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让雷锋精神在青年中传承

2013年05月10日 07:49

 

成就是谦虚者进步的阶梯,骄傲者退步的滑梯。作者/薛飞

雷锋以他短暂的青春,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个光辉的精神典范。他的爱国精神、助人为乐精神、钉子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等,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雷锋精神。这是伟大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应有的精神品格。

让雷锋精神在青年中传承,在于雷锋精神不是一种狭隘的精神境界,而是一种普遍的纯粹的人类精神的具体表现

青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民族强弱盛衰的关键。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期望的就是青年人能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以良好的精神品格塑造自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要有为,就不能囿于狭隘的精神境界,而应该以一种纯粹的人类精神为进取的不竭动力。雷锋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纯粹的人生理想和态度,因而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性。这种思想倾向希望人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通过艰苦的劳作和历练而实现自我修养、自我塑造,以达到自我精神境界的升华,从小我而升华为大我,从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我而升华为有理想、有信念、勇于奉献的大我。

 

哲人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无意义的生活。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反思来认识自己的灵魂,体会善的美德。他把智慧、勇敢、节制看成是灵魂中善的美德,希望人们在这种善的美德指引下,以克服利己主义之恶,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受自己私欲的蒙蔽,是因为对善的无知,所以如何避免无知则成为人的最高理想。

作为普遍的纯粹的人类精神,必然是对狭隘的利己主义的超越。因此,即使西方思想家中的开明者,也对利己主义持有反思和批评态度。他们在深刻的反思中,认识到了人性中的固有矛盾。黑格尔认为灵魂与肉体之间的战争是自己的主观意志与自然意志之间的搏斗,人应该在这场自身搏斗中以普遍的理性精神来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塑造,努力培养自己的第二天性,从而战胜自己的自然意志。恩格斯在总结德国古典哲学时说,这是一种伟大的理论兴趣,这种理论兴趣作为一种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的科学精神,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相一致,是德国工人运动的精神遗产。

让雷锋精神在青年中传承,在于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精神遗产所结出的果实,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雷锋精神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体现民族性。应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直接孕育了雷锋精神的产生。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与人为善的观念,奋发图强、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励志观念,还有孝悌观念、忠恕之道和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等观念。这些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这是雷锋后来能够升华为伟大精神光辉的观念基础。

古人首先从人性本身来解释各种美德的形成,孔子和孟子关于人的五常与四端学说即是各种美德形成的人性基础,各种美德都是基于人的这些自然天性而形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意识地去培育自己的自然天性,挖掘自己的良知良能,就自然会形成各种美德,并自觉地把各种美德化为生活习惯,由此才能产生像助人为乐这样的苦乐观和以爱国主义为荣这样的荣辱观。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显然古人是把“闻道”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理想。而“闻道”只能基于“率性”,所以每个人把自己的自然天性或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或充分实现出来,才可能对自然天道、自然规律、人生规律有所体察、有所领会。如果完成了这一点,就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理想。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每个人最高的人生目的和理想。这种人生理想是要求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不要辜负或浪费自己的才能,浪费自己的才能如同浪费粮食和财物一样,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都属于暴殄天物。所以怎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是每个人最重要的责任和理想。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努力挖掘潜能,不断塑造自我,使自己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才能俯仰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让雷锋精神在青年中传承,在于雷锋精神产生于马克思主义阳光普照的国度,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一种纯粹而崇高的人生理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前提基础,指出要通过发展生产力,逐渐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推断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社会只能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每个人都应努力塑造自我,增长才干,为推动社会发展,争取人类解放,作出应有贡献。而个人价值也恰恰是在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事业中得到确认和升华。

树立纯粹而崇高的人生理想,同时需要有一种纯粹的人生态度去践行,没有纯粹的人生态度作为践行基础,人生理想就会变成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空想。对于青年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问题。只有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才是一种真正可取的人生态度,因为你会因此而赢得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你的才能方能得到充分发挥,你的精神气魄方能在无私奉献中得到舒展而变得纯正浩大。雷锋精神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表现。

 

确立一种纯粹的人生态度似乎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宜,因为市场经济带有天然的功利性与个人主义的底色。比如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方面给利己主义留下很大空间,另一方面在精神生活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孤立状态或隔阂状态。所以自马克思以来的现代哲学家们,其深层理论指向就是要扬弃这种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以寻找更符合人类本性和自然本性的生活方式。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正是要克服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在追求利益与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从而为一种纯粹的人生态度奠定现实的物质及制度基础。由于马克思在理论上深刻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本人也以一种纯粹的人生态度践行了这种共产主义理想。为了追求完美,他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整个人类去发现新世界,确立伟大的理想。马克思的人生态度不是个别现象,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许多先烈不顾个人安危,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把有限的个人生命贡献于整个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我们先行演绎了共产主义的人生态度。

让雷锋精神在青年中传承,在于雷锋精神产生于和平发展时期,雷锋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为我们展示了共产主义的人生态度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似乎都是伟大的革命时代的产物。然而和平发展时期就没有英雄了吗?事实上,雷锋出身贫苦,工作岗位平凡,受教育程度也不高,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把有限的力量和有限的生命全部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雷锋精神的伟大是平凡中的伟大,平凡的伟大是我们时代的渴望和呼唤。人民把希望寄托于青年人,希望青年人像雷锋那样,努力塑造自己,树立坚定信念,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前,要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关键是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青年人要想在时代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就应深入思考雷锋精神,把握时代的精神精华,改变我们的精神状态,确立一种纯粹的人生理想和态度。这种人生理想和态度必将帮助我们打开另一种思想视野来理解和接受雷锋精神。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雷锋精神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0/7128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