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国际
林跃勤:金砖国家的转型与崛起
2013年05月09日 16:36
林跃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点击查看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最近几年,我们持续的关注新兴大国的发展的转型的崛起,其中大家知道金砖国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赶超发展中的皎皎者、代表者,所以我们就有一个课题专门跟踪研究金砖国家的发展、转型、合作、崛起等等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出版过一本《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介绍金砖国家发展、转型、崛起、合作这方面的一本书,我们是一个国际团队,有美国的作者,有驻华的俄罗斯大使、巴西大使、南非大使、印度大使给我们这本书写序言。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出版了200多种皮书里面,我们这本书媒体的反映度以及我们国际化程度都是最高的。
我们今天想利用这简短的机会,以金砖国家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新兴经济体它的基本概念,何为大国崛起,崛起的态势怎么样,崛起中面临什么难题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崛起等等。
大家知道,自从有国家以来,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竞争,发展、崛起、衰落、停滞,或者说有时候快速的发展、有时候又停下来、有时候被人超越、有时候超越别人。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其中在这个众多的国家中间,一些较大的经济体,比较有影响的,它们的赶超、崛起应该说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
一、大国崛起的概念
(一)崛起:改变了原来的状态
首先,我们就讲一下怎么来理解大国的崛起。为什么要研究、关注这些大国的崛起?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运动的状态,就像赛跑场上一样,大家都在不断的运动,突然中间有一个或者若干个人跑的最快,超出了原来的状态这样的一种,使得这种位置、相对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从一个国家来说,它通过加速的发展、势力的壮大,鹤立鸡群,这样的运动状态可以叫做崛起。作为经济体或者国家的所谓的崛起,就指国家表现出的一种发力,或者说以较快的发展速度改变了与其他国家规模、实力对比的一种状态,可以说缩小了以前走在它前头的国家,这样也可以说是赶超或者崛起。
崛起和衰落、停滞是一个人类发展过程中自古就有,而且永远不会停滞的现象或者过程。大部分崛起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较大型的经济体,已超过可以作为赶超目标的其他经济体多为先发经济体的速度增长或者壮大,进而使得规模扩张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力量的格局,而使自身的地位得到了超长的增长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个后发国家加速增长与实力扩张的现象。
(二)先后崛起过的国家
几百年来,大家知道中国、印度、古罗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依次崛起过。上个世纪60、70年代之后,像韩国、新加坡所谓的四小龙也实现了这种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实现了崛起,但是这些因为它的经济体量比较小,而没有认为是大国崛起。但是,说它是崛起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像韩国,二战之后甚至比中国的当时的状况还要糟糕,崛起到80、90年代经过20年的赶超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到今天为止它已经超过了人均2万美元的GDP进入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但是也有评价认为韩国也还是新兴经济体,它还是处在新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状况,它是属于赶超和崛起发展成功的经济体之一,只是限于它的规模、体量不像今天的金砖国家那样,所以它可能不能严格上说是大国崛起。由于大国是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主引擎,所以它在地区的地位和影响超过一般的中小国家,所以大国的发展尤其是大国的赶超更对地区或者说整个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或者影响。
二、大国崛起的态势
(一)大国崛起:既是历史现象也是重大话题
所以,大国的崛起这样的状况是对我们研究地区或者全球经济发展变化,像一个牛鼻子一样,这几个大国的发展状况,通过这个解剖他们可以看出全球或者区域发展的趋势,大国的崛起既是一个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当今及未来重大话题;它既是现实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大国的崛起不仅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改写全球治理的格局。
这种大国的崛起和新兴经济体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的大型经济体的转型成为20世纪末以来出现一波新的崛起的潮流。大国崛起,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也处在大国崛起这一波之中,中国与其他的新兴经济体崛起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我想在座的都知道,咱们在1820年之前,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如果从经济总量来衡量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国,那个时候最高的占全球经济比例的三分之一,三分天下有其一。
所以说两百年之后我们中国重新加速发展,重新要实现大国的崛起,实际上跟其他的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国家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是一种复兴,所以我们中国的大部分崛起也可以理解为大国复兴的过程,要恢复清朝以前我们国家所占据过的地位。关注研究大国崛起的规律,其内在的原理有助于我们创新发展,指导中国的大部分崛起或者复兴的道路,同时还可以为其他的后发赶超的国家提供一种标杆,如果中国这个大国崛起做成功了,13亿多的人口在这个全球化、区域化这种和平发展和竞争的情况下实现所谓的和平崛起的话,这应该说是人类历史上在这个大国崛起案例中所没有过的。
(二)从武力崛起到经济崛起
大家知道,20世纪以前的这个大国崛起,基本上都是通过武力、战争、掠夺、占领来迅速的使国土面积、使人口急剧的增长,使财富急剧的集中。大家知道,大英帝国从工业革命之后,通过海外贸易、殖民订立了一个日部落帝国,五大洲都有它的殖民地,一个小小的海岛国对比它大几倍、几十倍这样的面积都被归集到它的殖民体系中间,所以说那个时候崛起的话可以超乎正常的速度。
美国也是通过北美13洲的地区,通过跟墨西哥还有通过收购、武力等等这种方式一下扩张了版图。在9世纪的时候莫斯科只是个大公国,后来通过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向北、向南、向东大量的扩张完成了几百倍、上千倍的民族的扩张,仅仅是从中国的西北、东北,通过不平等的条约就崛起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那样时候的崛起跟经济的崛起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研究大国崛起的意义
大家知道2006年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个大国崛起的连续剧,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唤醒了中国国民的这种大国梦和对大国崛起的讨论,所以研究这种大型的经济体的崛起有助于我们前面理解世界发展的动力、根源和走向,也能够丰富相关的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国际合作理论。以金砖国家为例,可以观察它整个的崛起的动态、趋势可以观察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特点、趋势,如果比较一下现在和未来,总结一下它赶超发展的成败得失,不仅可以改善金砖国家自身的发展和赶超,少走弯路,还可以为其他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建立一种榜样、范例。
近年来有关金砖国家的崛起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在这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学者保罗·本倪迪出过一本叫做《大国的辛酸》,他考察了1500—1980年间的9个大国的兴亡、兴衰、成败的历史和经验教训。这个作者认为,大国兴起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的转移,过度的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的衰退、落后。
他研究了这本书比较早、一个比较系统的书,六七百页,在国内再版了好几次。这本书总结了像从古罗马帝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发展的崛起这些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2001年美国高盛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出“金砖国家”这个概念之后,国内和全球都掀起了研究金砖国家的热潮,各式各样的著书纷纷的出版,这是一些国内的主要著作。
国际上,有关新兴大国崛起、转型的出版物也显著的增多,美国的一个学者叫做普雷斯托·维茨2008年出版的《崛起的四大国》,30亿人的市场经济新机遇,以及像金砖国家的经济机遇和其他增长同步,如何主宰世界、金砖国家的发展策略等各式各样的,全球化和新兴经济,第二世界,新兴大国如何重新塑造等等等等。在国外也是一种研究的热潮,而且除了金砖四国之外,后面又提到VISTA五国,展望五国、NEXT11,新钻11国。等等这一批,就是除了金砖四国之外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等也在快速的崛起。属于快速增长型的国家。
三、“金砖国家”的由来
(一)金砖四国: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
这里,我想尾述一下关于金砖国家的由来。在2001年的时候,美国的一个投资公司叫做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他在观察90年代以来,就是当时世纪之交的时候,因为他是负责给投资者提供信息、提供投资的参考,比如说哪个领域适合投资、哪个国家适合投资,他们是做这种工作的,专门研究出版这种投资发展报告。
他根据当时90年代末环顾世界各国,发现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近几年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这几个国家是属于义军突起的一类新兴经济体,所谓新兴经济体这里面讲的是它是和以前的发达国家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介于它们之间的这一类,就是说是一个发展潜力大、同时发展速度比较快、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正处在转型中间的这一类叫做新兴经济体。
它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那么,按照经合组织的标准30个国家是属于发达国家,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算是发展中国家。在17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里面,中间有一匹影响比较大、增长比较快、发展潜力比较大、表现比较突出的国家,学者往往把它划分为新兴经济体。
这四个国家被首席经济学家视为新兴经济体中间的最具潜力的四匹黑马。他在2003年又出了一个到2050年的发展报告,以后预测了2027年中国可以赶超日本、美国,2035年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可以超过什么,他弄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赶超的时间表,慢慢的他的概念初步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刚开始的时候,刚提出金砖国家,是把这四个国家前面打头的英文字母合在一块,就是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把这四各方在一块,叫做brick。如果说把C改成K的话念起来像砖块的词,所以念起来就比较顺当。后来中国人把它翻译成砖块,这样就不是很好听,换成中文的时候就换成了Gold Brick金砖四国,那只是中国人翻译的技巧。
高盛集团把这四个国家认为是最具增长前景的,未来50年是会发展最快的,会成功崛起的国家,投资者就往这里投,肯定不会吃亏,而且能够大大的挣钱,随着他这么一忽悠、一号召,这个概念慢慢就被炒热了,一个投资概念就是同行的这样一个概念。
(二)政府积极推进协商
过了三年、五年之后,这些政府、研究机构也开始重视这个概念了,所以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那么,到了07年的时候,不仅仅企业界开始关注这几个国家了,而且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俄罗斯很积极,它在07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部长协商,参与联合国,G20。09年以后这些都进行协商,好像开始认可这样的概念。到了08年之后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政府想提升自身的地位,借助这样的平台建议召开金砖峰会,所以在2009年的6月份,大家知道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主办了第一届金砖峰会。
从此之后这个金砖国家正式被这四个国家的政府认可是一个平台或者说一种兑换机制,这样,得到政府的推动,这四个国家2010年的时候在巴西,2011年在咱们中国三亚,2012年在印度新德里,这次大家知道3月26、27在南非的德班开了第五次金砖峰会。
所以说,现在这五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现在也非常重视金砖机制,而且已经自觉的要把它往前推动,从最早的投资概念,所谓的高盛集团就是这样,它就是投资带领其他的投资者往哪投资好?哪个是最有潜力的市场,最挣钱的市场。最早这样的概念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概念,一个国际合作的概念,而且到2010年年底的时候南非要求加入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都同意,所以在2011年的3月份在三亚开了第三届峰会的时候,正式把南非也接纳进来,应该在后面再加一个S,bricks变成了复数金砖了,所以说变成多块砖,四国变成了五国。
实际上,作为这个词的的发明者,是不同意把南非成为金砖国家的,作为一个投资、经济概念他认为南非不够格,它的人口、国土面积、发展速度都没法跟金砖四国相比拟,它只有5000万人口,它的经济总量是排名31位,现在是第27位,其他的金砖四国都进入了全球10位。
(三)为什么同意南非的加入?
但是为什么要把南非弄进来呢?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国家,而且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体,而且占整个规模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它基本上代表整个非洲的发展水平和巨大影响力,所以说把南非接纳进来是从政治上的考量,而且也增加了金砖国家的区域代表性。大家知道,金砖四过原来分布在哪里?欧洲、亚洲和拉美,现在加上了非洲大陆,这样就更具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国际代表性。尽管这个发明者吉姆•奥尼尔到现在都不承认金砖五国。
但是,政府认可或者政府推动,作为一个从单纯的经济或者投资概念转换成一个叫做政治含量很高的,包括又融合了经济、贸易一个新的名词之后,南非也就成了一个金砖里面的成员之一。所以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由来我就讲这些,除了大量的注视之外,各式各样的研究机构也开始纷纷的建立。
像05年日本就成立了金砖研究所,2010年12月份巴西里约成立了金砖政策选择中心。2011年的时候,像中国社科院我们出版了这样一本这样的书,也成立了新兴经济体研究基地。2011年的时候天津也成立了新兴经济体研究中心,2011年上海复旦大学成立了市场经济研究中心。2012年3月份上海复旦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的8月份,广东成立了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将研究重心转向了金砖国家的研究。俄罗斯11年9月份总统亲自签署了由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还有外交部俄罗斯参与独立的金砖国家的研究机构。所以现在南非也正在考虑做专门的研究机构,这是对金砖国家这个现象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影响之后,对它的研究、考察或者关注也越来越多。
四、新兴经济体崛起的特点
第一,它的经过呈现出一种快速的发展的趋势。
金砖四国2012年年均的增长率达到了7—8,世界同期的增长水平就只有3.5—4,也就是说金砖国家比全球的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一倍,比发展经济体2.5—3的平均增长率高出了将近两倍。发展中国家整体上是5%—6%的增长率,还要高出1—2个点,从增长速度来说,它的速度是最高的。
由于,保持更快的增长率,所以它的实力、规模就得到了显著的扩张,2001年的时候他们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大概是8%,到去年的时候占到20%,大家看12年增长了12个点,基本上每一个点它占世界的比重就提高了1个点,所以这个速度是挺快的。
其中,中国是占到整个金砖五国的总量的52%,所以在金砖国家里中国是老大,中国一个国家的总量就达到了美国的50%,去年首先咱们达到8万多亿美元,美国是15多亿美元,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度快速的提高,1999年—2000年的时候,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到了去年已经是三分之二
第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就是说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里面这些金砖国家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二,由它们来推动,国际影响力大大的提升,像2010年大家知道国际货币基金总值世界银行通过改革以后,给金砖国家的份额得到了增加,中国所谓的份额权、投票权得到了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增加到了14点多。
金砖国家现在有一个叫做G8+5,还有一个G20,尤其是99年之后金砖国家在发展国家的眼里面分量变得越来越重,金砖国家被邀请来进G7,加上俄罗斯之后变成了G8,都邀请来形成了一个叫做G8+5,加上金砖四国形成了这样全球治理重大问题的对话机制,尤其是99年之后伦敦的G20会议。
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已经感觉到仅靠他们的力量已经没办法对世界重大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理,不像7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石油危机之后,他们几个国家凑起来就能够应对世界的危机。到了08点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他们自己就是首当其冲,他们就是危机的策源地,就是危机风暴的中心,他们等于说是首次。以往的危机都是在发展中国家里面发生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受到损害最大,这次08年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他们发达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所以他们感觉到要治理这样的危机的话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把正在快速成长实力壮大的金砖国家邀请进来。
20个大国机制里面有11个是新兴经济体,其中包括金砖国家,所以他们在里面的地位,原来由发达国家指导的话语权改为由这些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在里面参与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三,经济总量排名靠前
金砖五国经济增长在世界排位的变化是什么?大家看,2009年的时候中国是第6位,印度是第13位,巴西第11位,俄罗斯第16位,南非第34位,到了10年的时候中国是第2位,印度是第11位,巴西是第8位,俄罗斯是第10位,南非是第27位,相应的提高了在世界经济排名中4位、2位、3位、6位和7位,所以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发生的变化,因为经济收入增长比较快,这就是所谓的赶超或者崛起。
对世界增长的贡献从那个时候的三分之一,从32到60.5,发达国家G7个国家的占比从10年前的时候41下降到18,基本上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带动力减弱了一半以上。中国本身就一个国家来说,对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在70年的时候就一点点,到了2000年的时候增大了这一点,到了2010年的时候又增长了一点,预计到2015年的时候更大一点,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的衡量。
金砖五个国家跟美国的差距也在缩小,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来,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只相当于美国的12.8%,到了09年的时候就是34.8%,到了12年超过了50%,这就是一个变化,跟美国的差距在缩小。印度跟美国的差距也是在缩小,印度相当于美国的4.7增长到了09年的8.7。巴西跟美国也是由5.4到11.1。俄罗斯跟美国也是从3到8.6到现在的10%,也是由原来的三十分之一缩小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南非跟美国差距也有缩小,但是相对幅度比较小一点。
五、金砖国家赶超面临的问题
看一看,金砖国家的赶超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至少有这么三大,第一是速度比较快。第二就是群体的崛起性。第三个是不整齐。刚才可以看到,第一个快速性,这10年里面金砖国家整体上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是8%提升到了20%,从原来的十二分之一到现在的五分之一,12年里面应该说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第二就是群体性,这次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一匹的国家至少是金砖四国、五国都表现出了这种赶超,以往20世纪之前,基本上是比较单一性的国家,少数一两个国家依次的崛起,这次的一群国家同时崛起是一个特点。第三个,不整齐性。这些国家中间,赶超的速度扩张的速度并不是一致的。
金砖国家崛起中是不是非常的顺利?没有任何问题呢?每年都这样一个点一个点的往上升呢?其实,我们冷静的看一下的话,可能并不是像高盛集团那样就会直线计算到每一个点甚至往上涨。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我们看到金砖国家它的赶超过程中间也是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增长的质量比较差,效率比较低,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就是说,所谓微笑曲线价值链研发、制造、销售。现在研发阶段和销售阶段获得的利润最大,所以它们是在一个人的下巴一样,这边是研发、这边是制造、这边是销售,是一个曲线。倒U曲线。我们金砖国家基本上是处在下巴最低点的这块,我们是加功制造是资源开发、出口,我们产品的附加值,我们产品的技术含量是最低的。
第二,就是结构比较扭曲。现在,金砖国家像区域发展、产业内部以及三个产业之间都存在比较大的扭曲。可以举个例子,中国的东西部、俄罗斯的东部和西部、印度的南部、北部以及巴西的东西南北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个产业内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上中国大家知道,现在第三产业才43、44左右,全球的平均水平是65左右,发达国家是多少呢?75%,服务业占的比重就这么高,金砖国家最好的是像南非、巴西、俄罗斯也都没有超过65%,印度是53左右,中国是45左右,俄罗斯在62左右,所以都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就是说产业的层次、结构比较低的,比发达国家有一些高大80%的水平还是落后的。
第三,增长的动力不太合理。我们这些国家靠什么把它推动呢?是科技进步吗?是技术创新吗?发达国家靠技术创新驱动它经济增长的70%以上,但是金砖国家基本上停留在25%、30%左右,我们主要靠的是什么?基本上是资源开发还有中低端所谓的产品的加工制作,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和印度尤其突出。
有一个测算认为,我们国家压低进城农民工真实价值。五年前就达到一万三千多亿人民币以上,可以说本来一个农民工进来搞建筑,他应该是拿了6000人民币,结果我们给他2500。这就意味着把它一半的钱没有真实的付给他,他2500元人民币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对自己的健康肯定是钱不够花的。所以说他的子女有可能跟着自己的老婆在马路边上卖菜,而不是一个月需要一千块钱的幼儿园,这样的话在买菜、晒太阳玩泥巴,和在幼儿园接受学习对他的未来的素质,人口的扩大再生产是不一样。
给他6000块钱的话可能就不是玩泥巴了,他也可以送到幼儿园去,去接受教育,对他小孩未来的成长,成才的概率要高的很多。就是说,我们用的是通过压低劳动力的报酬,还有资源,没有环境保护污水就直接排到沟里面,70%、80%河流都不能用,空气污染,雾霾等等。通过这种不是循环的模式来进行发展的,所以看起来速度很快,但实际上造成很多的后遗症,所以说现在的污染给中国经济增长造成损失达到3%、5%,反正有各种不同的评价。
像淮河流域过去从70年代开始,搞发展这种乡镇企业到现在污染的,也许干着30年的乡镇企业给你提供了3000亿GDP之类的,但是现在把淮河污染掉了要重新治理好,3000亿还不够,这又是一个30年又重新来买这些。昆明的滇池,也是因为大量的工厂直排,地方政府的官员为了让自己本地的产品有出口的竞争力,对企业直接往这个湖里面排,不治理,甚至还帮他们打埋伏,居民举报了以后,这官员还是还不是治,要关掉这个企业的话就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的就业怎么办?这个当地的财政收入怎么办?GDP的指标怎么办?你是市长、你是书记你会怎么办?你这就是跟别人比就是落后了,你还能往上爬吗?
所以说,我们说这种掠夺性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滇池不能用了还能再去周围看看这个水吗?包括俄罗斯、南非和巴西他们靠的是资源的开发,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就赚了他们的60%甚至80%的出口,但是这些资源是无限制的吗?能够无穷的往上升吗?国际市场的价格能够永远的往上走吗?这些不是靠科技的话,就是靠这种资源砍伐木材,亚马孙有很多原始森林你能够永远砍下去吗?如果能就会越来越少,会变成一个沙漠。金砖国家之间内部通过发展经贸来投资就业、经济增长这方面的力量也很小。
第四,稳定性不太强,抗外部干扰的能力比较弱。
可以说金融危机是因为我们金砖国家率先走出危机的带领者,但是实际上像俄罗斯是典型的例子,09年经济增长率由5.6%一下子掉到负7.9%,这相当于打了一场大仗一样,四个点的落差。我们中国也由08年的13%下降到09年的9个点,到了40%的左右的增长。到了2012年,咱们金砖五国的增长率又掉了30%左右,首次掉到了7.8%。巴西更典型了,由3%左右掉到0.9%,由11年的7.5%掉到12年的1%,这个波动幅度有多大?
所以整个金砖国家12年掉了30%。相反,美国和日本他们的增长都比11年还好,这表现出我们的抗干扰能力还比不上美国、日本。咱们可以知道iPhone,177美元的批发价,但是中国的加功费就4.5美元左右。大家知道10年前芭比娃娃的故事,那个时候美国市场卖10个美元,但是中国拿到0.35美元的加功费,其中的零部件都是台湾、德国其他国家来的。10年之后我们的出口的指标上非常好了,由原来的玩具出口转变成了苹果手机出口。可是怎么样呢?
我们得到的比较利润反而还降低了,0.35除以10个美元有3.5的利润率,现在4除以177美元,大家看看这个比例还降低了,对不对?10年之后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一点都没有改变,甚至还恶劣了,为什么?大家知道,去年年初的时候,富士康发生了什么事?13连跳,工人受不了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低工资待遇跳楼。抗议无效,跳楼自杀,大家有这个印象。
金砖国家为什么说是粗放增长?为什么说质量效益低?大家可以看到,世界平均每产生一万美元的话,两吨多一点点的标准油,俄罗斯是将近11,中国9左右,印度也8点多,巴西最好的也就2.5,比日本还不到1.2左右,每生产1万美元的产品中国是好几倍,这四个国家都比日本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再就是说,对外的依存度,依靠出口这种比重很高,美国大概21、22,日本也只有25%左右,除了巴西之外印度、俄罗斯、中国出口占GDP比重非常高,因为过渡的投资刚才讲的环境污染包括房地产,我们依靠房地产拉动,科技创新我们搞不了,只能给人家组装iPhone。只好搞房地产,但是房地产搞多了人家房价炒高了买不起,普通的老百姓尤其是进城来北京的,要靠自己的挣钱来买,大家知道房价最近几年涨了10倍,只好拼命的投资往这盖房子,结果又太多了变成了鬼城,像鄂尔多斯新城康巴什就变成了一个鬼城。
第五,污染。
“如何保持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又不会呛死”,这是《华盛顿邮报》说的。现在印度电视台说北京是伦敦的翻版,新的雾都。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外国人不愿意在中国,尤其是高官不愿意在中国生活,大家知道这样的一首打油诗?叫做“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清洁的水,明媚的阳光都是一种奢侈。
六、金砖国家竞争力下降
(一)专家唱衰金砖国家
美国的大学教授讲叫做“悲论的中国”,类似这种。一个迅速增长,一个污染环境,一个腐败严重,再一个贫穷,消除贫穷依然是见证国家的重要指标,印度国家的城中村,类似这种的情况。大家看基本上金砖国家都有缩水,金砖国际的竞争力尽管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总量很大,国际竞争力排名还往下掉。大家看,这就是2011、2012、2013年的排名,中国从26名下降到29,印度从56下降到59,巴西从53稍微有所上升,上升到5名,南非也下降了2位,俄罗斯下降了3位,所以说你的竞争力并没有提升。
世界舆论金砖国家不行了,金砖国家不再是世界的火车头这样的一些议论,像美国大型企业的研究会,去年11月发布的前景经济展望报告说,“低成本劳动力和进口技术等唾手可得的果实已经被摘光了,新鲜市场环境的终结是今年西方经济状况弱化的重要原因。2012年新兴市场没有扭转这种下降的颓势,中国、印度、巴西你追我赶的反应基本结束,今后十年将面临经济的大幅的减速,中国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很快将成为浪漫的回忆,竞争关系的奇迹值得质疑。”
《福布斯》专栏作家说,今年年初的时候,过去10年一片炙手可热之下,今天国家的发展的艰难之势,已经露出端倪,金砖国家正在品位往下行的压力,至此,金砖暗淡已经是全球经济年终盘点中无法避让的话题。
德国的学者克劳斯去年说,全球范围的快速增长即将结束,过去十几年被视为经济火车头的金砖国家已无法保持原有的推动力,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是不是美国衰落中国崛起了?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22个国家的调查里面有15个国家的认为中国会取代甚至已经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美国战略家约瑟夫-奈,他提出了软实力,他在今年的3月份说,目前将美国的霸权衰落与英国的和古罗马相提并论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舆论,一味夸大中国的赶超和世界权力是错误的,尽管德国在19世纪就超越了英国,但是中国要赶上美国的权力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展示了极大的执政能力,但是中国政府能够发展出一套模式来管理日益扩大的城市中产阶级,缓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等,以及少数民族的问题永远需要拭目以待,简单的增长预测很容易产生误导。
过去十年的快速增长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未来的10年、20年就会赶超美国,但是世界每个国家的发展会是直线吗?会像中国过去的十年我们超过10%的增长率,去年就变成了7.8%,未来的十年也是10%吗?还有美国过去是2.5%,未来的十年也是2.5%,所以说所谓的预测如果按照直线性的惯性预测,那是很难说是准确的。
(二)五阶段论证实:保持高速增长不现实
按照经济学发展的规律。一个落后经济体越,发展水平越低,在起飞阶段,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当你从起飞阶段到成熟阶段,所谓的超过五千美元进入中等收益阶段以后,你的增长率即使扩大了,要想保持过去的快速的增长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类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经济学家罗斯托,有一个五阶段论,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消费阶段等等,是递增的,阶段越往上走,它的经济承受度越高,增长率越低。这也是一个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规律所证明的基本的规律。所以中国正在从起飞阶段走上成熟的阶段,增长率不可能保持以前两位数的增长率,21世纪不会是一个后美国的世纪,不会是没有美国主导的世界,美国的龙头地位在21世纪还会得到保障。
七、金砖国家合作不足
另外金砖国家的合作也是相当的脆弱,尚未对彼此的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作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竞争国家,抱团取暖,通过发展自身的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是非常的微弱。
在巴西的报纸里面讲到这一点,中国的熊猫和巴西的国鸟金刚鹦鹉,坐在一张凳子上,后面的树上是丘比特的箭射中了,巴西跟中国现在亲密的不得了,2010年中国对巴西的投资达到170亿美元,是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中国成为巴西的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跟巴西可热乎了,像结为夫妻了一样。但是大家看看中国熊和巴西鹦两个人坐在凳子上是同床异梦。
它们大国的战略目标,经济与贸易的同构化,利益、诉求导致他们金砖国家之间还没有完全走到一块,活力效果不强,其实金砖国家贸易2010年的时候,大家看中国贸易额是2千亿美元,但是跟美国一个国家的就超过了3500亿美元左右,跟日本一个国家的贸易额比中国跟四个国家的贸易额还要大。
所以这说明,金砖国家的内部合作还是非常的弱,对经济的拉动非常的小,除此之外金砖国家包括印度、巴西、南非对我们中国的商品的出口要求反倾销的调查、抵制是最多的。截至到2010年印度对中国反倾销的有120起,在20多个国家里面占第一,远远超过美国,美国才87个,印度是120个,巴西达到37个,南非也是30几个,都是最多的前6个国家之一。经贸关系比较弱,内部的摩擦实际上还很多。
八、未来金砖国家崛起的途径
从前面的来看,未来金砖国家如何成功的崛起?我觉得途径有很多,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更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强化彼此内部的合作,实行共同的崛起。这几点非常重要的。
(一)调整发展战略
要由过去单纯的追求速度,赶上追求增长的质量;要由过去的短期的增长,要更注重长期的协调的发展;由过去比较依赖外部的驱动力通过出口的模式拉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家知道,中国光跟欧盟、美国的贸易额超过5千亿亿元,两个区域就达到了1万亿美元,跟金砖四国才2000多亿美元。
大家知道,中国跟其他四国的总人口将近29亿多,美国才3亿多市场,欧盟的也是不到5亿人口,从人口上来看。金砖国家将近30亿国家的大市场,他们的贸易额才多少,还有我们这些国家大家知道,消费只占经济的35%左右,发达国家超过70%。美国70多都是靠自己内部的市场拉开增长的,中国的话对外依存度是70%。
这么多年的增长里面出口是重要的因素,投资、加工贸易、出口这么链条,依靠资源的浪费和不环保,变成了世界工厂。我们的竞争是强的,因为我们的价格最低,用的是这个。但是这个是不可持久的,我们用的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等所谓的老天给的资源,来参与国际的分工获得一点点的附加值。造一个杯子10块钱,这个杯子的利润是1块钱,我的附加值是10%。美国造一架飞机,一亿美元,他获得的比较价值3500万美元,他的附加值是35%,我们是10%,它比我们高出两、三倍,他们的速度是我们的三分之一,他获得的利润不比我们的少。
这就是一个悖论,我们的增长率很高,我们的财富并没有同步的增长,我今天看到了报纸,第一季度咱们GDP增长是7.7%,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只有6.7%,我们十八大的报告是未来的十年我们的收入增长要倍增,我们的收入的增长要赶上,甚至超过GDP的增长,但是我们的实际情况,最新的数据依然是落后。像北京第一季度的物价涨了3.6%,相当高了。给你涨一千块钱的工资,但是物价给你削掉了两千,一年下来你说你的财富是增长了还是更穷了。你名义上的工资给你涨了一万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但是物价吃掉你一万五千块钱,同样买东西你要多花了,实际上你相对的更穷了。
学者认为,跑赢GDP,我们的收入增长水平,你要跑赢GDP的增长率,你没有考虑到物价是多少,如果物价没有涨的话,今年的物价没有变,你的经济增长了10%,你的收入增长了12%,你得到了真正的财富。如果物价增长了15%,你的收入增长了12%,你是赢了还是输了?现在的钱变得越来越毛了,不值钱了。原来吃一顿饭需要花5块钱,明天花8块钱,涨了30%。你的钱给你涨工资涨15%的话,你很高兴,每个月的工资增长了好几百,但是实际上你买到的东西比原来反而少了,就这么简单。
我们要从比较优势展现竞争优势,你靠你的劳动力,大家知道我们的劳动力过去的30年,每年向城里转移一千二百万左右,城市化每年增长了一个点,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劳动力净减少了386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而且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所以你能够继续依靠无穷无尽从农村赶过来的劳动力吗?能够继续依靠压制他们的工资吗?
现在的农民工二代跟第一代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觉得凭什么我到城市里,我跟北京的城市的孩子待遇差这么多,他爹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本事,但是他对于消费的需求,他的欲望跟城里的小孩没有什么差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话,犯罪、自杀这一类的,对前途感觉到很不满就越来越强,他从小跟父母挑着担子到城里来,住在城乡街道部,看到城市原住人的儿女,从小就上好的学校,可以玩车,他也很羡慕,他就是没有钱,父母亲卖菜,每斤挣20、30块钱也要买最好的“苹果”。他们也是在城里长大的,让他再回农村,不可能回去。如果不是通过由他们的前辈靠出卖劳动力转变成靠动脑子,不实行这个转变的话,靠增长率也没有用。
像2011年,金砖国家每个国家的增长力都比美国高,但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美国比我们都好,人家玩的是高端。所谓的你玩产品是低端,玩儿资本的更高一级,玩技术的更高,玩品牌的还要高。人家一个动画片、电影可以卖两、三亿美元。我们是靠加工、制作服装、拖板鞋,你要做多少?一个火车装下的钱不如人家造一架飞机。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第一,需要培育人力资本,使我们的教育水平提高。
全民九年的义务教育转为12年的义务教育,俄罗斯其他的国家,包括印度都免费午餐中小学生。我们的国家比它富裕多了,人家的人均GDP才一千五百美元,我们国家已经超过六千美元,但我们的很多地方上不起学,免费午餐还没有解决。要使他们都能上学,上12年的学,不是像现在小学没有毕业就跟父母出来打工。这种人越多的话,我们的创新越遥遥无期。
第二, 出口n25:03。所谓的你玩产品是低端,玩儿资本的更高一级,玩艺发展新兴产业,新型产略产业改善产业结构。
美国农业只占2%,服务业占80%,制造业不到20%。我们现在的制造业45%左右,农业10%作业,第三产业45%左右。改善这种结构,尤其是这种战略的产业。只有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产业结构,使原来不挣钱的产出变成很挣钱的产业。
使原来我们加工出口的产品人家按说谁都可以做,美国说人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可以做你的东西,比你的成本低,所以中国你有什么竞争力?为什么有一些跨国公司,要么是包美国的做复印机的,弄到国内去,机器人生产线,它的成本并没有比中国高。一些耐克来从中国撤到印度,他们的工资只有我们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同样他们也能做,设计不是你中国的,面料也不是你中国的,你们就是在工厂里用胶水胶一下,打一个包卖出去,组装一下,所以一双鞋挣多少钱?2、3美元。印度的话工资的水平比我们还低,成本还低,柬埔寨、越南都比我们低,像电脑芯片是高端的话,你跟在人家后面走。
(三)构建更好的市场竞争机制
再就是消除各种垄断,充分市场竞争。像刚才说过的,所谓的金砖国家的资源开发的加工制造出口。南非、俄罗斯、巴西基本上处于资源开发的最低端,而中国、印度基本上是加工制造出口,或者服务出口,所谓的IT,所谓的世界办公室,咱们是世界工厂,都处在环境的下端,价值效益是比较低的。美国、日本叫做资本输出和技术专利品牌的垄断,所以是顶端的,人家做1块的东西就挣3毛,出口10块钱的东西才挣2毛,就是这样的对比。我们的强化合作,共同的崛起,也是未来我们要想成功崛起的重要的方面。
金砖国家的合作从本质上从南南合作的范畴,所谓的南南合作,世界上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地球的南部,所以叫南南合作,过去1955年万隆会议,后来有77国不结盟集团,有安第斯集团、东盟之类的都是过去南南合作的典型,现在金砖国家起来了,这些也成为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本质上也是属于南南合作的一部分,或者这个概念。
应该说南南合作在50、60年代是比较热的概念,现在是越来越淡化了,在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的情况下,从这种横向的合作变成纵向的合作,产业内的合作,大家知道跨国公司是在龙头,实际上纵向的合作,我做研发,你做加工有优势,销售也是由我来做,两头高端,利益最优的环节由我来控制,因为我有市场,我有思想,我卖拖鞋,怎么让你穿着最舒服,人体工学。但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鞋厂做不了这个。
我们是服装大国,但是我并不知道做最好的设计,我知道中山装,但是做不出时髦的品牌来。现在大家知道有一个The North Face的冲锋衣,这两年特别的流行,像尼龙布的,假冒的几十块钱一件,设计也是人家的。我们成千上万的企业就没有做出这样的衣服来。还有JEEP,是大众化的牌子,但是设计很简单,很大方,为什么我们国内的企业就没有做出来呢?我们在知识概念这方面确实落后的很多。
南南合作另外说,金砖国家的合作是新兴的,在这种以前的由发达国家充当龙头指导的纵向的合作,改变为我们竞争国家的之间的横向的合作,或者内部也进行纵向的合作,我觉得是金砖国家如何强化这种合作驱动各自的增长,就业、经济繁荣应该说是重要的方面。但是如果我们金砖国家的内部缺乏技术、缺乏品牌、缺乏资本的话,你想搞合作是很难的。我们金砖国家都是资本短缺的国家,技术短缺的国家、品牌短缺的国家,在全球一百个品牌当中没有金砖国家的一个,一个都没有,还没有一个像微软一样的企业,还没有一个像奔驰、宝马的公司。中国有一个汽车大国,是万国汽车的博物馆,自制的品牌没有。
(四)强化彼此内部的合作
为什么要跟发达国家合作吗?从发达国家能够得到技术,得到品牌,得到投资,安排你的就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我们都是兄弟,我们都是同一类的,但是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吸引力。没有对方想要的东西,你们的合作就变成了空谈了。我们两个都是老乡,都是当兵,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但是我们没有业务的关系也很难走往,虽然我们是同一个村来的,有时候你住在北京想走往是很难的。相反我们不是兄弟,我们不是一个村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是同事,我们每天都打交道,我们还更有交流成为朋友的概念,你跟老乡总是不往来,没有打交道的理由。你不可能说有一个老乡就经常跑过去跟你一块吃饭,像我一样,我在北京吃饭有同学之类的,也很少能见面。但是如果跟同事,虽然我们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反而交流多。
新经济之间从本意上来说有更多的语言,可以说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应该更为印度、巴西消费者所接受,现在只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如果向印度出口更多的东西的话,印度会说你把我们的工厂对挤掉了,巴西也这样,印度跟我们逆差非常的大,印度现在非常叫苦连天。他向我们出口的东西少,我们能够向他出口的东西多。
像去年我们中印的经贸额下降的10%,只有600多亿美元,印度对我们的逆差是250多亿美元,将近一半,凭空填你这个窟窿,印度非常的头疼。政府外汇储备本来就很少。巴西你向他出口很多的鞋子,对他的企业冲击很大,所以他竞争不过我们,他也要对我们采取行动。南非也是,他要求我们自动限制我们的出口限额,我不对反倾销可以,但是你对我的出口、鞋子出口每年增长不要超过5%。你要超过5%我也受不了。
本来是想合作,本来是我们的东西物美价廉,他们全部用我们来做也可以,金砖国家电视机、冰箱、鞋子、衣服,中国工人全部给大家做都可以,但是问题是人家也要吃饭。如果中国能够比他们领先一步,我能够提供技术、资本、设计,人家就好了,印度一个工厂,你是做IT,我会发明一个像华为公司一样,我能够搞研发。我在班加罗尔给你设六千多的人的研发基地,投资几十亿美元,那人家就欢迎了。我能够使印度的IT业还能提升,如果你能玩高端,人家像抗拒你也抗拒不了。就像美国、日本、德国的很多设备高端的设备,我想不进购他的也不行,只有他能做出来。
所以说我们合作的机会就多了,如果是同构的话,你能做的我也能做,为什么要你做?我自己的工人还安排不过了,确实不挣钱我也要让我的人有饭吃,有事干。如果我们金砖国家内部参与合作的领域不能够差异化发展,所谓的错落有致有这种的分工的话,技术很厉害,资本很厉害。
就像俄罗斯,我们跟他武器研制,发动机比我们有优势,这样就有竞争了。中国的话我制造东西有优势,做等离子屏、彩电有优势,找到共同的语言,彼此能够更好的。我需要印度的铁矿石,巴西的铁矿石,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这就比较好了,我正好需要这么多的石油,你们铁矿石也需要,你就正好提供这个。
仅仅是这个还不够,你如果能够找到平衡的话,逆差大的话,以前俄罗斯是顺差,最新三四年俄罗斯是逆差,俄罗斯政府也希望中国进口我们的机器设备。以前我们向俄罗斯进口很多设备,后来俄罗斯的设备我们不要了,我们都买日本的、德国的、欧洲的,俄罗斯就只能给你卖石油、天然气、木材。你把我这个老大哥必成原料供给者、输血的人了。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逼中国多买我的机器设备。那就靠政府了,成立了中国贸易促进中心,还专门搞基金协会,鼓励我们的企业多买一点俄罗斯的设备,政府的动员形势的驱动,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的经营的话,我买德国的设备虽然可能贵一点,但是我的效率比较高,我一算买俄罗斯的设备划不来,我肯定不买俄罗斯的设备。所以合作方面的问题,是一个这样的,强扭的瓜不甜。
(五)实现共同崛起
合作应该说首先是人类求生发展的天性,当可以说弱者的时候,尤其像原始的社会,你没有合作就无法生存。在一定的资源环境下,你不合作的话,你拿掉了我就没有了,我就饿死了。合作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率,尤其是应对强者,弱者不好做的话,更没有你的生存的余地,从理论的层面上讲,合作应该是实践中没有办法展开。
从理论的基础上叫做“囚徒困境”,《博弈论》里面,A和B都关到牢房里不同的房间,审判的就说,你看B已经招供了,你如果不招供的话,你就要给你加倍的处罚。他反过来话,他跟B也说,A已经招供了,你有可能一个人承担,你要是招供的话,你就没有事了,你就可以出来的。因为两个人的信息不对称,两个人因为他说了,我也说了。结果对方没有说,自己先说出来的,你就判罪,接受审判人就得意了。
如果两个人都不听他的审判的欺骗,我就是不说,两个人都不承认干了这个坏事,你就说跟他已经承认确实偷东西了判的刑可能不一样,最后就是说,没有证据,或者关一个月就释放了。如果一个人承认了,另外一个人也承认了,结果每个人都关5年,所以说合作这个时候A、B两个人都合作的话,谁都不说一句话,审判的人就没有办法对他们定罪,没有别的证据的话。
博弈论给竞争国家的合作,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开展竞争的话,很可能两败俱伤,中国和印度两个都是石油进口国,全球范围内有更多的资源、能源,俄罗斯和巴西都是石油出口国,走上竞争,中国和印度都为了抢油源的话,你卖50一桶,我55,俄罗斯和巴西表面上得到了好处,因为他们是卖石油。但是从常理上的话,中国和印度因为能源市场上盲目的竞争,造成资源上涨,肯定是中国和印度是不利的,但是俄罗斯和巴西短期合作的石油价格,因为中国和印度进口石油,短期上合作的好处。但是如果能源价格高涨的话,使世界各国发达国家发展的再次能源,低碳的技术,对能源的需求减少了,从长期来说价格往下掉,对巴西和俄罗斯来说还是不利的。
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竞争和合作,金砖国家的现在主要的合作机制多变合作机制、内部合作机制,多边是通过WTO,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G20、G5、G8+5,气候变化谈判等,这是多边合作。还有内部合作。金砖内部的双边、三边,中英俄,金砖国家三边的,德班会议上,中国跟巴西进行了1900亿的货币互换,习主席到俄罗斯又签订了很多的合作协议,还有五边,G20框架下的内部磋商,还有竞争峰会,准备弄金砖开发银行,还有储备基金,这些都是多边合作,既有大家共同参与的,也有双边、三边的的等等。这些机制。
如果说他们的合作的主要的方向大致可以,如果持续合作共赢的话,经贸投资合作是最重要的一个。文化旅游、金融货币,怎么协调统一市场,我们的要让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技术改革消除美国的货币美元的霸权,我们需要把人民币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篮子里面,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尽快的把人民币可自由兑现的,或者成为全球性的货币。
这是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的标志,不仅仅是你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你就是一个世界大国,一个大国并不等于是强国,还有就是你的经济总量不意味着,你的硬实力你就是真正的崛起,没有软势力的竞争,没有金融货币的支撑,你仅有的GDP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们的清朝的时候,经济总量最大,比日本、英国都大,但是被人家打的一塌糊涂,我们的软势力不行,我们的军事力量不行。人家一个120万美元的导弹,把一幢楼摧毁了。一栋楼500家公司,GDP1千亿,一个导弹120万美元给你摧毁了。你要是没有有效的防卫体系的话,如果重演历史上的甲午战争。
九、崛起之路艰辛曲折
总体来说,金砖国家作为新型的经济体中的带动者,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新兴力量正在快速的崛起,对亚太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治理产生了日益更大的影响。但是金砖国家过去的十年、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实力、影响力提升了,但是他的崛起远远还没有成功,应该还只是一百步里面才迈出了一步了,处于崛起的起点阶段。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赶超还充满了变数,艰难曲折,征程漫长。
我们中国人均GDP是6千美元,美国是5万美元是它的八分之一左右。我们的总量只是多指标之一。衡量财富、衡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人均的GDP的意义更大一些。金砖国成功的崛起需要打造内部发展的质量、可持续,这里面的改革、转型是非常的重要。合作不仅仅作为保持金砖国家的增长的动力,增进繁荣,而是为赶超和崛起提供更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现在金砖国家单个也是全球十大经济体,我们也是在一起,实际上从传统上来说,软实力上来说,从全球治理的权力来说,非常的弱小,我们是后来者。人家G7都是早就把最好的位置占了,法国、英国、德国上百年的帝国,你是后来的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快一点,经济总量跟我差不多。但是教育、创新、军事实力,这些方面你都不如人家。
中国说你把我的人民币放在全球货币篮子里面去,人家同意吗?美国的投票权占的16%多,85%的通过率才有决定权,他一个人只有投一票就可以否决,我们才多少,才6%点多,2010年发达国家接连峰会上发出给发展中国家转移7%,后来人家丹麦、荷兰那些老牌小国,他就不干了,后来占5%点,所以要讨价还价。
所以金砖国家之前这一类的在上升的利益,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没办法我们只好手挽手,跟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来叫板,提出我们的要求。比如说战后几十年来,世界银行的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的总裁分别是由美国人、欧洲人来担任的,他承了一个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体制。现在去年、前年换届的时候,我们金砖国家就想改变这个规则,为什么你们就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我们也想当头,但是我们国家在方面都有这个愿望,想改变这个规则。
第一个我们的内部还得不到,可以说拉加德,国际货币基金总裁,候选人,一来中国、俄罗斯游说,印度游说,我们内部的话根本不统一战线,人家给我们一个副总裁的位置,许诺一下我们就没有坚持,分化瓦解。我们竞争国家其他的信息经济体几十个像一个人一样,发达国家就玩不下去了。
你想一些游戏规则,国际的,你不联合起来干的话,根本没有人听你的。你南非说的,中国一个人说的能算赢吗?我们合作起来,如果把我们的经贸投资发展到一万亿美元,对我们每个国家都有好处,不要听美国的颜色行事。所以内部的合作能拉动的增长,如果外面涉及到重大的利益问题,利比里亚的问题、朝鲜的问题,我们金砖国家有一致的立场,那美国就有顾忌,如果你一个国家在说的话,他们是一个阵线,而我们自己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如果不能力站在一个战线上,我们就被他各个击破了,外部环境就更不好。共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金砖国家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还不够长,它的崛起、赶超历史还不长,尽管发展的势头还很好,中国最早的预测是2016年就能够超越美国,印度要超越日本,俄罗斯要超越德国等等马上就用不了多少时间了。
但是是不是就能够根本性的直线的往前走,其他的力量,软实力,创新能力,竞争力能不能同样的上,你的金融、货币、影响力能不能跟上,比你的GDP超越美国要难十倍,上百倍。人家美国GDP、工业制造能力在1890年就超过了英国,可是它的美元取代英镑是在二战之后。
还过了好几十年,二战以后英国被打的一塌糊涂,用黄金做支撑的英镑做不下去了,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出来,美国利用战争置身于世界大战之外,他发了大财,大量的定货支援欧洲的战场、亚太的战场,他搞马歇尔协议,1947年逼英国交权,儿子长大了,跟老子说,你干不动了,你就别干了。美元的霸权比经济制造的霸权要慢的多,我们中国的今天是一样的,你要想用软势力、竞争力,要超越美国,超越世界大国的话,竞争国家的要走的路还是挺长的。
目前来说,这些竞争国家如何通过转型,通过创新、通过合作能够使自己的赶超之路少一些曲折。不像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国家一样,昙花一现,像苏联、俄罗斯也是在二战之前,发展非常好。70年代之后就开始衰落,他自己制度的创新跟不上,它的体制、机制不行,全靠国有,无法适应它强劲的增长动力。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国家,葡萄牙、荷兰也崛起过,包括罗马帝国后来都不行了,都失败了。包括日本曾经有一段时间要买下美国,要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结果后来停滞了十年、二十年,抛锚之后和美国的差距拉大了。
所以所谓的崛起、赶超是非常复杂、艰难的事情,这里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战略、政策,也需要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准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应该说我们对大国崛起的探索研究还不够的,尤其是我们中国在新时代以后发大国才建的和平与共赢的发展条件下,如何来赶超,更是一个新的艰难的话题。我想我们全世界都关注,多跟踪研究,如何探索这样一条新的成功的崛起之路,我想这是需要我们努力的。
责任编辑:平晶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9/7129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