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禁售“天价烟”挡不住腐败消费
2013年04月28日 14:54
【反腐倡廉案例】
编者按:“全市卷烟零售户所经营的卷烟控制在合理价位,不得超过1000元/200支或100元/包。”2012年9月9日,长沙市物价局、烟草专卖局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卷烟市场价格管理的通知》。
长沙市全城禁售“天价烟”引发关注。“天价”香烟本身只是腐败的一种载体,禁售只是扬汤止沸的办法,治标不治本,挡不住腐败消费。要想更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关键还是需要完善官员财产公示、财政预算等制度机制。否则,禁售天价烟只是个本末倒置的笑谈而已。请关注本期案例。
【事件发展】
禁售“天价烟”看上去很美
早在2012年3月下旬,长沙市就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部署,对市场上高达1500元至2000元左右的高价香烟,进行了统一降价及清查整顿,长沙市场上曾售价高达1500元甚至2000多元一条的香烟大多已降至千元以内。
但是,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动作”配合了较重的处罚措施。
“辖区内零售客户没有对高价位卷烟明码标价或实际零售价格超过1000元/条或100元/包的,第一次进行警告;有两次违规行为的,由营销中心下达‘停货整改通知书’,暂停该零售户一个月的全部货源供应,并视整改情况决定恢复货源供应的时间。有3次以上违规行为的,长沙市烟草部门可取消其卷烟统一货源供应。”长沙市烟草专卖局有关负责人对外如此表示。
4月以来,全国多个地区相继开展高价卷烟清查整顿行动,重庆、新疆等地区明确要求,所有卷烟销售场所不得销售或变相销售每条超过1000元的卷烟,否则予以查处、罚款。在强大的行政压力下,一些天价烟开始自贬身价,把每条卷烟的价格降到千元以下,以期保住高档卷烟市场份额。另据了解,各地之所以严格限制天价烟的销售,源于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安排。在清查整顿高价卷烟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将严查市场炒作天价烟的行为。
从规范市场和压缩“三公”开支等目的出发,国家烟草专卖局着手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整顿高档卷烟市场,甚至以行政措施禁止销售高价卷烟,这些做法虽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但仍不失其可取之处。至少在目前情形下,禁售规定能起到有效的降温作用。
长沙禁售天价烟 “九五之尊”每条降至920元
“和天下”1000元一条,钻石芙蓉王850元一条,玉溪-真境界800元一条……从3月下旬开始,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部署,一场清查整顿“天价”卷烟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长沙市场上曾经售价高达1500元甚至2000多元一条的香烟目前大多已悄然降至千元以内…【更多】
长沙全城禁售千元以上“天价烟”惹争议
不是为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而是瞄准了礼品和公款消费市场——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天价烟”一直饱受非议。近年来,“天价烟”成了腐败案件的“孪生兄弟”,部分官员因此落马,使得“天价烟”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沙市全城禁售“天价烟”的举措,赢来了一些叫好之声。不过,对于抑制腐败、公款消费以及遏制奢靡之风来说,与其采取禁售“天价烟”这样扬汤止沸的办法,不如出台釜底抽薪的措施…【更多】
禁售伤的是零售商和普通消费者
“突然禁售千元以上的天价烟,我们零售店应该是最大的受害者。”为更多了解这次“禁售令”的影响,《法制日报》记者随即对长沙市芙蓉区内数家烟草零售店进行了走访,结果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如果不控制烟草行业的整体价格,仅对某几种品牌的香烟进行降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长沙晚报大道附近一家烟草零售店的王姓老板告诉记者,每一次降低的只是零售价格而不是批发价,因此每一次价格调整给零售商带来的损失只能由他们自己承担。
王老板说,长沙烟草销售的主体是中低档市场,“天价烟”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如果仅对这一部分香烟的价格进行调控,对整个烟草市场的影响很微弱。
“实际上,如果只是单纯降低高档烟的售价,很有可能会导致中、低档烟价格的上涨。”王老板告诉记者,长沙市烟草部门并未履行其降价后增加高档烟投放量的承诺,他们现在去烟草公司进货反而更困难了。
“如今烟草公司整个不给我们货,禁不禁售、压低价格都没有什么用,白送我都没货送!”王老板无奈地说,这样一来,更多的消费者只能将目光投向中档烟,造成这一市场的供不应求,最终使得消费过度膨胀带来价格上涨。“中档‘芙蓉王’、‘白沙’这些年来不断涨价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此外,临近中秋节了,这样的降价可能反而会催生出大量倒烟‘黄牛党’,高价倒卖库存的高档烟。”王老板说,降价使得原本库存不多的高档烟几天内售罄,而国庆、中秋双节在即,烟酒一直是中国“礼尚往来”传统的主要载体,在高档烟市场紧缺而消费需求有增无减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一些无良商贩高价售卖库存高档烟,以牟取暴利,甚至催生出更多的假烟制售者。
“降价只是一种态度,要想真正规范烟草行业,使之贴合消费者的切身需求,还是要从平衡供求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整个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在芙蓉区紫薇路一家烟酒专卖店里,刘姓老板对记者说,与其他省份的货源充足相比,湖南烟草市场一直供货紧缺,降价与否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高档烟市场难改“物稀为贵”现状,“调价”也只会演变成一种官方层面的“仪式”。
禁售挡不住烟草企业媚官趋利之心
据公开报道,有烟草零售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所销售的天价烟主要在官员中流通,因为官员收礼时一般不敢收真金白银,但天价烟方便变现。烟草商还表示,为了满足官员需要低调的特殊要求,厂家会附送白盒或普通烟盒的包装,方便他们装天价烟。
资料显示,在高档烟当中,红河•道2500元/条、真龙(盛世)2300元/条、南京(九五至尊)2000元/条,也是说农民一年种地收入也未必扺得上一条“天价烟”,或者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工资也只够官员半个月的烟钱!痛苦因比较而生,要老百姓对这种腐败保持“适度容忍”,难矣。
其实,“天价烟”不只用来吸,哪怕官员本人不吸烟,“天价烟”也照收不误,何也?收了再卖,一来一去,钱财到手,又比直接收钱更“文明”,不着痕迹。“天价烟”成为货真价实的“腐败道具”。官员腐败,天怒人怨,自不待言,而那些主动迎合、诱导,并为腐败制造“道具”的企业呢,是否也应该被推上“审判台”?
有人说,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我国更媚官,主动迎合腐败的企业了。确实,一些“天价酒”、“天价烟”等“天价”产品的企业,就专走“特供”路线,专门为某些群体或部门生产“特供产品”。为“天价烟”提供伪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腐败打掩护!
禁售“天价烟”的举措,只是从市场终端销售环节予以禁止,却根本没有触动生产的源头,对那些媚官的烟草企业不伤分毫,禁售了千元烟,那么可以想见的是,999元的香烟将随处可见,禁售根本挡不住企业媚官趋利之心。
应将天价烟企推上道德审判台
其实,“天价烟”不只用来吸,哪怕官员本人不吸烟,“天价烟”也照收不误,何也?收了再卖,一来一去,钱财到手,又比直接收钱更“文明”,不着痕迹。“天价烟”成为货真价实的“腐败道具”。官员腐败,天怒人怨,自不待言,而那些主动迎合、诱导,并为腐败制造“道具”的企业呢,是否也应该被推上“审判台”?…【更多】
城禁售式反腐是病急乱投医
应该踏踏实实的从制度建立上来反腐,完善惩防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来实现反腐。
据《法制日报》报道,中秋国庆两节将至,鉴于一直以来“天价烟”的定位乃是礼品和公款消费市场,长沙市为解决“天价烟”与腐败的孪生关系,采取了全城禁售“天价烟”的举措,规定辖区内不得出售超过千元一条的香烟。而据报道,全城禁售天价商品反腐的做法,也并不是长沙首创,仅禁售天价烟的规定,就有重庆、南京曾经出台过。
但是这种通过禁售等对市场经济干预的手段,笔者认为并无甚功效。因为纵然天价烟没了,天价酒还在,天价酒没有,还会有天价茶叶、天价睡衣、天价枕头、天价手机。腐败不息,高价不止,子子孙孙无穷尽。只禁一个,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
而且这种简单的禁售反腐显然是归因错误,把事件现象当作了事件成因,妄图通过本末倒置的方法,去简单粗暴的解决事件现象,怎么可能?要知道,腐败才是导致天价烟、天价酒等天价商品存在的根源,而不是天价商品导致了腐败。所以只要这部分送礼的市场还存在,纵然天价烟没了,其他商品也会快速跟上。这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因此腐败还在,天价商品根本不可能靠禁售约束得住,禁售也同样无法反腐。
不仅如此,禁售还有破坏市场自由秩序的嫌疑。我们需要转型的不只是经济,还有政府。政府应该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多做、什么少做。就禁售这样的市场干预手段来说,恰恰是政府应该少插手的范畴。需求决定了生产,生产带来了消费,我们却非要无视需求的压抑消费。而不管是出于多么好目的,市场干预都不应成为常态,因为其很有可能会成为在市场竞争中拉偏架、地方保护、故意打击某企业的借口。
此外,环顾各类禁售我们应当看到,这种简单的行政指令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不仅上世纪美国的禁酒令落了个地下酒吧猖獗不得不草草收场的结局,南京、重庆两地的禁售天价烟的规定也早已名存实亡,因为我们不可能组织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去长期检查规范。所以违背需求的禁售往往结果就是禁售失败、政府公信力受挫、并滋生新的社会问题。
应该踏踏实实的从制度建立上来反腐,完善惩防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来实现反腐。
诚然,当前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发案率高、涉案金额高、腐败分子级别高、查处难度高都困扰着我们的纪检部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乱投医,头重脚轻的妄图简单去解决腐败。而应该踏踏实实的从制度建立上来反腐,完善惩防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来实现反腐。解决腐败问题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在反腐的手段上有多样化的尝试,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不动制度的绣花式反腐只能是隔靴搔痒,仅能为年终总结添些创新罢了。
【启示与思考】
遏制天价烟虽权宜之计也不可或缺。从规范市场和压缩“三公”开支等目的出发,国家烟草专卖局着手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整顿高档卷烟市场,甚至以行政措施禁止销售高价卷烟,这些做法虽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但仍不失其可取之处。至少在目前情形下,禁售规定能起到有效的降温作用。
2012年4月以来,全国多个地区相继开展高价卷烟清查整顿行动,重庆、新疆等地区明确要求,所有卷烟销售场所不得销售或变相销售每条超过1000元的卷烟,否则予以查处、罚款。在强大的行政压力下,一些天价烟开始自贬身价,把每条卷烟的价格降到千元以下,以期保住高档卷烟市场份额。另据了解,各地之所以严格限制天价烟的销售,源于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安排。在清查整顿高价卷烟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将严查市场炒作天价烟的行为。
天价烟因其价格和特定消费群体而招致诟病,已经颇有时日。前不久,西安市场传出每条售价高达5600元天价烟的消息,更是引发了人们的疑惑与批评。在市场供求关系的诱导之下,不少卷烟生产厂家纷纷推出高档卷烟,有的品牌甚至以恶劣炒作的方式抬高价格。从市场表现和公众反映看,高档卷烟市场已经暴露出一定的混乱和无序迹象。从规范市场和压缩“三公”开支等目的出发,国家烟草专卖局着手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整顿高档卷烟市场,甚至以行政措施禁止销售高价卷烟,这些做法虽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但仍不失其可取之处。至少在目前情形下,禁售规定能起到有效的降温作用。
对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有关整顿行动,坊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暂时的禁售不能解决公款消费天价烟的问题,反而可能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还有人认为,以行政规定限制高档烟的销售,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些意见所反映的公众忧虑并不难理解,但看法本身却值得商榷。必须看到,烟草市场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专卖市场,其产品并非完全由市场定价,国家管理部门在必要情况下开展价格干预行动,或者暂时停止某类产品的销售,并不会对市场秩序造成干扰。此外,禁售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对卷烟市场进行清理,而压缩“三公”开支并不在烟草专卖机构的职责范围内。试图以一揽子行动消除香烟腐败,不仅有急于求成之嫌,也不符合价格管理行为的规律。
很容易看到的是,暂时禁止销售天价卷烟,只是清查整顿行动的开始。如果清查整顿行动止步于禁售或仅限于禁售,其效果不但非常有限,而且也不可能长久。在暂时性禁售的前提下,烟草专卖机构有必要对高档卷烟市场进行一次普查,以摸清这一市场的定价规则和消费规律,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是企业钻市场空子、恶意炒作卷烟价格,就有必要予以严厉和公开的惩处。如果是烟草定价过程中存在规则缺失或权力寻租的问题,则应该严查定价腐败,从源头上遏制天价烟的出炉。
从另一个方面看,天价烟的泛滥也暴露出反暴利法规缺位等问题。在一个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卷烟定价往往背离经济规律和社会常识,而呈现出疯狂逐利的特性。仅仅依靠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价格管理和干预,很难起到稳定持续的作用。如果公民个人或控烟组织能够以反暴利法规为武器,对显失公平的定价行为开展诉讼,或诉请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价格清查,就能起到有力的反制作用。对烟草定价机制实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也能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必须承认,高档卷烟的泛滥的确对社会风气有一种败坏作用。人情往来或公务场合大量消费天价烟,客观上加重了公务员个人开支乃至公共财政的负担。在烟草专卖机构禁售天价烟的同时,各级纪律监察部门也应在干部群体中开展禁吸天价烟的行动。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发力,或许能让天价烟乱象得到有力的扭转。
解决腐败问题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在反腐的手段上有多样化的尝试,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不动制度的绣花式反腐只能是隔靴搔痒,仅能为年终总结添些创新罢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8/7113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