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常用公文 技巧经验

搞好重大纪念性活动的宣传策划——以《解放军报》纪念学雷锋50周年特刊为例

2013年05月14日 14:50

 

(一)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迄今还没有哪项活动能够在影响力、持久性、群众参与和社会关注度上,堪与学雷锋活动相比。

学雷锋活动开展50多年历久弥新,雷锋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历了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多元价值观的扬弃沉淀后,愈来愈多的人发现,雷锋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身上闪耀的美德和人性光辉,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于是,与弘扬雷锋精神有关的群众性组织越来越多,以传播弘扬雷锋精神为己任的网站相继问世,以研究雷锋、解读雷锋、还原雷锋为宗旨的专著不断推出,一个个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被人们不约而同地称之为“雷锋”。对主流媒体来说,深入观照、生动反映这一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雷锋现象”,引领社会舆论,弘扬新风正气,既是职责所系,亦是大众所需。

在雷锋因公牺牲半个世纪后,当“雷锋”再次成为高频词的今天,以全民开展学雷锋活动50周年为契机,采用纪念特刊的宣传报道方式,来纪念雷锋同志、彰显雷锋精神,梳理开展学雷锋活动50多年的风风雨雨,挖掘其中蕴含的时代意义和普适价值,这就是我们推出《解放军报》“永远的榜样——学雷锋活动走过50年”纪念特刊的初衷。

(二)

《解放军报》8个版的“学雷锋50周年特刊”于今年3月5日推出后,迅即在军内外读者中引起反响,被认为是对雷锋精神的一次集中梳理,对学雷锋活动开展50周年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也是对作为时代精神坐标、价值标高的雷锋事迹的一次深度开掘。这8个版的特刊推出时,恰逢举国注目的两会开幕,舆论热点、社会焦点和受众眼球都集中于两会,似乎并不大容易受到关注;8个版的出版量于“厚报时代”来说,也显得较为单薄。尽管如此,学雷锋特刊仍然在读者中引起一定的关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特刊的策划和组织有可圈可点之处。

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让我们欣慰: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多少付出就会收获多少感动。同时,来自社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也让担负特刊宣传任务的编辑备受鼓舞。解放军报社社长黄国柱在审读大样时批示:“确实很好!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去年特刊的基础上仍能新意迭出,光彩照人,实属不易!”总编辑谭健批示:“从策划到呈现可以看出的确开动了脑筋,想了办法,理性的与感性的,理论的与实践的,整体的与局部的结合得很好,有些稿件还相当精彩。”分管特刊宣传的副总编朱英秋审读完大样后,写了一段热情洋溢、充满感情的批语:“我审读大样时始终充满着激动——为雷锋精神之不朽;始终充满着感动——为担负特刊宣传任务编辑的全情投入。说实话,这个特刊不好做,做好了很不易。可呈现出来的是一份高水准的精品,思想性可读性俱佳,图文并茂,立意高,有品位,很难得!”

这次特刊宣传是在社领导的具体组织、策划下实施的,策划方案倾注了他们的思考、感悟、认识和心血,而在策划变为行动、付诸实践,方案从“零部件”变为“半成品”“成品”的过程中,特刊编辑所具备的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和很强的执行力,也是特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社领导给予充分肯定的,正是他们在编辑过程中的良苦用心和不落俗套: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创新和突破中实现超越。

(三)

 

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播模式,重大纪念性宣传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一次检验。并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勃兴,这一传播模式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特有优势。如果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以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制胜,适应受众浅阅读的需求,那么纸质媒体的优势就在于深度开掘新闻资源,背景交待详细、信息来源准确、事实分析透彻,满足受众深阅读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大做强重大纪念性活动的宣传,是传统媒体深度挖潜、扬长避短的必要努力和重要实践。

策划和组织重大纪念性活动宣传,首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取舍;二是定位。任何一次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性事件,都经过了反复挖掘和充分宣传,可资参阅、运用、整合的资料很多。而特刊版面有限,吸引读者主要靠的是编辑沙里淘金的功夫,取舍之间尽见眼力高下。定位要解决的是办给谁看的问题,对读者需求心中有数,取舍时才能成竹在胸。

纪念性特刊不在全而在精,不在面面俱到而在独出机杼。一个版五六千字的文字篇幅,很难包容更多内容和信息,但也由于没有一定之规,而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如果能做到主题相对集中,文章耐读好看,内容新鲜清晰,版面赏心悦目,读完之后给人以美感和启示,就不失为一个好的策划。

(四)

策划说到底就是设计和定位。重大纪念性活动宣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设计和定位。设计时站位高、角度新,才能做出亮点和特色;定位准确、主旨明晰,才能便于操作和执行。策划不是泛泛而谈、大而化之,而是在明确宣传主旨、掌握大量素材、了解读者需求、熟悉作者队伍等基础上,经过缜密分析、科学思虑谋划形成的。

如果说“永远的榜样——纪念学雷锋活动50周年”特刊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那么首先得益于比较成功的策划。对军报而言,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老话题能否做到常说常新,对编者是一种考验。去年3月,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之际,军报曾成功推出12个版的纪念特刊《雷锋之歌》。时间仅仅过去一年,怎样使今年的策划方案既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又区别于去年、有所创新?

经过认真梳理和精心谋划,我们把8个版的特刊(除封面导读版外)分别定位为:往事——“平凡伟大、青春永驻”,回顾雷锋生平,还原真实雷锋;历程——“春风吹拂、传承永远”,展示一个跨越50年的雷锋精神接力微缩全貌;见证——“巍峨丰碑、精神标高”,揭示一个士兵与一个时代始终同频共振的精神传承;典型——“追随楷模、英雄辈出”,撷取三五个影响久远、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雷锋典型以观千万个学雷锋楷模之全貌;文化——“永不褪色、砥砺后人”,从艺术形象的视角透视雷锋这一平民英雄的不朽和传奇;启示——“普通士兵、人类英雄”,透过典型细节揭示雷锋精神的普适价值和产生世界影响的深层原因;影像——“穿越时空、瞬间永恒”,以近年发现的鲜为人知的照片呈现雷锋成长轨迹和经久不衰的影响。

明确的定位、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聚焦,既便于整合资料,又留有创造空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该说,正是比较成功和到位的策划,成就了此次特刊宣传的独家、独到和可读性、亲和力、吸引力。

(五)

从相对成功的策划到相对完美的呈现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依靠各个环节的执行力。策划只是一张施工图纸,而能否按照图纸盖起一座大楼,靠的是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既是策划的执行者,也是策划的完善者和细节的创造者。

在全媒体时代,纸质媒体立足的根本仍是内容,而内容是靠文字呈现的,所以有专家强调,“以内容为王”“文字仍然是王道”。由于在新闻时效性、传播互动性上的优势并不明显,纪念性活动宣传主要依靠独到的思想见解、真实的内心感悟和文字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文字可以直抵读者心间,引起心灵共鸣。特刊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紧紧依靠这一点,以思想的深度开掘、感悟的深入内心、文字的胜出一筹达成吸引读者、启迪读者的目标。于是,我们在特刊8个版上看到的是一篇篇颇具见地的美文。《烛照中华的精神之光》《雷锋,永恒的精神坐标》《雷锋为什么是真实的》《九个细节透视雷锋热》等,这些文章既不乏真知灼见,又十分讲究文字的穿透力、韵律感,且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经得起读者慢阅读,读过之后能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高水准的追求和如火的激情永远是新闻人可贵的品质,具体到办报实践中,就是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素质。军报学雷锋特刊的成功推出,正是这一品质和素质的又一次集中展现。它们体现在办刊的每一环节和细节上,从总体谋划到稿件采写,从版面设计到配表配图,不厌其烦、一丝不苟,担当、激情、务实、创新无处不在。特刊编辑以不遗余力的努力和高水准的版面呈现,为“忠诚、奉献、严谨、开拓”的军报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政工部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4/7139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