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学位“特供”践踏了教育公平

2013年05月10日 10:26

4月初,东莞市公布了《东莞市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4月26日,东莞市教育局公布了今年新莞人子女积分入学学位:今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将为新莞人子女提供22497个学位,相比去年增加2276个。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新莞人子女公办学校入学学位中包括了供给优惠政策人才和企业人才子女的学位,这部分数量达到近8000个,占提供给新莞人子女公办学位总数的三成半。(5月8日《羊城晚报》)

本来,增设学位数可以纾解新莞人子女上学的燃眉之急。可是,本就供不应求的公立学位,又被“特供”政策横刀夺“位”,稀缺的公立教育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匪夷所思的是,教育资源怎可用以特供?公立学位怎能拿来谄媚?这如果不是特权思想在作祟,就是对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罔顾坐视与公然践踏。

尽管,当地教育局声称特供政策是出于吸引人才的考量。但让人不解的是,招徕人才就必须付出公平失守的代价吗?疑惑的是,既为吸引人才,可为何对“人才”设置的门槛高不可攀?难道只有高富帅才是人才?这让也做出贡献的普通新东莞人情何以堪?抑或是,打着吸引人才的幌子,却鸩占鹊巢,为“学位经济”暗渡陈仓?而听任教育腐败“名正言顺”?

自然,在学位经济的巨大诱惑前,那些蠢蠢欲动对学位经济觊觎已久者,就可假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对学位资源强取豪夺,却完全无视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虽然,国家对学位经济三令五申严令禁止,但是现实中,学位经济并未彻底销声匿迹。或者,以师出有名的方式合理合法化,诸如为了吸引人才说;或者,在潜规则下,以更隐蔽的形式潜滋暗长,比如择校热的持续发酵。

而建立在伤害基础上的利益博弈,不是决策的失误,就是决策的饮鸩止渴,更是对教育公平与正义的戳害。学位特供政策,既缺失了对实际需求的科学调研,也难以遏制暗箱操作等教育腐败,8000的学位数是如何出炉的,很有必要顺藤摸瓜彻查背后的猫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东莞出台的特供政策,是在拿公共财政供养的教育资源当做利益交换的筹码,显然有失公平公正。东莞要吸引住人才,理应在城市的软、硬件建设上做好文章,让每一个新东莞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不是以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去满足少数人的吁求。

从特供烟、特供酒,再到特供的私密会所,特供往往包藏着龌龊肮脏。所以当十面霾伏来袭时,马云曾说:我很高兴,特权阶层没有特权空气了。马云一语中的切中公众对公平正义的焦虑与吁求。东莞,取缔教育特供已刻不容缓。莫让公众在等待中失望,在期盼中绝望,公众的失望或绝望都是在用脚投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0/7128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