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重视行人路权、优化交通体系—看海外如何治理闯红灯

2013年05月14日 22:15

 

从5月7日开始,北京全面动用罚款方式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对行人闯红灯处以10元罚款。

对此,有人喊好,有人忧虑。叫好者认为这样的法规早就应该出手,而忧虑者则担心没有交通体系和完善和法律细则的进一步优化,这种方式只能获得一时成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海外在治理行人闯红灯的问题上是怎么做的呢?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新加坡:交通体系不断优化

在新加坡,若行人在禁止穿越的地方横穿马路或在十字路口闯红灯,警察可对之处以20至70新元(1新元约合5.1元人民币)罚款。不过,在规范行人正确过马路方面,新加坡交通法规所涉及的因素远不仅仅是罚款。

根据新加坡的交通法规,不遵守交警或交通灯指示,或在人行横道绿灯亮时不按指示方向过马路,均为违法。如果行人所在位置50米范围内有人行横道或天桥、地下通道,过马路必须使用这些设施,否则即为违法。道路上的护栏或绿化带等隔离设施,也禁止穿过或翻越。

尽管与其他违法行为相比,新加坡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较轻,但是行人闯红灯的情况并不多,其中,机动车速度较快是原因之一。由于路网密,交通体系设置合理,并采取总量控制、收取拥堵费等手段调节,即便在高峰时段,高速路上的车流平均时速也有62.5公里,主干道路高峰时段的平均时速为28.5公里。一般行人面对呼啸而来的车辆,都不会轻易乱闯红灯。

此外,十字路口和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齐备,也减少了行人违法过马路的行为。接近路口的转弯车道提前分流;有些道路虽然并非十分宽阔,但也会用不止一组红绿灯控制,让人分段通过马路;一般间隔不远处就设有行人路口,并尽量让这些红绿灯同步,以照顾车辆的通行;中间隔离带设有小岛形的缓冲区域,让行人在无法及时通过马路时短暂逗留,而且行人缓冲区域的大小会根据需要调整。这些设计都尽可能兼顾行人的习惯和车辆通行的需求。

(新加坡的一个路口)

新加坡的交通体系设计经过多年优化,已经比较合理。但即便如此,陆路交通局从2005年以来还是找出了100多个“黑点”。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最近也发起网上调查,邀请市民列出需要改进设计的具体地点,提高便利度,以分流地面红绿灯的人流,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

新加坡资深律师钟庭辉说,除立法用罚款来促使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文明外,新加坡也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严格执法,但同时也注意避免以罚款为出发点。此外,在立法时需广泛征求反馈意见,实施之前则要广泛宣传,让人们有心理准备,必要时可以设置缓冲期。

 

加拿大:道路使用者相互配合

在加拿大,行人被视为处于弱势的一类道路使用者,其安全尤其受到重视。交通法规规定行人有优先过路权,交管部门通过宣传教育和交通设施着力保护行人安全,增强行人安全意识。而那些违章乱穿马路的行人,则可能受到重罚。

行人的安全,尤其是过马路的安全事关每个道路使用者。在加拿大的交通安全法规和宣传教育中,行人被告诫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遵守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注意左右观察,特别是转弯车辆,与驶来的机动车司机和骑自行车及摩托车者有眼神交流;机动车司机被告诫要遵守交通信号灯,左右转弯时观察周围行人,避让正在过马路的行人,与行人有眼神交流。

多伦多市警察局负责交通安全宣传的克林顿•斯蒂布警官说,保障一个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每个道路使用者相互配合,遵守交规。“你一定要跟其他的道路使用者进行眼神交流,以便知道每个人在做什么,留意在通过路口的行人和针对行人的交通信号,这样有助于让人们为你将要作出的行动做好准备。”

加拿大供行人过马路的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不太多见,人行横道和行人交通信号灯是保护行人安全过马路的有效设施。

在人流不太繁忙的路口,行人过街信号灯的灯柱上会设置供过街行人控制的按钮。只有行人按下这个按钮,信号灯才变成可以过马路的小人图案。在比较安静的路口,控制交通的设施是路口一个写着大大的“停”字的红色指示牌。机动车必须在“停”牌前完全停下,让行人先过马路。更加僻静的路口连“停”牌都没有,但如果行人表示要过马路,通常情况下过往车辆都会减速停车,礼让行人。

从小培养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良好的公民素质,加上方便而人性化的交通设施,让加拿大人在过马路这件事上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该走就走,该停就停,人车通过十字路口井然有序。

不过,行人违章过马路,可能面临处罚。加拿大各地的罚款标准有所不同,在多伦多是40至100加元(约合240至600元人民币)。而在哈利法克斯,如果行人不按行人过街信号灯控制按钮就随意过马路,没有让迎面而来的机动车有机会停下来,可能被罚款最高近400加元(约合2400元人民币)。

香港:谆谆教导起警示作用

(香港行人正在路口通行)

香港对违反交规的处罚力度很大。根据香港的交通法规,不遵守交警或交通灯指示,不使用斑马线过马路,均为违法。如果15米范围内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行人过马路必须使用这些设施,否则即为违法。路边围栏和中央分带道不允许穿过或翻越。任何人违反道路交通条例内的有关行人违例事项,最高可被罚款2000港元。

香港鲜有行人乱穿马路亦与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关,为数众多的地下通道、天桥可以成功实现人车分离。多数天桥不仅彼此相连,还与邻近的写字楼、购物中心或居民楼连通,在天桥与楼宇中穿梭便可轻松到达几个街区以外。这些巧妙的空中走廊设计在中环、湾仔等人口稠密地区以及众多小区中心地带最为常见,不仅提高了行人的出行速度,也降低了出行的危险。

 

香港在繁忙的路口会细化红绿灯设置,即便不太宽的双行线道路也尽可能由两组或多组交通灯分段控制不同方向的车流。马路中央隔离带设有小岛形的缓冲区域,避免了行人过马路走到一半时红绿灯突然变化造成的危险和混乱。

此外,香港一向重视对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特区政府下属的道路安全议会每年会进行多次宣传活动,包括举办道路安全讲座、摆放宣传展板、分发宣传单、播放安全宣传短片,提醒市民过马路需要遵照的守则。

值得一提的是,警方制作的宣传单不仅列出各种违反交通法例的行为,还用红色大字写明“触犯上述任何一项法例的最高罚款为2000港元,更甚者还会赔上宝贵的生命。恳请切记阁下今次已遭警告,如有再犯,将会被正式检控”,谆谆教导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难能可贵的是,香港对交通的治理也体现着人文关怀。行人的路权在香港备受重视。来港旅游的李然感慨地说,在香港斑马线亮绿灯时,所有机动车不论直行或是左右转弯都要停车,行人可以十分放心地过马路。而在内地许多城市,即便斑马线亮绿灯,行人也要十分谨慎地避开右转的车辆。

香港警务处表示,如有大型活动,警方会尽早向主办方了解活动细节并提供改善意见,如有需要亦会与主办方及有关部门商讨活动安排,以避免交通阻塞并降低活动对车辆和行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由于利用组合拳治理交通问题,虽然香港车多人多,但道路交通依然是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4/7140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