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重查“郭美美”不是红十字会挽回公信的救命稻草
2013年05月10日 13:32
【网络舆情案例】
编者按:“重查郭美美事件”在短短数日内经历了一波三折。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与中国红十字会各自就此向外界澄清,两个机构不一致的口径引发公众质疑,也令中国红十字会再度面临新一轮公关危机。
“郭美美事件”的真相或许并不复杂,但教训足够深刻。要想重塑公信,根本之道不是想办法和郭美美“切割”,而是对目前红会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郭美美事件回顾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2011年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而致歉。
“今天小白限行把小MINI开出遛遛~开着有点不习惯”这是6月21日凌晨,“郭美美Baby”发布的一条微博。早在此之前,据媒体报道,其微博中就已发布了一系列的“炫富”内容。脸庞稚嫩、打扮时髦,再加上名包、名车、别墅,“郭美美Baby”迅速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
年轻、名车、豪宅……使得网民很难将其与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组织联系在一起。“人家刚20岁就这么有出息”,“红十字会看来真的很有钱”,陆续有网友质疑说。此外,还有网友将其与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联系起来,“建议查查是啥关系”。尽管其认证已被腾讯微博取消,但在个人说明里,“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仍然停留在照片旁边的显著位置。
2013年6月21日早上,腾讯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名为“郭长江RC-”的未认证微博与“郭美美”互相关注。其发布三条的微博,发布不到两个小时,就引来了诸多网友的口水,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微博。有些网友还在留言中表示:“唾沫淹死人啊,您闺女太高调了。”6月21日晚23时,博主本人“郭美美Baby”继6月19日发了微博后又再度现身,澄清其身份,称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
“郭长江RC-”则迅速删除了之前的三条微博,并发布了新讯息,“清者自清,八卦别人的生活真那么有趣吗?偷窥狂可以休矣。”
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急剧下滑
2011年6月,全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但自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民政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捐款为100.5亿元,2012年较2011年减少了74亿元,降幅达73.6%。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再次将“红会”推上了舆论之巅。大量的关于“红会”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比如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地震当天只收到2万元多的捐款,捐款数额少得可怜。而在4月21日下午,“红会”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正门为雅安地震灾区募集善款活动,收到的市民善款寥寥无几,公园门口游客人来人往,许多市民见到“红会捐款箱”后选择绕道而行。在网络上,“红会”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遭来网友一顿质疑与一片骂声。比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微博称,总会工作组正赶赴雅安灾区“考察”,立遭网友抨击,后来发布官方微博中只好将“考察”一词替换为“评估”。
重查“郭美美”一波三折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称,针对郭美美事件,中国红十字会于2011年12月31日已经公开发布调查报告,报告对郭美美身份、与红十字会的关系、其炫耀物资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说明,“中国红十字会坚持维护原有认定,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是否要重查,将由社监委独立商讨作出决定。”
重启“郭美美事件”调查的话题,缘于民众对2011年年底那个调查结论不信任。2011年7月该该事件发生后,红会的声誉“一落千丈”,网友甚至以电视剧《潜伏》为背景,将郭美美誉称为“潜伏”在中国红十字会内部的“反腐斗士”,希望红会彻查该事件背后隐藏着的腐败,更希望红会自此洗心革面,浴火重生。
可该案的处理程序、处理结果均令人失望,致红会公信力进一步下降。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微博上向网友发出了捐款的倡议,而换来的却是网友“队列一致”的评论:“捐你妹”。
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周森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如何提升慈善公益事业的公信力”时提出开征“慈善税”的想法,笔者就此发了一条微博,20小时内,腾讯微博有32万人阅读;新浪微博转发超过1万,评论超过3000,其评论内容又是“清一色”的抵制,并不乏谩骂声,使用频率最高的,依然是“捐你妹”。
“4•20”雅安地震,可以说是社会对中国红会信任度的又一次大考。可中国红十字总会官方微博发布“中国红十字总会已经奔赴雅安灾区进行考察”后,在两天时间内却收到了14万个“滚”的评论,反映出网民对红会已经不再是不信任,而是极度愤怒了。
4月24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表示,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并邀请社会公众同步参与。要把账算清楚,否则红会很难再翻身。
4月25日,网传郭美美闻听此言后,立即发表声明:谁敢动我一根毫毛,就立即公布内幕,资料已寄美国,有胆放马过来。
4月26日,红会秘书长王汝鹏发微博称:我澄清下,红会没有任何人说要重查GMM,社会监督委目前也没有开会作出决定要重查GMM。真实情况是监督委王永、刘姝威两位委员的个人提议。一些媒体记者见风就是雨,报道成了红会决定要重查GMM事件。这样的乌龙新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明显是在安慰郭美美。一些网友讥笑王汝鹏,反应真迅速啊。
4月26日,声称郭的代理人在某论坛发布17.2G性爱和红会官员贪财的视频。当天,该论坛被封。
4月27日,王永表示,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很明显,王永的语气变软了,估计是妥协了。
4月28日,红会坚称“中国红十字会坚持维护原有认定”,意思是“没有再查的必要”。
【媒体评论】
“郭美美事件”的真相或许并不复杂,但教训足够深刻。要想重塑公信,根本之道不是想办法和郭美美“切割”,而是对目前红会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
——《新京报》
问题的核心显然不在于一个炫富女孩是否存在,而在于红会在定位上对行政地位的恋恋不舍。这势必造成了红会在先天上就存在“独立性不足”的缺陷,而一个不够独立的组织想要重新赢得公众的公信力,注定只是一个乌托邦。
——《南方都市报》
郭美美事件固然需要查个一清二楚,不能成为悬案,但对红会来说,更需以调查为契机,全面反思自身运行管理中的不足,大刀阔斧地进行慈善改革。
——《京华时报》
郭美美只是一个引信,引爆了早已千疮百孔的红十字会而已,真正致命的是,红十字会在权力道路上迷失已久的不堪现实。就本质而言,红十字会仅是一个慈善类的社会团体,但谁又都知道,红十字会是一个不是衙门的衙门,红会体系也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
——《华商报》
【网友评论】
@非常-安静:从另一角度看,应该“感谢”郭美美才是,否则还不知有多少万人还傻傻的捐款不知去向呢。
@有个斌叔:你的话说得对。但是媒体已经让老百姓误会为郭美美的车和包是用红会善款买的,这个才是导致老百姓愤怒的最大原因。红会肯定有责任,但是我们的媒体有责任吗?
@二医大MZC:红会的公信力丧失,不能只怪郭美美,制度不变,还会有黄美美,杨美美…现在又想起用郭美美背黑锅,对她开刀来换回信任,你当人民群众都是傻子吗?
@神马与白羊:虽然反应迟钝是官官相护的惯用手法,但是此举【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行动】已经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立场是犀利的。应该对郭美美重新调查的同时,对所谓“干爹”要深入地进行重点调查。
@风卷云拥man:不会想给郭美美翻案吧,这样做的后果无异自杀。
@东崂渔夫:要想重建红会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必须由中纪委牵头,最高检和审计署介入进行司法调查,把红会里的大小蛀虫揪出来依法予以严惩,给红会彻底的“洗一次澡”。单靠红会社监委的所谓自查自纠,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红会恢复声誉,重启调查仅是开始
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已经过去两年了。并于当年12月31日,公布调查结果,声明“郭美美炫耀的财富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商红会、公众捐款和项目资金无任何关系。”现在重新调查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上次调查不过是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调查?还是说有新的证据,说明郭美美炫耀的财富有红十字会有关系?其实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民对于红十字会的信任没有了。
郭美美炫富事件只不过是一个起因,揭开了红十字会腐败的黑幕,让社会公众看到了许多道貌岸然的嘴脸,难道红十字会爆出的所有丑闻都与这样一个小女孩有关吗?“天价”帐篷;“天价”餐费;291平米的豪华老年公寓;好心人每月固定400元的捐款,到贫困家庭只有剩60元,这些事件都与郭美美无关,但让人心寒。信任没有了,慈善怎能继续下去。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次红十字会的重启事件调查只不过是为了重新树立形象,恢复声誉。但想要红十字会完全恢复昔日的声誉,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重启调查只能是一个开始。
个人认为,想要重新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红十字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既然是社会公益事业,就不应该是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是公务员身份。第二,对于网上爆出的丑闻,必须严查到底,给社会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第三,做到收支完全透明,每一笔钱用在哪里,花在谁身上,必须有一个公开,让社会公众知道自己的爱心去向。
慈善事业需要的是主动的奉献,而不是被动的完成。红十字会想要恢复声誉,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需要的也不仅只是坚持,而是真正的爱心。
重查郭美美,不足以挽回信誉
很多人料到了中红会今天的处境。可惜,红会在当初郭美美事件上,没把危机当机会。
毁掉中红会信誉的,显然不是郭美美。而是当初一句“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没有关系”的官方表态。所以,今天中红会在收获无数“滚”字的时候,中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打算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兴趣。
其实伴随着兴趣失去的,是信任和信心。既然认定郭美美与中红会“没有关系”,那么,所谓“三天舆论毁掉百年红会”,其实是中红会将失信于社会的责任,推给了社会,意思是,百年红会被民众给误会了。
郭美美与她的玛莎拉蒂,只是点燃这场信任危机的引线。当初舆论呼唤查浊,其实是希望中红会能够证清。这是民众送给红会的第一次机会。当初如果从郭美美查起,像民众呼吁的那样,将过往的账本摊给社会,一笔笔来往账目说明白,一条条社会瓜葛理清楚,那么,今天雅安地震,壹基金就不会把中红会比这么衰。信誉是一盆像眼泪一样累积起来的百年之水,经不起像拧水龙头一样挥霍。
中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在这个当口放话查郭美美,谁都知道迁怒之意,大于脱胎换骨。这也正是不被舆论叫好的原因所在。中红会在雅安地震中获“滚”无数,看上去是民众带有报复意味的惩罚,其实是送给中红会痛彻心扉的一次重新反思机会,壮士断腕的一次改革机会。中红会如果还以为是郭美美的玛莎拉蒂让民众误会了自己,那一定是中红会有意或者无意地误会了民众的本意。
再是“滚滚”雷动,但对于中红会来说,机会还在。中红会还有迁怒之意,也算是一种知耻,一种释放给社会的、希望重拾信誉的良好愿望。但是,当年的郭美美是机遇,今天已经不是。今天的郭美美只是一个符号。如同赵红霞扳倒雷振富,不是赵红霞多么有能耐,或者多么不要脸,而是官员自身存在的腐败,是腐败者扳倒了自己。炫富女郭美美既不是女英雄,也不是中红会的败家女。放倒中红会贞洁招牌的,不是郭美美,而是长期缺乏有效监管、附着在慈善事业身上的权力之手,欲望之手。
将中红会的既往,交给包括社会、司法机构在内的第三方复查;将中红会的未来,按国际惯例运作,按法治监管操作。该关进笼子的,关无赦;该晒在阳光下的,不遮掩。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当初人们揪住郭美美不放,是想通过这个炫富女,查找中红会的问题。如果今天中红会想揪住郭美美,寻找募不到款的问题,中红会将永远找不到重拾信誉的机会。找到的,顶多只是一个借口。
放倒中红会贞洁招牌的,不是郭美美,而是长期缺乏有效监管、附着在慈善事业身上的权力之手,欲望之手。
重查“郭美美事件”意义有多大
时隔两年,郭美美事件仍让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难以重建信任。中国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24日表示,将于5月中下旬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芦山地震救援中,尽管中国红会做了大量工作,但并未得到社会认可。很多公众仍然将郭美美事件作为红会贪污腐败、挪用款物的代名词。这对救灾、救助、救护等工作的展开非常不利。”王永说,郭美美和红会到底有无关系,既不能只听网友的一面之词,也不能由红会说了算。社监委要重新进行彻底调查。
中国红十字会陷入质疑、调查和反驳漩涡的日子,从地震后第一天,就不断“重演”。从一条募捐微博被“滚”了十几万次,到“考察门”等风波,质疑与传言让红会压力山大。尽管“收取台湾红会500万元‘买路钱’”、“救灾物资超20小时没下发”“购救灾药品多要发票”等多数传闻被证实是谣言,但也从侧面证明公众对红会的不信任。《京华时报》评论说,这种窘境,让人想起著名的“塔西佗陷阱”。一个机构,当其遭受信任危机时,即便说真话、做好事,也难免被误解、被批评。红会之困,或者说其公信力流失的巨大伤口,与郭美美事件息息相关。红会副会长赵白鸽就坦言:可能部分网友还留在事件阴影中。不管是疑虑还是反思,面对郭美美事件留下的严重后遗症,重启调查,拨开迷雾,达成新的慈善共识,客观上为修复公信力带来了契机。
但正如近年来多数红会新闻一样,红会社监委拟重查郭美美案,也陷入了“叫座不叫好”的尴尬。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1000条网民意见显示,尽管关注者众,但仅有27.8%的网民对此表示赞赏,逾七成(72.2%)网民持不认同态度。而如《青年时报》等一些媒体则直接叩问重查“郭美美事件”意义为何?评论说,这种调查有意义吗?说没有,显得武断;只能说很小。是,重启调查的组织方是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听起来貌似第三方会更加客观中立。但问题是,他们没有执法资格,又不专业,怎么能够深入调查呢?我可以表示不乐观吗?事实上,红十字会完全没有必要钻到郭美美事件的怀里。郭美美没那么大劲儿,扛不起红十字会。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不过是女人祸水逻辑。
更多的媒体没有陷入情绪化的泥淖,而是探讨查什么、怎么才能“达成共识”,仍需消除疑虑。《新京报》评论说,近日红会遭遇的一些质疑,红会监督委员会也及时进行了针对性调查,起到一定释疑作用。但问题在于,对“郭美美事件”,2011年7月,监察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经给出过调查结果——“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商红会(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没有任何关系”。这次的调查,还能调查什么?其实,“郭美美事件”之所以让公众念念不忘,根源还在于,这一事件暴露了红会的深层次问题——封闭运行、信息公开严重滞后,加之体制、机制不顺等,众多红会“内部人”、地方分支机构肆意透支公益事业声誉。几乎每一次“质疑”、“辟谣”的过程,都会导致一次信任危机。“郭美美事件”不过是这一连串危机中的标志性事件罢了。
而对于重查郭美美案的难度以及红会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便是中国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也不讳言。王永自承难度很大,但也得做。如果这个账算不清楚的话,红会的信誉是很难恢复的。调查必须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结果也是大家能够接受的,这才是调查的真正意义。红会目前所遭受的质疑,首先有红会本身的问题,在行政体制下面的管理效率、公开透明程度都有待提升,这是大家对红会质疑的主要原因。郭美美事件本身也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全社会对红会的不信任。社会公众对红会的不信任,是对目前官办慈善机制的不信任。而对于重启调查是否就能重获公众信任,王永称,这一点还有待观察。调查郭美美事件,就可能重塑红会的信任度;如果不调查,就绝无可能重塑红会的信任度。也就是说,调查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调查一定是失败的。
【启示与思考】
郭美美事件自从发生,就把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社会公众不断对它产生各种质疑,近两年来,又爆出“上海红会万元餐费”、“成都红会汶川地震募款箱多年未取,箱内捐款发霉”等负面信息,更是让红会的形象日跌千里。雅安地震,牵动了很多国人的心,当大家都全力以赴去抗震救灾时,红会却面临着尴尬境地。尽管中国红十字会做了大量工作,但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多公众仍然将郭美美事件作为红会贪污腐败、挪用款物的代名词。这种情况对救灾、救助、救护等工作的展开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形下,重新启动对郭美美案件的调查,是出于必须也是出于无奈。
实际上,对于公众来讲,我们更关心的不是“查人”,而是“晒账”。与郭美美划清界限、彻底决裂,这只是红会挽回形象的第一步,要想重塑国人对红会的信心,还必须要做到公开透明。只有红会本身的努力还不够,我觉得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对于公众来说,我们有权利知道自己所捐助的每一笔钱是否用在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的身上,我们有监督的权利。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比起每个人都散乱的、单独的与灾区联系,红十字会可以从中起到组织的作用,它的组织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能够比较快捷、有条理地去做慈善事业。因此,作为普通公众,要能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不要太过偏激地认为红十字会全是郭美美之流,毫无可取之处。且静下心来关注红会是否能够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当然,要想公众对红会重拾信心,红会自身必须做出相应的表态与动作。
其次,对于红会本身来说,我们都应该明白,郭美美只不过是导致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一根稻草”,不能寄望于郭美美事件的重新调查,就能救赎红十字会,要重塑红十字会的公信力,重拾人们对他的信任,根子还在于红十字会脱离官僚化的体制转型、建立善款透明化的运作机制。程序上进行透明化、公开化,接受内部与外部的监管,比如接受红会的社会监督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等的监督。当每一笔捐款都有据可查,每一笔善款的使用去向都公开透明,那么,公众看到自己捐献的钱物最终都用于帮穷扶困,慈善组织才会得到公众的信任。除此之外,对于现阶段的红会来说,“惩恶”比“扬善”更加紧迫,经过调查,抓住红十字会中的“恶人”并将他绳之以法,给公众一个交待,并广为告之,从根儿上来消除郭美美事件带来的巨大信任危机,才是当务之急。
再次,对于第三方机构来说,也要充分发挥其外部监督的作用。2012年,红会力邀王振耀、白岩松等社会各界精英,组成16人社会监督委员会,力图以中立、专业的力量,促进红会公开透明。那么这个委员会自身也要有所作为,能够真正的做一些实事,帮助红会重树信心。
最后,社会的体制改革、社会监管也要到位。《红十字会法》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从性质上看是慈善公益组织,从体制上说是社会团体。可是与其他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不同,红十字会享有法律赋予的独特地位,比如免予社会团体登记、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享有部分财政拨款等。这种“计划体制”下的组织架构一方面使得其得以游离于监督之外,另一方面官僚化的体制又使得其运作效率极其低下。如何去行政化、摆脱官僚化,也是摆在红十字会面前的一个问题。
我相信,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让“郭美美”之流再损害红会的形象、伤害社会公众的爱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0/7131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