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官员迷山拜水保仕途 信仰缺失丢官位

2013年05月08日 11:03

 

【百姓心声案例】

编者按:媒体曝足协疑因风水不好欲更换办公楼;山西灵石县县委书记杨洪为了当更大的官将当地“石膏山”更名为“仕高山”。实际上,足球不是因为韦迪在夕照寺街办公才每况愈下,正如“仕高山”改变不了杨洪落马的命运。“不问苍生问鬼神”,徒留笑柄而已。欢迎关注本期案例。

【事件过程】

媒曝足协欲更换办公大楼 疑风水不好拖累中国足球

据称中国足协目前所在的东玖大厦风水不好,东玖大厦地处夕照寺街,被认为有日薄西山的意思,所以中国足球每况愈下。近日,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到亦庄看楼,买楼计划再次启动。看来,足协为了中国足球的腾飞还是费了不少脑子的……

韦迪、于洪臣们组成的中国足协新班子,据称在总结工作不利的原因时,发现目前中国足协所在的东玖大厦风水不好——东玖大厦地处夕照寺街,被认为有日薄西山的意思,所以中国足球每况愈下。扫赌打黑风暴中,不少人还是从这里被带走。于是,新班子希望搬离这个晦气的地方。

近期中国足协副主席于洪臣和综合部负责人董华一起前往亦庄观看考察一处楼盘,看来中国足协买楼搬家的计划再次启动。据悉,中国足协领导班子看中的是李宁公司在亦庄的一处大楼。

山西灵石县委书记改山名“仕高山”月余后落马

将石膏山改名为“仕高山”,寓意“凡到仕高山者,无官者可以入仕,居位者可以升迁”。然而,改名后的“仕高山”并没有保佑给其改名的始作俑者——山西省灵石县县委书记杨洪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相反,在改名后的一个来月,这位县委书记的仕途戛然而止,他因为腐败被检察机关查办了。

在杨洪落马后不久,石膏山景区的开发商很快又将名字从“仕高山”改回了石膏山。

局长30万造假树缘于官场“拜物”迷恋

一次偶然机会,淅川县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看到了黄山迎客松,他立即被迎客松高大挺拔的姿态所吸引。回到单位后,他立即动用数十万元公款,找了十几个工人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植”在林业局大门口。而此时,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负债已经近600万元。

网友曝河南贫困县豪华风水办公楼

继长春一法院的“辟邪宝剑”,河南宜阳国土局的“八卦图”后,河南桐柏县的“豪华风水皇宫”也被网友曝光在网络上。近日,这组《国家级贫困县河南桐柏的豪华风水皇宫》的照片在天涯社区、红网论坛等知名论坛流传,照片内容展现的是桐柏县委办公场所“聚宝盆”、“牌坊”、“龙眼”、“怪兽”等风水建筑,帖子还透露当地领导一个亿建设了5万平米办公楼,并且弄个“豪华风水楼”。

频官场的“拜物”迷恋,已成为官场的“团队表征”

频发的荒唐,一再麻木公众的神经,吸引眼球的难度大增。人造假树与人造其他景观实质并无二致。对植树本该上心的林业局,如非种植假树而造了别的景观,或许会被认为正常,贫困县浪费白花花的银子也是常有的事。此举只不过更吊诡、更具闹剧色彩罢了。

造假的冲动有二:一是可以带来好风水、好运气,仕途能像松树一样四季长青;二为热情好客。两方面的考量均与工作无关。

假树的倒下,与李三成落马并不构成前因与后果——李三成是被一起高官腐败案牵扯出来的,任县林业局局长期间,非法收受李某等人现金15万,并涉嫌贪污。解剖这一“标本”,将其划归“面子工程”可也,对其进行奢华糜费的责斥可也。但更应当关注的,还是缘于庄严、威仪的“拜物”迷恋。而“拜物”迷恋已成官场常态,绝非“个性”冲动的一时失控和审美趣味的简单异化。

两棵假树高大挺拔,比林业局院内国旗旗杆还高,成了“标志建筑”。如此“造假”,为的是换取所期望的愿景,将其视之为形象“代言树”,相信仕途和风水就是大树看上去的模样。而在官场,为了换取好运,与运气密不可分的风物,均得到了普遍相信,极少遭疑和遇阻。事实上,县委、县政府也并未出面阻止。种植假树过程长达数月,堪称大兴土木,经费靠自收自支的林业局本已严重负债,工资足额发放都难,县委、县政府难道没有亲见或耳闻?或见或闻却听之任之,耐人寻味。

在当代中国,官场的“拜物”迷恋,已成为官场的“团队表征”,坠入集体下意识的渊薮。在这一情形下,一物价值的增贬,不可避免地错位、异化;官场本身就是物化了的“个人舞台”,一律为官阶和地位的鬼魂附体,与地位、官阶相连的,才会成为日常关注的重心;按照官场系统的需要对一切进行功用区分;最终超越实物的符号信息,指向的吸纳与排除,以固化的方式进入大脑决策流水线,任一细微的差异都被高度关注,言谈举止的自由和设限宽严相济;其落脚点,无不与对自己的正影响相关,或促进或辅助,所有的虔诚都与目标一致,一律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靠拢。

官场之所以产生“拜物”迷恋,缘于目标体现的是芸芸众生之上的高贵,制造的是强大的层级区别,炫耀的是能力和身份,附着及派生的,是即刻的心理上位,是令人畏惧、艳羡和顶礼膜拜的庄严与威仪。正因为如此,作为官场消费密码的构成,官场“拜物”已染上妖魔化、神秘化的浓重色彩。作为官场的的忠实信徒,早已将其纳入人生框构,心甘情愿地听凭“摆布”和“奴役”,品牌崇拜一样的内力持续产生,所有的激情和欲望,已有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路径的归类、编码及排序得到顽强支撑。

 

官员求神问鬼或致权力变异滋生腐败

近段时间,此类官员迷信事件频出,而官员迷信比较共性的目的就是为了预测职位晋升的前程如何。

据《法制日报》报道,有反腐人士认为,官员迷信,看似属于个人信仰问题,实则暗藏腐败的因素。

据了解,聘请一名专职风水师的价格,保守估算也得每年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而每一次看风水以及算命运的价钱则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对于吃财政饭的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这样的费用无疑是天价。知情人士透露,“相关的酬劳,往往是与官员有往来的商人们支付的”

讲风水、搞迷信,本属个人素质修养问题,但手握公权力本当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大搞风水迷信,所造成的影响就非常恶劣了。近期,一系列曝光官员迷信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其中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亟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官员迷信“蔚然成风”

记者在湖南省采访时,在当地公共墓地看到了一片占据整个山顶的豪华墓地,除了巨大的坟头墓碑外,还有假山亭阁,在山之巅坐北朝南极占形胜。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这是当地某副处级官员为自己修筑的墓地,“请过风水师花了大价钱”。

据了解,当地公墓的价格为,二等墓2万元至3万元,一等墓在5万元左右,类似于土葬的棺材大小的墓地则在10万元以下。这片占据山顶的豪华墓地价格据估算在百万元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政府官员包括一些高级官员,已经被这种“玄学”俘虏,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例子是:贪腐官员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因为某大师说他“有副总理的命,只缺一座桥”,他便不惜将建设中的国道改线横穿水库,修上一座桥。

官场浮沉诱发风水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种种官员讲风水的作法一直备受诟病,但是仍有不少官员乐此不疲。

据了解,风水曾经是科学不发达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朴素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风水不是科学,说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这是吹牛。”一名资深风水师向记者坦言。

既然如此,为什么官员的迷信程度会如此之高?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院程萍曾对干部科学信仰问题做过调查,她认为,官员迷信的原因包括:

“官场潜规则”和高心理压力带来的理性缺失。在有些地方和部门,权钱交易使得正气反而受到压抑,在一些所谓“官场潜规则”的暗示下,多数官员必然会产生沉重的焦灼感、迷茫感和无力感,觉得自己实在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便把升迁的希望寄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鬼神身上。一些有能力、有追求的官员,原本通过正当的努力就能够获得升迁,但为了“增加保险系数”,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不正当的“投资”或者祈求神鬼保佑。

官员问鬼神暗藏腐败

有反腐人士认为,官员迷信,看似属于个人信仰问题,实则暗藏腐败的因素。

“地方许多处级以上干部中,相当一部分有风水方面的顾问,有不少人还聘请专职的风水师为他规划。”一名风水界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聘请一名专职风水师的价格,保守估算每年也得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有些风水师的身价甚至超过100万元,而每一次看风水以及算命运的价钱则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

对于吃财政饭的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这样的费用无疑是天价。一名风水师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玄机,“相关的酬劳,往往是与官员有往来的商人们支付的”。

“如果官员拿着来路不明的钱去搞风水迷信,那么手中的权力就有可能出现变异,这就属于腐败了。因为腐败的定义主要就是指权力行为的离轨,权力没有在正常应该行使的轨道运行,权力变异的一大现象,就是具有为己牟利、滥用公权力等特征。”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说。

 

官员应该敬畏制度而不是鬼神

官员该不该有所敬畏,似乎已有了共识,至于该敬畏什么,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述。韩正市长表达了对“法律、组织、人民、舆论”的四种敬畏;2010年2月10日的《大公报》说官员应敬畏“法律、民意、责任”;2010年5月6日人民网的文章说官员应对“人民群众、手中权力、规章制度、个人良知”充满敬畏;2011年11月3日《广西日报》的文章说,应“敬畏法纪,做到令行禁止;敬畏群众,增强公仆意识;敬畏制度,自觉循规蹈矩;敬畏责任,坚持执政为民;敬畏良知,防止逆情悖理”……无论如何,不是敬畏什么鬼神和“风水”,更不能无所敬畏。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在社会主义中国,无论畏惧的内容具体怎么表述,目的都只有一个,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让官员真正充满敬畏,而不至于落入“出口好表态、大话好救急”的尴尬。孔子在解读《易经》“震”卦时说:“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古今中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制度才是最根本的东西,违规成本是“恐惧”的直接来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维护制度权威性和维持官员“恐惧”感的最好措施。让我国官员充满敬畏,戒慎惊惧之心,修身立德,严以律己,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也必须依靠制度。

具体来说,需要规范行为方面的制度,如《公务员行为准则》、《道德准则》等;需要官员教育学习方面的制度,既要有外在的硬性学习和考试,也要有出于自觉的自学,避免“无知者无畏”;需要明确的责任制度和严厉的处罚制度,让官员对行为后果有明确的预期;需要有严格的执行制度,发生一起处罚一起,让官员“望而生畏”;需要有立体的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同级相互监督、下级监督、上级监督,同行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让监督无处不在,从而使得官员不敢违规,违规之后不敢不严肃处理。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中国的少数官员之所以没有敬畏,或者敬畏错误,问题就出在制度方面。一方面,制度缺失,“无法可依”、“无据可罚”常常被作为借口;后台牢靠,官官相卫,信奉“灵活变通,有问题能摆平”,以拖、遮来规避处罚或减轻处罚;缺乏鲜活的教育案例,畏惧的整体文化氛围没有形成,使得官员抱有侥幸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诸多本该透明的官员信息不透明,信息的不对等让人民群众和大众传媒无从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使得官员缺少畏惧。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社会行为方面,政府扮演着相关制度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官员则具体承载了这种要求。官员的一言一行,具有社会示范作用。要将官员的畏惧落到实处,非制度不可,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官员将畏惧落到实处,是一个基础性要求。

【启示与思考】

官员迷山拜水不仅映射的是权力的虚荣、豪奢,还有无知和迷信。这些恶质的权力基因凝结汇聚,风水楼里游荡着的是无节制的滥权幽灵。

节制是一种美德。权力的节制,体现在法治建设上,是敬畏地依法行政;体现在民生关怀上,是体察民生多艰;体现在公共财政上,是善用每一厘公帑;体现在办公环境上,是尽量地节约俭朴;体现在决策执行上,是高效科学实事求是……再看热衷于迷山拜水的官员们,他们对公权不仅没有一丝节制之意,而且将之当作显摆虚荣的工具。

权力的无节制,必然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本来捉襟见肘,有限的资源连抚慰基础的民生和保证行政系统的有效运行都不够,还面临着工农业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当地经济的永续发展的难题。可是,权力一声令下,有限的资源却固化为不能生财反而生怨的建筑标本上。

无节制的权大气粗是根本原因,而导致权大气粗的主因,则是外部缺乏监督和内部缺乏自律的结果。这与上级权力对下级权力的监管力度疲软,对违建者缺乏有效的法治惩戒不无关系。在对上级而非对公众负责的权力运行机制下,上级权力监管不力,下边的权力自然阳奉阴违。他律不严,权力自律难免沦为一句空话。没有了监督和自省的权力是个什么模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8/7125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