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打造经济升级版才是真压力
2013年05月08日 08:02
打造经济升级版,切中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转换的经济时局,也切中了生态重压的现实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急切向往。这是中国经济避免落入“陷阱”的一个决定性阶段,也是区域突破发展瓶颈而必定要跨过的一道坎。
这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一季度经济数据相继出笼。种种迹象表明,眼下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超过了预期。湖北也不例外,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9.7%,低于年初确定的10%的预期目标。
由两位数增长降为一位数增长,这是多年来的首次,引发不少担忧,政府和企业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从量的层面看,这种压力尚可舒解,毕竟全球经济、中国经济总体上由高速增长期转入中速增长期。经济规律有涨有落,只是不要大起大落。而从质的层面分析,减速背后的结构性、动力性问题就更是不能不察。
对湖北结构性问题,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运行工作会这样描述: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占70%以上,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从根本上讲,是我们结构性问题的集中反映。
结构性问题存积经年,一再被提起,听起来已不新鲜,而今天放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背景下,却显得尤其现实而紧迫。这才是我们应当感受到的真压力。
中国经济升级的命题,无疑受到了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几经反复而难以自拔的启发,是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自觉性研判。工业化前期,规模铺展、总量扩张,国家实力增长的效应、人民收入增长的效应显而易见。而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生产和供给不再是问题,甚至面临全面产能过剩的局面。以升级的产业结构满足升级的市场需求结构,以经济升级的宏大战略为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了一个致命性的考题。
身在一隅,我们也能感受到全球经济的拥挤,经济增长的空间显得日渐局促。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都不再便宜,空气、水土、环境如牛喘息。打造经济升级版,切中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转换的经济时局,也切中了生态重压的现实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急切向往。这是中国经济避免落入“陷阱”的一个决定性阶段,也是区域突破发展瓶颈乃至意图崛起而必定要跨过的一道坎。
自从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不仅李总理本人,很多专家和官员也都论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路径。在这当中,“质量”、“效益”、“就业”、“收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产业升级”、“全面创新”、“新型城镇化”等都是关键词。
传统增长力衰减,我们的希望在于,尽快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培养新的增长力。专家断言:谋求持续增长,根本的途径是,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效率。把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创新活力、科技实力叠加起来,让科研成果与企业实体不再“两张皮”,钢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再快一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崛起的步子再大一些,促进壮大服务业的政策再实惠一些,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再果决一些,我们将争得新的发展空间,增添持续发展的底气。
转型升级是必然的,也是艰难的。打造经济升级版,实际上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间,理念的刷新、思路的转换、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再造,每一步都是革命性的自我更新。少点急躁慌忙、多些耐心韧劲,少点急功近利、多些全盘谋划,少点投机取巧、多些踏实创新,诚如是,我们方能观四海风云,听五洲风雷,解决手中问题。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8/7123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