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光盘行动“是民族精神的绽放
2013年05月09日 22:40
【百姓心声案例】
编者按: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截至2013年5月7日15时,新浪微博关于“剩宴”的搜索超过28万条之多。为了更为有效地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以吃光盘子里的东西为主题的“光盘行动”,“光盘行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表现,是民族精神的绽放,是全社会节约意识的提倡。
【事件发展】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认可,许多演艺界的知名人士、官方认证的餐饮行业也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来。一时间,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吃干净的餐具和打包带走的剩菜剩饭成为风尚。网友“快乐的神奇豆豆”发布了自己在餐馆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我要做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光盘族’,大家看看我吃得干净吗?”
同时,也有较为知名的连锁餐饮行业在微博上建议:“餐厅应建议大家适量点菜,如果吃不完最好打包,希望所有的餐饮业同业都能行动起来,尽一分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长江认为,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大吃大喝导致“剩宴”的问题还在于公款吃喝风行。
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陈代富曾说过,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国人应该要有危机感。各类宴席上,无论是公务接待还是私家宴请,宴席散时总是吃得少,剩得多,公务接待剩得尤其多。为此,他和一些代表建议国家制定《反浪费法》,制止、防范和惩处浪费行为。
“理性吃饭并不等于吃不饱吃不好,酒店厨师也并不希望看到餐桌上剩下一动未动的菜。”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经理周杰说。
“中国已经过了劝人吃饭的年代,健康的吃饭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会慢慢成为主流,而杜绝中国式‘剩宴’仍需每个人的反思和努力。”于长江说。
西安餐桌浪费现象调查:市民认为公款吃喝是根源
每到年底,许多单位开始单位宴请,公款吃喝进入高发时段,亲朋好友之间的宴请也多了起来,随着餐馆生意的红火,浪费也随之出现。最近,餐桌上的浪费已行为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那么,西安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情况如何?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记者兵分几路进行了调查采访。
如此浪费 真让人心疼
2013年1月25日中午两点左右,记者来到西安市青龙寺旁的一家酒店,随着客人们离去,服务员们开始收拾餐桌。记者发现,一些散客吃剩下的饭菜还比较少,但是在一些包间里,尤其是一些商务宴请,吃剩下的饭菜就比较多了。
记者:“像这种浪费多不多?”
服务员:“挺多的。”
服务员小徐告诉记者,这种程度还是比较好的,有些大的包席浪费更严重。
记者:“哪种情况下浪费就比较多呢?”
服务员小徐:“一般包席的话菜品比较多的话,凉菜吃的比较多,到后面菜就吃不完了嘛。”
小徐是一位农村姑娘,看到城里人吃饭如此浪费,她心里很不舒服。
记者:“像这个菜就没动是吧?”
小徐:“动了。”
记者:“没吃完?”
小徐:“没吃完。”
记者:“你在这里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小徐:“我是临时工,一千多吧。”
记者:“你看着这样的浪费你觉得心疼不心疼?”
小徐:“当然心疼呀!”
宁可多点菜 不然没面子
在西安南郊一家酒店里记者看到,许多客人在用餐后直接走人,很少有人打包,而在包间里,这种浪费的现象尤为严重。
记者:“这个也没有打包?”
服务员小王:“没有嘛、”
小王说,一般在包间就餐的以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居多,客人在点菜时,往往都点得比较多。
服务员小王:“他宁可点多,不然就没面子。”
位于西安科技路的一家酒店,这里的大厅和包间几乎每天都是满座。在大宴会厅,一桌客人刚刚离开,留下来的饭菜非常丰盛。桌子中间,一份莲藕炖排骨几乎都没有动过。酒店店长说,点菜时,服务生会给客人提建议,让客人不要点得太多,店里还提供食品袋和环保食品盒,供客人打包使用。尽管这样,每天依然浪费严重。
艳阳天酒家区域店长何小梅:“剩下的菜我们会进行专门的统一回收,回收的话,晚上会有人专门来进行清除。”
记者:“一天按正常的营业量会有多少泔水呀?”
何小梅:“泔水的话,有四百斤左右,就是有两百公斤。”
在这家酒店的一个包间,市民吴先生一家人也是刚刚进行完一次家庭聚会。我们看到,餐桌上还有大量的鱼、虾等荤菜,还有韭菜炒鸡蛋、麻婆豆腐等一些素菜。尽管服务员热情帮忙打包,但记者发现,客人还是只选择了少量菜品打包。
服务员:“这个菜还好好的,一下都没有动。”
服务员:“有时候那一大桌子一口都没动,就走了。有人来就是来说话的,菜一点,事说完就走了。”
服务员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遇到一大桌子剩菜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公款消费、商务宴请等情况下更是司空见惯。看着剩下的满桌鱼虾,服务员们感到很是心疼。
记者:“那他们剩的菜咱一般都怎么处理呢?”
服务员:“都倒垃圾筐里了。”
记者:“那心疼不?”
服务员:“心疼嘛!”
市民认为应严厉打击公款吃喝行为
铺张浪费,不仅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不符合当下节约勤俭的要求,采访中,一些市民认为,公款吃喝是浪费的主要根源,应该严厉打击公款吃喝的行为。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情况浪费最严重呢?”
食客:“公款消费。”
记者:“为什么我们今天浪费比较少?”
食客:“我们今天不是公款消费。”
食客:“尤其是在公款消费的时候有时吃不到三分之一全都倒掉了。”
市民:“我觉得他们花纳税人的钱,然后这么铺张浪费,是让人深恶痛绝的。”
市民:“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杜绝这种风气再发生。”
采访中,一些年轻人坦诚,自己在外就餐时有过浪费粮食的行为。
大学生:“其实有时候我也会出现这种点好多没吃完。”
大学生:“有时候就是想多吃点。”
大学生:“其实像一下这样也不太好。”
大学生:“毕竟浪费好多粮食。”
除了一些公款消费、商务宴请浪费严重外,现如今,一些喜事宴请也是浪费的重要推手。记者了解到,一般的酒店都会提供免费的打包服务,然而,现实中,除了家庭聚餐打包较多外,其它情况下很少打包。
陕西百香合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雷彩云:“一些人觉得别人吃剩下的不好,还有就是感觉请朋友吃饭打包没面子。”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一方面有我们传统习俗礼仪这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婚宴寿宴、生日宴这样一些宴请。它的菜式有很多比较传统的寓意在里边,所以一般要上够那些菜品,所以可能造成浪费。另外一些浪费可能就是由于面子,攀比,还有一些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的收费,比如说自己不用考虑成本,也不用自己去出钱,就是这种造成的浪费可能是更大的浪费比如说公款吃喝。这种可能浪费就要更大。”
专家指出,近年来,尽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决不能容忍这样的奢侈浪费。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到800万吨和300万吨,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要杜绝餐桌上的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和风尚,不仅要从每个人的点滴习惯做起,更要从治理公款浪费做起。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如何提高全社会文明素养,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让勤俭节约成为人人推崇的社会风尚,是彻底堵上舌尖上浪费的关键。
餐饮业发倡议 “半份菜”难推行
1月23日,北京市商务委、市餐饮行业协会、北京烹饪协会、北京西餐协会对外发布《餐饮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推出多项反浪费措施,逐步向消费者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
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眉州东坡、湘鄂情、旺顺阁和汉拿山等,首批响应《倡议书》的餐饮企业,涉及749家门店。
记者探访,魏公村路的汉拿山门店,询问可否点半份菜或拼盘,服务人员称“并没有这项活动”,针对记者提出的《倡议书》,服务员解释这家餐厅是Mini店,和正常的大店不同,大店所有的活动他们都不参与;而附近的眉州东坡酒楼同样也称对此不知情,“没有开始这样的活动,总部还没有给通知。”
【讲述】
聚餐变成自助 喝酒改为喝茶
2013年的1月,是魏丽近五六年中最为轻松的一次。
这位北京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往年的这段时间因为承接了很多国企、政府机关单位的年会筹备工作,忙得“连睡觉时间都不够。”
她说,今年一个年会活动的项目都没接到,自己服务多年的老客户——国家电力企业的两家下属公司均提前告知取消了年会庆祝活动。
“人家说有文件传达下来,都不让办了。”魏丽说,以往这两家公司的年会花费均在十多万元。
接通知后宴请取消
“现在吃饭少了,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在政府部门供职的黄先生说。近期,各部门纷纷下达关于“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的内部通知。许多单位都减少了吃饭应酬的开销。
黄先生所供职的单位本应在1月底宴请来京挂职的干部,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下发了“厉行节约”的通知,宴请活动被迫取消。黄先生透露,由于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上面”又狠治奢侈浪费现象,年底的大型聚餐也都取消了,就连上级来检查,招待的场所也由星级酒店转到了“自家食堂”。
今年出差住快捷酒店
在某部委供职的董先生,以前出差“吃住都在星级酒店”,自从下发了厉行节约的通知后,他出差只能住快捷酒店,“星级酒店的花销也不再给予报销”。
不仅如此,董先生所在的单位还规定年底聚会改为吃自助餐,喝酒全部改为喝茶。
但是,一些公务人员对新措施感到不适应。黄先生的同事就表示,“厉行节约”的通知下发以后,单位发的东西就少了。去年春节前半个月,他所在的单位就开始给员工发放春节福利,除米面油外,还包括一些海鲜和水果,“但今年一无所有”。
国企年会取消聚餐
“我们单位变‘抠门’了。”1月23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海油公司人员说,中海油公司近日虽然举办企业年会,让人意外的是,公司没有集体聚餐。
北京学院路街道人员王兴辉称,今年的“年会”在街道食堂举办,决定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聚在一起相互庆祝,鼓鼓来年干劲儿。今年年会还取消公务人员表演节目环节,“表演节目需要排练,耗时耗力,还占用对社区居民等服务的时间,街道干脆取消。”
虽然生意少,但魏丽并不担心,她说有的客户表示,考虑春节后再举行年会等活动,“如果那时的风头不再这么紧张的话。”
哪些中国人一年倒掉两亿人口粮
最近,“舌尖上的浪费”成为公众聚焦话题。据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又据国务院扶贫办网站显示,中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这组数据正如央视新闻联播所评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美好,但“舌尖上的浪费”很可耻。
谁是一年倒掉两亿人口粮的主体?媒体报道模糊不清,语焉不详,并不负责地冠以“中国人”这个大称谓,似乎,中国人都实现了温饱,进入挥霍浪费的时代。但这个“脏帽”,中国人可担当不起,并且也名不副实。
中国有奢侈浪费、挥霍粮食不眨眼皮的人,不应止于“泛指”,而应该有清晰指向。在当今中国,1.28亿贫困人口视粮食为生命,哪来资本和心情浪费食物?全国数亿农民和农民工,也仅仅解决个温饱问题,更遑论什么奢靡;至于城镇里中低收入者,包括众多的普通工薪族,也没有多少人不珍惜手中那点起早摸黑挣来的辛苦钱。
到底是哪些人呢?去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列举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元。还有一些过着纸迷金醉、挥金如土的国企和富贵者们。他们浪费粮食到了何种境地,看看酒店泔水桶里的“丰盛”菜肴,再看看某省高档酒店公款消费占营业额九成的调查数据,我们便可知道。泛泛给每个中国人强扣一顶浪费粮食的“脏帽”,不仅不公平,而且也是对诸多国人的侮辱,也不利于让那些浪费粮食的特定对象产生羞耻感。
有一篇报道称,一位美国老太太目睹了一些中国人在酒店的胡吃乱喝后,评价说:中国人吃饭令人恐怖!意指国人吃饭奢侈浪费,作践粮食。这话听起来,有些国人岂不脸红害臊?!仅仅满足和追求口腹之欲而忘却社会担当,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不仅“恐怖”,而且还是一种赤裸裸的“犯罪”。
一年倒掉两亿人的口粮,这个问题不能止于“学术研究”,而应该成为相关部门制度设计、决策参考的依据,在道德舆论、法规建设上规范吃喝行为,防止粮食浪费。不否认,中国式“餐桌浪费”源于中国式的好“面子”,所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固然人人有责,但是,也要廓清谁是一年倒掉两亿人口粮的“败家子”,否则,舆论谴责和制度设计的建立就会无的放矢。
【启示与思考】
三位中国人在英国一家餐厅用餐,结完账,桌上杯盘狼藉,剩了许多菜饭,当他们离开餐桌时,被临桌一位老太太发现,报了警,三位还没走出门,两个警察拦住了他们,指着桌上剩菜剩饭说,你们浪费,罚款100欧元。三位想不通,饭菜钱我们已付,这是我们的私事。警察说,饭菜是社会财富,大家都应爱惜,谁也没权利浪费。
这则小故事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可如今我们丢失了,这种缺失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表现,更是我们对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种改变,我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有限的资源,经不起浪费和透支,需要每个人珍惜和爱护。对于政府而言,尤其如是。公共资源的一点一滴都承载着国计民生。公务“剩”宴满神州,是对资源的暴殄天物;舌尖上的浪费,是对资源的透支,铺张浪费也是一种腐败行为。虽然厉行节约人人有责,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狠刹官场腐败奢靡之风。因为与普通民众相比,权力阶层的舌头更刁、胃口更大、掌握和支配的资源也更多。若说个体浪费会将家庭和生活陷入窘境,那政府不断腐败浪费则很可能将国家和社会陷入困境。这绝非危言耸听,公务消费甚至浪费造成的行政成本高企,势必压缩公共财政对民生投入的比重,势必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不少时候,公众都发出这种无奈的感叹:如果政府能够不修豪华办公楼,那是不是孩子们的校舍就会更结实安全些,城市的街道也会更宽敞通畅些;如果 政府少些餐桌上的腐败,学生们的午餐营养是否会更加丰富,流浪者们的衣物是否会更厚实些;如果政府少购置些公车,空气质量会好些,校车里的悲剧也会少些发生……民众朴素的愿望,实际上是起码的权力伦理和公共逻辑。
希望我们的政府真正能通过对餐桌上的改变,实现公民朴素的愿望,让老百姓对公权力有更多的信任与期待。
欢迎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9/7128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