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3年度 劳动
苗俭:机床上写出美丽人生
2013年04月27日 10:20
苗俭,女,30岁,中共党员,八院804所铣工、数控加工双工种高级技师。参加工作12年来,苗俭一直从事雷达关键部件的加工工作。她坚持岗位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技能,解决了不少高难度加工难题,并多次获得技能大赛的好成绩。苗俭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等光荣称号。
走进航天:“我是幸运的”
年仅30岁的苗俭,目前获得的许多荣誉都是“重量级”的,在上海市及航天系统青年技术工人中已经小有名气。当笔者采访她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幸运的。”不过,当笔者听完她的故事后却感觉到,她“幸运的”经历背后,掩藏了一份难得的坚强。
苗俭的父母曾经支内到安徽,“小苗苗”也成长在安徽,并在安徽读了两年小学。1986年,苗俭随着父母回到上海后,生活上的奔波使苗俭也只能不断地转学。直至初中毕业,她共转了5所学校。父母一直把“小苗苗”当作男孩培养。苗俭从小动手能力强,成绩也出众,一直是班干部,但中考时她却以几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无奈之下,苗俭上了一所技校。上一所好的高中,考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是社会上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只上了技校的苗俭也曾郁闷过,她因为自己不能上大学而懊恼。就在这个时候,爸爸的一句话鼓励了她:“掌握了一门好技术,生活照样很精彩。”在苗俭心目中,爸爸是个相当出色的技术工人。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技术赚点钱贴补家用,还热心地帮邻居修这修那。有了爸爸这个榜样,苗俭仿佛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人的美好前景。
在技校里,她因为成绩出众而被选拔到数控班学习。数控班的学习涉及到编写程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恰恰是女孩子的弱项。但作为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女生之一,善于思考而动手能力强的苗俭,成绩在班级里却名列前茅。
在别人看来,苗俭的人生经历并不是太顺,但在采访中,她却不断谈到自己的幸运。她说起12年前被招进804所的事,庆幸自己能进入航天工作。当时就业分配时,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愿意招男生,她这个成绩优秀的女生反而成了“难题”。当时,804所到技校招铣工,要求也是只招一名男生。在看了学生档案后,所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却对这个成绩优秀的女生挺满意,只不过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这个数控专业学生得从铣工做起。当苗俭知道自己有机会进航天工作时非常高兴。她说:“接触数控机床是幸运的,进入航
天工作同样是幸运的,航天给了我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没有航天这块土壤,自己不可能很快地成长起来。”
首次成功:黄毛丫头完成高难“活儿”
刚参加工作时,苗俭看到车间里老师傅面对一张图纸,很快地就加工出一件漂亮的零件,而她看了大半天图纸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她的自信心降低到极点,自己在学校里算得上一个优等生,可一到岗位上却连上手工作都不行。
不服输的性格让苗俭与机床结下了不解之缘。上班时,她认认真真地跟随师傅学技术,仔细观察,潜心揣摩,不懂就问,大胆实践。下班了,她脑子里还牵挂着机床,细心地回味师傅传授技术时所讲的话,不弄明白决不罢休。苗俭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女孩子,在师傅耐心的帮助下,工作一年后,她开始了独立操作机床。
现在的苗俭已经是高级技师了,可是那次独自成功完成的一项高难度任务仍然让她记忆犹新。对她来说,那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黄毛丫头的第一次成功,那次成功对她后来的工作影响颇大。
当时804所加工的航天产品中有一个零件叫做“翼板”,它需要铣工在不锈钢材料上完成五条圆弧筋板的加工,还有平衡试验小于2克的技术要求。可能如今用数控加工该零件会是件很容易的事,然而在当时没有数控设备的情况下只能靠普通铣床通过近20次的装夹、定位才能完成,而且不锈钢材料较难切削。以往这种难度的任务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承担的,但车间领导为了给年轻人多压担子,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苗俭。苗俭通过反复琢磨,并结合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对工装加以改进,有效提高重复定位的精度和装卸时间,同时修磨合理的刀具角度,提高加工性能和效率。就这样在一一攻克刀具、装夹和加工方法等难关后,苗俭终于成功了——经她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到了100%。
技术比武:“小苗”初露尖尖角
1998年,苗俭工作的第4个年头,这时的她再也不是刚参加工作时那个看半天图纸还不知所以然的小丫头了。她已经多次参与所内的技术攻关了。
这年8月,八院组织的“大练兵、大比武”技能竞赛报名开始了,当时只有中级工资格的苗俭却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高级工比武。她不仅想证实一下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想从中学到本领。1998年12月12日,苗俭满怀信心地参加了比赛。结果年仅21岁、技术比武中年龄最小的苗俭在众多铣工高手中摘得桂冠。后来,苗俭又代表八院参加上海市数控铣工竞赛,凭借平时在岗位上锻炼出来的出色技能,苗俭荣获了团体总分和数控编程理论两个第一。“小苗”终于露出了尖尖角。
2004年10月12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热闹非凡,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在这里举行。此次比赛云集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400多位选手,上海市派出了18位选手参加6个组别的竞赛。
理论考试、软件编程、实际操作……一场接一场的紧张考试,考验着每一位队员。而在实际操作这场男性占绝对优势的比赛中,有一位女性却令裁判员们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她就是上海参赛队中唯一的女性选手苗俭,也是上海参赛区队中唯一的航天代表。只见苗俭沉着稳重、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数控加工设备,一招一式合理规范、干净利落。竞赛过程紧张而又激烈,在高手如林的参赛选手中,苗俭最终取得了数控加工中心组(职工组)第16名的好成绩。
学习钻研:人生路上不变的主题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真正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总是能够成功的,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是苗俭被问及自己成长的感悟时,说的一番话。是啊,对年轻的苗俭来说,她现在确实用心地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习。
苗俭知道,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她在进所的第二年,就报考了上海机电职工大学。苗俭和很多成人教育中“混文凭”的人不一样,因为她学的是技术,需要拿出实际的本领。她边工作、边读书,虽然很辛苦,但她心甘情愿。当别人还在睡梦中享受轻松周末的时候,她已经背上了书包往外赶;当别人上网、看电视或者逛街的时候,她在整理笔记,完成自己的功课;当别人早已进入甜甜的梦乡时,她还在细细琢磨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因此,她过去的同学都戏称她为“大忙人”。苗俭学技术时争第一,读书时也争第一。她选学的是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其中《机械基础工艺》、《数控原理及编程》、《电气控制》、《液压传动》等课程都很难学,一般为男学员的强项。但由于苗俭勤奋用功,在4年的学习中,班级里学习成绩第一、二名的头衔常被她这个唯一的女生巾帼不让须眉地夺得。2000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大专文凭。
2004年11月,已是数控和铣工双工种高级技师的苗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苗俭把学习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她始终认为,缺乏学习的生活算不上精彩的生活。
难题面前:神思妙想游刃有余
尽管年轻的苗俭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但她更看重的是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难题,更喜欢攻克难关后的那种放松的感觉。在从事数控加工的4年时间里,苗俭也加工了数不清的高难度复杂零部件,解决了不少的难题。在某雷达地面制导站中,频率综合器盒体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性能指标。在加工该部件时,需攻克薄壁、易变形的难关。没有现成的刀具,苗俭他们就对刀具进行摸索改进,同时想办法降低切削力及切削热的产生,既提高了刀具寿命,又解决了加工中零件变形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加工合格率。
2003年初,804所引进了一台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当设备安装调试完成时,正值研究所几个投产型号零件加工的高峰期。在几乎没有进行编程、操作培训的情况下,苗俭凭着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克服种种困难,挑起了设备操作重任,为所里加工出了用于国家重点型号的各类型号产品零件,其中难度较大的大型件就有十多个,不仅为研究所节约了大量外协费用,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使804所的制造水平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
在加工一个副反射板时,针对体积大、质量轻这一薄壁零件加工与非金属材料的测量难关,苗俭与工艺师们齐心协力,自制测量工具,优化加工参数,最终按时保质完成了生产任务,并撰写了《攻克某型号副反射面加工和测量难关》的论文,发表在《航天技术交流》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照射器天线模胎是重要零部件,由于该模胎是个庞然大物,超出了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在加工时,苗俭仔细测算,大胆采用了多刀具分段加工的方法。由于设计图纸要求的是由公式曲线构成的回转抛物面,为了提高加工程序的计算精度,苗俭经过摸索,将多个软件结合使用,成功编制出高效的加工程序,保证了模胎曲面精度,达到了同行业加工的先进水平。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对一片赞扬声,苗俭总是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在恰当的时候用心做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还年轻,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一切还得从零开始。”
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苗俭将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用拼搏鼓起生命的风帆,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单梦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7/7112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