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从傅立叶的等待看“空谈误国”

2013年05月14日 13:57

 

“傅氏空谈尤可敬,如今空谈真误国;前车之鉴不能忘,唯有实干能兴邦。”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100年”的既定目标奋力前行,心中就有了准星,人人拒绝“空谈”,“空谈”就没了市场。

马克思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实际运动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胜过一打纲领。”后来,人们在转引中时常常更加通俗地表述为:“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观看北京卫视正在热播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四集《法郎吉传》开篇引言中的镜头,对这句话可谓一个形象的注脚——

1827年,一位老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呼吁百万富翁或王公贵族出钱支持他进行“法郎吉”试验,他每天中午12点在家中恭候。于是,这位老人每天准时在家里等待着……

这位老人就是沙利•傅立叶。“法郎吉”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重型装备的步兵队形。傅立叶要试验的“法郎吉”当然不是军队,而是建立一种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农工协作社”,他为之命名“法郎吉”。傅立叶认为,社会上所有“法郎吉”的总合便构成“和谐制度”。在和谐制度下,不仅人类社会变好,连大自然都会更好。

这一天才设想的最终结果又会如何呢?

《法郎吉传》结束时的画面,用那缥缈远去的钟声给出了无情的答案:1837年10月10日,傅立叶在无望的等待中离开了人世。他家的时钟永远定格在中午12点。

今天的我们,当然不能苛责于傅立叶。毕竟,他摆脱不了所处时代的局限。然而,傅立叶对资本主义精辟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见,使他在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他的许多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的来源之一。

今天,倘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们不得不说,傅立叶的悲剧同样给我们以深刻警示:空谈和等待,是干不成任何事情的。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以《落实才能出成绩》为题,深刻指出:“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做任何一项工作,我们不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而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抓而不成,不如不抓。”

如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傅立叶悲怆的等待和那永远定格在中午12点的时钟,促使我们对这一论断作出新的思考。

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究竟谁在空谈?

脱离实际的所谓学者,在空谈。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演,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然而那些言不及义、钝刀子割肉,半天割不出一滴血来的空泛议论,则是一种可怕的“空谈”。

唯上、唯书、唯权威而不唯实的某些官员,在空谈。根深蒂固的八股式讲话,“言必称马列”,滔滔不绝,不接触实际,泛泛空论,是“空谈”;传达上级指示“上下一般粗”,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是“空谈”;“只说不干”也是“空谈”。社会上曾流传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言我发言人人都发言”,横批是“谁来落实”。不落实,就是“空谈”。

接下来的问题同样不容回避,空谈有哪些危害?

 

危害之一,败坏了学风。动不动就用不着边际的理论推演和结论,无端指责万象更新、活力四射的社会现实,这种要不得的“空谈”催生了一些以“独立学者”自我标榜的“空头理论家”,也毒化了学术空气。在某些以“精英”自居的学者眼里,凡是“国进民退”“国家垄断”必然是错,而“减少税负”“让利于民”天然正确。写文章做演讲,常常先引用托克维尔等人的言论,然后将一切问题都归于“体制”,最后解决问题当然靠“民主”,至于具体怎么解决,永远是语焉不详。

危害之二,败坏了党风、政风。那些隐藏在党内的腐败分子,剥掉其画皮来看,往往就是“空谈误国”的典型。他们要掩盖自己的贪腐行为,平时必定用华而不实的空话来掩饰自己。大言炎炎,似乎真理尽在掌控中。譬如,湖南省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中,公开场合以十分清廉的形象示人,还曾在湖南的新闻媒体上发表题为《反腐倡廉,教育在先》的文章,痛斥干部中存在的“崇拜金钱、权力至上”的错误观念。后来查实,他自己就是一个贪官,受贿200多万元。一审被判死缓的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和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案发落马前,他们说的话都是冠冕堂皇的。

危害之三,败坏了世风。一些空话、假话、大话、套话为什么会有市场?原因纵有千条万条,最要命的恐怕就是“空谈”惹祸端。

今天的我们,究竟怎样避免空谈?

说话做事,大义为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家事可让三尺,国事不让一寸。朋友千奇百怪,自有心中一尺。”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100年”的既定目标奋力前行,心中就有了准星,人人拒绝“空谈”,“空谈”就没了市场。

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只研究理论不研究人,下等者是“书呆子”,上等者是“经院式理论家”;既研究理论又研究人,才能顺乎世情,合乎国情,应乎党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才能高屋建瓴,行动才能坚定果断。

高举旗帜,脚踏实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最近几年,我们党和国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事、要事,从容应对了一系列急事、难事,合力办成了一系列好事、喜事。而一些同样处于现代转型期的国家,有的照搬“华盛顿共识”,试图通过新自由主义道路实现转型梦想;有的采取“休克疗法”,妄想一夜之间实现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它们无不陷入社会动荡的泥淖,甚至走向改旗易帜、亡党亡国的末路。两相对照,在当今中国,谁还好意思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制度的自觉和自信,拒绝“空谈”;不尚“空谈”,才有利于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说一千道一万,诚可谓:傅氏空谈尤可敬,如今空谈真误国;前车之鉴不能忘,唯有实干能兴邦。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4/7138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