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应该给“温州24岁女副镇长”一定成长空间
2013年04月27日 13:27
【基层执政案例】
编者按:宣讲家网在3月25日以《应给27岁副县长一定的成长空间》分析了被广大网民质疑的湖南省湘潭县副县长徐韬被“火箭提拔”的成长经历,这一案例的推出,得到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并不断被转载,为各级组织部门严格按组织程序提拔优秀年轻干部、使用年轻干部以及如何正确培养年轻干部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和建议。针对近期网民又一次热议的24岁温州女副镇长,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更理性思考,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事件简介】
日前,网络上一则“温州泰顺24岁年轻女干部任副镇长”的帖子,引发公众关注。帖子称:“90后副镇长出山!18岁参加工作,不知何时提任副科长级,现转任实职副镇长,年仅24岁”。
网帖上所说的这名女干部叫王珊珊,网帖普遍认为她有背景,干部选拔有暗箱操作嫌疑。昨天,记者就此事进行采访,泰顺县委组织部回应,王珊珊此次任职考察正常,而记者也采访到了王珊珊本人,她说:“希望不要以年龄论英雄!”
【事件发展】
温州24岁女副镇长回应质疑:勿以年龄论英雄
焦点一
4岁就读小学,18岁大学毕业?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泰顺县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
对方告诉记者,网上出现质疑的声音后,泰顺县组织部门再次进行核实调查,确认王珊珊出生于1989年1月,而并非网传“90后”。
王珊珊的母亲当年是一名乡村女教师,夫妻两地分居,无暇照顾孩子,因此王珊珊6岁(4周岁)时即被母亲带其到自己任教班级上课。
2007年7月,王珊珊从温州大学(大专)毕业,参加工作后自学报读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法学专业在职教育,于2010年7月获本科学历。
因为之前也有媒体记者曾向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核实,瓯江学院方面调取了2004年就读、2007年毕业的学生档案显示:王珊珊就读的是文秘班。
而据瓯江学院王珊珊的一位同学说,上大学时王珊珊比她小4岁(同学本人为8岁上小学),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同学,毕业时才18岁。
焦点二
快速提拔,拟任程序是否公平?
除了年纪问题网友有质疑声外,拟任程序是否公平也是大家关注焦点。
对此,泰顺县委组织部回应,2011年7月,泰顺县首次以选派“重点工程代办员”的形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2011年10月,公选入围人员被派到县重点工程指挥部挂职担任“重点工程代办员”,其中王珊珊任“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
2012年12月,同批副科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经挂职期满考核合格,按照原定公选方案规定予以正式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2013年4月,泰顺县择优选派了8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80后干部6名)到乡镇基层锻炼,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其中包括王珊珊。
在锻炼任职期间,王珊珊等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表现良好。考虑乡镇年轻干部结构性配备的实际需要,经县委集体研究决定,王珊珊等3名“重点工程代办员”同时转任乡镇实职。
泰顺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组织部门先后对王珊珊进行过六七次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是很严格的,王珊珊都通过了”。
对话王珊珊
“希望不要以年龄论英雄”
记者电话采访了王珊珊。
对于近日来有关网络质疑她的年龄,学历等问题?她说:“希望不要以年龄论英雄!”
她告诉记者,自己入学早,年龄小,在读大学之前,都觉得还好,但在考大学的时候,麻烦就出来了,当时需要身份证,因年龄还在16岁不能办,结果还要到公安部门办证明。
也因年龄小,在读大学时都没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直到2007年10月,通过公开考录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任九峰乡西地村主任助理。
2011年8月,当时自己入围副科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也因18岁参加工作,大学学历,过于年轻的她,引起人们的质疑,为此,泰顺县委组织部曾出面澄清和回应过。
她告诉记者她是独生女,母亲、舅舅、外公等人都是普通教师,父亲这边也都是普通工人或农民,并没有所谓的背景,6年来,她都是竞争选拔上岗的。
针对网络上的质疑,王珊珊坦承自己有不小的压力,“有了大家的关注,自己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她表示,会将质疑的压力变成工作上的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希望大家不要以年龄论英雄。”
公众的监督促进公开公正公平
这件事从发生到现在,政府部门和当事人都积极应对,回应公众的质疑,这样的互动和沟通,使得事情变得更为公开,公众也能满意。应该说不管是公众的监督还是政府部门的回应都是值得肯定的。
其实像温州泰顺这起拟提拔干部因年龄问题引发质疑事件并不少见,之前如某地提拔一女副局长年纪为90后,还有湖南某地提拔27岁的副县长等等。上级部门也都进行了调查,记者认为当公众关注关心干部公示,并且参与到对公示的监督上来,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公众的质疑值得重视和肯定,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对政府人事工作的一种监督,也能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温州24岁女副镇长18岁大专毕业 官方称履历真实
南都讯 4月11日,网上出现帖文《90后副镇长出山!18岁参加工作,不知何时提任副科长级,现转任实职副镇长,年仅24岁》。帖子转发了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拟提拔任用县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2013年第2号),涉及泰顺县近期转任乡镇基层锻炼的副科级干部王珊珊。昨日,记者联系到泰顺县委组织部人事科主任叶景韶,叶表示在发现网友的质疑后,立即对当事人的履历进行了调查,未发现虚假成分。
官方称其15岁读大专
叶景韶介绍说,王珊珊出生于1989年1月,并非网传的“90后”。母亲系乡村女教师,夫妻当年两地分居无暇照顾她,外加当时学龄限制不是非常严格,加上又在农村,因此在王珊珊4岁时即带到自己任教班级上课,比一般孩子上学早。小学五年制,初中3年在泰顺第二中学就读,高中3年在泰顺一中就读。
根据叶的讲述,王珊珊2004年入学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5岁。2007年7月,温州大学(大专)毕业,18岁。参加工作后自学报读浙大远程教育学院法学专业在职教育,2010年7月获本科学历,21岁。
2007年10月公开考录为大学生村官,任九峰乡西地村主任助理;2008年6月公开考录为县公路段事业干部。2011年7月,泰顺县首次以选派“重点工程代办员”的形式选拔,面向1981年6月30日后出生的年轻干部公开竞争选拔,胜出人选,在县重点工程代办员岗位挂职锻炼1年。2012年12月,同批副科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经挂职期满考核合格,按原定公选方案规定予以正式提为副科级干部。
两年前曾遭受一轮质疑
叶景韶表示,今年4月,结合2012年度泰顺县考绩结果和2012年度县管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该县从县机关部门、功能区、重点工程,择优选派了8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锻炼,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王珊珊等3名同批“重点工程代办员”,分别到有关乡镇任副镇长职务。
叶景韶说,王珊珊在“重点工程代办员”任职期间表现良好,与另两名“代办员”同时转任乡镇实职。其中,考虑王珊珊在“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的任职经历和近年来的工作表现(曾获2010年度温州市优秀团员,2010—2012年度县交通系统先进个人),拟推荐为筱村镇副镇长提名人选。
实际上,2011年,年仅22岁的王珊珊由于入选副科级干部预选,也曾在网上遭受质疑。当时,泰顺县委组织部调查后称,王珊珊在年龄和文凭上并不存在作假。昨日,王珊珊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再受质疑,称“语言的力量是很薄弱的,我会更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在成绩上回应网友质疑”。
泰顺24岁女副镇长18岁大学毕业 网友质疑
“泰顺有一位90后副镇长出山!18岁参加工作,不知何时提任副科长级,现转任实职副镇长,年仅24岁。”这是最近微博上转载率很高的一则帖子。
帖子所说的副镇长是泰顺县近期转任乡镇基层锻炼的副科级领导干部王珊珊,帖子还附带了泰顺县拟提拔任用县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2013年第2号)。
一般人24岁,刚刚本科毕业,而王珊珊却当上了副镇长。不少网友对此提出质疑:泰顺组织部是不是该解释一下。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泰顺宣传部和组织部,工作人员称,去年就有媒体关注此事,组织部立即对当事人的履历进行了调查,未发现虚假成分。
对于网友的质疑,泰顺组织部和宣传部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18岁的她,就参加工作?
她4岁入学,15岁就考入大学
王珊珊出生于1989年1月(并非网传“90后”),因母亲为乡村女教师,夫妻两地分居无暇照顾孩子,由于当时对于学龄限制并不是非常严格,加上又在农村,因此在王珊珊4岁即带到自己任教班级上课,比一般孩子要早。
王珊珊读的小学并不像别的学校一样6年制,小学还是五年制,初中3年在泰顺第二中学就读,高中3年在泰顺一中就读。
2004年:15岁的王珊珊考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007年7月:18岁的王珊珊温州大学(大专)毕业。
2010年7月:王珊珊拿到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法学专业在职教育本科学历。
“我也在农村读小学的,7岁就上学了,这在当地都很普遍。”泰顺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称。
24岁的她,怎么当上副镇长?
工作6年,她从村官一路走过来
24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一般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刚刚步入职场,王珊珊是如何做到副镇长的职位呢?关于这一点,泰顺组织部详细列出了她的履历:
2007年10月:王珊珊被公开考录为大学生村官,任九峰乡西地村主任助理,2008年6月公开考录为县公路段事业干部。
2011年7月:泰顺县首次以选派“重点工程代办员”的形式选拔,面向1981年6月30日后出生的年轻干部公开竞争选拔,胜出人选,在县重点工程代办员岗位挂职锻炼1年,王珊珊就是其中一人。
2012年12月:同批副科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经挂职期满考核合格,按照原定公选方案规定予以正式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2013年4月:结合2012年度泰顺县考绩结果和2012年度县管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该县从县机关部门、功能区、重点工程,择优选派了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锻炼,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王珊珊等3名同批“重点工程代办员”分别到有关乡镇任副镇长职务。
泰顺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其中,考虑到王珊珊在‘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的任职经历和近年来的工作表现(曾获2010年度温州市优秀团员,2010、2011、2012年度县交通系统先进个人),拟推荐其为筱村镇副镇长提名人选。”
24岁女副镇长谁在“撑腰”?
对于组织部门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规范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把更多有能有为的年轻干部提拔上来,对年轻干部更应该脚踏实地,用“优秀”为年轻“撑腰”!
“泰顺有一位90后副镇长出山!18岁参加工作,不知何时提任副科长级,现转任实职副镇长,年仅24岁。”这是最近微博上转载率很高的一则帖子。面对网友质疑,泰顺组织部称,其履历真实无虚假。
18岁参加工作,这显然不太符合常规,24岁任副镇长,也存在职位提升疑问,网友质疑也在情理之中。但面对质疑,组织部门要敢于“打开窗子说亮话”,要详实公布相关程序和细节,经得住舆论监督,经得住公众质疑,就会像焦三牛一样赢得公众的喝彩与赞赏。
4岁入学,15岁考入大学,18岁参加工作。用常规眼光看的确不可思议,但由于父母两地分居,母亲又是乡村教师,在王珊珊4岁即带到自己任教班级上课,比一般孩子要早。其中既隐藏了这个家庭的诸多无奈,也隐藏了一个乡村老师无私的奉献,“无心插柳柳成荫”,王珊珊跟着母亲听课意外成就了一段优秀人生。我们不要羡慕其18岁参加工作的荣耀与光环,其中蕴含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这是王珊珊认真耕耘的结果。
“24岁担任副镇长”也不是幸运空降或关系“撑腰”,而是自己6年时间的坚实铺垫。24岁对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刚刚跨出校门不久,一切都还懵懵懂懂,要成为一名副镇长可谓是一段传奇天书!但对于王珊珊来说,这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村官开始,到县公路段事业干部,从重点工程代办员、再到副镇长,一路走来,她始终用优秀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档案,她曾获2010年度温州市优秀团员,2010、2011、2012年度县交通系统先进个人。
对于“24岁副镇长”,人们质疑的并不是年轻干部,而是质疑选拔任用的制度程序。对于组织部门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规范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把更多有能有为的年轻干部提拔上来,对年轻干部更应该脚踏实地,用“优秀”为年轻“撑腰”!
王珊珊简历
王珊珊,女,汉族,大学学历,1989年1月出生,201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10月参加工作,泰顺县泗溪镇人。现任泰顺县58省道至筱村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副科长级),拟提名为筱村镇副镇长人选。2013年4月,不少网友对这位“90后”镇长提出了质疑,但是该组织部称履历无虚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泰顺
职业:公务员
毕业院校:温州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提名泰顺县筱村镇副镇长人选
入党时间:2011年4月
人物简介
王珊珊,女,汉族,大学学历,1989年1月出生,201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10月参加工作,本县泗溪镇人。现任县58省道至筱村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副科长级),拟提名为筱村镇副镇长人选。
2004年:考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007年7月:温州大学(大专)毕业。
2007年10月:王珊珊被公开考录为大学生村官,任九峰乡西地村主任助理,2008年6月公开考录为县公路段事业干部。
2010年7月: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法学专业在职教育本科学历。
2011年7月:泰顺县首次以选派“重点工程代办员”的形式选拔,面向1981年6月30日后出生的年轻干部公开竞争选拔,胜出人选,在县重点工程代办员岗位挂职锻炼1年,王珊珊就是其中一人。
2012年12月:同批副科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经挂职期满考核合格,按照原定公选方案规定予以正式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2013年4月:结合2012年度泰顺县考绩结果和2012年度县管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该县从县机关部门、功能区、重点工程,择优选派了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锻炼,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王珊珊等3名同批“重点工程代办员”分别到有关乡镇任副镇长职务。
【启示与思考】
这几年网络曝光的“80后”年轻官员任职事件颇多,其中有些干部提拔使用中明显有“潜规则”运行的轨迹。唯因如此,每逢年轻干部提拔重用的新闻,公众总会有一连串的“问号”。
“风起于青萍之末”。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干部能否被提拔使用,关键看德行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能力、有本事,“官二代”们同样也能为官。然而,公众对于提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德行”,了解掌握的信息往往“少得可怜”。在干部任前公示中,除了“三龄一历”等基本信息外,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实绩如何,公众往往无从知晓。因为不知情而产生的猜测和谣言,公众很容易产生集体焦虚情绪,由此对干部选用产生不信任感。虽然这并非当然地说明提拔干部德才素质不高,但长此以往,无疑会对干部选用工作的公信力造成“杀伤力”。
流言止于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去年底中央出台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范围。如何将公众“问号”拉直?当从信息公开破题。有关主管部门要把干部工作信息工作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既要主动“说”,也要善于“说”,最大程度地公开干部工作信息,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确保公众在知情的情况下有效监督干部工作,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公信。
干部年轻化是现实需要,也是大势所趋。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有更多的“8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干部走上政治舞台,掌握一定的权力。对此,公众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思维,不能习惯性地将其与“潜规则”联系起来,这肯定有失公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7/7113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