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科学思维
2013年05月08日 10:39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党的重要文献,立意高远、经纬恢宏,精当深厚、智慧凝练,引领创新、面向未来,从价值立场、认识水平与科学方法上,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思维显著特征,我们应认真体味、深入掌握和着眼运用。
强化三个自信聚集正向能量
我们党和人民对于所从事的事业、所要实现的宏伟目标,相应的理性把握、信念信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理论概括,这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说明,有“实现途径”摆在面前,有“行动指南”科学指引,有“根本保障”可靠支撑,我们的信念信心具备坚实基础,这是我们事业成功、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源。
这一自信自强思维,来自于党和人民奋进探索的伟大实践历程。邓小平就强调过:“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这种自信自强思维,不只是心理的执着、激情的凝聚,甚至不只是理论的指引,而是以客观实践为坚实基础,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路线与举措、目标与成就、当前与未来、个体与群体高度统一,在规律、本质及趋势上达成的科学性、系统性的理性建构。“三个自信”彰显着与我们所承担历史任务和使命相适应的主体精神及强大力量,是我们挺直腰杆,坚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奔跑的主体素质、能力和意志保证。
立足国情实际执着宏伟目标
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大目标是现实的,就是具有充分的历史必然性,具备坚实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三个没有变”,坚定地立足国情民情世情,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谋划改革、推动发展。
几十年来,每到改革发展关节点,都要重新强调初级阶段性质及其客观实情,就是因为在成就显著、赞扬不断中很容易头脑发热、忘记家底,带来浮躁盲干、失调失衡。现实目标是宏伟的,客观基础是初级阶段,科学理论思维使我们既着眼宏伟目标又脚踏实地,把雄心壮志与求实务实统一起来,把尊重规律与主体创造统一起来,把目标执着与现实条件统一起来,把量变准备与质变飞跃统一起来,在科学理性导引与干事创业进取中,高质量、高效益如期达成战略目标。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不怕小进、只怕大退”。我们坚持彻底的唯物论思维和规律思维,就会不断提高决策和执行的科学性、创造性,把通向2020年和2050年的路走得更好。
稳操“五位一体”着力重点突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反映了我国35年改革开放历史演进逻辑和科学认识成果。
“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如下特点:一是系统整体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五大建设”为基本领域和内容;作为群体或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五大建设创造的条件、机遇和成果,尤其当解决了温饱而追求更高发展时,与五大建设的协同推进更加利益相关。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就是要防止五大建设失衡失调、畸轻畸重或矛盾互耗,保证协调持续、健康推进、全面发展。二是多维有机性。社会有机体是高级的运动形式,该复杂巨系统的内在要素、结构及功能有机交互作用极大极强且多样多变。一体化推进五大建设必须具备多维有机思维,依照客观情势及变化摆布好“全国一盘棋”,十指“弹好钢琴”,做到整体驾驭、适时协调、统筹兼顾。三是重点统领性。“五位一体”的建设各有其特点、步骤和着力点,发展的思路、举措、办法各有侧重,这就抓住了各大建设的关键,展示了科学思维和政党、政府、人民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
“五位一体”总布局目标明确、思路系统、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方法得当,使得任何片面机械、局促狭隘、目光短浅的形而上学无任何余地,而系统整体、多维有机、重点统领的科学思维充分彰显。
超越两极摇摆凸显辩证驾驭
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是非科学的思维,会给也曾经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大危害。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不知道什么普遍绝对有效的 ‘非此即彼’”,矛盾对立两极都会通过中介相互作用开辟广阔的创新领域和天地,新生事物便由此生长且呈千姿百态、自具特色。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这样的辩证思维支配下探索深化,新路子越走越宽广,不断走向成功、走向历史新天地。
党的十八大明确宣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表明我们党科学思维的成熟,从而也是政治上的高度成熟,是国家民族和全体人民的福祉所系。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今天,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时时处处会碰到或显性或隐性的矛盾两极纠葛和判断选择,都需要以辩证理性思维来把持、来解决。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头脑不对头、思维不科学,一搞僵化、绝对化、形而上学就会到处引出荒谬结论,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偏误或困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容不得“左”右摇摆搞极端,最容不得搞“土教条”或“洋教条”,最容不得先入为主、局促偏执,而最需要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理性思维与辩证驾驭能力,尤其在有关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各种热点焦点前沿问题上。
高扬创新创造永葆前进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10年奋斗历程和指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时,阐述了创新的基本经验、动因和源泉、科学方式和重要领域。基本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新的动因和源泉,一方面在于“实践发展无止境,认识真理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另一方面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活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创新的方式和要求,就是“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做到“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创新的重要领域,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具体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及“协同创新”。就是在党的建设领域,“一条主线”“四个建设”和“八项任务”,也突出了改革创新和“四自能力”,通过自身革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创新创造思维的确立和强化,决定着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决定着事业发展的乘风破浪,决定着闯关夺隘、战胜风险,决定着宏伟目标实现和人民福祉。
深入掌握和运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科学思维,有几点必然要求:价值立场的自觉鲜明,即要不断增强价值理性、修持价值情怀、锤炼价值忠诚;理论积累的丰厚扎实,就是在理论的广博、专精和彻底性上要达成应有的厚重与自觉;科学方法的娴熟管用,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要熟练于心、运用自如,现代科学综合的和具体的方法也须大力借鉴;求真务实的践履笃行,即要突出“实干”二字,使所有的学习修造、思维提升、能力历练,都以实干为着眼点、为有效证明、为动力源。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8/7123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