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挪用公众“养命钱”令人担忧
2013年05月02日 17:20
近日,深圳社保局被网络举报称挪用社保基金开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宾馆、发廊、停车场,且该局职工均可免费享受这些服务,被指隐形福利。深圳社保局回应称,注册资金已连本带息归还社保基金,公司运营已与社保基金脱钩。随后,深圳社保局又自曝其14年间共动用17.65亿元社保基金投资145个项目,引起公众对“养命钱”安全的担忧。(4月30日《京华时报》)
面对公众质疑,深圳社保局回应道:用来开公司的社保基金已经归还社保基金账户,社保局员工并未从这些投资中获得隐性福利。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止息质疑的理由。须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绝不能止于“已经归还”和“未谋取隐性福利”,对于公众的“养命钱”需要有十二分的审慎,任何不经公众授权的社保基金挪用都属违规。
资产投资形式越来越多元,与其将大量资金存在银行账户,倒不如用来投资走上“钱生钱”的道路,这是当前许多老百姓的想法。这种想法很朴实,也充满了理想色彩,须知“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任何一项投资都有风险,更何况是宾馆、发廊和停车场这样的已经接近市场饱和的产业。普通老百姓的存款用来投资,如果亏损了还是小范围内的个人经营问题,成千上万老百姓的“养命钱”一旦亏损,谁负得起责任?
从社保基金中划出一部分开公司,即便初衷再正义,这种对于市场风险的漠视和对社保基金账户缺乏审慎之心的做法都难获支持。尤其是在相关部门经营过程透明度不够的背景下,挪用社保基金进行市场经营的做法,就更得不到支持。挪用的资金真的没有亏损吗?亏损后相关部门会不会从别的地方拿来钱堵窟窿?
养老金账户出现空洞,延迟退休的“专家提议”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如果能有一种办法能让养老金这样的公共账户迅速增值,相信公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透明度的不足、责任的不明晰,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前任何未经民意授权的公共账户经营行为必然会遭“千夫所指”。不是说公众不愿意通过市场行为使养老金账户增值,只是已经捉襟见肘的养老金,再也经不起一丝马虎。
也许有人会举出广东省“养老金入市”的例子,对社保基金投资公司存在侥幸心理,但需明了一个过程:广东省养老金入市经过了国务院批准,酝酿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期间还经历过各种观点交锋,也算是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公开。像深圳市社保局这样,不声不响地用社保基金投资了公司,媒体曝出来后才仓皇回应的做法,首先在程序上就缺乏合理性。
就事论事,用社保基金投资公司数年,到底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如果没有亏损,那么,又盈利了多少?盈利的钱去了哪里?这些,都需要深圳市社保局做出一个详细回复。确保社保基金安全不能止于“没有亏损”,对于公众的“养命钱”,也不可如此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2/7118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