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史上最难就业年:拿什么HOLD住七百万就业大军

2013年05月11日 23:08

 

【中国梦想案例】

编者按:还有两个月,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就业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而今年,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的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让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有人称这是“最难就业季”,也有人发出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无奈感叹。也许有人想要追问,严峻形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破解尴尬局面的根本之道又有哪些?“最难就业季”到底难在哪?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出口行业因国外消费萎缩而遭受重挫,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减少。2013年广东省企业校园宣讲会比去年减少了10%左右。”罗伟其说,“另一个原因是今年全国有近七百万毕业生,造成供大于求的现象。”

2011年曾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当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630万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称呼2013年呢?今年有近700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形势很严峻。

对于大多数大四学生来说,四月是求职的冲刺阶段了。但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教育厅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合同。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今年的就业形势甚至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时更为严峻。罗厅长将“就业难”这一现象归结于两点。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出口行业因国外消费萎缩而遭受重挫,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减少。2013年广东省企业校园宣讲会比去年减少了10%左右。”罗伟其说,“另一个原因是今年全国有近七百万毕业生,造成供大于求的现象。”

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对现有员工进行新技能的培训,这也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大打折扣。

前不久,在上海的某论坛上,某公司人事经理徐静(音译)在全国同行面前发言说,现今多数大公司更青睐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而非应届毕业生。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公司有时间和精力来培训新人,”徐静说,“但当他们需要削减预算时,则更想要那些可以直接上手的人才。”

另一个导致就业率下降的因素便是学生期望过高。

来自广州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王恩博(音译)得到了当地一家贸易公司提供的助理销售经理职位,月薪2500元。但24岁的她对此并不满意,因此拒绝了这个机会,希望找到一个薪水更高的工作。目前她仍在求职中。

广东省就业白皮书显示,今年一季度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2795元。

“这与学生们对入门级工作的预期相去甚远。”来自北京一家市场咨询公司的李志国(音译)评论道。

李志国说,虽然暂时还没有得到官方数据,但据他估计,国内毕业生的月薪期望值大概在3500元左右。

他建议学生们应该采用一些更加务实的求职方式。

“对于入门级别的工作,不要过分看重薪水。”李志国说。“一旦顺利度过第一年,情况就会越来越好。”

最难就业季来临,低薪少签:签约率创新低毕业生如何应对?

最难就业季来袭放弃就业转考研人数攀升 最难就业季来袭放弃就业转考研人数攀升。有人说,2012年-2013年是史上最难找工的时期,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

 

 最难就业季来袭放弃就业转考研人数攀升 

有人说,2012年-2013年是“史上最难找工”的时期,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据某网站最新调查结果,截至今年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不足三成,分别低于上届同期8个和7个百分点,而放弃就业转而考研的人数也达到历年最高。

在一个研究院所做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中文”、“法律”、“新闻”、“信息管理”等文科专业由于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不幸入选红牌和黄牌专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们遭遇了就业尴尬?

——多名国内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故事

当梦想遭遇现实

“我并不喜欢翻译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翻译专业的王芸直言不讳,“从开始找实习到现在,我才发现,之前的路走错了,我一直喜欢的是媒体行业。”这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从平时读读书、看看戏的生活突然转变成四处“揾食”,她明显有点“找不着北”。

王芸是四川人。高考填报志愿时,尽管自己不喜欢翻译,但由于这是一个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她还是顺从了父母的意思。到了找实习的节骨眼儿,和她的同学不一样的是,王芸并未在自己的专业上大做文章,她的简历一封封都飞去了心仪的媒体,“因为我喜欢。”

王芸曾在三家媒体实习过,有网站有报纸有杂志。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王芸在做深度访问时显得游刃有余。“我喜欢看戏,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王芸说起这些眼睛亮了,“我也喜欢看电影,因为专业的关系,我还读了很多外国原版小说。”可在找工作的时候,这些并未给她带来任何优势。“简历投到数不清了,可是有反馈的很少,大概只有两三家吧,面试之后只有一家看起来有些眉目。其实我投得还算少的,因为今年招工的媒体少了好多。”

在王芸看来,自己的专业是个大问题。“校园招聘都是些大企业,文广传媒什么的,可望而不可及。你知道的,上海传媒大企业都盯着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说到社会招聘,王芸指了指ipad上一则媒体招聘启事,叹了口气:“你看,又是明确写只要‘新闻传播类’的,像这样的,我连投的必要都没有,网上申请肯定没戏。”

距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短。王芸的媒体梦正在被现实一点点蚕食。虽然不甘心,但她已经开始考虑换方向了:“4月要是还没有起色的话,我就只好看看对口专业了。”她顿了一下,眼光停在了一则某日报的招聘启事上。“还是想抓紧最后这一点时间。之前高考填志愿以为找个很牛逼的专业就能找个能挣钱的工作,但是过了这么几年反而变得很理想主义,觉得要做自己喜欢的。”

和王芸类似的,还有南京大学(招生办)的陈涛。陈涛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方向也是传媒。在同学眼里,陈涛是个注重性价比的人:只有两次实习经历,但每一次都是重量级的。“我做过报社跟电视台。”陈涛说,“这是我未来求职的方向。”

陈涛手上已经握了不少offer(录用通知),还被冠上了“offer king”的名号,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还是不愿意交出三方协议,“我想在京津一带工作,离家近。好多单位的待遇不够理想。我必须要谈待遇,因为我还要成家,不是说能糊口就可以了。所以我挑的都是好单位,‘心仪的工作’加上‘合适的收入’,难度相应也会变大。”

曾是学校文学杂志主编的陈涛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大家都说我是‘笔霸’。笔试必进,无论什么单位。”陈涛苦笑,“可是每到最后一轮就没了消息。”之前参加“国考”,从6000多人中突围,杀进了面试,陈涛当晚特别兴奋,请室友大撮了一顿,谁知道第一轮之后就没了消息。心仪的某国字头日报社也进到了最后“九进三”的“终面”,陈涛之前排名第三,离录取仅仅一步之遥,可他最终还是成了未被录取的大多数。

如今的陈涛依旧奔波在去面试的路上,“尽管今年缩招很厉害,可我不愿意妥协。”

小众专业的隐痛

迄今为止投出去近百份简历,只获得了不到10次笔试机会,面试机会更屈指可数,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刘林最近越来越发愁,“有的大型招聘会,投了不少简历但是根本就没有回应。”她本科读的是法学专业,因为不喜欢法学,考研的时候便决然选择了社会学,本以为考上北大就有了高起点,没想到三年后还是一头扎进求职苦海至今仍没上岸。

因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对口的工作,刘林投的简历基本是银行、公司人力资源、事业单位等不限专业的。银行不用说,投的人各色各样,自己根本没有优势;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还都排着队;事业单位比较稳定,基本都解决北京户口,竞争更是惨烈。刘林之前还考了公务员,但由于指定要社会学的岗位实在太少,她最终还是报了个专业不限的。“那么一大张表格我看花了眼也只看到几个要社会学的,又不是特别好的单位。”

这一天刘林刚参加了个面试,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一脸疲惫:“跟以前差不多。人家先一看是北大的,还挺热情,后来再一看是学社会学的,就有点冷淡,就问社会学是学什么的。像这样的问题我几乎每次面试都要回答一遍,到后来都有点烦了。有时候觉得挺悲哀的,就是那种不被了解的悲哀。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学的东西确实挺虚的,找起工作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刘林面对的差异化对待还不止于此。有一次,她好不容易进了某事业单位的终面,在那里碰到了同班的一个男生。“研究生两年多总共也没见他来上过几次课,成绩不太好。”没想到最后录取的是那个男生。

 

半路出家的尴尬

在北京一家律所实习了一年,汤佳上周才得知自己实习的部门今年不留人。汤佳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原本以为留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想到最终希望落了空。“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身边的同学从上学期就开始找工作了,我一点都没找,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实习上了。结果律所确定今年不能进人了,说是往年进多了,今年没额度了。”

目前我国法律硕士毕业生人数多,竞争更为激烈,求职时限制也很大。汤佳感叹道:“我本科是学中文系的,当初觉得法律很热,研究生就报了法学。身边同学跟我想法差不多,一窝蜂就都学了法。工作机会就那么一点,自然僧多粥少。”

汤佳当初能进那家律所实习,着实费了工夫。不少律所都限定只要法学硕士,像汤佳这样的法律硕士很多都是直接被拦在门外的。“我当时挺厚脸皮的,就赖在那儿拼命干活,说我也不图什么就想学点东西。律所的老师看我很勤快又真诚,就让我留下了。”实习的日子里,汤佳铆足了劲。有天晚上九点了,汤佳还在加班奋战,带汤佳的老师临走前拍拍她的肩,说:“以后有你帮我搭把手,我也能轻松点了。”望着眼前成堆的文书,汤佳长舒了口气,觉得终于在北京有了安身之所。“进了律所那么久,第一次觉得踏实。”

尽管依然很郁闷,但汤佳还是振作起来加入了求职大军。“倒也不后悔,至少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律所这一块算是有一定经验了。”

最近,宿舍里的气氛一直很压抑,同宿舍的姐妹们没人拿到录用通知,汤佳说:“像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这种央企往年招的人都比今年多。班里有一个同学都已经招进去了最后还是给吐出来了,说是分公司招完了,总部又不给名额。”

公务员、律所、公司法务,是法学求职三个主要方向。由于专业性强,法学的就业面其实很窄,法律硕士更是四处受限。找工作才短短一周,汤佳开始怀疑当初自己半路出家学法的决定。

专家观点

产业结构不合理

致大学生就业难

关于2013就业难问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分析有四大原因。

苏海南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我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等中高档的服务岗位需求不够。苏海南说,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能达到60%多,甚至于70%,如果有这么一个产业结构,这些大学生就业问题肯定不成问题。

第二是大学生的供给不太符合市场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和招收的人数,跟市场需求对不上板。有一些专业设置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恰恰进去的人又比较多。

第三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不够。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

第四就是整个就业的状况不乐观,在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单位都不招人,少招人,也使大学生就业更艰难。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网友评论】

@啫喱笔和章鱼:看到新闻说今年就业率好低,然后好多人转而去读研…其实有时我真不懂,有种人究竟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读书,还是因为逃避社会而读书,如果20多岁的人都仍然去害怕社会,害怕工作,是不是太小孩子了,可知父母在后面都撑到老了。每一个优秀的人都必定经历过一段苦闷的时光。愿我能早日回报父母。

另一方面,有媒体报道,技校毕业生就业率显著增加。

@新浪浙江财经:最近,有条微博转得比较多:教育部发布《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中职生就业率已超过95%,高于大学生就业率。上周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开了场招聘会,雷迪森、世贸君澜、胡庆余堂等70多家用人单位争抢毕业生。

2013届毕业生已经到了最紧张的过渡阶段,这段时间又要忙各种毕业手续,又要准备找好工作。在整个求职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为了找到职位,委屈求全,答应招聘单位的不平等条件。高校老师提醒,就业是双向选择,毕业生也要把握好对方公司的标准。

@洛之秋:又到了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来学校招聘的HR多半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却往往在面试后即要求学生去单位实习或者培训,完全不考虑学生剩下的学业。学校为了就业率,往往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今天学生为了offer可以牺牲学生的本分,明天就能为了更大的利益抛弃雇主。反而越是大公司,越没这么短视。

 

【启示与思考】

面对来临的就业季,让我们想到了就业观念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去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而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该机构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因此,今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就业越来越难,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失衡,使大学生的供给不符合市场需求是原因之一。而记者认为,就业观念没有改变是主要原因。怕苦、怕累、想到大城市、到好企业、眼高手低等观念的存在使毕业生难就业。同时,由于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工作在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保障以及社会地位的体面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很多人皆一门心思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无法顺利就业。拿今年我州公务员的报名人数来说,报考的考生创历史新高,到报考截止日,共10555人报考,平均开考比例1:17.92,最高开考比例1:155。

现在有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毕业生就业首先要摆正心态。千里之行,始于跬步。刚毕业不要眼高手低,学着先就业后择业,须知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是一种锻炼和积累,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方式,很多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玉不琢不成器,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不要由于是独生子女、舍不得孩子受苦等原因,让他们有啃老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政府部门除了提供一些就业资讯,也该做一些就业心理辅导,指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1/7133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