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让群众永驻心中

2013年05月14日 08:05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作者:薛飞)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得人心。感慨良多,想起了上世纪40年代的两则史实: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如何跳出 “历史周期率”支配的问题。他说,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也是1945年,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一次与蒋介石的会面中说:“我们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 ”并且说,等他消灭了共产党之后,要聘请晏阳初当全中国乡村改造运动的领导。晏阳初说:“委员长,如果您只看到军队的力量,而看不到人民的力量,那么你会失去中国。 ”

 

6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对话皆被言中,历史铁证:有人民群众就有一切,反之就丧失一切。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个真理,不是背会的,当是体会到的,内心感受真切,如镂如刻,方有高度认识,坚信笃行。要在史鉴中学习体会,没有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没有共产党的兴旺发达;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以赴,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蒸蒸日上……群众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胜利之本、兴旺之魂。要在实践中去体验,深入到群众中,放下架子,掏心窝子,贴心坐矮板凳,贴身摸爬滚打,通心融意,必得真谛。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记得一位领导干部说过:“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诚哉斯言。为官当政,脱离群众最危险,高高在上无异于自断血脉。在这个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把群众当亲人”,必须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真正挂心萦怀,举在头顶,所思所想与群众合拍共振,所作所为与群众同步共进,方能如鱼得水,工作有劲有进。焦裕禄、郑培民、杨善洲等在群众中立下丰碑,源自群众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深根。

民情深似海,民意重如山,民力大如天。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渐成施政共识,渐成行为准则,党幸民幸。但也有一些人安于肤浅,耽于浮泛,流于敷衍。对群众态度,有的不是取信于民而是取悦于民,讨巧求欢。做群众工作,有的虚其荣、慕其表,而非固其本、安其心,施小惠舍大计,顾眼前失根本。群众一旦看透,不是敬而远之,便是恶而弃之。所以对群众不要揣小心眼,搞小动作,要诚其心,正其意,不冷一时热一时,不左一时右一时,只有一以贯之,以政绩“干货”得民心,以设身处地换信誉,才算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必行路、必尽责、必答卷,没有特殊,没有例外,必须时悬于耳,常叩于心,认识到位,功夫到家,才能做好。愿每个同志时刻把群众挂心上,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提高水平和能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4/7123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