直坚定奉行和平发展道路,这既是一种理念上的追求,也来自于实践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恶劣的国际环境,要把有限的资源用来准备“早打、大战、打核战争”,要“备战备荒”,结果错失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2.35亿,国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有了飞快的提升。这不仅是改革的红利,也是和平的红利。 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已经从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进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过去的冷战和零和博弈已经不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也必须选择和平的发展路径。中国提出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提出维护和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都是希望在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实现与世界的共赢。

作为一种政治宣示,中国梦在世界上展示了和平的姿态。中国梦不仅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政治动员,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绘制人类美好生活的政治宣示。中国的强大,是和平力量的增强,而不是对和平事业的威胁。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角色,不仅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还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运用多边主义来解决各种国际矛盾和冲突,积极推动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持久和平。和平发展的中国梦,也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梦,世界不仅能从中感受到强大的“中国信心”和“中国力量”,也能感受到和平、友善、对世界负责、为世界作贡献的“中国态度”和“中国形象”。中国和平崛起,世界因此受益。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不仅将惠及亿万中国百姓,对世界的和平事业也是一个福音。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7/7112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