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鸡肋”化的中国军力报告

2013年05月08日 14:09

 

随着中国军队越来越开放,透明度不断提高,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军力发展的渠道日益增多,美国靠中国军力报告来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空间必然越来越小,报告的“鸡肋”化也就不可避免。

5月6日,美国防部发表2013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下称中国军力报告)。

按照美国的说法,国防部每年就中国军力发展状况向国会提交专题报告,是根据美国《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第1202款的要求才做的,是“师出有名”。不过,这倒从一个侧面说明,所谓的中国军力报告,不过是美国国内政治矛盾以及军兵种矛盾的一个“出气孔”,但这个“出气孔”,却给正在向好的中美军事关系“添堵”,给两国正努力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添乱”。而纵观这些报告的内容,各种陈词滥调、没有事实依据的指责,已经变得越来越乏味可陈,激不起什么效应了。

从性质看,中国军力报告已成为美国对外干涉、对内协调军兵种矛盾的一种工具。发布其他国家的军力报告,深层次上反应了美国对该国的战略定位。对冷战时期,美国曾发表苏联军力报告,今年还首次发表了朝鲜军力报告。美国连续10多年发表中国军力报告,挑拨国际舆论打压、遏制中国,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意图非常明显。在美国国内,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以来,努力从两场战争中脱身,民众反战情绪强烈。为实现军事力量长远发展,美国还需要中国这样一个有潜力的大国为假想敌,以方便军方套取国会预算,为美军工利益集团赢得大笔订单。把中国吹鼓成“潜在威胁”或“对手”,便成为美国大力扩充军备、维护其霸权地位的借口。从美国军种之间的斗争看,因美军多年来开展反恐、反叛乱等大规模占领性地面战争,陆军的地位逐渐上升,而海空军的发展受到忽视。报告夸大中国军力,浓墨重彩描述解放军“反介入”和“区域拒止”威胁,也为海空军开发和深化“空海一体战”理论、争夺军费和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功能看,中国军力报告反映了美对华“接触”加“防范”两手战略。在许多美国人眼中,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不得不采取“接触”加“防范”的两手战略。与此相适应,近年来的中国军力报告,一方面极力夸大中国军力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借重中国不断增强的影响力、推动两国两军合作留有余地。今年报告的一个积极之处,就在于提出了两军交往的原则与作用。原则是“相互尊重、互信、互惠、互利、持续对话、共同降低风险”;作用是“服务于三项有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即促进两军合作、推动建立相互了解机制、促使两国领导共同应对全球安全环境和相关挑战”。可以看出,美方对两军关系的定位比较务实,特别是交往原则借鉴了中方理念,表现出继续推进两军关系的务实心态。

 

从内容看,中国军力报告了无新意,越来越“鸡肋”化。经过13年的发展,报告内容越来越空,猜测语气越来越重,逐渐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过去中国军力报告,每个版本都会有耸人听闻的新判断。例如,2004年的报告认为,中国大陆会对台湾采取“斩首”行动;2005年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军事能力与意图都已经“超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2006年的报告认为,中国军力发展使美国介入亚太的战略能力受到削弱;2007年的报告称中国是“崛起的军事大国”,已开始具有全球影响力;2010年和2011年的报告,则大谈中国军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和“常规精确打击能力”等。然后,最近两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抓人眼球的新判断。其实,随着中国军队越来越开放、自信,透明度不断提高,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军力发展的渠道日益增多,美国靠中国军力报告来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空间必然越来越小,报告“鸡肋”化也就不可避免。

 在中美两国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军事关系的背景下,美国坚持发表中国军力报告的做法,再次表明美国仍在以冷战思维和零和眼光看待两军关系,这是一种极不和谐的刺耳之声,也是一种极不可取的不负责任的举动。事实上,此前美国已采取了一些有益于两军关系发展的举措,如与中国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举行反海盗联合演练、邀请中国参加2014年度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等。希望美国能以两军关系发展大局为要,沿着这种积极的趋势走下去,停止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揣测,不要时不时给两军关系“添堵”!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8/7125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