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以高端服务业引领城镇化发展
2013年05月03日 07:57
城镇化是地缘政治、地理经济、社会建设的产物。当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进入到第二阶段——幸福生活的需求,城镇化就迈入了高端服务业引领阶段。高端服务业引领要求以全球眼光实施社会建设一体化,就是以人为本,以地理经济为基础,以高端服务业引领城镇化,改变目前经济社会、城市产业、陆地海洋等“两张皮”现象,提升经济质量。
一、大珠三角缺乏高端服务业引领
广东经济总量一直走在全国各省市区前列,但高端服务业不如京沪港,这也正是广东近年城镇化竞争力下降的根本所在。如高端文化产业不如北京,也没有上海陆家嘴这样的税源高地。此外,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未能形成科学比例。园区盘子不小,但高端动力源力度不够,产业聚集力不强。区域发展、全产业链与城镇形态需要重构,才能更好地形成科学发展体系。比如绿洲经济、江河经济、岸线经济与海洋经济未能完全按城镇形态构筑起来。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按照生态文明的目标,科学设计不同城镇的国际国内标杆。
二、高端服务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皇冠
高端服务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皇冠、现代服务业的龙头。高端服务业通常可分为四大类,即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和效率化。其研究领域至少细分上百类乃至更多: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再就业教育、总部经济、金融、物流、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媒介、咨询、信息、创意、设计、节庆、展览、会议、资讯、订单、商务采购、高级商务活动、企业咨询、专业中介等200类以上。
高端服务业在发达国家通常占GDP45%左右。广东2012年人均GDP约1万美元,估计高端服务业占GDP30%左右,高端服务业引领进入快速发展期,如果机会抓得好,第一二产业与商业都会在量与质上有一个较大提高。
广东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加工业引领的城镇化时期,这是以资源消耗、人口红利、市场让利为特征的城镇化。经过30多年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以生态、人力资源、服务经济主导的城镇化。以人为本必须以就业与创业为本,高端服务业成为发展的引擎,才能告别粗放、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
三、在高端服务业上重构产业链
高端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是呈几何级数变化的。如果广东的高端服务业在GDP中再增长15个百分点,即使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也能提升效益30%以上。如广州、深圳等城市,能够在高端服务业上重构产业链,不仅可以成为世界级城市,找到动力源泉,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城市。另外,广东的山区城市多年来经济发展较缓慢,问题也在没有找到拉动经济的顶层设计,也就是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端服务业。
此外,高端服务业引领可以全面改变广东城镇形态、产业结构、地缘经济质量,尤其是推动全省的可持续发展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可以使广东经济从目前的区域化、粗放化、低效率、高耗能转变到“未来型”城镇化上来。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实际上是由绿洲、江河、岸线、离岛4个城镇体系和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区构成的,各自都有自己的产业链环节,但有一点不变的,就是高端服务业的引领作用。
四、建立起科学的适应高端服务业引领的发展生态
重构城镇链战略。广东应按绿洲、江河、港口岸线、海洋经济的空间形态构筑大城市、中等城市、中心城镇等城镇体系,并按高端服务业配置资源的可能性规划建设城镇形态,如商贸城镇、农业城镇、旅游城镇、科教城镇等。
制定全产业链战略。根据高端服务业主要产业分类,如某类制造业按研发设计、订单采购、流通、金融、专业服务、生产等构筑,不宜再惟一二三产业构筑链条。
制定人力资源引领战略。以人才知识结构、人均创业程度、居民就业深度、税收贡献等来构筑以人为本的格局。
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建立以人为本和公共服务体系,如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应以技术和创业人才扶持为核心,对公共、准公共、私营公共产品服务的扶持予以量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适应高端服务业引领的发展生态。
制定社会管理一体化政策体系。改变经济与社会、公私扶持、陆地与海洋、珠三角与山区“两张皮”等不公平政策,建立起社会管理与建设一体化的机制与体系。
做好顶层系统设计。建议成立课题组,由内行牵头,制定不同城镇体系的高端服务业引领战略,重构城镇、产业、行业、人口发展战略,实现向城镇二次转型:由农业主导向工商业主导,再转到当下的高端服务业主导。
(作者系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3/7118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