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学者本色是战士
2013年05月18日 20:29
《铁血学者》篇观后感
战士,一个伟大的称谓。勇敢、顽强、坚韧、铁血,是战士的精神底蕴。有了这些精神,不论是在大英博物馆里苦读不辍的马克思,还是在曼彻斯特边经商边研究的恩格斯;不论是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列宁,还是在长征的马背上颠簸的毛泽东;不论是躺在病床上的保尔,还是苦斗于租界的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战士。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学者、导师,博学多识,满腹经纶;同时也是铁血战士,勇敢斗士,铁骨铮铮,无所畏惧,这是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之“铁血学者”篇后给我的深刻印象。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可是,从电视片中我头一回知道马克思还拿过手枪。1849年3月,德意志西南各邦发动起义,掀起护宪斗争。在马克思的领导下,《新莱茵报》编辑部的作者们,不仅紧握手中的笔来声援起义,还同时拿起了枪。编辑部里面有8支步枪和250发子弹,印刷工人都戴着红色雅各宾帽,马克思也佩戴了手枪,严阵以待,威风凛凛,反动势力也没敢对他们轻举妄动。
更没有想到,恩格斯甚至直接参加了爱北斐特地区的起义,并成功地率领一支小分队突袭了普鲁士军队的一个军需仓库。接着,他又参加了巴登-普法尔茨的武装起义,后来,队伍被打散,撤入瑞士。还由于恩格斯对军事研究的内行,他获得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绰号“将军”。
不妨再来看看马克思的自白:
您认为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刻卜勒;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性格刚强,坚忍不拔,勇于斗争,鄙视屈服,崇尚英雄,热爱象征着革命的红色,这一切都是一个典型的铁血战士的特质。
马克思与恩格斯,既是开创事业的旗手,又是坚韧不拔的战士。他们不仅倾毕生心血,为无产阶级铸造精神武器,开创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且以一个铁血战士的姿态,笑迎一次次的迫害,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义无反顾,矢志不渝。特别是马克思,屡被驱逐,几遭通缉,多次上黑名单,几乎遭到全欧洲官方报纸的攻击污蔑。再加上革命和办报让马克思荡尽家财,生活上的极度艰难困苦,衣食无着,颠沛流离,“流亡者”从此成了他生活的标签,他的家庭中有四个国籍,每个孩子都出生在不同的国家。磨难如此,其伟大志向却毫不动摇,革命意志从未屈服,崇高目标始终如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既是严谨缜密的学者,又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藐视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虽千万人吾往矣”。在《共产党宣言》里,他们豪情万丈地宣布:“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在1848年的大起义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办的《新莱茵报》,不留情面地声讨黑暗的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支持起义,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了起义者强有力的精神武器。恩格斯后来充满激情地回忆道:“你会亲眼看到每一个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样简直像榴弹一样击中目标,看到打出去的炮弹怎样爆炸。”当起义失败后,他们又顶住重重压力,以悲愤的笔调纪念烈士:“历史将把他们看做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决战的牺牲者。”表现了战士的情怀和担当。
马克思与恩格斯,既是理性睿智的导师,又是铮铮铁骨的战士。对历史大趋势的清醒洞察,对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使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1848年的大起义失败,没有压垮他们的坚定信念,1849年5月19日,《新莱茵报》的被封闭,也没有使他们改变初衷,在最后一期《新莱茵报》头版上的《告别词》这样写道:“别了,但不是永别,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弟兄们!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我将立即披甲返程!”这就是战士,可能会被击倒,却不会被打垮,诚如诗人郭小川诗中所言:“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战士的双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马克思与恩格斯,作为学者,他们博览群书,穷究真理,苦心孤诣,殚精竭虑,探索人类解放的康庄大道;作为战士,他们以笔为枪,批判旧世界,挑战反动派,摧枯拉朽,所向无敌。在需要拿起枪的时候,他们同样也毫不犹豫,也会像一个真正的战士那样披坚执锐,冲锋陷阵。
战士,一个伟大的称谓。勇敢、顽强、坚韧、铁血,是战士的精神底蕴。有了这些精神,不论是在大英博物馆里苦读不辍的马克思,还是在曼彻斯特边经商边研究的恩格斯;不论是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列宁,还是在长征的马背上颠簸的毛泽东;不论是躺在病床上的保尔,还是苦斗于租界的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战士。
今天,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事业正方兴未艾。新长征路上,实现中国梦途中,需要千千万万铁血奋勇、一往无前的战士,让我们都跻身战士行列,振龙马精神,学松柏风格,攻坚克难,共兴大业!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8/714759.shtml