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分析

2013年05月20日 08:19

 

近年来,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一直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吉林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三化三动”发展战略中,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吉林发展的重中之重。

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一是促进经济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有效结合,加强科技资源宏观管理和有效配置。打破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障碍,加强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避免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重复、分散和浪费。二是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使价格能够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变化,进而为企业创新提供条件。三是建立不断创新并能够使创新成果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是要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企业将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去,最终实现改善产业发展面貌的结果。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引领未来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

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于未来的市场需求,符合科技进步方向,具有市场潜力大、技术先进、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而新兴技术的应用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市场需求也是地方政府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应更加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广、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一举多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

近年来,虽然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吉林大地上冉冉升起,但汽车、化纤、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仍然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发展方式转变中,除了要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一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二是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三是要通过技术路线的突破来改变传统产业的技术基础,使传统产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从根本上奠定传统产业的新高点的发展基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营造创新人才发展的有利环境。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尤其是提高R&D的投入强度,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完善公共人才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建设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以及科技人才数据库等。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政府应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养引进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三是打造创新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强化人才、智力引进的政策措施。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体系。一是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人才评价方法。二是建立健全创新人才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分配制度方面采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创新人才倾斜的政策;在薪酬福利方面,以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增加创新人才的薪金水平以激发其创造性。此外还需要为创新人才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注重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创新环境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环境。加强信息技术和交通设施建设对吉林省的信息和交通便利性提高至关重要。基础设施环境的完善,信息和交通便利性的提高,能够改善吉林省科技创新硬件环境,增强吉林省对创新资源的吸收能力和集聚力,从而提升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障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创新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吉林省要大幅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企业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吉林省必须加快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加快产权、股票等市场的发育,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为高技术产业融通资金、分散风险提供支持;并适当地通过资金注入政策、税收减免政策、优惠信贷政策、风险补偿政策等提高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中。

培育与优化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释放追求创新的热情。要通过培育崇尚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平等、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开放的信息交流环境,建设有效的、彼此协作的商业诚信环境,来促进新思想、新技术在吉林省内的快速传播、学习与创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0/7147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