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新西兰应对地震重在“防”“保”二字
2013年05月07日 14:58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平均每年可记录到的地震有两万多次,有明显震感的则有200多次。1855年和1942年,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先后遭遇两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摧毁了大量建筑物。面对这个现实状况,抗击自然灾害已成为新西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防御地震方面已摸索出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
防御+教育: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曾经发生的惨痛教训促使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统一、综合管理,专门设立政府民防部,负责地震、洪水、火山、滑坡、土壤流失、海啸、风暴等灾害防御工作,以便于统一指挥和协调。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
新西兰国家民防部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其中包括灾害减轻、准备、应对及恢复等四个环节。“减轻”包括国土利用规划、保险和建筑物抗震规范;“准备”包括减灾计划、警报系统和培训;“应对”包括救援、疏散、救济灾民;“恢复”包括清理、设计与重建等。2011年2月11日,新西兰南岛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185人遇难,市区大量建筑损毁。地震发生后,新西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启动议会大厦地下一层的国家民防总指挥部。
同时,加强防震教育、提高民众防震意识也是新西兰国家民防部的一大重点任务。民防部印制出防御各种具体灾害的宣传品,内容包括灾害的识别、性质、预防、抵御以及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
(图片:2012年9月26日,在新西兰惠灵顿机场,旅客参与地震演习。)
应急手册详细给出了地震前中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例如,地震发生前,应该设计一个家庭应急方案,其中包括约定发生地震后,去何处躲避以及失散后的碰面地点;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并且来不及转移,应该立即躲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如一张结实的桌子下面,并且抓住桌腿,或靠近室内墙壁、避免停留在柜子或悬空物体附近等;地震发生后,一般会有余震发生,尽可能帮助周围的人。
记者从一名12岁新西兰男孩口中得知,其所在学校会不定期举行防震演习,学生人手一本地震应急逃生手册。他还能随口背出几条,令记者印象深刻。
此外,位于首都惠灵顿的国家博物馆里设有一间“地震屋”,模拟地震晃动,人们可以在里面体验地震,从而帮助消除对地震的恐慌和陌生感。
巨灾保险: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现行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走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的道路来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目前,地震巨灾险提供的保险范围包括地震、山体塌方、火山爆发、海啸和地热活动,其宗旨是帮助新西兰民众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尽快重返和重建自己的家园。
(图片:新西兰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保险运作十分成功。)
新西兰对地震风险的应对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地震委员会、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分属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和社会机构。一旦灾害发生,地震委员会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房屋最高责任限额为10万新西兰元(1新元约合0.84美元),房内财产最高责任限额为2万新元;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而保险协会则负责启动应急计划。
新西兰地震委员会由国家财政部全资组建,在抵御巨灾风险时发挥关键作用。该委员会于1994年1月1日重组时,政府无偿拨付了15亿新元。目前地震委员会已经积累了近50亿新元的巨灾风险基金。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强制征收的保险费以及基金在市场投资中获得的收益。居民向保险公司购买房屋或房内财产保险时,会被强制征收地震巨灾保险和火灾险保费。地震巨灾险保费为每户每年60新元左右,由保险公司代为征收。
新西兰的房屋业主在支付政府征收的巨灾保险后,大多购买了商业房屋保险。保险金根据房屋的大小不等。在惠灵顿,一幢建筑面积为250平米的带有三卧室的普通独立民宅一年的保险费大致为1000新元。一旦房屋损毁,保险公司有义务对房屋进行修缮或者重新修建一幢同样面积、同等质量的房屋。对房屋进行修缮期间,保险公司还会为业主安排别的住处临时居住。
科技创新:严把建筑质量关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西兰科研人员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展装置。议会内阁办公楼和和卫生部大楼均采用含铅的橡胶垫将基础和地基梁隔开;一些重要桥梁的桥墩加上了纯橡胶的减震装置等。这些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
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在抗震建筑的研究上颇有成果。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符合新西兰国情,且房屋造价不高,为一般居民接受。1987年新西兰南岛6.7级地震证明,该协会设计的房屋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后逐渐得以在新西兰全面推广。
(图片:新西兰住宅主要采用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
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最大可能地避免社会和人员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当然,仅有好的科技和设计还不够,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具体规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监督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为确保安全,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查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7/7112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