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3年度 青年

当代人如何欣赏文学

2013年05月03日 13:31

 

周大新 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少将军衔,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得主。

点击查看

本稿视频报告:文学欣赏浅说

本稿精彩观点

周大新:一辈子很短,文学路很长

周大新:诗,应该怎样读?

本稿PPT:文学欣赏浅说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一、文学的意义

文学没有实用功能,不能充饥,不供解渴,不会为你遮风档雨。一个人不读不懂文学是完全可以正常生活的。

但,即使你不读文学、不懂文学,文学也在滋养着你。实际上文学和我们每个人关系很亲密,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我们小时候听爷爷奶奶,父母给我们讲故事,其实就是在接受民间文学的滋养;后来上幼儿园听老师给我们讲童话故事,是在接受儿童文学的滋养;长大以后我们看戏剧,是在接受戏剧文学的滋养;上大学以后到城市生活看电视,是在接受影视文学的滋养,其实文学和我们的关系非常紧密。作为一个机关干部,懂点文学其实是很有好处的。

我前不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京市有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女孩本来和男孩的关系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但是他后来听说男孩的学历是自学成才那种,自考,她的闺蜜们说,你本来就是大本,你再找一个自考的学历,有点低就,劝她离开这个男孩。后来这个女孩就跟这个男孩说我们就算了,这个男孩得到女孩的信以后,就给她写了一首诗,这个诗也不是多好,但是我们可以看一看:

你不是公主,

但在我眼里,

你比公主还要高贵,

你不是天仙,

但是在我看,

你比织女还要美丽,

你不是圣母,

可我相信,

你也会给我带来奇迹,

我原想,

当你累时,

扶你坐进沙发里,

在你渴时,

递给你一杯蜂蜜水,

遇你伤心时,

为你试去眼角的泪,

可如今,

我不得不撤退,

愿我的接替者,

比我更珍惜你!

那姑娘读完这首诗挺感动,想,我今后还会遇见如此在乎自己的一个人?何必非要他有正规大学的文凭不可?于是就最终答应了婚事。当然,这只是一桩巧事,也证明了文学是有力量的。

二、文学的六大好处

我自己也感到读点文学书的好处大概有这么六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你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享受,短暂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我们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有的是工作不顺心,有的是提拔升迁上遇到一些麻烦,还有人际关系上遇到一些问题,都会有烦恼,有了烦恼以后消除烦恼的方法很多,其中一个方法,我觉得就是读点文学作品。因为我们文学是向人展示生活中的美的,不管他写的是生活中的喜剧、正剧还是悲剧,都会有一种美展示出来,你读了以后会使你心境好起来。

我自己有这样一个经验,每当心里不痛快的时候,找一本好的小说或者散文,一读就会把原来那种烦恼慢慢忘却。当然读完了它可能还会回来,但是起码能短时间让你忘却烦恼,让你心境得到改善,让你重新审视原来压在你心中的烦恼,你就会有一种新的看法,心境会慢慢好起来,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第二,可以使你的气质发生变化,更易获得他人的好感。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小伙子长得并不好看,有的姑娘长的也并不漂亮,但是他往你眼前一站,你看着觉得顺眼,这个顺眼其实就是气质在发生作用。我们知道文学教人向高雅处注目的,一个人文学书多了,会使自己的气质向儒雅处转变,得到一种精神财富,从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我有一年到苏州去,在公共汽车上,突然上来一群年轻姑娘,这一群姑娘确实都非常漂亮,当时我们几个作家也在这个汽车上坐着都开始向他们注目。结果她们一开口说话,说的全是粗话,互相说的都是他们当地的话,当然我们都能听懂,非常粗俗。他们穿得那么好,相貌那么漂亮,结果话一出口立刻让我们兴趣全无,大家都不再看了。气质教养给人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觉得读小说的第二个好处。

第三,可以使你的人生阅历更丰富,让你活得更从容。

我们每个人只能活一生,这一生中从事的职业,常常是很受局限的。像我一生都在军队,在社会上的介入就比较少,像你们年轻人,对老年生活也不熟悉,那怎么办?通过读文学书可以弥补这样一个缺憾、不足。当你读到写老年生活作品的时候,你就会增加对老年生活的了解。当你读到财经小说的时候,你就会对财经人的生活有所了解。读文学书可以了解很多人的人生,都为别人多活了很多岁,这样你对一生起起伏伏就会看开。我们知道特别像这些年轻人很多人生的课题、问题还在后面等着你们。如果读的文学多了,你会有一点精神上的满足,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明天会遇到什么,这是没有办法预知的。但是通过读文学书,了解他人的人生,就会了解,有可能等在我们人生路上的问题。那么就能预先做一些精神准备,不会临时出现问题,中国人自杀率相当高,这些人就是因为他一下子遇到他原来根本没想到的,遇到的问题,承受不了,那么就出问题了。

第四,可以使你对人性的认识更全面,让你活得更清醒。

我们知道人性是一个极其玄妙复杂的东西,它的内容和表现千变万化。人性正面的东西,怜悯、爱、同情;同时还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嫉妒、嗜血、暴力,中间互相转化的这种机会非常玄妙。有的人你看他非常善良,非常好,但是在某一刻,一下刺激了他,他马上就会转化为非常激烈的反应。我们有一年看到北京年轻的小伙子在上海杀了几个警察,那是人性变化的例子,这个人其实是社会的普通人,到上海为一点事情找警察解决,结果好几次都没有给他解决。这样让这个本来没有什么报复社会,对社会有危害的人,产生了一种报复的心理,结果持刀进到警察局,连续杀死几个警察,人性的变化非常奇妙。文学就是对人性进行探索的,探秘的,文学书读多了,会对人性有认识,对他的变化会有警惕,这样你生活中就会避免很多麻烦和问题。

第五,可以使你对社会上美的和丑的东西感同身受,会唤起你参与社会改造的激情。

社会是人类依据自己的本能组成的,社交相会是人的本能,但是社会又让人经常觉得会不舒服。文学就是对人的社会矛盾进行不断探索,发现哪一种社会制度或者哪一种社会规则能让人活得更好。对社会上丑的东西,他会设计成各种故事,表现出各种人物的命运,让你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新闻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新闻不是能让你有激情,而文学会产生这种作用,比如我们战争年代,战士上战场经常给他们播放一些电影,这些电影一下能把战士们那种激情激发起来,文学它有这个作用。我们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读了文学作品才积极投身到社会改造当中。

第六,可以使你感受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多么紧密,让你对大自然保持一份敬畏。

我们知道很多文学作品,是在赞美大自然,同时也在用生动的故事展示地震、洪水、海啸、泥石流对人类的伤害,展示人声明的脆弱和渺小。读点文学书,会让我们知道自然界并不好惹,会对大自然生出一点敬畏来。发生在四川的地震,我们很多记者都到现场去了,我相信将来会有作家把他用文学作品写出来,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会更持久、更深刻。

 

 

三、文学作品的分类

我们刚才讲了,读点学作品对我们是有很大好处的,文学作品大的分类主要有三类,诗歌、散文和小说,我分别讲讲。

(一)诗歌欣赏

先说诗歌赏析,大家其实都在大学里学过文学课,我这里都是很浅见的交流一下,主要把我的一些阅读感受跟大家交流一下。

诗歌是在语言出现之后文字出现之前出现的。他把一些劳动的方法用语言的方法来告诉下一代,怎么打猎,怎么种植,诗歌逐渐为丰富,演化到今天,诗歌的自由度非常大,不一定押韵,今天的新诗要求更宽泛。

第一,读诗歌要反复吟诵,以品位到诗句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把大意说明白,按照他的意思组成文字就行了。诗歌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他最开始是要唱的,现在的文学作品都是要朗读的。今天年纪稍大一些的人经常都是大声的把它读出来。就是要体会到他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我们看,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他里面的音韵非常美。非常押韵,读的时候让你心里享受到像唱歌一样的这种美感。这首诗把人在黄昏时候的心境表达的非常好。

还有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倒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是一种节奏美,要地道的普通话朗读起来,那种气势,那种节奏给人感觉非常好。

还有宋代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节奏舒缓,柔肠百转。

这也是一种音韵美和节奏美结合的非常好的一首诗。

前几年出现了,两个人分手的时候写了一首诗,男的写了一首诗,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他这种节奏非常奇怪:

何故

昨日暮

偶遇见她

把纤纤玉手

交那衰人牵住

盈盈笑语左右顾

神采飞扬凌波微步

美眸中一片深情倾注

似前年与我同在湖畔路

也这般附耳交顾低语倾诉

如今见我头也不点形同陌路

我发现自己旧情难忘六神无主

两眼痴呆双脚生根心内如被汤煮

像我这么优秀的男子她总嫌我老土

……

女孩收到以后给他回了一封:

像他这么优秀的青年怎么能说他土

自然是徒具外表的女人有眼无珠

天涯何处无芳草佳丽不问出处

好马不吃回头草旧情勿枉顾

兔子不吃窝边草以为三窟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无数

也许有天她变成弃妇

才会想起你的好处

再回来找你倾诉

一切已经太晚

你也有今天

一屑不顾

不理她

扮帅

酷。

这两首诗的节奏很好,今天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写法,节奏给人的感觉跟过去不一样。

第二,读诗歌可以微闭双目,用想象去再现诗人描绘的美妙画面,去感受那种间接的视觉美。

我们知道每一首诗,诗人在写的时候,其实他脑子里呈现了很多画面。他也可能是面对那些自然静物产生的激情,当时就写下来了。然后我们读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间接的视觉美,这时候可以边读边微闭上眼睛去想象。

像这首诗,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样一幅画面你微闭上眼睛去想,一片雪白,鸟都没有了,所有路径都被掩埋了,只有这么一个渔翁在这钓鱼,这幅景象给人的感觉非常美。

还有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你微闭上眼睛想象天是那么碧蓝碧蓝的,黄叶铺了一地,这种秋色给人感觉非常美好。我读这首诗经常想起我在罗马尼亚一个公园里看到的景象,中国秋天的树叶落地以后要扫起来,人家罗马尼亚不扫,就是把这种景色呈现给人面前,一地的黄色,人踩上去发不出声音,坐在凳子上,感觉秋色,天高云淡,地上一片金色的叶子,感觉非常好,范仲淹就把这几句话,把秋景呈现在我们眼前,你闭上眼睛去想象就会有画面出现。

还有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把一个乡间农家这么一幅景致呈现出来,大儿在小溪东侧锄豆,二儿在编鸡笼,小儿子在溪头趴着剥莲蓬。我们闭上眼睛可以想像这么一幅画面,草青青,这孩子趴着剥莲蓬,他的大哥在锄豆,二哥在编鸡笼。这幅乡间生活的画面非常的美。

第三,读诗歌要用心去体会诗人抒发的那份情感,去品尝感情的玉液琼浆。

我们知道诗是抒情的,读诗的时候一定要去体会诗人的那种感情。上一次5.12大地震,一个民间的人苏善生写了一首诗,他因为这首诗一下在全国出名了:

孩子,快

抓住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抓住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天堂的路

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

……

这首诗里面的感情非常饱满,其实整首诗读下来,能让你心里充满感动,像这首诗我都不敢反复看,看看都会很难受,因为它有真情在里面,读诗一定要体会诗人的这份情感。

还有唐朝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押金钱,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首诗也是充满感情,这么一个靠给人家做衣服,卖钱生活的贫女,她心里非常伤心,没有人知道她整天在为别人做嫁衣,她感叹,现在人们都是看谁衣服穿的好,像她这种挣钱给人做衣裳,简梳妆的人,人家不会看中她的。天天年年用金线缝制,但都是给别人做嫁衣,这个贫困的姑娘心里这份伤感,通过这首诗很充分的抒发了出来。

还有宋朝朱淑真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个姑娘在去年花市上认识一个男孩,当时有感情交流,但是今年月与灯照旧,已经不见去年人了。那时候社交场合非常少,就靠花市上男女相交流,今年没见他,姑娘就把心里这种伤感描绘出来,朱淑真这个人不是很出名,但是这首诗写的确实是非常漂亮,感情非常饱满。

第四,读诗歌要去理解诗人在诗句里蕴含的哲思,去获得对生命对人生的新认识。

好的诗歌里面不仅仅是抒情,追求诗句的押韵,还蕴含很多哲学思考,对人生的新认识。我们读诗歌最终要从这方面有所获得。

唐朝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头白直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宛转蛾眉能及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他将这个世间的人,他说古人已经无法再在洛阳城中看花了,但是今人还在对落花风,你们去洛阳看牡丹花都会感到非常相似,但是年年岁岁来看花的人是不同的,即使这个人今年再去了,但是你的容貌、精神状态、心里上的感受都不一样。据说《红楼梦》里面有一些诗词都是受刘希夷的影响,这个人死的很早,但是这首诗写的,对人生的感叹非常深刻。

还有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声是从哪里来的,是琴上有琴声吗?什么事情都是互相结合起来才可能出现新的东西,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认识。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如果他们不产生爱情,不结婚,就不会产生下一代,琴单独放着不会有声音,只有当指头弹拨起来,才会发出声音。苏轼对事物的认识其实已经达到了我们后来很多哲学家的认识。

还有鲁黎的《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这其实也是关于人生的认识,老是自视非常高,你就会非常痛苦,就觉得领导为什么现在不用我?老是有委屈,如果本来就是个普通人,我一辈子干这个也可以,心里就会少去很多痛苦,这也是鲁黎明对人生的认识。

还有林希写过一首诗叫《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大家现在对PM2.5非常烦恼,就是这个尘埃,土粒漂浮在空间里,对我们的呼吸不好,人们都很头痛,如果他沉下去,落在土壤上。我们双休日,大家到田野里看非常漂亮,同样一个东西位置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这也是一种有哲理的东西。这是读诗歌我自己感觉里面蕴含的东西。

还有食指的《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食指好像在清河一带住着,长期住在精神边缘,但是他的诗写得很好。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就是什么都没有了,我依然相信未来,蜘蛛网把炉台封了,灰烬的余烟都没有了,但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这个人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个对诗歌的赏析,我自己阅读时候的几条感受。

 

 

(二)散文欣赏

下面我讲讲我读散文的一些体会。我们知道散文是在诗歌之后出现的,也是读者最多的一个文学问题。

广义的是指所有的具有文学性的散文文章,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书信都属于散文。

狭义的是指文艺性散文,平时在书店里看到的散文都是指文艺性的散文,这部分散文笔法灵活,取材广泛。文艺性的散文又分两类,一类是感性散文,一类是智性散文。感性散文又叫记叙抒情类的散文,智性的散文叫议论性的散文。

1.感性散文

读感性散文要从真实的人生故事里去感受作家内心的真诚,去识人知事懂物,去体验人间美好的情感。因为他是充满着感情,来记叙人、事、物的。这一类散文我们欣赏时标准是,它是否真实、是否真诚、是否有真情。

我们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磋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首诗实实在在把陈胜,吴广他们的出身和他们的抱负记下来,他们少年的时候给人家耕地,在耕地的时候陈胜说将来我们真要富贵了,大家不要相忘,其他人都笑着说,我们给人家种地什么时候能富贵,陈胜说你怎么能知道我的志向。这是实实在在,非常真实的把陈胜这个人,和吴广这个人记下来,这是散文的一种写法,就是真实。

梁实秋写的《赛珍珠与徐志摩》:

这篇散文里面讲一个故事,有人说赛珍珠和徐志摩他们两个人有暧昧关系,那么梁实秋来澄清这个问题: 

……男女相悦,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约定珍藏秘密不使人知,这是很可能的事……赛珍珠比徐志摩大四岁……她担任的课是一年级英文。她和我们点点头,打个招呼,就在一边坐下,并不和我们谈,而我们热闹的闲谈也因为她的进来而中断……她于一八九二年生,当时她大概是三十六岁的样子。我的印象,她是典型的美国中年妇人,肥壮结实 ,露在外面的一段胳臂相当粗圆,面团团而端庄……徐志摩是一个风流潇洒的人物,他比我大七八岁……此后我在上海和志摩经常有见面的机会,说不上有深交,并非到了无事不谈的程度,当然他是否对赛珍珠有过一段情不会对我讲,可是我也没有别人口里听说过有这样一回事。男女之私,保密不是一件容易事……

他为了澄清赛珍珠和徐志摩有过一段私情,讲的让你感到非常真实,这是我读这篇散文的感觉,首先第一个感觉,这个事情他说得非常真实。要求散文真实这是第一个标准。

第二个就是,我们看看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他讲醉翁亭是怎么来的,是一个叫僧人建的,太守带着一批客人来这里饮酒,没有饮多少就醉了,而他年岁又最高,就让他来给这个亭子起个名字。这个记,记得非常真诚,散文另外一个标准是真诚,讲事情非常真诚。

还有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这是他给朋友写的一封信,讲他为什么能忍下把他变成非男人这个刑法,能够忍下来,而且活下来。讲前面这么多人都是因为灾难之后才有大成就的,讲他怎么写诗集的,他解释他为什么被处刑之后而仍不表现出愤怒,他实际就是想过去前人的做法,这个散文也是非常有名的散文。他非常真诚的把他为什么忍辱写书的心境告诉别人。

还有就是真情,是否有一份真情,巴金有一篇《繁星》:

……如今在晚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他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办明半暗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的低,真是摇摇欲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想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到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

这种真情的诉说。

还有孙犁的《黄鹂》:

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飞,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

这首诗也是一种真情,把这种真情传达得非常准确,这个男人为了让女朋友一笑,他开枪打死一只海鸥,海鸥是一种益鸟,落在海里拿不到,叫工人捞,工人根本不理他。这种观察和记叙非常准确,表达了对这对男女的厌恶。

还有陕西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写过一段散文《笑口常开》:

大学毕业,年届三十,婚姻难就,累得三朋好友八方搭线,但一次一次介绍终未能成就。忽一日,又有人送来游园票,郑重讲明已物色着一位姑娘,同意明日去公园**桥第三根栏杆下风了面。黎明早起,赶去约会,等候的姑娘竟是两年前曾经别人介绍见过面的。姑娘说:“怎么又是你?!”掉身而去。木木地在桥上立了半晌,不禁乐而开笑……

这是他讲他的一次尴尬遭遇,但是心里也是一种真情流露,是一种自我解嘲。

2.智性散文

刚才讲的都是记叙抒情的感性散文,散文的另一类是智性散文,读这类散文要从生动的论述里去理解作者的哲学思考。欣赏这类散文的标准是它必须有真见,如果他跟着别人重复,那你就可以翻过去不看。

我们看苏轼的《前赤壁赋》,他写过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就是带有哲学思考的。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天地之间的物大多都有自己的主人,不是你的你以后也不能取。只有江山之清风,山间的明月是人人都可以取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给我们的宝藏。这是苏轼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用散文的笔法写出来。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富翁,你是景的富翁,你看到的景色都是你的,你听到的风,也会给你带来享受。

还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中有一段: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梁启超说那是胡扯的,我心目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在。下面他继续讲: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思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他说我们中国人不是这样的,我们老是向将来想,就像现在我们讲中国梦,中国将来会如何美好,我们有这样一股劲头,怎么说是老年中国呢?老说我们是老大帝国,日本人对我们这种说法,梁启超用他的文字来反驳,这篇散文其实是一篇论文,但是因为文采飞扬,我们可以归到文艺性的散文里面。

还有钱钟书《论快乐》: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的痛苦,我们希望它来,我们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渡过去……

它就像引诱小孩子吃药的糖,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生中的快乐很少,即使有也是很快就过去了,大部分都是烦恼、劳累、苦恼,甚至痛苦,但是人们还在等,总是有无数的快乐在后面等着我们。这就是我们人类努力的历史,这篇散文中蕴含了很深刻的哲学思考。

还有张中行写过一篇散文《顺生论·生命》:

从生命的性质方面看,人与羊显然相距不远:也是糊里糊涂地落地,之后,也是执着与“我”,从“我”出发,为了饮食男女,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甚至口蜜腹剑,杀亲卖友,总之,奔走呼号一辈子,终于因为病或老,被台上板床,糊里糊涂的了结了生命,羊是“人杀”,人是天杀,同是不得不死亡……

人生就是这样,奔走呼号一辈子,最后糊里糊涂的又死。妈妈生我们的时候我们糊里糊涂不知道,等我们走的时候还是糊里糊涂,他把人生这种认识,通过这篇散文传达给我们。

还有周国平也是散文大家,《等的滋味》:

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有千百种等,也有千百种滋味。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等来一个好对象,等来一份好工作,等来一次提升,等来一个假期,都在等,人生基本上是在等。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是那必然到来的死。但是,人人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

我对这种情况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其实包括我自己,都是在等,都是因为很多好东西在后面,我等着它来。但是人生如果不这样你又怎么办,所以他讲这个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如果大家都非常清楚,认识到人生的麻烦,痛苦更多。这是散文的赏析。

 

 

(三)小说欣赏

最后一个我讲讲小说的赏析。相比诗歌和散文,小说出现得最晚。散文是在商朝都有,散文最早可以说成小说的是出现在战国时期,像《锁语》等。汉代刘向的《列仙传》。到了隋唐五代,小说有了发展,出现了短篇小说的形式,内容也扩展到人性社会,这时候小说还是用文言写的。元明两代,我国的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朝《武林外史》、《红楼梦》,特别是《红楼梦》的出现,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了巅峰。

当代小说分类很多,大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通俗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可读性强,它面向大众,不追求思想深度,只追求故事的险与奇,能满足人们的窥视欲,探险欲和听故事的欲望,越是刺激性强的通俗小说,读者越多。在美国通俗小说的销量最多达到几百万册,通俗小说家一本书的版税输入就是一千万美元到四千万美元,人民币就是几个亿,他们可以在自己家的游泳池旁,豪宅里,有姑娘陪伴,听着音乐写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面向大众,读者多,很卖钱。

我们今天不讲通俗小说,只讲讲严肃小说。严肃小说主要是面向社会的精英阶层,大概是大学甚至高中,高三的学生以上,有文化的这种人,或者是进入大学的这部分读者。他把小说当做人生内宇宙和外宇宙的一种工具,其所讲的故事里蕴含了很多对人、对人生、对社会、对大自然的认识,能给读者带去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

严肃小说我自己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读小说可以从作者所表现的生活里去了解于自己陌生的内容,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库存

我刚才讲了读文学的好处说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局限的,很多生活你并不了解,读小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美国有个作家,是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他有本小说《洛丽塔》,有一年评选他成为长篇小说里面排在前几名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写了一个成年男人,他不喜欢姑娘或者成年妇女,他偏偏喜欢孩子,十一、二岁的少年,按我们法律说这是一种犯罪行为,他就写这么一本书,整个小说就是以一个犯人自述的性质来讲,翻译过来的语言是这样的: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在她之前还有过别人吗?有的,确实有的。事实上,可能从来也没有什么洛丽塔,要不是我在有一个夏天曾爱上了一个女童,在海边一片王子的领地。

作者写的时候把他当成这么一个奇怪的人物来写。我把洛丽塔的一段挑出来,这种生活我们一般人见不到,也接触不到,但是它确实存在于我们之间。我们在网上就会发现,有一些专门找小孩的这种人,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正常的人,但是这个生活,这种人确实存在,我们通过读这本书,我们认识了有这样一批人活在我们社会中间。

我读这本书我第一个收获就是,我的天啊,还有这种人。然后知道了还有这样一部分人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样你就要小心了,你作为母亲,你就要小心你的孩子,这些人不会把他的心理公布出来,他和我们常人一样,你可不能把你的孩子轻易交给邻居成年男人看守。生活教会了我们一种东西,你不知道他是什么性取向,他万一性侵犯怎么办,这是我自己读这本小说的收获。这本书远不是只给你这么一点东西。

第二,读小说可以从作家讲述的精彩故事中,去获得一份会令自己短暂忘掉现实烦恼和苦痛的精神愉悦。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你在苦恼的时候,烦恼的时候去读小说,小说特别能起这个作用。我有时候心里烦的时候,一部小说就把心里原来那份烦恼忘掉了,欲罢不能,恨不能一下读完,甚至舍不得读完,你很快就尝到小说家给你创造的那种生活,你自己的生活就忘掉了。

像小仲马的《茶花女》,这个故事讲了玛格丽特这么一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以后开始卖笑生涯,进入社交圈里,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因她随身插着一只茶花,人们叫她茶花女。茶花女实际上是个妓女,但是阿尔芒疯狂的爱上了他,茶花女给阿尔芒一只茶花,决定把自己的心交给了他。这个事情非常感人。

茶花女写了一封绝交信,这是因为他父亲不停的来干涉,因为我的儿子和你交往,连我的女儿找对象的时候,别人都不高兴。所以说他父亲求这个茶花女离开阿尔芒,茶花女没办法,才给阿尔芒写了一封绝交信,为了尊重他父亲的意愿,重回巴黎给荒唐生活,但是阿尔芒不知道他的父亲来求过茶花女,他就报复她,找麻烦,她受了刺激,一病不起。她临死前不断的哭喊着阿尔芒的名字,一个好心的邻居为她入殓,并把她的日记交给了阿尔芒,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和惆怅为她迁坟安葬,坟前摆满白色的茶花。

读小说的时候,这个故事非常抓人的心,让你恨不得一下子把它读完。这个小说是故事的力量,故事的力量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听故事的天性,很小的孩子,爸妈一说讲故事立刻眼瞪大,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他人生活的这种愿望。所以小说呈现故事,读小说读这些故事能让你短暂的忘掉你自己生活中的烦恼。

第三,读小说要从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去体味作家的寓意,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小说是要写人物的,以塑造人物,不管是多么现代的小说,其实都有人物在其中。人物形象身上,往往预示着作家的思考,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意义,我们要从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去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我们举个例子,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很多人可能读过这本书,也看过这部电影。这本书讲有一个安娜,她有丈夫和孩子,但是她的丈夫是一个官员,不懂得感情,和她很少有感情交流,精神上这个安娜非常痛苦,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另外一个男人,是个贵族青年,这个人其实只是玩弄她,根本没有投入真情,她把全部心都给他了,最后当她知道真相之后,决定自杀,摘录这一段就是她卧轨自杀的情况:

“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阴影,“我到哪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和我自己。”

她想倒在和她拉平了的第一辆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胳膊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扶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扑通跪下去了……她想站起身来,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

安娜从最初追求爱情的美好,最后到对爱情全部失望,然后去卧轨自杀,这个人物形象蕴含了作家很多思考,对俄罗斯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失望。他当时描写的这个情况和我们今天,我们中国很多情况有点近似,就是人们都很难再相信爱情,都觉得婚姻很危险,甚至有些人不愿意结婚。我们从这个人物身上甚至能想到今天中国社会的情况,所以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会一直活在我们读者心中,他会持久的给你精神上的滋养,让你不断去认识,去思考人生。

第四,读小说可以从作家使用的叙述方式,去发现人的智力的奇妙和艺术创造的美妙。

叙述方式有很多种,作家的创造力,除了使用语言的不同,写人物的不同,还有就是叙述方式上的创造,从这个叙述方式上可以发现人的智力是多么奇妙,艺术创造是多么的美妙。

我们举个例子,秘鲁作家略萨的《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这部小说里面把场景很快的变换,不像我们中国的小说一个场景能说很多,读者都是在一个场景里,他这个不是。我们看一下。他把很多场景都列在一块儿,这么几段话其实是好几个场景:

……“每天都有不少的通报、控告信,像炸弹一样向我们飞来,”维多利亚将军搔着下巴上的胡子,“连最偏僻的小镇都派了代表团来抗议。”

“您的士兵在奸污我们的妇女,”派瓦·鲁努伊市长手里揉着帽子,声音也变了,“几个月以前,我的一个弟妹被糟蹋了,上星期本人的妻子也险遭侮辱。”

“士兵并非鄙人的,乃属国家。”维多利亚将军做了一个安抚的手势,“冷静,请你冷静点,市长先生。本军对您弟妹的外遇深表遗憾,并当尽力予以赔偿。”

“怎么,现在把强奸成为外遇了?”贝尔特兰神甫感到迷惑不解,“嗬,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

这种叙述方式是略萨的创造,他的书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非常推崇,包括在中国这本书刚翻译过来,很多读者抢着买。过去称他为略萨式结构主义大家,他在结构上特别讲究,这种叙述,场面变化非常快,就像电影蒙太奇那种剪接,一个场景和另一个场景很快衔接在一起,一下分不清他是在哪个场景说的,这是一种叙述方式。

我们看莫言的叙述方式,《狼》:

那匹狼偷拍了我家那头肥猪的照片。我知道它会拿到桥头的照相馆去冲印,就提前去了那里,躲在门后等待着。我家的狗也跟着我,蹲在我的身旁。上午十点来钟,狼来了。它变成了一个白脸的中年男子,穿着一套洗得发了白的蓝色咔叽布中山服,衣袖上还沾着一些粉笔末子,像是一个中学里的数学老师。我知道它是狼。它俯身在柜台前,从怀里摸出胶卷,刚要递给营业员。我的狗冲上去,对准它的屁股咬了一口。它大叫一声,声音很凄厉。它的尾巴在裤子里边膨胀开来,但随即就平复了。我于是知道它已经道行很深,能够在瞬间稳住心神。我的狗松开口就跑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胶卷夺了过来。柜台后的营业员打抱不平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霸道?”……

莫言是这样讲狼的,他把狼变成人的讲法,叙述起来特别有味道。

我们再看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看呀,我是一款22K的奥斯曼苏丹金币,身上有着世界的保护神苏丹陛下的玺印,今天,葬礼之后,在这间充满哀伤的漂亮咖啡馆里,苏丹大师手下的大师鹳鸟,大半夜里刚完成了一副我的图画,还没给我抹一层薄金,不过抹上薄金之后的样子你们可以自己去想象了。我的画像在这里,而我的真身则是在你们亲爱的弟兄、知名细密画家鹳鸟的钱包里……

他把金币变成一个人来叙述,这种叙述方式在中国过去也没有,这种是帕慕克的创造,帕慕克是土耳其作家,前几年我去土耳其的时候见到了他的嫂子,他嫂子对帕慕克并不怎么样,他嫂子说他出国了,帕慕克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作家,他的叙述方式多变。

在美国,2012年的人口统计是3.14亿人,阅读人口大约是2亿。在我们中国,有时间有能力自愿进行纸质书籍阅读的成年人口在8千万和1亿之间,不过我们也不必紧张。因为我们国家的网络很发达,现在我国的5.13亿网民中,文学网民就达2.27亿,其中有2千万人上网写作,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经文学网站注册的写手高达200万人。我们中国文学作品的量是非常大的,其实阅读的人也非常多,传统的纸质阅读虽然不多,但是网络上的阅读非常大,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追求精神财富和精神享受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相信,在我国家愿意阅读和信赏文学作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懂文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这也是我们国家人口素质增加的重要方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3/7120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