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中国没有“黑社会”

2013年05月09日 17:51

 

【网络舆情】

编者按:黑社会存不存在?目前我国刑法尚只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这一罪名。在犯罪学界,关于黑社会究竟是否已经存在的分歧由来已久。2002年4月5日召开的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上,国内犯罪学界的专家也各有各的高见。

在中国的官方语言和法律中,没有“黑社会”,只有“黑社会性质组织”。但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区别只是文字游戏,中国其实是存在黑社会的。这次重庆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官方的发言都出现了“黑社会团伙”这一提法。

其实这些所谓的“黑社会团伙”,只“黑”不“社会”,只搞破坏不建“秩序”,按国际惯例,应该叫有组织犯罪,而不是由西方传进来的黑社会本意:underworld(地下社会),或Mafia-style organization(黑手党式组织)。欢迎关注本期案例。

事件发展:

广州激烈争论中国有没有"黑社会"

有要正视问题

康树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黑社会已经存在,只是一个规模的问题。大规模的黑社会在中国是不可能产生的,但类似的组织是存在的。

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它主要是有这么几个标志,一个是三个人以上,这是一个数量限制。三个人以上所进行的犯罪活动,就是有组织犯罪。

像意大利黑手党、美国三K党、日本暴力团,这样规模比较庞大的黑社会在我国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现在)不存在,(将来)也不可能产生,但是类似的组织已经存在。我说中国已经存在黑社会,是想敲一个警钟,不要认为黑社会只有国外才有,黑社会在中国也可能存在。要正视这个问题,认真去解决它我觉得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没有典型黑社会

江礼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教授):黑社会是“地下社会”,有系统性。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目前还没有出现。

中国目前还不存在黑社会,但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已经存在。据统计,2001年,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审结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达350件,涉案罪犯1953人。

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时,首次确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这一新罪名。当前认定这一类犯罪都是按照这个办,从立法的原意来看,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比较合适。

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目前还没有出现。用“三个人以上”来界定黑社会犯罪的定义是不妥的,黑社会组织实际上比犯罪集团要高级,如果只有三个人,那就与一般犯罪没有区别了。

不赞成用“黑社会”概念

王牧(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黑社会的本质不在于组织性,在于社会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这个罪名出来之后,刑法学界研究比较多。刑法学最大特点是不能违反法律现有规定,但作为对法条的注释,可以研究。从这个角度说,刑法上确定这个罪名是符合国家当时的情况的,但它表明我们国家的立法是不成熟的。我所知道的国外法典中,大多用的是“有组织犯罪”,有个组织就够了。“社会”和“组织”是不一样的,如果把“社会”这么一个罪名放在刑法里操作困难。

重庆打黑除恶大快人心

警方雷霆出击抓捕黑恶团伙嫌疑人

前几年,重庆市正在进行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重庆市公安机关一举打掉了14个黑恶势力团伙,抓获了19名黑恶势力的首犯,100多名黑社会团伙骨干成员,其中不乏亿万富翁。我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不禁要问,重庆的黑恶势力为何如此猖獗?“以商养黑、以黑养商”的黑恶势力成长的模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评论员霍德明、张鸿共同评论。

重庆打黑除恶大快人心

张鸿:重庆黑恶势力越来越职业化

在整个了解故事的过程当中,我脑海里经常闪现一些黑帮电影的镜头,在黑帮电影里经常有码头的黑帮,拿着斧头拿着刀抢占码头,抢占市场。在重庆就有这样的市场,比如有一个水产品市场,就有一个城市三姐弟控制这个市场,你进一个鱼、虾,买个螃蟹,都得从我这儿进,否则的话,你就要吃亏。当然这有点古惑仔的低端倾向。

 

现在重庆的这个黑恶势力已经逐渐走向职业化。一个商人就很痛苦地回忆,他企业当时正在会议室里面正开会,突然门开了,进来16个穿着一色黑衣,戴着黑墨镜的小伙子,进来以后说,各位请把你们的手机都交出来,请把你们欠给某某企业的钱都还掉。这是他的一个竞争对手,联系到重庆本地的黑恶势力,然后从香港请来了专业的黑社会来讨债。就是这样一整个专业化倾向在那里,给它做表演,做培训,做示范,所以它现在越来越职业化。也就是说,无论你做小买卖,还是做大生意,都有可能受到黑恶势力的欺负。

霍德明:黑帮势力极度嚣张

最近我看到一些故事,就像张鸿说的像是电影大片里。据说有一个台商在重庆开咖啡店,结果有一天就有一些穿着黑衣服的人进来了,一个人一张桌子,把他店里的所有桌子占满了,同时对外面要进来的客人说,今天不营业,还在这个店里面写上欠债还钱,这是对于现在正当经营企业的老百姓的威胁。

还有这一次被抓到的叫黎强的头目,据说他在一次政府领导开会的时,台上领导很不经意地提到说,现在企业面临到一些问题。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黎强原来在打瞌睡,突然醒来了,说你是不是在说我啊?嚓嚓嚓,于是就指着领导的鼻子说,我让你从柜子上滚下来。像这种很嚣张的行为,甚至在黎强被捕了以后,他的手机还一直有执法人员给他传短信说,你赶快逃吧。这太嚣张了。 

“以商养黑,以黑富商”循环链条如何养成

张鸿:“放高利贷、直接抢钱”是黑恶势力的商业模式

当黑恶势力逐渐变大时,他必然需要一些商业上的支持,因为他需要开销。他从香港请来一个专业的黑社会给他培训,那他就需要花钱,怎么能让自己更有钱,能够做大?那就需要一些商业外衣给他补充,比如我们现在了解到重庆的黑恶势力,它挣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放高利贷,他们叫“放水”,成立了很多放水公司,中小企业你不是没钱吗?我来给你贷款,我一下给你贷300万,然后别着急还,下个月别还,下下个月你再还。因为下个月,利息没有那么多,他们最高的是100%,但是下下一个月可能一下就升高,比如300万,你下下个月还,可能就到3000万。你得还那么多,你肯定是不敢不还的。

还有一个就是直接要钱,就是我们叫抢钱。有一个外地商人在前一阶段的重庆市公安局一个座谈会上就提到,说黑恶势力光敲诈他一个人,就敲诈了5千万,而且这么多年,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儿,不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哪儿,也不知道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哪儿,为什么不知道?他说因为我不敢知道,我一旦知道他们在哪儿,黑恶势力也就知道了他们在哪儿,然后就会去继续敲诈他们,所以这就是直接的一个抢钱过程。现在我们看到,整个黑恶势力它有一个组织化、商业化的趋势。

霍德明:保护伞保证了黑恶势力的茁壮成长

重庆黑恶势力还牵涉到保护伞的问题。

这一次重庆案例,它原来的司法局长文强原来是“正”的。97年,重庆市刚刚改制,文强是第一任公安局副局长,专门分管刑事侦查案,而且他后来也破了很多重要的大案,比如重庆很有名的“张君案”。对于这些事情,从97年到08年这段时间,他是08年从任上的公安局副局长任上调到司法局长。

在这11年中,他原来是个英雄形象,但是事后我们很多的证据显示,他和黎强他们是同乡关系,有同乡关系就好办事,尤其是黎强后来又开了一个“渝强公司”,这个公司又涉足房地产,也涉足了城市的客运出租车经营,这些东西都需要社会治安,尤其有文强方面的保护。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间,黑恶势力本身有一个茁壮的动力。但是如果没有这么一个保护伞,它是茁壮不起来的,这一个保护伞,不可能是在一个正常制度下形成的,而是跟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警惕黑恶势力新特点

张鸿:执法人员也充当了黑恶势力“保护伞”

最值得警惕的显然还是“保护伞”,因为这个保护伞不仅仅是一个大“保护伞”,还有大大小小多个“保护伞”。大的“保护伞”就是公安局前副局长文强,类似这样的——官;那还有一些小“保护伞”,可能就是具体的执法人员。所以我们必须让黑恶势力和政府执法部门脱钩,它们挂在一块,你很难治理它。怎么脱钩?就要让政府执法部门给它拉直了,让它挂不上,就把所有里面不正的,歪的都给它剔除出去。这样,单纯治理一个黑恶势力显然是相对容易一些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绕过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保护伞”,才能广开言路,让底下被欺负的人的声音能够传递出来。比如就有很多商人,他被抢占,被黑恶势力欺负的时候,曾经报过110,110来了以后说那你们别抢占了,你们出去吧。110走了以后,这些人又回来了,这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执法。这一次重庆“打黑除恶”就绕过了这些人,发了20万个信封,信封上写着绝密,然后把地址写好,贴上邮票,送到普通的老百姓手里,如果你被黑恶势力欺负了,就在这里面装上一封信,把它投到邮箱里就可以了。这样底下大大小小的“保护伞”都被安全地绕过了,言路就直接畅通到最上面。

霍德明:“白化、灰化、红化”是黑恶势力构建的生态链

黑恶势力和“保护伞”其实是一个生态关系,它是共生的。其实黑恶势力在重庆那里已经发展出“三化”。一个叫白化,一个叫做灰化,还有一个红化。白化就是他现在把原来黑身份地位已经完全漂白了。比如他原来用“黑”赚来的钱,他用“白”的方式把洗钱洗出来。黎强他就有二十几家企业,而这些企业都是合法经营的企业,这是第一点,白化。灰化是一般来讲,我们法律总是有一些管不到的地方,尤其在民法上面,不允许采取黑恶势力手段。而这些人偏偏走在法律的边缘,他是灰的,他利用法律的不完整或者是一些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疏忽与怠惰,他就趁机而入,这是灰化。至于红化,我注意到,这次抓了几个首犯里面,有一个是市人大代表,还有一个是区人大代表,另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跟政府有相关的人。在这种共生的生态链之下,黑恶势力变成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处置。所以应该及早防微杜渐。

对黑恶势力要斩草除根

曲新久:加强法治和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国家基层民主的传统并不强。比如我们在农村的民主选举,还是比较弱的。在城市当中,加强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这样黑社会它就会失去土壤;第二点就是还要加强法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这其中不能放松政府对于一些领域的监管和控制。

王大伟:坚持严打 从经济上抑制其发展 加强警察组织建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首先要坚持严打不动摇;第二点就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特征面前,要从经济上抑制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发展,经济渗透等发展新特征;最后要加强警察的组织建设,比如在警察内部,建立专门的打黑除恶队伍。我们现在的警察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也要全国一盘棋,加强各省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刘春:深层问题是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职能的合理配置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天津的检察长李宝金也双规了,他是跟房地产有关系。按理说检察长检察工作和房地产没什么关系。但为什么他能产生这样的力量?他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哪些应该伸手,不伸手就是不作为,哪些本来就不该伸手,伸了手就是越界行动,这些问题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这又牵涉到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职能合理配置。

张鸿:勇气+力度+日常巡逻保护=打掉黑恶势力

首先显然是需要勇气和力度。勇气就是你不管是多大的“保护伞”,我都敢把它铲掉,这是勇气。力度是,即使他打着伞,倾盆大雨之下,你即使打着伞也会被淋到,所以这个保护意义就会减少。

但是单纯靠我们某一次打击的力度大,显然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比如这一次我们叫它攻坚战,叫专项治理。当然对一个已经很顽固的堡垒,我们需要这样的攻坚战。但事实上治安本身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的巡逻,日常的安全保护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单纯靠一次又一次的攻坚战,那也会让整个社会的成本增加。

黑帮片为什么受喜爱

透过艺术去反映市民大众对现实和建制的不满

形成黑社会坐大原因当然十分複杂,但在美化黑社会的问题上,传媒实在“功不可没”!过去几年曾经流行的黑社会和古惑仔系列电影,当中包括不少黑社会人物的传奇故事,这些电影中有一些常常出现的基本定律,而这些定律为黑社会带来不少正面的肯定,例如黑社会是有忠和奸之分的,卖白粉的都是奸的黑社会,但只要不卖白粉,头上便好像有了光环,儘管本身继续开妓寨、放高利贷,仍然可以义正词严站出来对大家说:“我\有做错事,但冇做坏事!”;“我\坐大,因为我\公正!”之后便替天行道,惩戒那些奸的黑社会。

 

至于忠的黑社会都是义薄云天的好汉,为了兄弟可以两胁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绝不会出卖兄弟,甚至一些溷入黑社会作?底的警员,亦会深受感动,对自己“出卖”兄弟的行为感到可耻!但江湖中人则从来不认为经营大档、妓寨、放数、“噼友”、杀人和放火是可耻的!只要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便可以将一切合理化,因为一切都是社会的错,个人毋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另一方面,饰演黑社会人物的不乏年青人的偶像和当红的演员,其中郑伊健和谢霆锋饰演的陈浩南;陈小春的山鸡;周润发的MARK哥,几乎已成为经典人物!而任达华、刘德华以至梁朝伟都演过不少具悲剧性的黑社会人物,令观众对江湖中人的同情多于不耻其所为,反之电影中不少警察的咀脸更令人讨厌!这种美化黑社会的情况,对年青人所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绝对不能忽视。

传媒美化黑社会,背后的原因十分複杂,而透过艺术去反映市民大众对现实和建制的不满并非新鲜事物,《水浒传》便是当中的表表者。一些黑社会电影和漫画,不过是将武侠小说现代化,为大家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以外的浪漫想像空间,为沉闷的生活带来精神上的刺激和短暂代入的快感。

延伸阅读 :

变了味的香港“黑社会”

过去我不看香港的电影,不爱看,看不懂,原因很简单,不是痴男怨女,就是低俗搞笑,看了觉得挺掉价。后来出了《无间道》,知道不看不行,不看也太不把香港的正义与邪恶放在眼里,于是就买了票,进了电影院。认真一看,还不错,还挺让人揪心,只是自此埋下了香港社会到处都充斥着抢劫、暴力、黑帮、大佬、警匪恶斗,这个印象一直让我觉得香港有“黑社会”,而且“黑社会”遮天蔽日,势力大得几乎无所不在···【详细

公务员纯洁化是对黑势力致命一击

类似“警匪一家亲”的故事绝非第一次在中国上演。在近几年破获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中,一些警察充当了一方恶势力的保护者,甚至加入黑帮组织;一些地方政府机关也容纳了黑帮分子,成了黑势力的保护伞,自身也渐渐地变黑。1995年,长春的黑帮老大梁旭东凭借关系,调入长春市公安局,成为一名民警;湖南省衡阳市民警李志文,其主要罪行就是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在近年破获的多起黑社会性质案件中,或多或少都有警察参与其中。至于像太原警察指使刑满释放人员殴打北京警察致死案件中,警察“罩”着犯罪分子,将其···【详细

【启示与思考】

“黑”指秘密、不公开,“黑社会”多指违法的、黑暗的和反动的群体。黑社会、黑社会组织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区别很大。一个是社会,一个是组织,社会包括很多组织,这个组织只是社会的一个点,或者某条线。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由社会犯罪学的概念引入刑法学领域,并作为立法罪名,是我国立法的创举。我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经具备了黑社会犯罪的部分特征,但是尚未达到黑社会的程度,是一种向黑社会过渡的雏形状态。

国际上把黑社会、街头上的那种帮伙组织也当成有组织犯罪,一揽子统称,到现在也没把黑社会说清。所以现在国际上经常喊打击有组织犯罪。全世界有很多黑社会专家,存在几十种观点,莫衷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黑社会已经不是有组织犯罪了,黑社会是犯罪形式的社会化状态,它已经构成社会了,什么叫社会呢?它最起码包括社会认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包括它的人口因素、组织因素,组织只是社会里面的一个因素一种形式。小社会,生产力,首先得具备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成为一个社会了。它寄生在主流社会里面,成为癌,这就是黑社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9/7130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