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试论“新渝西”的形成及机遇

2013年05月17日 08:33

 

白房前的石阶 (油画)曾扬华

随着今年年底重庆与成都两座特大城市之间路程最短的成渝复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上已经通车的渝-遂-成和渝-内-成高速公路,成渝两地之间直接通达的高速公路就至少达到三条。在重庆方面,除主城以外,受这三条高速公路直接辐射和受益的区县有永川、大足、潼南、铜梁、璧山、荣昌6个区县,三条高速公路所夹带的区域呈“扇形”状,从地理位置上看又正好处在重庆的正西方向,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被不少经济专家和学者定义为“新渝西”地区。该地区区位独特、位置重要、优势明显,是助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特定的区域范围,有实力打造成为提升重庆整体发展水平的又一新兴经济板块

根据经济学原理,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就会形成区域经济板块,其中区位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该地区以重庆主城为“圆心”,以渝-遂-成、渝-内-成高速公路的重庆段为“半径”,以潼南、大足、荣昌与四川的接壤线为“弧”的呈45度左右的“扇形”状区域,幅员面积80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6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以上,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0%、20%、15%以上。另外,六区县地理相接、历史相近、人文相融、产业相连、要素相通,历史上也是在同一管辖下联系非常密切的兄弟区县。

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生产主体为节约生产成本,要求生产要素从方便快捷的角度出发,选择相邻或相近的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并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内产生经济关系,通过一段时期的作用就会形成特定区域的经济板块。“新渝西”各区县就是这个特定区域范围内联系非常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具备成为全市重要经济板块的潜力,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乃至全市的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展示重庆直辖形象形成发展比较点的前沿窗口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新渝西”地区是西部省区陆路进入重庆的必经通道,该地区位于重庆“火凤凰”版图的凤头至凤颈位置,是重庆向西的“门户”,其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重庆的“脸面”和形象。与之相邻的周边各省市十分注重门户市(县)的打造,并以此作为与重庆合作竞争的“比较点”,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环渝崛起”和“强县扩权”战略,与渝西相邻的川东地区发展迅猛,泸州、宜宾、内江、遂宁、南充等中等城市异军突起,形成了“环渝经济圈”。川渝的发展竞争、特别是“门户”、“窗口”区县的发展竞争尤为激烈,比如四川省把隆昌县作为与重庆荣昌县的“发展比较点”,由内江市一名副市长专门负责“内江加快川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并从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用地预审、用人机制等方面给予隆昌20条优惠政策,全力支持隆昌县“三年追上荣昌,五年赶超荣昌”。另外与重庆相邻的陕西、湖南、贵州等省市也在不断加大门户市(县)的建设力度,给“新渝西”地区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新渝西”地区是承载重庆加快发展的重要区域,该地区发展得如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重庆的整体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新渝西”地区的门户形象和整体实力,有必要加大力度加快该地区的发展步伐。

 

较好的发展基础,具备引领“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发展的潜力

成渝经济区是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的主要载体,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战场”,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新渝西”地区恰好处在《规划》重点实施的成内渝发展带和成遂渝发展带之间,位于重庆发展核心绵延带和成渝城市群的腹心,战略地位十分明显。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和成渝城市群的落地生根,“新渝西”地区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该地区进一步提升发展档次和水平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另外,“新渝西”地区地势平坦、用地条件好、成本低,城镇化水平较高、承载能力强,工业体系齐备、实力雄厚,高速路网密集、交通便捷,特别是三条成渝直通高速公路、成渝客运专线和长江黄金水道横贯“新渝西”全境,这种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新渝西”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重庆的发展后劲,如果进一步加大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该地区将会以乘数效应加速发展,必将有利于增强重庆对川东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的共同进步。“新渝西”地区的崛起,也必将会把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从“塌陷地带”推向“隆起高地”,以各区县共同发展的“群英会”形式,支撑起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历史重任。

良好的内外因素,如果稍加扶持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可以说,目前开发“新渝西”,已具备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建设的“天时”机遇,快捷立体交通网络的“地利”优势,该地区加快发展强烈愿望的“人和”条件,重视“新渝西”发展是顺势而为,加快该地区的发展也正当其时。

为加快该地区的发展,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制订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实施步骤、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统筹做好交通、产业、要素保障等相关工作,避免恶性竞争。优先安排和布局一批国家级重大生产力项目在该地区,特别是在三条高速公路的沿线区域。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下放一批审批权,增强该地区统揽区域发展的能力。允许和鼓励该地区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争取成为成渝城市群建设的首批试点地区,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倾斜。探索组建“新渝西”发展银行,进一步提升其融资能力。积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着力破解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三是该地区要加强自身建设。一个地方的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关键因素。该地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一方面是“新渝西”所覆盖的相关区县要主动加强沟通、交流与协作,增强相互间的互信与互利,积极建立更加务实有效的推进机制;另一方面要主动与周边地区、特别是要与成渝经济区规划内的四川省相关区县加强联合,通过更加深入紧密务实的合作,力争使“弱者联合由弱变强、强强联合强者更强”,促进成渝两地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荣昌县委)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7/7142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