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办公室玩起“迷魂阵” 到底是谁在“躲猫猫”?
2013年04月27日 22:24
【基层执政案例】
编者按:一般情况下,办公室门上往往会标明主人身份。但在广西柳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领导办公楼层,8个房间牌子上一律只标“办公室”,6个局领导的办公室隐藏其中。来办事的群众说,这简直就是“迷魂阵”,办事不知该到哪儿找人。这样的不透明办公,是个案,还是带有普遍性,请详细关注本期案例。
【事件发展】
广西一住建局“迷魂阵” 门牌均标“办公室”
8间“办公室” 六领导“藏其中”
柳江县住建局位于柳江县住建大楼4层,记者看到,领导所在的办公室楼层房间,除了一个挂“大会议室”和一个“计财股”外,其他全部是“办公室”,共有8间,其中2间挂“办公室”牌、6间挂“行政办公室”牌。
日前,当地媒体记者因一条路迟迟未完工的问题来到柳江县住建局采访。记者问局长去向,一男子告诉他们“不在”,再问负责人在哪间办公室,这名男子答“不知道”。事后记者才发现,这名男子就是一名副局长。
“还在调整办公室所以未标明”
柳江县住建局副局长张华斌告诉记者,柳江住建局有1名局长、4名副局长、1名纪检组长,局领导全部都在柳江县住建大楼4层办公。他说,住建局正在调整办公室,还没有完全调好,所以没有标明。张华斌认为悬挂的门牌未标明具体办公人员身份确实不对。
而柳江县住建局纪检组组长伍敏红告诉记者,因为住建局不同于其他单位,要面对很多“违章建房的上访户”,而这些群众来时常不听劝说,开口就说要找领导,于是在“领导办公室”挂上了“行政办公室”的牌子。
到记者发稿时,柳江县住建局已对办公室的标识牌进行了更换,标明了局长办公室、副局长办公室,还在一楼的楼层分布图上标明了住建局的所处楼层位置,注明了“局长办公室”的房间号。
记者体验
领导办公区设“铁将军”把门
一些干部不仅是普通群众难以见到,就连记者因采访需要联系,往往也不那么容易,记者遇到的干部难见的情况可谓五花八门。
去年4月,记者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法院采访。走到门口登记,门卫说:“有预约吗?没有预约不能进!”记者拿出记者证表明身份,门卫仍坚称没有预约不能进门。吃了闭门羹的记者想方设法找到融水县法院领导的电话,这名领导称要到下午才能见面。
当记者再次来到门卫室时,门卫竟然要求安检,并称来访人员均需安检。记者看到,门卫室内设置的一台安检机与机场的差不多大小。
在通过安检机时,记者包里一把指甲剪被当做可疑物品要求拿出来查验,一名门卫还用手持式检测器对记者进行了全身扫描,其严格程度丝毫不亚于机场。
在广西柳州市某城区法院,记者进大门和进大楼连续遭遇门卫盘问,并要求楼内人员打电话到门卫室才能进入。
记者原以为经过两次关卡折腾后就顺利了,但到电梯里却无论如何也按不了楼层按键。原以为是按键坏了,后来才发现必须有证件让电梯识别后,才能按楼层按键。
在广西多个市辖城区政府,记者发现领导办公区域均设有铁门,想见领导必须经过政府办公室,如果没有预约和许可,根本无法见到领导。政府办的工作人员往往以多种理由搪塞、阻拦。
“办公室迷魂阵”密切联系了谁?
看罢这则新闻,即便缺乏绘画技能的我,脑海里也顿时浮现一幕滑稽可笑的“漫画场景”:前来办事的市民百姓,束手无策地在这出“办公室迷魂阵”里兜兜转转、找不着北,而安稳“潜伏”其中的“负责领导”,则故作不知、窃笑不已。能把普普通通的“办公室”标牌,玩出了选择性接待的“防火墙”功能,这“化腐朽为神奇”的生动展示,确实让人见识了某些公仆的“聪明才智”。
对于住建局大楼冒出的“办公室迷魂阵”,有多少人相信这真的是“调整领导办公用房”所致,估计连抛出这种解释的副局长本人,也是不期望能换来多高“公信指数”的。倒是该局的纪检组长还算实诚,坦言住建局不同于其他单位,要面对很多“违章建房的上访户”,为了减少这些人动辄说要“找领导”的麻烦,才让领导们像“真假美猴王”那般地统一隐身于“行政办公室”。
若说“办公室迷魂阵”的招术,称得上是“悉心照顾领导”的典范之举,我看并不为过。但相比之下,这种跟服务对象玩“躲猫猫”的高明设计,与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去对照,则也昭然若揭地映衬了某些官员的作风飘浮、不接“地气”。想想看,连群众主动上门来反映情况和问题都难见“官面”,希冀这些“仆人”能在公众那儿拥有良好的“官声”和口碑,简直可谓是异想天开了。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广西柳江的“办公室迷魂阵”固然令人大开眼界,但也需要看到,有些为人民服务的办公之地,尽管不见“迷魂阵里找领导”,却是更为直露和霸气地铁门紧闭、防民如贼。譬如记者前往广西柳州某城区法院采访,好不容易过了两道门岗的查问,进了电梯,却无论如何也按不了楼层按键;而原因并非按键坏了,实为还须有证件让电梯识别后,才能按楼层按键去“见领导”。
“办公室迷魂阵”也好,“办公楼如禁地”也罢,不管这些政府机构和部门的成绩汇报如何出色,至少在“密切联系群众”这一项中,显然是无法给其打上合格分值的。道理十分简单,别说“脸”好不好看、“事”好不好办了,连个迎接群众的“门”都这么难进,若再谓之“密切联系群众”,这不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办公室迷魂阵”究竟密切联系了谁?这当然有待于纪检和效能督查部门的细致求证、认真考核。而我则想,以后有关方面是否也可试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票否决制,让那些“进门不易”、“见官不易”的地方,首先不能再拿这类字眼来吹嘘和标榜成绩。
办公室“迷魂阵”让为民理念情何以堪?
“防偷、防盗”是家家户户都要防的事,可不同的是,到了广西柳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这里,“两防”则变成“三防”,即“防偷、防盗、防民。”只是,这个“防民”的服务理念让“以人为本”尴尬了,让“执政为民”情何以堪?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而柳江县住建局8间“办公室”六领导“藏其中”,领导办公区设“铁将军”把门,普通百姓只能感慨“领导难见,难于上青天。”
面对监督和压力,柳江县住建局已经对领导办公室的标识牌进行了更换,标明了局长、副局长的办公室所在。但笔者以为这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把“防民理念”转变到“为民理念”上来,如果不能转变思想,不能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不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谈何执政为民?
办公室故布“迷魂阵”远离了群众
局领导将办公室“藏”起来,可能确有“避免干扰”、“安静办公”的考虑。只是不知道,在这样完全与民众隔绝的“安静”环境下,这些局领导究竟办的是什么样的“公干”?
首先,民众来访,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不能被先入为主地视为是一种“干扰”,更不能视为“上访户”对领导的纠缠。民众有了困难,来到住建局寻求解决,这样的举动十分正常,住建局完全有责任、有义务接待,并尽快拿出解决办法,即便一时解决不了或者牵扯部门过多需要协调,那也应该先听听民众的呼声,帮助民众想想办法,而不是布下“迷魂阵”躲起来。
根据职责分工,县一级住建局的职能多为执行相关政策规定,而非制订政策或进行宏观管理,因此,从管理的角度看,直接面对民众,接待民众的来访,正是领导接触实际的一个渠道。局领导没有任何道理认为这是一个麻烦,而不是一次接近群众的机会。如果局领导总是躲在办公室里,不去倾听民众的意见,又怎么可能清楚地了解基层的情况,做好工作呢?
其次,局领导也不能高高在上,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没必要接待那些前来办事的底层民众。可以肯定的是,局领导办公室的“迷魂阵”,迷惑的只是前来办事的一般民众,对于上级领导或者是有头有脸的开发商之类的人物,想必不会产生效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时下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从心里排斥基层民众的微妙心态。
官员天然有责任倾听民众的诉求,不仅不应该把办公室藏起来,还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无论是按照中央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具体落实措施,柳江县住建局都应该拿出切实行动。换一个门牌是小事,关键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转换观念,真正做到以民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
办公室“迷魂阵”根在缺失服务意识
以前,我们常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来形容某些机关的不良工作作风。而到了广西柳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这里,则更加干脆,直接让你找不到领导的门,见不到领导的面,自然也就谈不上困难的解决、事情的办理了。
所有的办公室门牌只标注“办公室”,让领导的办公室隐身其中,等到群众前来办事,即便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幸运地撞到了领导办公室里,该领导也完全可以以“不是领导”、“领导不在”等借口否认自己的身份,进而轻松地把群众挡在门外,落个清静。这一防民拒民“高招”,可谓是创意十足,可以称得上一种“工作创新”了。
面对质疑,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些群众时常不听劝说,开口就要找领导,所以干脆把领导办公室“隐身”,让群众找不到。问题是,如果群众遇到的困难不用找领导就能解决,他们还会壮起胆子来找领导吗?现在领导办公室通过大摆“迷魂阵”让群众找不着北,只不过是让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拖延,除了增加群众的不满,激发更大的矛盾,带来更大的问题之外,看不出有任何积极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公众期望甚殷。然而柳江县住建局的做法,却把一些地方政府所谓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打回了原形,政府本该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彻底迷失在找不到的领导办公室的迷魂阵里。
据说在媒体的监督下,该县住建局已经对领导办公室的门牌进行了更换,标明了局长、副局长的办公室所在。但在笔者看来,仅仅在外部压力之下换个门牌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当地的领导干部要换思想,换脑子,真正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具备服务意识,加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不辜负百姓的期待与厚望,打造名副其实的“服务型政府”。
拆办公室迷魂阵易,拆心中迷魂阵难
领导办公室布下“迷魂阵”,就一个目的,就是害怕百姓来访。为何害怕?有问题没解决呗!“问题”中当然有个别胡搅蛮缠无法解决的,这需要解释沟通,求得理解支持,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真问题,需要解决且也是职能范围的事。试想,如果自己下面的职能部门都能按章办事,按时办结,如何会将基层化解的矛盾端到领导面前?百姓腆着老脸找领导,既是信任,也是对治下不力的投诉。一遇到困难就逃避,甚至为了不让政绩受损,对上访百姓不惜“围追堵截”,这既对不起百姓这份信任,也是为属下诿过,更是往政府脸上抹黑。政府部门本就是为民而设,拒民众于千里之外,岂不成了养老的闲杂机构?要之何用?
如今的领导牌子是挂起来了,真替求告有门的百姓高兴。这种知错即改的勇气也该得到掌声,但并非万事大吉。因为挂牌由媒体曝光这个背景我们不能忽视。这其中散发出的浓厚的功利味道让人担心。虽然重压之下,我们没听到“不要彼此伤害”的雷语,但不说不等于心服口服。谁能保证这不是一种表面应付的权宜之计?谁会真的立地成佛,从此内心对百姓诉求充满了温和热情?
我们常说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只是一道关口,很容易打开,真正的问题是“脸难看、事难办”。大门敞开了,进出自如了,但面对百姓问题,拖着悬着等待着,找借口,打太极,推三阻四,敷衍塞责,甚至背后爆出“刁民”的粗口,在心中架起一道道“迷魂阵”,逼人知难而退,这比办公室“迷魂阵”可恶许多。别说领导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找到领导又怎样?“这样的小事也找我啊”等五花八门的不拿群众的事当回事的领导还少吗?!
办公室迷魂阵只是心中“迷魂阵”的外化,本质一样,都是权力观迷失错乱,“官念”太盛,对官民关系没有一个深刻认知。当对权力管控约束不够,不知道珍惜手中权力,如何能对民意时刻保持一颗敬畏的心?所以,挂不挂牌并非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职能部门接下来在为百姓做事的时候,能否也像挂牌一样,真正、及时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消减官民隔阂,能否带来一个风清气正的局面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而这一切仓促结论还为时过早。
【启示与思考】
作为办公室理应标注出相应职能,以及主人身份,起引导作用,从而为前来办事的人提供便利。然而柳江城建局领导办公室却一反常态玩儿起“个性”,将办公室门牌整齐划一全部标记为“办公室”,让前去办事的人如入“迷魂阵”,不知道敲谁的门好。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但其针对的人群和隐藏的内涵却让人不寒而栗。
群众有难事,去敲为政者办公室的门,想反映问题、了解情况,表达一些自己的愿望诉求,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是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应主动下基层,到一线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调查解决问题。而现在出现的“迷魂阵”也好,安检也好,其实,折射的是个别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工作态度,有“懒政”之嫌。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畅通的渠道来反映自身诉求。面对群众呼声,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寻求改变。如县长、书记开放日,市长热线等等,这些举措受到了群众的称赞。但“迷魂阵”的存在说明一些领导依然没有放下身段,依然与群众的期望相去甚远。
机关单位办公室的标志牌应该怎样写,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该明确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领导干部应该用工作热情去温暖群众,千万别让“迷魂阵”屏蔽了群众的呼声,寒了群众的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7/7113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