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停车自治 凭停车证购车—北京解决停车难有啥好办法

2013年05月08日 11:03

 

【基层执政案例】

统考按: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车辆的保有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建筑不断扩张,城市中可利用的地域空间已越来越少,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城市“成长的烦恼”。

北京作为世界性城市,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北京交通问题里面是最难、最复杂、最需要治理的一个问题。那么,为缓解车位紧张带来的交通压力,北京已经采取了哪些好办法?未来还能通过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

对原有停车位的高效利用

1、效果显著的停车自治

胡同停车自治模式  调查地点:西四北六条、七条胡同

调查结果:通过施划停车区域、发放免费停车证,并由专职管理员负责调度,乱停车现象没了。胡同里83个停车位,却能“消化”下近200辆私家车。

在采访时看到居委会有一本车辆登记册,上面详细记录着胡同里每辆车的车主姓名、车牌号、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联系电话、停放时间、停放位置等信息。在停放时间一栏里,一些车辆的停放时间居然精确到某一天的某个时段。比如:某户人家的外甥经常在周末下午两、三点开车来看望舅舅;某户老夫妻的儿子周日下午三、四点会开车回家,吃过晚饭离开。

对登记在册的车辆,胡同停车自治后,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合理安排,错时停放。而那些临时来走亲访友的车辆怎么停?尹庆国说:“这些车虽没有登记,也得让人停啊!秩序管理员会引导他们暂时停在空置的车位里,记下车主手机号,以便居民的车回来后能随时挪车腾位。”

小区停车自治模式  调查地点:德宝小区

调查结果:作为全市最早实行停车自治的小区之一,曾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相比胡同停车自治,情况更复杂,难题更多些。

德宝小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有870多家常住户,居民2500多人,大多是“回迁户”。小区没请物业公司,也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2011年8月,德宝小区成立了居民车辆自管会。用街道办事处支持的资金,在小区大门口立起岗亭,装上摄像头,门前设立了道闸和减速带,在院内施划出120个停车位,给车主配发了停车证。同时雇请小区里10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居民担任停车管理员,每人每月工资1600元,对车辆实行24小时昼夜管理。

“自治”立竿见影,停车秩序立马改观。主动缴纳首期停车费用的小区车主达到90%。然而,时隔一年,部分车主对这种管理形式热情减退,二期停车费至今仍有30多位车主迟迟不交。这不,眼看就要收三期停车费了,但二期停车费还没收齐,“自管会”面临“断炊”。现在10名停车管理员的工资都由房管站垫付。

说到交费,居民们也有说辞,“无凭无据,‘自管会’凭什么收费啊!”居民刘女士道出了缘由。原来,“自管会”由居民选举产生,既不是业主委员会,又不是物业公司。没有合法身份,就开不出正规的停车发票,天生“腰杆儿”不硬。

2、出台停车管理新规

2011年,北京市政府就新的停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与之前的管理办法相比,新的停车管理办法更加明确了机动车停车场的管理范围,包括供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场所、独立建设的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内容涵盖了根据规划独立建设并向社会开放的停车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包括向社会开放的和供本单位、本居住区居民专用的停车场;依法在道路上设置并向社会开放的停放机动车的泊位。

新规定对于居民区停车场的管理更加全面和具体。其中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应当配建、增建机动车停车场,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居住区停车场不能满足业主停车需求时,居住区内部有场地条件的,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可以统筹利用业主共有道路及其他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居住区内部没有场地条件的,区县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在居住区周边道路或者胡同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3、全面调整停车费 三环内停车费最高15元/小时

2011年4月1日起,北京市非居住区停车场白天(7:00-21:00)收费标准进行调整。根据规定,北京非居住区停车场白天收费,计时单位由30分钟一个计时,调整为15分钟一个计时。停车不足15分钟的,按15分钟计算。一类地区为三环路(含)内及三环外的4个重点区域,路侧停车首小时10元,第二小时起15元;露天停车场8元每小时;地下停车场6元每小时。二类地区为五环路(含)以内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其他区域,路侧占道停车首小时6元,第二小时起9元;露天停车场5元每小时;地下停车场5元。三类地区为五环路以外区域,路侧占道停车第一小时2元,第二小时起3元;露天停车场2元每小时;地下停车场2元。

4、整治停车秩序 协管员重获违法停车贴条权

从2011年4月1日开始,交通协管员发现违法停车行为后,将在车辆上粘贴《北京市交通协管员道路停车记录告知单》,通过照相或摄像机记录停车事实,然后填写《北京市交通协管员道路停车记录报告单》和图像视频资料一起报告交管部门,由交通警察审核确认属于违法停放机动车行为的,将依法予以处理。驾驶人在被“贴条”后,可以在24小时后登录交管部门网站查询是否属于违法停放机动车行为。

5、凭停车证明购车或成未来趋势

从2010年11月起,北京实行摇号购车。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停车设施建设到位的前提下,凭停车证明购车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实际上,在1998年到2004年北京曾采取过这个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做到一车一位,凭停车证明来购车应该是最好的一个办法。

 

增加车位 补旧缺口 防欠新账

1、建设大型公共停车设施

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公共停车楼(库)建设,涉及重点区域的五大项目。其中,五棵松地下停车场项目正在办理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西城区官园批发市场、大成广场立体停车库项目拟于近期开工;石景山区八大处停车场、海特广场地下停车场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将分别增加车位151个、700个。

2、调整新增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停车位不够的原因一是现有资源没有最大化地使用;其次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偏低。因此,新增建筑物将调整停车位配建指标,使其不再形成新的欠账。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介绍,现行的标准分区域,居住区二环到三环之间平均每户0.3辆,三环外平均每户0.5辆。公共建筑最早是每万平方米45辆,现在执行的标准是每万平方米65辆,“这个标准在某一些地区就显得偏低。”

3、车位“正规军”扩容 新增23万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2013年4月10日公布今年备案停车位,共计162万余个,比去年同期多出23万多个,市民可自行查询。单位大院停车场首次纳入,并增加家门口车位。

此前,本市公布的备案停车位共5类,包括路侧占道停车场、立交桥下停车位、路外公共停车场、居住区停车位以及驻车换乘停车位。今年新公布的名单里,停车位种类明显丰富,新增了公建配建停车场和单位大院停车场两大类。今年本市居住区停车位较去年增加62278个,缓解了市民的家门口停车难题。

【他山之石:国外如何解决停车难】

巴黎:人在楼中 车停地下

巴黎西北郊有一个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的集商务、办公、会展、居住为一体的拉德芳斯新区。为了解决交通和停车问题,新区的设计规划方案将该区划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面上高楼鳞次栉比,行人穿梭往来于绿地、喷泉和雕塑之间,但绝对见不到车辆的踪影;地下部分则遍布地铁站、公共汽车站和地下多层停车场。从地下通往地上基本由电梯和自动扶梯完成运送任务。

柏林:合理规划化解难题

在德国,最主要的停车场地并非停车场或停车楼,而是马路两旁。除了一些车流很大、路面狭窄的交通要道外,绝大部分马路两边都可停车。柏林市为充分、有效利用道路现有空间,交通管理部门按交通流量的大小分时间、地段,规划了各种形式不一的停车带。不仅有限时和不限时停车带,还建有白天收费、夜晚免费和全天免费停车区。

首尔:公私并举民办共助

首尔这两年推行了两项政策:一是居民区街道停车制度,即在宽度为5.5米以上、12米以下的居民区街道的一侧全都划定停车位,宽度在7米以下的街道在划定停车位后由原来的双向通行改为单向通行。在街道停车场的使用上,对附近居民实行优惠,居民只要每月支付很少费用就能优先使用固定停车位;二是家庭停车场支援制度。对于利用自己住宅的庭院或空地建设停车场的居民,每个停车位最多给予150万韩元(约1000美元)的援助。这个制度出台,居民反响热烈,估计去年新增家庭停车位300多个。

纽约:私人车场收入颇丰

纽约更多的车停在停车场内。停车场分别由地方政府、私营停车场业主及商店等服务性企业经营管理。一般说来,地方政府经营的停车场带有福利性,收费较低。一些商店、饭店自己设立的停车场免费向本店顾客提供,是商家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一般规定顾客停车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相比之下私营停车场收费最贵,而且差异很大。据报道,纽约私营停车场生意兴隆,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

东京:有建筑就有停车场

日本的停车场数量多、规模大,已形成了一大产业。日本停车场的建设非常发达,有家庭式私家停车场,在独宅独院的门前或房侧,在地皮允许的范围内,建有2至3个或多个停车位,自用之余,向邻里出租,能增加一笔固定收入。而大型停车场一般都是由企业、团体建设的,大多在高层建筑的地下一、二、三层,由专门的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如果把东京所有的地下停车场连成一片,几乎可以说东京地下还有另一座城市。

 

【启示与思考】

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具体落实在停车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

要想方设法把既有的停车设施使用空间挖潜出来。很多停车设施,有的上班时间用,下班时间就不用,有的是居住时间用,上班时间就开走了,通过错时的方式,可以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也可以共享盘活。小区里面的一些边角地也可以改造成单个的、简易式的停车位。

要集中建设一些公共的停车设施停车楼。既可以解决周边商业、百姓的停车问题,也可以解决大型活动停车难问题。

通过管理来提高既有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比如小区周边,在不影响或者少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合理设置一些停车位,依靠社区自制的方式,来管理好区域停车问题。通过必要的执法,让整个城区、城市的停车更加有秩序。

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停车有位、停车入位、停车有序”的理念,逐步建立起来以配建为主、公建为辅的停车格局。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8/7125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