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追梦·筑梦·圆梦——我说中国梦

2013年05月08日 10:39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这是宋朝诗人郑思肖在 《德佑二年岁旦》一诗中,对“中国梦”的深沉低吟。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首次论及“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畅谈 “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梦是人民梦,是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中国梦是复兴梦,是富强梦、振兴梦、幸福梦;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定会梦想成真!

追梦——趟过 “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数千年的辉煌文明令人自豪,百余年的深重苦难让人唏嘘。鸦片战争蹂躏着东方文明古国的尊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国家复兴,一代又一代先进分子奔走呼号: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的复兴先声,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探索个人、国家、民族的未来坐标……为了民族尊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视死如归,“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马革裹尸……制度的制约、理论的局限、国外的干涉、国内的阻挠,致使“追梦”的华夏儿女虽前赴后继,但始终难以找到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大道。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往事不堪回首,历史教训谨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筑梦——跨越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

在中华民族上下求索中国梦的漫漫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以“民族之复活”诠释中国梦,呼吁“中华民族更生再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之路,新中国“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富起来”了;从世纪之交到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世纪“强起来”了……鲁迅先生在《学界三魂》中有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环顾世界大势,定力现实选择: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圆梦——走向 “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

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日新月异的现实告诉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能力实现中国梦。只有坚定不移、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之中国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只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中国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只有不断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之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国梦。

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有了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有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有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伟大的中国梦就像开国领袖毛泽东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所预言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一定能早日成为辉煌的现实。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8/7123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