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五一”拼假攻略“看上去很美”

2013年04月28日 10:36

 

【百姓心声】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网络热传“五一拼假攻略”,如果5月2日和3日请假两天,可以拼成4月29日至5月5日7天假期。这个拼假方式看上去很美,姑且不论拼假能否成行?其心理和行为是否从内在上已经挑战企业制度与国务院关于放假安排和规定。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案例案例。

【事件发展】

五一请假两日可拼成7天假 拼假攻略拉动出境游

请假两天,就可以把五一小长假拼成七天长假。连日来,这个拼假攻略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记者探访发现,拼假攻略也撬动了出境游市场。

网友的拼假攻略称,今年五一休假时间为4月29日、4月30日、5月1日,如果在5月2日、3日请上两天年假,就可以将五一小长假、年假、双休拼凑成一个长达7天的假期。“如此诱人的休假条件,当然能吸引不少市民外出旅游。”途牛旅游网武汉分公司负责人缪维维介绍,出境游五一报价整体涨幅不大,平均价格环比上涨200元至500元。

该网站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出游,美国及欧洲长线、东南亚及海岛短线游最受关注。以泰国方向为例,3月预订五一期间出游泰国的人数与去年同比上涨60%。除泰国外,东南亚海岛也是五一小长假的热门出境游目的地。东南亚海岛出境游以4至6天为主,市民如果拼假,时间就比较充裕;而且目前东南亚各海岛的度假酒店比较好预订,5月出游是个不错的选择。

【网友热议】

央视网新闻:【拼假攻略,你用上了吗】新华网评称,五一将至,网络上的“拼假攻略”也受到热捧,事实上,在超负荷的旅游人潮里,人们并没有享受高质量的休假!休假前还要连续上七天的疲劳班——这反映出解决“中国式休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啥时候,我们能错峰享受休假呢?

外景主持王子龙:五一“拼假攻略”:如果2日3日请假两天,可以拼成29日至5日,3天小长假“摇身一变”成了“黄金周”。不断发酵的“拼假攻略”,在不断传达诉求的同时,也给制定者提供了探讨假日改革的思路。目前的假期主要体现为集中休假,在确保了依法休假权利的同时,也给景区带来超负荷人潮,人们的休假质量并不高。

“五一”拼假攻略“看上去很美”

根据官方的通知安排,“五一”劳动节前后的上班情况,将是连续上班7天后,放假3天,然后再上班2天,之后又是周末双休日。那么很明显,只要在“五一”假与此后的第一个双休日之间的上班日请假,即可达到拼假的目的。比如5月2日和3日请假,意味着可以连续休息7天。此前清明节时,网友也推出了类似的请假攻略。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网友的请假与拼假攻略,背后一方面是对长期的渴望,另一方面无疑也是相关假期安排不尽合理,特别是带薪年休假等执行不力的折射。道理很明显,如果每一个劳动者,都能依法获得带薪年休假,又何需去研究所谓的请假与拼假畋略?

事实上,网友建议的拼假攻略,多少也有一点儿看上去很美的味道。一是拼假并没有延长假期。“五一”劳动节只放1天假的事实,也不会因为拼假就有实质上的延长。二是此前清明节的经验告诉我们,网友的请假攻略刚一出炉,就立即有单位规定,不许请假。如果你想请假,单位不准,再美的拼假攻略也是“白搭”。三是请假并非没有代价。一方面是请假是要扣发工资的,特别是事假,扣发工资的比例并不小,这对于很多依靠工资生活与生存的劳动者来说,并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另一方面,很多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并不是公务员一样的坐班制:守到时间下班回家。他们是有一定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的。领导当然不大会因为请假就给你减少工作量,请假期间的活,要么你提前干,要么回来以后加班加点干。如此请假又有何美好可言,又能占了什么便宜呢?

无论是“五一”拼假攻略,还是“清明请假攻略”,其实质都是一个“拼”字,是放弃一定的自身利益而获得休息的权利。这显然都不是劳动者所需要和期盼的。因此,拼假攻略等,注定了看上去很美。只有从制度本身上,规定适当延长“五一”假期,或者恢复“五一”三天假制度,只有将带薪年休假等制度严格执行与落到实处,人们的长期渴望才能够有所满足,劳动者的休假权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

 

新华调查:“拼长假”攻略盛行网络 落实“带薪休假”再成热点

“挪假式放假”影响生活安排 “拼假”攻略备受欢迎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7个法定假日共休息29天,但节日前后的5个周六和7个周日调整为上班。以元旦假期为例,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5日和6日上班。加上此前的两个休息日,假期变为“休2天上1天休3天再上8天”。

2013年放假安排一经公布,便引发热议。有网友吐槽,“挪假式放假”影响了生活安排,放假之后的长时间工作也影响休息质量。航空公司职员高亚林说,本已订好30号的机票去丽江,但如今31号仍要上班。而上海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谢玉明就更苦恼了,“早订好了回山西老家结婚的宴席,请帖都发出去了”。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挪假意味着只需要31号请假一天,就可得6天假期,其实很“划算”。很多网友也开始制订2013年的“拼假攻略”。例如,清明节请三天假,就能拼出8天假期;端午节请假两天,就能连休7天;国庆节请假3天,更能拼出10天假期。

在上海工作的南京人李露就选择了这一方案,28日下午就回了老家,“难得有长假期,这样拼一下就和春节长假差不多时间了”。

但事实上,让网友更为纠结的是,尽管理论上可在12月31日带薪休年假,但不少企业却规定31号不得请假。“假期中间只一天班,如果批准请假,单位就没人了”。宝山区某外贸企业负责人吴先生说。

根据2007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包括新年、春节、清明等7个节日,相关法定假日共11天。然而,经调休双休日“挪假”后,“小长假”逐渐增多。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说,就放假安排来说,拉动消费和满足部分民众的意愿是两个重要因素。以2013年元旦放假安排为例,从1月1日到3日放假,更多是考虑到要避免跨年度调整,“保证假期连续性”。

“小长假”成为消费高峰乃因“带薪休假”仍是“奢侈品”

事实上,“小长假”已是我国重要的消费高峰之一。据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统计,2000年国庆至2007年春节,19个黄金周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仅2012年中秋国庆8天假期,全国就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

专家认为,假期之所以显得如此“奢侈”和珍贵,成为“集中出行”的首选,与带薪休假制度没有有效落实大有关系。中国社科院和国家旅游局此前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休闲绿皮书》显示,北京33.1%的被访居民表示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17.85%的被访者没有固定双休日。

正因如此,导致节日期间集中出行、道路拥堵、景点人头攒动,休假质量难以保障,景点也负担过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研究所前所长王兴斌在其博客中表示,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休闲质量、社会效率、文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无形账,不能偏废。

此外,蔡继明认为,“放假的本意是为了调养身心,以促进劳动,频繁的‘挪假’可能带来某些本末倒置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带薪休假制度得以落实的环境。

 

放假安排要算“无形帐” 不休假付报酬不应成常态

专家表示,逢节挪假应当综合考虑社会效果,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休闲质量和社会效率、文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无形账”,真正让假期需回归节日的本意。另一方面,要让我国休假制度的法律法规真正落实,要让企业改变固有观念。

根据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规定,如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专家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应成为常态。

南京大学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所所长胡小武认为,政府要做的是保证假期的总数,具体的日期安排可以更加人性化,例如让企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自主安排放假的时间,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假期需求。而法定假期的长短频繁引发关注,也折射出居民带薪福利休假的不完善,难以利用平时双休日之外的假期,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要让带薪假期“落地”,长假期才不会变成“奢侈品”。

蔡继明认为,假期安排应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是要尽可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放假制度,其次要避免挪用双休日后,造成连休之后再连续工作的情况。政府对节假日的安排,应本着劳逸结合的原则,节假日最好能够均匀分布,保证必要的休息日,避免连续多天工作的情况。

【启示与思考】

取消“五一”长假已有几个年头了。近几年,一年之中固定的长假也就春节和国庆节。上述利用相近的周末、小长假,或者请病假、事假甚至请年假的拼假现象,一方面反映出网友对长假的渴望,期盼“假日新规”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实行的假期安排不尽如人意,亟待进行完善。

“五一”拼假能否成行?平心而论,在总的假期数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适当地将假期“拼”在一起,要求并不过分。有关专家也指出,国务院的放假安排只是指导意见,各个部门或单位完全可以通过人性化管理,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员工诉求,适当调整工作日和休假期。

但问题是,万一员工集中请假、扎堆休假,势必影响生产和工作。如何走出集体“拼假”可能带来的这一窘境,要求各个部门或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需求统筹考虑,共同协商,才能实现双赢。

因此,相关部门或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基本请假、休假制度,在确保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让员工充分享受人性化管理的益处。单位员工拼假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生产或工作情况,不能为了某个长假,而影响了手头的工作,这也是职场基本的准则。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拼假可能带来的尴尬现象,有赖于“中国式休假”的转型。近年来通过网络不断发酵的“拼假攻略”,反映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网友们在通过网络不断传达诉求的同时,也给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了一些探讨假日改革的思路。毕竟,目前的法定假期主要体现为集中休假,在确保了广大职工依法休假权利的同时,也容易给景区带来超负荷的旅游人潮,人们的休假质量并不高。这也是“拼假攻略”带给我们的另一重启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28/7114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