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日本出租车行业管窥 第三方机构担负指导、监管角色
2013年05月16日 10:54
日本的出租车行业以服务态度好、管理严谨规范而著称,尽管近年来受成本增加、经营环境恶化等影响,出租车的整体收入逐年下降,就业吸引力持续走低,但由于机制合理,日本的出租车行业仍然保持相对稳定。
日本的交通设施完备,由地铁、城铁和巴士等组成的交通网四通八达,出租车凭借其机动灵活的特性在日本交通运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东京为例,目前拥有出租车51365辆,其中法人企业出租车33906辆,个体出租车17459辆。
日本出租车运营分公司和个人两种形式
日本出租车运营主要分公司和个人两种形式,公司模式的出租车实行统一管理,而个人出租车运营则条件较高,需要较长驾龄。
日本出租车法人企业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公车公营”。公司拥有完备的停车场,车辆也由公司提供,司机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运营,上下班时须履行交接手续,并将一天营运收入上交,车辆的维修、保养、燃油等都由公司负担,劳资关系简单明确。与中国不同,出租车司机每月并不需要向公司缴纳固定的“份子钱”,只需要按照规定每月领取工资。
个体出租车则一切由司机自己负担,但成为个体司机必须达到一定条件,如要连续开出租车10年以上,不出安全事故,还要通过严格考试。虽然条件比公司运营苛刻,但所有运营费用,相关责任也都由个人承担。
日本出租车公司多数采用两班倒的工作体制,出租车司机的工作量并不繁重,平均月工作日为11天至13天,出勤时间则以双倍计算,即22天至26天。此外,日本的出租车公司还会雇佣类似“小时工”的司机,他们每月只工作8天,以老年人和兼职者为主。
东京“飞鸟”出租车公司的一名司机对新华社记者说,他每月工作11天,去除保险等各种费用,实际所得约为20万至25万日元(1美元约合95日元),这个数字基本为其每月营业额的50%。这名司机说,从整体上看,出租车行业的收入水平在东京属于中下等,相当于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月薪。
东京打车是出了名的贵,但却好评如潮。日本出租车的收费制度非常复杂,收费分运输费和使用费两种。在车站外排队等客的出租车顶灯上,不同的出租车公司标明了不同的起步价。
一般来说,在东京出租车起步价上限为710日元(约合45元人民币)。超过两公里,每走288米加90日元(约合6元人民币)。深夜至凌晨,还会加收附加费用。如果觉得这样打车太烧钱,乘客可以选择事先预约,行驶一小时4550日元,每半小时加收2050日元。
(图为东京街头的出租车。新华社发)
竞争激烈服务提升
东京出租车行业并不景气,2012年数据显示,一辆出租车平均一天的毛收入约为4.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600元),而20年前则为5.6万日元。的哥收入也不太高,平均月收入只有23.5万日元,与应届毕业生差不多。
东京不限制出租车数量,公司数量达455个,竞争十分激烈。对于日本本国人来说,打车是奢侈的,最近一项针对14万人的调查显示,全日本几乎3/4的人都不打车,东京65%的人不打车。打车的人一般是工作需要或身体不方便等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东京轨道交通十分发达,走几步就能到地铁站、电车站,没必要打车。因此,出租车业更趋向提供高质量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特定人群。
面对出租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日本交通主管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于2005年前后通过了一系列针对出租汽车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提出了满足高龄、残障人士出行、为国内外旅行者提供观光服务、为社区提供便利服务以及为夜间出行者提供安全保障等指导思想。此外,有关方面还推出了车内禁烟、试点优质出租车专用停车站、信用卡付款业务和夜间打折等服务措施。
东京都有5万辆出租车,其中福利专用出租车1074辆,专门为身体不便等原因不能使用公共交通的乘客搭乘。
东京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日本交通”甚至推出了“阵痛出租车”服务,专门送即将生产的孕妇。乘客只要在网上先填写预产期,在那一段时间,出租车都能随叫随到。
此外,东京专用出租车的服务范围还包括接送残障人士、儿童、老人、机场接送、代驾等。
出租车司机以中老年人为主是日本出租车行业的主要特征,由于劳动时间长、危险性高、枯燥等原因,出租车业对年轻人没有太多吸引力。据日本出租汽车协会统计,近27年间,出租车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从39.2岁上升到55.5岁。其中,60岁以上者占到了司机总数的34.6%。
(图为日本东京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车库。新华社发)
利用第三方机构促进行业发展
日本出租车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土交通省,由其制定和颁布的“出租车业务正当化特别措施法”是出租车运营的唯一指导性法规。根据该法,与出租车登记、管理和培训等有关的事务全部由第三方机构执行,如经国土交通省认可成立的“财团法人东京出租车中心”和“东京旅客乘用车协会”等机构,对东京出租车行业进行全面指导、规范和监管等工作,为政府部门与出租车企业之间构建起有效的缓冲带。
这些第三方机构能够从公正中立的立场出发,努力提高东京出租车的服务水平,同时也为乘客提供便利。它们要求出租车司机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能够出色地驾驶车辆,熟知东京23区的地理位置,及时了解交通堵塞和施工信息,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方机构还要进行出租车登记、为驾驶员提供指导和研修、处理遗失物品、对司机进行地理知识测验等业务。此外,它们还从事认定优秀驾驶员、对出租车公司进行评级、出版和编辑地图以及对出租车行业进行舆论调查等。
日本实行全民皆保险的社会体制,出租车司机不但有养老金保险,还可享受医疗保险。日本出租车行业协会组织为数众多,这些组织一直在努力争取出租车行业的权益。比如东京较大规模的出租车行业工会就有6个,他们可派代表同政府进行谈判。一般情况下,司机的意见可直接向所属公司的主管人员反映,公司汇总意见后再向行业协会反映。(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6/7142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